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块宝贝疙瘩寄托中国情

来源 :莫愁·天下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yle_x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爱的英国老头
  罗杰·梅森与武汉的情结源于一场车祸。 1986年2月,作为国际地质界著名的变质岩专家,伦敦大学教授梅森应邀到武汉的中国地质大学做短期讲学。期间,梅森到木兰山勘察完地貌,看到很多男女老少去木兰庙许愿,他纳闷地问同行伙伴:“为什么那么多人对一个民间女子顶礼膜拜?”同行人员告诉他:“心诚则灵。”梅森将信将疑地随着人群走进庙堂,学着别人的样子敬香、行礼、祈愿,感觉很好玩。
  从木兰庙下来,梅森一行人乘车返回,行进到黄陂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一辆吉普车为躲避行人与梅森的汽车相撞,吉普车飞出去几米远,司机严重受伤,而梅森的车子不仅安然无恙,坐在前排的梅森也有惊无险。
  交警随后赶到,看见逢凶化吉的梅森正在围着车子接连拍照,很礼貌地请梅森把照片留下。梅森捂住相机连连说:“NO!NO!”后来有人好奇地问梅森为什么不愿意交出照片,他一脸虔诚地说:“这是我的生命化石,是我的诚意打动了中国的女神,我怎么能随便交给别人呢?”
  一次偶然的车祸被梅森渲染成神秘的中国色彩,至今他仍坚信,是自己在木兰庙许愿保佑自己平安无事的,可爱的梅森彻底被神秘的中国文化折服了。
  梅森不仅可爱,还很淘气。他不喜欢在学校的食堂用餐,喜欢自己购买食材。市场里的商贩故意和他开玩笑,把卖给他的食材价格抬高一些,梅森急了,用蹩脚的汉语夹杂英语跟商贩讨价还价,几番努力终于把价格压下来,才心满意足地离去。
  武汉虽好,也有烦恼。当年武汉的公交系统远没有如今便捷通畅,出门挤公交是必备技能。西服笔挺的梅森抛开绅士风度跟着一起往前冲,挤过几次都没有成功,无奈买来一辆自行车,悠哉悠哉地出入校园,成了校园一道风景。
  作为长期在武汉工作的外籍专家,梅森的治学态度和人品总是为人津津乐道。
  梅森在中国地质大学上课很注重仪表,进教室前如同某种仪式,打上领带,整整齐齐。因为汉语不太熟练,上课时他会用丰富的表情夹杂夸张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意图。地质岩石学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梅森的课却让同学们听得前仰后合。梅森先是在黑板上绘制几幅卡通人物,再用这些画像煞有介事地讲童话故事。讲台上一个西装笔挺、绅士味十足的英国老头,一会儿是抱着膀子瑟瑟发抖的可怜小绵羊,一会儿是傲慢无礼的男主人公。讲台下面的中国学生哪里见过这样的老师,一个个被逗得捧腹大笑,原本枯燥无味的课,被梅森演绎成有趣的童话剧。
  中国地质大学的“活雷锋”
  在中国地质大学,梅森被尊称为“活雷锋”。
  他在武汉工作,月薪4000元,直到退休前一年才涨到了6000元。每到工资发放的日子,梅森总是严肃地询问财务部门:“交税了吗?”梅森不仅按时纳税,还要求不能在英国交税,而是在中国交税。
  虽然工资不高,梅森却很舍得为学生花钱。到木兰天池旅游考察时,美丽的地质地貌让他如同发现了新大陆。回来后的第二天,他迫不及待地自掏腰包,从旅游公司包车,带上自己全班的学生去木兰天池看石头。
  为了拓展学生知识面,梅森利用自己的休假时间,专程赶到香港,为学生购买了3000多元的原版英文书刊和CD等学习资料,并出资近万元为四个班的学生每人订了一份英文报纸;他还向中国地质大学外语系、图书馆捐赠了大批科技书刊。他的学生最盼望梅森从英国休假归来,因为他总有大包小包的礼物相送,包括杂志、大不列颠地质图等学习资料。
  在伦敦,梅森有两套房子,一套是自己的家,另一套是专为中国朋友准备的免费“宾馆”。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梅森把自己的家打造得中国味十足:客厅摆放的是江南茶几,配以景德镇出品的仿古茶具;地面铺设西藏毛织地毯,墙上悬挂苏州刺绣。梅森最引以为豪、最爱显摆的地方是他的博古架,朋友来访,他总会把他们引到这里,给他们讲述每个摆件上的中国荣耀。让英国朋友置身于原汁原味的“中国家”,听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是梅森最享受的事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地质大学很多到英国进修留学的教师、学生都成为梅森的座上宾。梅森不但会亲自开车把中国朋友接到家里,还亲自下厨,做地道的中餐款待他们。
