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定义了医疗设备维修的时效性,概述了提高维修时效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方法。
关键词: 医疗设备维修;时效性;医学工程技术人员
【中图分类号】R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4-0259-01
医疗设备维修的时效性是指在特定单位时间内对医疗设备、器械进行维护维修后达到的效能。它的指标是仪器设备能否及时、可靠地投入使用,在出现故障时能否及时发现处理而极少影响临床,能否在较低成本的维护保养下延长设备的寿命等等。提高医疗设备维修的时效性就是以一系列管理方法使设备发挥最大效能。从平时的工作中,笔者体会到在现有技术装备条件下,提高维修效率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 不断提高人员技术素养
人的因素是所有影响事件进程的决定性因素,它包括以下2方面:
一方面是临床操作者,他们是设备的日常管理者、使用者。操作规程正确与否,方法妥当与否,故障真假与否,需要停机维修与否,他们是第一见证人,主要的决策者和最终的验收人,他们提供维修时效性最初的要求和最后的评价。有很多故障的产生实际上源自操作不当、违反规程常识,并不需要维修,只要方法正确,“故障”自行解决。而有一部分真正存在的故障没有被及时地意识到,产生了巨大的隐患。提高操作者对设备的了解和认知,掌握基本的工程技术常识,结合到临床的操作中,就可明确地辨知故障,有效地保护仪器,避免不必要的耽误。
另一方面是器械维修的主要力量——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拥有专业的医学工程知识和维修技能,是提高维修时效的具体实施者。他们始终贯穿于设备的购置考察论证、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维修再利用等整个生命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是最有能力把清设备“脉”的人,也最有责任、有能力挖掘设备的潜能。只要不断提高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素养,让他们拥有深厚的医学工程学基础,精湛的维修技术,丰富的操作经验,严谨的工作作风,稳定的心理素质,才能临危不乱,迅速分析定位故障,及时准确排除。通过各种专业培训,研究学习现有的技术资料,广泛收集有关经验信息,扩大与各层次技术人员的交流协作,积极参与设备的操作维护管理等工作,就可使技术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胜任高标准、高技术、高效率的医疗设备维修工作。
2 建立适当规模的备配件供应库
在人的条件具备之后,人员提出的技术物质需求能否及时得到满足,也是及时实施维修、提高时效性的关键。准备充足齐全的备配件、维修工具是维修人员重要的维修手段和必要条件。发现问题之后才去购置无疑体现不出设备科存在的重要价值。现代化医疗设备高端产品的备配件品种繁多,大多价格昂贵,利用率低,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备齐。低端产品关键部件损坏后又无维修价值。究竟事先应准备好哪些备用配件,才能满足维修需求又不会造成太大的浪费这就需要工程人员和临床操作者从平时的操作、维护过程中查找总结易损易坏件,定期进行检查以发现隐患,广泛收集其它单位同类设备常出现的问题和常用的配件信息,从经济效益核算的角度出发,建立适合本院运作成本规模的备配件库。既不能买下没用,也不能要用没买。
备配件库内容的来源可以是直接的生产厂家、代理销售公司、维修服务站点、电子机电化工产品商店、社会上的工业加工行业,甚至是已报废仪器的零部件等,很多元器件是可以通用或代用的,只要需要就要充实到库里来。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很多直接治疗病员诸如急诊、手术、血透科室的仪器是不宜因中途故障而中断拿去维修的,这类设备有的可以边运行边维修,有的则需要备份一整套设备以供急用,这是出于安全考虑,也是让工程师专心维修提高效率的条件。备配件库的数量不一定要多,但种类要求齐全,由专业工程技术人员采购保管,以便合理有效地管理使用。
3 建立维修信息汇集机制
人不是万能的,技术再高超的技术人员也不可能掌握所有设备的维修方法。随着许多先进的前沿科技不断应用于形形色色医疗器械产品中,仅靠个人不断学习远远赶不上设备维修日新月异的技能要求。只有加强与生产厂家、售后服务网点、各设备使用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了解新技术新动态,积累相关的维修管理经验、故障分析方法,备配件市场信息、代换条件规则等,充分利用整个行业已有的技术力量和经验,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走不必要的弯路。信息灵了,思维活了,效率自然提高了。
4 结论
以上粗浅地介绍了提高医疗设备维修时效性这一综合系统工程三点必要的手段,它们紧密联系互相影响,是构成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缺一不可。它们的优越性已逐渐在维修工作中体现出来,并得到认可。需要在临床技师和医学工程师及相关专业人士的热心帮助指导下,不断完善,以便能够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董兆华.对医院设备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学装备,2010,7(11):42-43.
[2]陈嬛,刘珍才,汪兴旺.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思考和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2, 9(2):52-53.
[3]武成友,王华宾.加强对医疗设备使用和维修的主动性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2):88-89
[4]张金龙,张正进.谈我院医疗设备采购使用和管理的体会[J].中国医学装备,2010,7(1):31-33.
[6]王谦.医疗设备的维修与管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
(4):563.
