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城镇发展之路——新时代的湖州实践

来源 :小城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q8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城镇是我国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要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增强小城镇的人口经济集聚能力及服务功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在我国进入以城市群为主体推进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小城镇不仅是连接城乡的纽带,也是促进城市群区域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
  湖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因太湖而得名。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因素,湖州的城镇建设并未摊饼式蔓延,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太湖水乡城镇群。湖州毗邻上海和杭州,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铁时代到来之后,湖州加快“接沪融杭”,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进一步深化,湖州小城鎮发展进入新阶段。
  优质的生态和人文本底条件是湖州小城镇发展的先天优势。一方面,湖州市生态环境良好,是“两山”重要思想的发源地,也是全国唯一的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另一方面,湖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吴越文化的核心区,溇港圩田系统构成独特的世界级文化景观带。湖州众多小城镇有能力为长三角城市群提供高品质的生态、休闲旅游等服务功能。
  特色产业的发展强化了湖州小城镇集聚人口和产业的能力。湖州“块状经济”发达,例如织里镇是全国知名的童装产业集聚区,外来常住人口超过20万。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区,织里镇正在积极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及童装产业的转型升级。此外,湖州涌现出众多特色小镇,例如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已成为国内最为知名的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区。随着产业不断转型升级,这些小城镇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长三角城市群的区域协同中。
  本期专题聚焦新时代湖州小城镇的发展实践,成果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师生每年在湖州开展的实地调研,以及湖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湖州的规划实践。专题中的文章研究梳理了湖州小城镇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总结了其发展经验和教训,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湖州的案例能为广大读者提供借鉴并带来启发。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通过数据统计和实地调研,揭示了国家政策对村落重构的宏观影响。本文指出宅地政策、生产生活方式、家庭结构等是新建院落形態的重要影响因素,人口增减、分家、流转是已建院落不断重构的动力;指出乡村住宅是农民对客观政策和环境的解读,对心理和观念的实现,对建造内容和条件的选择和适应,也是在使用周期内不断调节的结果,当前豫西乡村住宅正经历空间“由简至繁”,屋顶“由平变坡”,形象“由洋返中”的重构;并指出
期刊
摘要: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结构性的质变,原有镇村体系空间结构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间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农业生产方式变化带来的农业生产规模化、农民生活方式转变、“人—地”关系失衡等,使得传统镇村体系空间亟需进行优化。虽然现代农业已经在大多数乡镇推广,但相应的技术与方法并没有被转化为规划空间语言。本文在对农业生产方式和镇村体系作用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镇域镇村体系空间优化
期刊
摘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的印发,标志着“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正式建立。本文以山东省村庄规划实践为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分析现阶段山东省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编制的新要求,结合《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要求,在城乡融合发展阶段,把村庄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谋划、安排和部署
期刊
摘要:当前,在我国大批量的农村建设中出现了“千村一面”“规划难以落地”等问题,规划思维也开始向“实用性”转变——针对的问题要具有实际性,规划成果要具有可操作性,规划主体要注重村民参与性。本文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探索了市域尺度下实用性乡村风貌规划方法。首先,通过实地走访、村民座谈等方式分析现状风貌特色与问题。其次,通过GIS叠加影响要素,划分风貌分区;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村庄进行分类,形成分区与分类双轨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阐述了规划统筹的表现与策略,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模式研究提供一个分析视角。增城规划统筹模式的核心是以土地利用规划为空间框架,以乡村体系规划、乡村群规划、村庄规划等自上而下的规划为引领,结合村庄发展定位和现实需求,以政策资源为导向,以民主议事机制为保障,建立稳定的项目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该模式突出上层次对下层次规划的指导作用,强调规划与实施的衔接、部门
期刊
摘要:本文以四川省峨眉山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和利益相关者访谈,尝试梳理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内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历史过程与参与机制演变,剖析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所面临的困境。通过国内外相关理论与案例研究,结合最新的国土空间政策和乡村振兴政策,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提供有用、好用、管用的策略,同时也为自然保护地治理提供有益经验。  关键词: 社区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公平受益;社區增权;峨眉
期刊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城镇建设成绩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化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有效解决城镇化产生的难点问题。近年来我国部分县城在快速建设过程中,注重新城开发建设的同时忽略了旧城的发展,旧城逐渐形成了诸多的棚户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成为县城区建设面临的必然选择——棚户区更新改造将成为我国县城区建设的重点领域。我国的棚改工作自2008年以来成绩
期刊
摘要:乡村空间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共同缔造旨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本文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晏岗村共同缔造理念实践研究为例,通过对乡村治理独特性的剖析,以及乡村政治制度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性分析,阐述共同缔造理念下村民自治的先导性,探索共同缔造理念的具体实践路径。从公众参与和村民自治的角度建设完善乡村基层自治组织,
期刊
摘要:在文化积淀浓厚的特色小镇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彰显城镇文化特色与延续历史文脉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解析非物质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特色小镇的生活性、生產性、商贸性、文化性、生态性五种类型的非物质文化空间载体,并结合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岳村杂技小镇文化空间案例,探讨了特色小镇文化空间载体构建方法,即通过非物质文化要素的解析,探索非物质文化空间载体的功能类型,并将其落实到实体物质空间上。  
期刊
摘要:文章以历史地理学的视角,对江苏省兴化市历史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归纳历史地理环境对兴化发展的影响;从区域系统、城镇营建、文化特质三方面,对兴化人地关系演变影响下的历史文化特征梳理;最后提炼出兴化价值特色的核心为里下河地区人地互动关系演变的典型代表。从历史地理学的视角对兴化进行价值特色认知研究,是一次跨学科的尝试,以期为历史文化名城价值认知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历史地理学;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