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78-01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必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阅读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阅读教学不仅贯穿并主导着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还对培养学生一生的学习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很多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忽略了对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被繁重的功课压得喘不过气,只把阅读当成一种任务,致使阅读能力偏低,从而严重影响了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首先就应进行阅读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拨阅读方法、引导阅读实践,让学生爱上阅读,快乐阅读。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快乐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
1.交流感受,让学生渴望阅读
不同的阅读材料,给人不同的收获;同一个阅读材料,不同的人读后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2.榜样激励,让学生乐于阅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学中,我常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欲望,并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实践。
3.故事激趣,让学生主动阅读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随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竖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而谈,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个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情感跌宕起伏,听得津津有味之际,教师嘎然而止不动声色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便可不失时机地向學生推荐相关的读物。孩子们为了满足强烈的好奇心便会兴趣盎然地开始他们的“阅读之旅”。
二、探究方法,让学生有效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可见,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还要使他们“会学知识”。只有当学生会学了,他们才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课文,精讲多读,教给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根据阅读教材的进度,还应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把课外阅读内容作为课内知识的扩充。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独立阅读的方法,再在课外阅读中丰富语言积累,扩大知识面。
1.抓住要点知梗概
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事情的起因、结果及其大意。这样,才会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凭借图画助理解
由于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大都是图文结合,而图画能帮助儿童理解文字意思,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先看图,然后再读文。如指导他们看封面和书名时,先让他们猜猜该书的主要内容等,能培养他们的联想能力,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不动笔墨不读书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如用“……”、“?”等符号分别表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等。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等,也可以谈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等,还可以对整篇文章进行点评。
(3)写读书笔记。一是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等摘录下来。二是提纲笔记,将较长、较深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摘录下来。三是写心得体会,即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并保存下来。
三、引导实践,让学生自主阅读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难以大面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过多地讲解分析取代了学生阅读实践,学生不是真正的“阅读者”,而是“听讲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还特别强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由此可见,加强阅读实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究竟怎样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实践呢?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阅读体验中,提出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花钟》第一段时,我紧紧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在文字中不断发现作者“写”的秘密,不断体验由“发现”带来的快乐,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①“自由读读文中描写花开的句子,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孩子们在读中发现了花开的时间不同,发现了表示时间的词语的排列顺序,表达方式及位置的不同,还发现了各种花都有各自的特点。②“同样是写花开,作者却用了九种不同的写法,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在思考中发现原来作者是根据花开的时间,花的颜色、形状,花期长短不同,才有了“从梦中醒来”“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含笑一现”等富有情趣的表达。③(在屏幕出示各种花的图片)“你喜欢这些花吗?请你仿照文中的写法,说说你喜欢的花是怎样开放的,可以用上本课学习的词语,也可以用上你平时积累的词语。”孩子们在原有兴趣的基础上,孩子们很投入地练习起来。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投入换来了可贵的回答,他们说出了许多精妙的语句。如“迎春花在春天吹起了金黄的小喇叭。”“夏天,荷花绽开了粉红的笑脸。”“菊花烫了金秋最时尚的发型。”“玫瑰像犯了错的孩子,羞红了脸,低着头。”……在这一片段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花钟的秘密,发现了语言的秘密,还发现自己也可以写出如此优美的语言,此时的孩子们乐在其中,因为他们凭着自己的探究,自主发现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知识,有着强烈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将对今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阅读内容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语文的情怀,沐浴智慧的阳光进入一个广阔而充满诗意的世界。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必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阅读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阅读教学不仅贯穿并主导着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还对培养学生一生的学习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很多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忽略了对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被繁重的功课压得喘不过气,只把阅读当成一种任务,致使阅读能力偏低,从而严重影响了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首先就应进行阅读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拨阅读方法、引导阅读实践,让学生爱上阅读,快乐阅读。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快乐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
1.交流感受,让学生渴望阅读
不同的阅读材料,给人不同的收获;同一个阅读材料,不同的人读后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2.榜样激励,让学生乐于阅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学中,我常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欲望,并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实践。
3.故事激趣,让学生主动阅读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随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竖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而谈,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个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情感跌宕起伏,听得津津有味之际,教师嘎然而止不动声色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便可不失时机地向學生推荐相关的读物。孩子们为了满足强烈的好奇心便会兴趣盎然地开始他们的“阅读之旅”。
二、探究方法,让学生有效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可见,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还要使他们“会学知识”。只有当学生会学了,他们才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课文,精讲多读,教给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根据阅读教材的进度,还应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把课外阅读内容作为课内知识的扩充。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独立阅读的方法,再在课外阅读中丰富语言积累,扩大知识面。
1.抓住要点知梗概
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事情的起因、结果及其大意。这样,才会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凭借图画助理解
由于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大都是图文结合,而图画能帮助儿童理解文字意思,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先看图,然后再读文。如指导他们看封面和书名时,先让他们猜猜该书的主要内容等,能培养他们的联想能力,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不动笔墨不读书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如用“……”、“?”等符号分别表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等。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等,也可以谈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等,还可以对整篇文章进行点评。
(3)写读书笔记。一是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等摘录下来。二是提纲笔记,将较长、较深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摘录下来。三是写心得体会,即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并保存下来。
三、引导实践,让学生自主阅读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难以大面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过多地讲解分析取代了学生阅读实践,学生不是真正的“阅读者”,而是“听讲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还特别强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由此可见,加强阅读实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究竟怎样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实践呢?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阅读体验中,提出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花钟》第一段时,我紧紧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在文字中不断发现作者“写”的秘密,不断体验由“发现”带来的快乐,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①“自由读读文中描写花开的句子,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孩子们在读中发现了花开的时间不同,发现了表示时间的词语的排列顺序,表达方式及位置的不同,还发现了各种花都有各自的特点。②“同样是写花开,作者却用了九种不同的写法,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在思考中发现原来作者是根据花开的时间,花的颜色、形状,花期长短不同,才有了“从梦中醒来”“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含笑一现”等富有情趣的表达。③(在屏幕出示各种花的图片)“你喜欢这些花吗?请你仿照文中的写法,说说你喜欢的花是怎样开放的,可以用上本课学习的词语,也可以用上你平时积累的词语。”孩子们在原有兴趣的基础上,孩子们很投入地练习起来。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投入换来了可贵的回答,他们说出了许多精妙的语句。如“迎春花在春天吹起了金黄的小喇叭。”“夏天,荷花绽开了粉红的笑脸。”“菊花烫了金秋最时尚的发型。”“玫瑰像犯了错的孩子,羞红了脸,低着头。”……在这一片段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花钟的秘密,发现了语言的秘密,还发现自己也可以写出如此优美的语言,此时的孩子们乐在其中,因为他们凭着自己的探究,自主发现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知识,有着强烈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将对今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阅读内容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语文的情怀,沐浴智慧的阳光进入一个广阔而充满诗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