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力量训练是田径运动员在训练中的主要内容,对增强运动员核心区域的爆发力、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将分析核心力量训练对运动员身体协调性、身体控制力以及意志品质的重要作用,并分别探究在稳定状态下、非稳定状态下训练核心力量的方法,旨在提高核心力量训练的科学性、有效性,增强田径运动员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田径运动员;核心力量;协调能力;身体控制力
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在田径运动员的训练课程中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与之对应的训练方法也层出不穷,但是如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的方法并不科学,就会直接影响核心力量训练的质量。目前,核心力量训练已经成为田径运动员日常训练的重要内容,所以需要重视训练的作用、方法,推动田径运动员在科学的训练方式中稳定发展。
一、田径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
(一)提高身体协调性
将核心力量训练引入田径运动员的训练中,其明显的作用就是锻炼运动员的核心肌群,从而使其在投、跳、跑的运动中,更好的保持自身的协调性,提升运行员的竞技技能、稳定性、协调力等,保证自身能够快速进入运动的最佳状态。另外,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说,核心力量的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其在运动过程中的反应能力、灵敏程度,而这样的能力对于跨栏、短跑等时间要求较高的田径项目来说,能够有效的增强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对于缩短运动的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身体控制力
无论是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中,还是在田径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受伤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刘翔在奥运会的赛场上,跨栏过程中受伤,不仅会影响比赛的成绩,还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与日后的职业发展。根据对运动员受伤原因的分析,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身体的肌肉群体缺乏训练,由于大部分的田径运动员将爆发力作为训练的重点,忽略了对关节肌群力量的训练。因此,当田径运动处于身体疲惫的状态或者临近身体极限时,其控制身体的能力就会明显下降,所以就会增加运动员受伤的可能性。
(三)增强意识品质
在田径运动的项目中,有很多考验运动员耐力的内容,如中长跑等项目,所以需要田径运动员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增强自身为意志品质、耐力水平。虽然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说,耐力的训练与核心力量的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将核心力量训练应用在日常的训练中,能够增强耐力训练的有效性。例如:部分长跑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如果其四肢、躯干尚未出现疲劳感,体能相对充足时,而脚踝等肌群的核心力量不足,就会影响运动员的意志力,很难在比赛中坚持下去。因此,需要将核心力量训练应用在训练中,增强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与耐力[1]。
二、田径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
(一)稳定状态下的训练
当运动员处于稳定状态时,核心力量的训练方式主要为:
(1)静力性动作训练。在训练初期,经常会包括静力性动作训练,而这主要就是对田径运动员的核心肌群进行训练,通过训练能够让运动员自己感受到平衡感与力量的投入。在静力性动作训练的过程中,静力性支撑动作是其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训练过程中不能憋气,其强度也需要循序渐进。例如:从双脚训练转变为单脚训练,从双臂训练逐渐变为单臂训练,从而增强身体的平衡感与稳定性。
(2)爆发力训练。通常来说,很多田径项目都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爆发力,如标枪、铅球、铁饼、短跑等,这些项目训练爆发力的重点项目。在核心李力量訓练的过程中,可以引导运动员对某一爆发力进行模仿,在最后的发力阶段消除突然脱手、肢体末端的阻力是主要的训练内容,从逐渐实现加速的目的。对于爆发力的训练,可以凭借专项技术完成训练,还可以运用健身球、实心球的辅助器材进行训练。
(二)非稳定状态下的训练
当田径运动员处于非稳定的状态时,对于核心力量的训练,其方法有别于稳定状态的训练,具体内容包括:
(1)静力性动作训练。在非稳定的状下,静力性动作训练主要包括神经系统、深层肌肉等,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借助辅助机械完成训练。例如:瑞士球、悬吊绳、哑铃等都是常用辅助机械,国际上主要使用悬吊的方式对田径运动员的动态动作、不稳定动作进行训练,从而促进田径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
(2)爆发力训练。在训练田径项目的过程中,爆发力的训练是专项力量训练的最终阶段,而在非稳定的状态下开展核心力量的训练,能够更加有效的增强运动员的核心力量。例如:运动员在非稳定的状态下,通过杠铃、哑铃、弹力带等辅助器材训练爆发力,能够营造出一种与实际比赛接相似的环境,从而具有针对性的对田径运动员开展核心力量的训练[2]。
三、结语
综合所述,对于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来说,应用核心力量训练对于其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此为基础,在训练的过程中,田径运动员提高了身体的协调性以及身体的控制能力,同时增强了其自身的意志品质,但在稳定状态下与非稳定状态下则需要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以此来保证核心力量训练的科学性。所以,为了有效提高田径远动员的综合能力,可以将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应用在日常训练中。
参考文献:
[1]孔晓阳.大学生田径运动员下肢力量力学指标相关回归的初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7.
