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发展,教育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时代性要求。小学教师要把握好时代的脉搏,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符合新课标的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质能力,注意保持身体健康状态,在教育的广阔天空绽放出新时期小学教师的光彩。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教师 专业素养
一、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教师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教师工作是一種职业,更是一种崇高的事业,古往今来,这一职业始终带有道德的色彩,文明的传承离不开教师,教师的师德关系着下一代国民的道德素质。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个体的进步,知识和技能必不可少,道德则是使其发展更加深远的内在动力。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必须正视这一崇高的教育事业,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明确修养方向。通过学习,教师形成对教师职业行为的正确认识,坚定不移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献身教育事业,才能自觉地将个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与教育事业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才能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二、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包括发展学生的个性,重视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自主地位,营造和谐教学氛围,等等。新课标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培养具有良好人格特征,同时具备生存能力且有创造性的人;强调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明确施教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学会热爱生活,学会生活技能,使其智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新教育理念
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相信学生,善于启发,鼓励质疑。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实际出发,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等。启发式教学思想与当前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思想是一致的,因此教师要始终坚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
三、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
(一)小学教师的普通文化知识
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那么教师要想完成新课标的教学任务就必须加强文化修养,注意通过报纸杂志、互联网、集中培训、研讨会等渠道不断学习,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普通文化知识包括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工具性学科如英语、计算机等的扎实基础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技巧。一个具有广博知识的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中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充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才能有较强的适应性,才能够像涓涓细流绵绵不绝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二)学科专业知识
在普通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具备以所教学科为中心的扎实的专业知识。新课改实行之后,广大教师认识到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用教材教”理念的提出、倡导,提醒老师不要把教材当圣旨,不要过分崇拜教材,而是要根据“教”和“学”的实际调整教材,简言之就是“活用教材”。教师需要怎样做呢?首先,要准确地把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熟悉本学科的历史与现状和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掌握本学科的独特研究视角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胸有成竹,更好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的进展情况。其次,要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领域。只有横向地了解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才能够站得高看得远,进而形成自己的学科理论体系,做到有的放矢。
四、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
小学教师的能力素养是胜任教学教育任务的主观条件,反映着教师职业活动的要求,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和成效。新课改教师承担多种角色,需要诸多方面的能力。
(一)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的能力,表达能力,使用各种教学手段的能力,以及有效组织教学、教学评价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改革逐步实施,教师要不断转变观念,在原有教学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重组、更新,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反思与研究能力
新课程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要适应发展和变革,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反思能力包括对教育理念的反思,对知识的反思,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和对外显行为的反思。教师的反思过程,即是其反思能力提高的过程,改变着教师的教育实践和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科研型的教师,参与课程的建设和开发。因此,教师必须朝着科研化的方向发展,努力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摘掉“教书匠”的帽子。众多的教师都奋战在教育一线,教师的科研活动一方面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心,另一方面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科研活动更高效,同时教师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也对其教学有巨大的帮助,自身综合素质也在科研活动中得到锻炼及提高。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曹胜利等.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运行[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
[2]张道祥.当代普通教育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教师 专业素养
一、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教师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教师工作是一種职业,更是一种崇高的事业,古往今来,这一职业始终带有道德的色彩,文明的传承离不开教师,教师的师德关系着下一代国民的道德素质。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个体的进步,知识和技能必不可少,道德则是使其发展更加深远的内在动力。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必须正视这一崇高的教育事业,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明确修养方向。通过学习,教师形成对教师职业行为的正确认识,坚定不移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献身教育事业,才能自觉地将个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与教育事业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才能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二、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包括发展学生的个性,重视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自主地位,营造和谐教学氛围,等等。新课标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培养具有良好人格特征,同时具备生存能力且有创造性的人;强调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明确施教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学会热爱生活,学会生活技能,使其智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新教育理念
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相信学生,善于启发,鼓励质疑。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实际出发,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等。启发式教学思想与当前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思想是一致的,因此教师要始终坚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
三、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
(一)小学教师的普通文化知识
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那么教师要想完成新课标的教学任务就必须加强文化修养,注意通过报纸杂志、互联网、集中培训、研讨会等渠道不断学习,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普通文化知识包括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工具性学科如英语、计算机等的扎实基础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技巧。一个具有广博知识的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中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充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才能有较强的适应性,才能够像涓涓细流绵绵不绝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二)学科专业知识
在普通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具备以所教学科为中心的扎实的专业知识。新课改实行之后,广大教师认识到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用教材教”理念的提出、倡导,提醒老师不要把教材当圣旨,不要过分崇拜教材,而是要根据“教”和“学”的实际调整教材,简言之就是“活用教材”。教师需要怎样做呢?首先,要准确地把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熟悉本学科的历史与现状和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掌握本学科的独特研究视角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胸有成竹,更好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的进展情况。其次,要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领域。只有横向地了解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才能够站得高看得远,进而形成自己的学科理论体系,做到有的放矢。
四、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
小学教师的能力素养是胜任教学教育任务的主观条件,反映着教师职业活动的要求,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和成效。新课改教师承担多种角色,需要诸多方面的能力。
(一)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的能力,表达能力,使用各种教学手段的能力,以及有效组织教学、教学评价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改革逐步实施,教师要不断转变观念,在原有教学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重组、更新,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反思与研究能力
新课程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要适应发展和变革,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反思能力包括对教育理念的反思,对知识的反思,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和对外显行为的反思。教师的反思过程,即是其反思能力提高的过程,改变着教师的教育实践和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科研型的教师,参与课程的建设和开发。因此,教师必须朝着科研化的方向发展,努力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摘掉“教书匠”的帽子。众多的教师都奋战在教育一线,教师的科研活动一方面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心,另一方面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科研活动更高效,同时教师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也对其教学有巨大的帮助,自身综合素质也在科研活动中得到锻炼及提高。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曹胜利等.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运行[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
[2]张道祥.当代普通教育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