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女大学生的体育能力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shrim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人才是知识的载体,而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因此,高等学校体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体育健身意识,以适应进入社会后日益激烈的时代竞争。目前据国家科委公布的一份对1 096名大学毕业生的调查资料显示:能坚持锻炼(每周4次以上)的女生仅占7.43%。这表明我国高校女性毕业生体育健身意识薄弱,而培养体育能力与高校体育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普通高校对女大学生进行体育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女大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
  大学女生年龄一般为18~21岁,正值青春期,其身体形态以及机体的代谢功能均日渐完善,她们精力旺盛,朝气蓬勃,能够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其生理和心理处于不断发展成熟时期。
  1. 生理方面
  这一时期的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已不断成熟,女大学生年龄大多在18~23岁之间——青春发育的中后期,生理特点是身体形态发展比较快,加之月经周期的一些生理反应,喜静不喜动,因而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阻碍了体育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另外,由于机体内分泌机能不稳定,神经系统对肌肉协调指挥能力趋于下降,使动作不够协调,神经细胞的灵活性高,物质代谢旺盛,易疲劳,恢复较快,各项身体素质的增长处于缓慢增长或停滞阶段。
  2. 心理方面
  进入高校的女生,其形态和机能处于发育成熟时期,但其心理尚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发展时期,她们的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意志比较薄弱。在体育课上表现为不爱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爱美怕脏、胆小拘谨、怕别人嘲笑,对自己的能力往往估计过低,即使有部分女生能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制订锻炼计划,但在实施过程中怕晒黑、怕脏、怕累、怕嘲笑等,致使锻炼计划难以有效实施。在体育活动中自尊心和脸面起很大作用,致使大多数女大学生在体育课中处于劣势,更有一部分女大学生畏惧剧烈的体育活动,不注意体育锻炼,为了追求“骨感美”而盲目减少饮食,加上旺盛的新陈代谢,致使其面黄肌瘦,失去了青春活力。但这一时期女生的接受能力与表达能力较强。
  二、影响女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因素
  体育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这一综合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就是能在顺利地、成功地完成一系列体育活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从事的体育活动愈多样,掌握的知识愈丰富,体育能力发展就愈全面;体育技能的训练愈复杂,体育能力就越能提高。影响女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生理与心理因素
  由于女大学生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导致了她们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足,易疲劳,意志力较差等,阻碍了其参与到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来。
  2. 环境因素
  近几年来,由于有的中小学对体育课不够重视,没有系统地开设体育课,只是把目标定在中考、高考上,缺乏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受原学校体育设施条件的约束对体育了解很少,加上几千年来传统观念的束缚,女子参加体育活动视为有伤大雅,造成她们对体育认识不足,表现出怕羞,不主动,不积极等情绪。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对体育课不做任何要求,认为体育课不及格无关紧要,没有把它看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影响了女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3. 教学内容重复单一,教学场地设施缺乏
  高校体育课基本上沿用中学已经学过的教材,在教学形式上与中学差别不大,对女生体育教学感受的调查研究不足,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是女生不喜欢体育课。兴趣是学习者和参与者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是关键。
  三、对女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建议
  1. 开设女大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
  对普通高校大学女生而言,因个人条件和学时限制,在教学中应该打破以“竞技动作”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对女生的体育课应该考虑体育课程学习的健身性和终身性。同时增加女性生理卫生、运动与卫生、饮食与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与减肥、休闲与健身等理论方面知识。在实践课中,除了发展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素质外,针对女性比较薄弱的肩部、腰部、腹部力量通过编入健美操、艺术体操和体育舞蹈等动作,配以音乐,让女生的体育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
  增加比较趣味性和娱乐性较强的项目,如健身健美操、瑜伽形体艺术体操、普拉体等,其次是运动量较小,比较普及大众的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和毽球等项目也是女生比较受欢迎的。这些项目的特点符合女生生理心理和审美观念。因此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她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她们今后利用大学所学体育项目发展体育能力打下基础。
  2.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能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不足。为了推动体育能力的培养,让女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掀起全体学生健身运动的高潮,高校应做到:(1)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并逐渐形成制度,使每一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在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到女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兴趣爱好,探索学生感兴趣,有民族特色、学校特色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加课外锻炼的热情,督促那些锻炼意识差的女大学生投入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去,使上课内容的消化理解在课外得以实现,真正实现课内外一体化。(2)发挥学生体育社团、协会的功能,吸引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各项目体育协会是由具有相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的群众性业余团体,它以共同的观念、追求目标为基础,以体育运动为活动内容,以多种形式开展活动。体育协会种类繁多、活动内容丰富,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多样化需求。体育协会参与的自主性和协会活动形式的灵活性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锻炼氛围,使体育协会成为当前和未来学校体育课外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因此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体育社团、协会的作用和功能,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协会的支持、管理和指导。同时,学生体育社团、协会要加强自身的组织管理,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体育社团、协会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 培养健康的体育观和终身体育意识
  现在许多学生都是80后、90后独生子女,生活水平又普遍提高,特别是女生衣着讲究,但是运动时瘦体服装容易撕破,跳入沙坑或在垫上做滚翻时又容易弄脏衣服,因此她们在运动时往往不愿意全力以赴,从而影响完成动作的质量。所以在课堂常规中一定要求学生穿轻便宽松的服装及运动鞋上课,这一点一定要到位,这样做有利于女生大胆地进行锻炼,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当然我们体育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培养学生自我体育意识,可使个体参与体育活动成为一种自觉习惯行为,它可以起到延伸体育能力的培养作用。对女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学生时期不同阶段的体育教育过程之中,要经过不断的强化训练。另外对于女生的体育教学可以分列出来单独进行,或者与男生交叉进行教学,这些当然是一些大胆的尝试了,所以体育教学的许多地方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总之,对女大学生进行体育能力的培养,体育工作者要从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角度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体育理论,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南京金陵科技学院)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在当前的小学课程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不但是学生语文素质提升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因而需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自1993年政府部门开始认定“见义勇为英雄”以来,泗洪县每年都涌现见义勇为英雄,至今已达48位,不仅有“中国骄傲”朱柱、“全国见义勇为英雄”裴昌彩,还有李少文等5位见义勇为者
游戏是一种在一定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娱乐活动,富于趣味性,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体育游戏都是在一定规则的约束下进行的,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有效发挥体育健
近年来不少果园在追施化肥后常有肥害现象发生,受害轻者还能长出新叶,但树势严重衰弱,长势很弱,导致全年生长量极小。危害严重时叶干枝枯,生长不能恢复,最后造成死枝死树。
一辆东风EQ1208G车,配装康明斯6BTAA空-空中冷发动机,行驶4000km时出现加速不良现象,奇怪的是原地加油时发动机运转正常,转速可达2600r/min,而当行车过程中油门加到最大时.最高时速
在英语教学中,单词是非常重要的,单词是组成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单词就无法表达思想,就无法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际。如果说英语是一座高大的建筑物,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