[2]郭政.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理论与方法探析[J].田径,2017(04):40-42.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体育运动学校)
关键词:田径运动员;核心力量;协调能力;身体控制力
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在田径运动员的训练课程中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与之对应的训练方法也层出不穷,但是如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的方法并不科学,就会直接影响核心力量训练的质量。目前,核心力量训练已经成为田径运动员日常训练的重要内容,所以需要重视训练的作用、方法,推动田径运动员在科学的训练方式中稳定发展。
一、田径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
(一)提高身体协调性
将核心力量训练引入田径运动员的训练中,其明显的作用就是锻炼运动员的核心肌群,从而使其在投、跳、跑的运动中,更好的保持自身的协调性,提升运行员的竞技技能、稳定性、协调力等,保证自身能够快速进入运动的最佳状态。另外,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说,核心力量的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其在运动过程中的反应能力、灵敏程度,而这样的能力对于跨栏、短跑等时间要求较高的田径项目来说,能够有效的增强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对于缩短运动的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身体控制力
无论是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中,还是在田径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受伤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刘翔在奥运会的赛场上,跨栏过程中受伤,不仅会影响比赛的成绩,还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与日后的职业发展。根据对运动员受伤原因的分析,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身体的肌肉群体缺乏训练,由于大部分的田径运动员将爆发力作为训练的重点,忽略了对关节肌群力量的训练。因此,当田径运动处于身体疲惫的状态或者临近身体极限时,其控制身体的能力就会明显下降,所以就会增加运动员受伤的可能性。
(三)增强意识品质
在田径运动的项目中,有很多考验运动员耐力的内容,如中长跑等项目,所以需要田径运动员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增强自身为意志品质、耐力水平。虽然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说,耐力的训练与核心力量的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将核心力量训练应用在日常的训练中,能够增强耐力训练的有效性。例如:部分长跑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如果其四肢、躯干尚未出现疲劳感,体能相对充足时,而脚踝等肌群的核心力量不足,就会影响运动员的意志力,很难在比赛中坚持下去。因此,需要将核心力量训练应用在训练中,增强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与耐力[1]。
二、田径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
(一)稳定状态下的训练
当运动员处于稳定状态时,核心力量的训练方式主要为:
(1)静力性动作训练。在训练初期,经常会包括静力性动作训练,而这主要就是对田径运动员的核心肌群进行训练,通过训练能够让运动员自己感受到平衡感与力量的投入。在静力性动作训练的过程中,静力性支撑动作是其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训练过程中不能憋气,其强度也需要循序渐进。例如:从双脚训练转变为单脚训练,从双臂训练逐渐变为单臂训练,从而增强身体的平衡感与稳定性。
(2)爆发力训练。通常来说,很多田径项目都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爆发力,如标枪、铅球、铁饼、短跑等,这些项目训练爆发力的重点项目。在核心李力量訓练的过程中,可以引导运动员对某一爆发力进行模仿,在最后的发力阶段消除突然脱手、肢体末端的阻力是主要的训练内容,从逐渐实现加速的目的。对于爆发力的训练,可以凭借专项技术完成训练,还可以运用健身球、实心球的辅助器材进行训练。
(二)非稳定状态下的训练
当田径运动员处于非稳定的状态时,对于核心力量的训练,其方法有别于稳定状态的训练,具体内容包括:
(1)静力性动作训练。在非稳定的状下,静力性动作训练主要包括神经系统、深层肌肉等,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借助辅助机械完成训练。例如:瑞士球、悬吊绳、哑铃等都是常用辅助机械,国际上主要使用悬吊的方式对田径运动员的动态动作、不稳定动作进行训练,从而促进田径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
(2)爆发力训练。在训练田径项目的过程中,爆发力的训练是专项力量训练的最终阶段,而在非稳定的状态下开展核心力量的训练,能够更加有效的增强运动员的核心力量。例如:运动员在非稳定的状态下,通过杠铃、哑铃、弹力带等辅助器材训练爆发力,能够营造出一种与实际比赛接相似的环境,从而具有针对性的对田径运动员开展核心力量的训练[2]。
三、结语
综合所述,对于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来说,应用核心力量训练对于其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此为基础,在训练的过程中,田径运动员提高了身体的协调性以及身体的控制能力,同时增强了其自身的意志品质,但在稳定状态下与非稳定状态下则需要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以此来保证核心力量训练的科学性。所以,为了有效提高田径远动员的综合能力,可以将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应用在日常训练中。
参考文献:
[1]孔晓阳.大学生田径运动员下肢力量力学指标相关回归的初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7.
[2]郭政.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理论与方法探析[J].田径,2017(04):40-42.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体育运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