[5]王文山.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几点问题与对策[J].医疗装备2010,23(5):57-58.
关键词: 医疗设备维修;时效性;医学工程技术人员
【中图分类号】R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4-0259-01
医疗设备维修的时效性是指在特定单位时间内对医疗设备、器械进行维护维修后达到的效能。它的指标是仪器设备能否及时、可靠地投入使用,在出现故障时能否及时发现处理而极少影响临床,能否在较低成本的维护保养下延长设备的寿命等等。提高医疗设备维修的时效性就是以一系列管理方法使设备发挥最大效能。从平时的工作中,笔者体会到在现有技术装备条件下,提高维修效率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 不断提高人员技术素养
人的因素是所有影响事件进程的决定性因素,它包括以下2方面:
一方面是临床操作者,他们是设备的日常管理者、使用者。操作规程正确与否,方法妥当与否,故障真假与否,需要停机维修与否,他们是第一见证人,主要的决策者和最终的验收人,他们提供维修时效性最初的要求和最后的评价。有很多故障的产生实际上源自操作不当、违反规程常识,并不需要维修,只要方法正确,“故障”自行解决。而有一部分真正存在的故障没有被及时地意识到,产生了巨大的隐患。提高操作者对设备的了解和认知,掌握基本的工程技术常识,结合到临床的操作中,就可明确地辨知故障,有效地保护仪器,避免不必要的耽误。
另一方面是器械维修的主要力量——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拥有专业的医学工程知识和维修技能,是提高维修时效的具体实施者。他们始终贯穿于设备的购置考察论证、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维修再利用等整个生命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是最有能力把清设备“脉”的人,也最有责任、有能力挖掘设备的潜能。只要不断提高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素养,让他们拥有深厚的医学工程学基础,精湛的维修技术,丰富的操作经验,严谨的工作作风,稳定的心理素质,才能临危不乱,迅速分析定位故障,及时准确排除。通过各种专业培训,研究学习现有的技术资料,广泛收集有关经验信息,扩大与各层次技术人员的交流协作,积极参与设备的操作维护管理等工作,就可使技术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胜任高标准、高技术、高效率的医疗设备维修工作。
2 建立适当规模的备配件供应库
在人的条件具备之后,人员提出的技术物质需求能否及时得到满足,也是及时实施维修、提高时效性的关键。准备充足齐全的备配件、维修工具是维修人员重要的维修手段和必要条件。发现问题之后才去购置无疑体现不出设备科存在的重要价值。现代化医疗设备高端产品的备配件品种繁多,大多价格昂贵,利用率低,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备齐。低端产品关键部件损坏后又无维修价值。究竟事先应准备好哪些备用配件,才能满足维修需求又不会造成太大的浪费这就需要工程人员和临床操作者从平时的操作、维护过程中查找总结易损易坏件,定期进行检查以发现隐患,广泛收集其它单位同类设备常出现的问题和常用的配件信息,从经济效益核算的角度出发,建立适合本院运作成本规模的备配件库。既不能买下没用,也不能要用没买。
备配件库内容的来源可以是直接的生产厂家、代理销售公司、维修服务站点、电子机电化工产品商店、社会上的工业加工行业,甚至是已报废仪器的零部件等,很多元器件是可以通用或代用的,只要需要就要充实到库里来。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很多直接治疗病员诸如急诊、手术、血透科室的仪器是不宜因中途故障而中断拿去维修的,这类设备有的可以边运行边维修,有的则需要备份一整套设备以供急用,这是出于安全考虑,也是让工程师专心维修提高效率的条件。备配件库的数量不一定要多,但种类要求齐全,由专业工程技术人员采购保管,以便合理有效地管理使用。
3 建立维修信息汇集机制
人不是万能的,技术再高超的技术人员也不可能掌握所有设备的维修方法。随着许多先进的前沿科技不断应用于形形色色医疗器械产品中,仅靠个人不断学习远远赶不上设备维修日新月异的技能要求。只有加强与生产厂家、售后服务网点、各设备使用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了解新技术新动态,积累相关的维修管理经验、故障分析方法,备配件市场信息、代换条件规则等,充分利用整个行业已有的技术力量和经验,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走不必要的弯路。信息灵了,思维活了,效率自然提高了。
4 结论
以上粗浅地介绍了提高医疗设备维修时效性这一综合系统工程三点必要的手段,它们紧密联系互相影响,是构成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缺一不可。它们的优越性已逐渐在维修工作中体现出来,并得到认可。需要在临床技师和医学工程师及相关专业人士的热心帮助指导下,不断完善,以便能够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董兆华.对医院设备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学装备,2010,7(11):42-43.
[2]陈嬛,刘珍才,汪兴旺.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思考和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2, 9(2):52-53.
[3]武成友,王华宾.加强对医疗设备使用和维修的主动性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2):88-89
[4]张金龙,张正进.谈我院医疗设备采购使用和管理的体会[J].中国医学装备,2010,7(1):31-33.
[6]王谦.医疗设备的维修与管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
(4):563.
[5]王文山.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几点问题与对策[J].医疗装备2010,23(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