  梅森从小就对中国菜情有独钟,少年时期,他就在自己钟爱的中餐馆里学会了使用筷子。为了学习中国菜的真功夫,梅森经常利用周末到中餐馆打工。完成备菜任务后,他会静静地站在厨师身旁,观察厨师做菜的每一个环节。有时候他甚至软磨硬泡,央求大厨允许他上灶操作一番。回到家里,他学着中国厨师的样子练习刀工,学着颠勺,揣摩菜谱。
  中国朋友到访是梅森最期待的时刻,家庭派对上,他戴着厨师帽,穿着厨师服,把刀案拍得叮当作响,一番煎炒烹炸,一盘盘香气四溢的菜肴装盘、上桌,香槟酒端起,一句“欢迎来到英国的家”平复了多少海外游子的思乡情怀。
  338件宝贝疙瘩
  梅森出门前,总喜欢在衣领上别一枚精致的奖章,这是中国政府颁发给他的“友谊奖”奖章,是对长期在华工作并有重大贡献的外籍专家的最高奖项。梅森非常珍惜这份荣誉,作为回报,他把自己所有的宝贝都献给了武汉,献给了中国地质大学。
  退休后的梅森被中国地质大学返聘,教授变质地质学。同年,湖北省政府为他颁发“编钟奖”,第二年,他获得湖北省首批“在华永久居留资格”, 成为首位武汉“绿卡”获得者。几年后,梅森把夫人马伦接到武汉定居,夫妻俩一起为学生们授课,一起享受武汉的美好。
  除了最钟爱的妻子外,梅森还有338件“宝贝疙瘩”,那是他穷尽毕生精力,从世界各地收藏的岩石标本。对一般人来说是普通石头,但对从事变质岩石科学研究的人来说,件件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珍宝,其中有从亚利桑那陨石坑中捡来的陨石,有在挪威发现的珍贵的蛇绿岩,更有以他名字命名的珍贵化石“梅森虫”。
  岩石标本对地质学家来说,无异于左膀右臂,有人好奇地问梅森:“为何要将它们捐给中国的大学?”梅森动情地说:“第一次来中国,看到竟然有一所大學是以地质命名的,感觉很受重视,十分喜欢,这在英国是没有的事。而且,这边的博物馆很大,条件不错。这些标本是我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初在世界各地采集而来,时间跨度近40年,如果非要问我为何捐献自己的毕生心血,那是因为,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中国地质大学是我的家。”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网上看到一段话:有时候想买把枪杀了他,有时候想给他买他爱喝的豆浆,更多时候是在买枪的路上看到他爱喝的豆浆就忘了杀他。这,就是我婚姻的常态。我相信,也是大多数人婚姻的常态。  昨天是我和老公的结婚纪念日,和他说好去饭店庆祝。可左等右等等不到人,到晚上七点多,他打来电话说帮朋友接孩子,让我再等等。我火气一下就上来了,为什么他永远是主次不分,里外不分。  总算等到他来,他竟然还带了两个朋友,饥肠辘辘的我
期刊
陈玮是一个谨慎细致的人,战战兢兢地想得到上司的赏识。上司经常因为陈玮的辩白和解释火冒三丈。陈玮认为上司只要结果,不喜欢员工找借口,于是之后就在类似的情况下三缄其口。上司批评他:“为什么你缺乏反思精神?不能从源头找原因避免类似的错误?”  陈玮尝试很多沟通技巧,在网上请教许多达人,都没办法逃出这个怪圈——越谨小慎微,越是出错,无论是否解释,上司都不满意。于是,他求教于心理咨询师。  咨询师帮助陈玮梳
期刊
22年前,浙江湖州织里镇一家旅馆发生一起四人被害惨案,然而受制于当年侦破条件和技术手段,案件迟迟未能侦破。惨案发生22年后,警方终于锁定两名犯罪嫌疑人。让人惊讶的是,嫌犯之一竟是安徽南陵小有名气的作家刘永彪。在被抓捕时,刘永彪镇定地对警察说:“我在这里等你们到现在。”背负滔天大罪逃亡22年,刘永彪将人生彻底活成了“双面”悲剧。  一念铸成大错  22年前,彼时31岁的刘永彪已经在安徽文坛小有名气,
期刊
陈明取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后,在美国经过多年打拼,事业有成,收入不菲,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成家。2010年,已43岁的陈明,被父母催婚回国。  经过大学同学詹小年介绍,陈明认识了在房地产公司做销售经理的秦小安。秦小安长相一般,个子也不高,陈明对她的第一印象平淡得像白开水。秦小安也没有相中大她9岁的陈明。  两年后,陈明突然接到詹小年的电话:“哥们,你还记得秦小安吗?她可能是想孩子想疯了,到处托朋
期刊
教官当过兵,还曾在大比武中多次获得冠军。那天军训完,我跟他一起去食堂吃饭。我发现他走路时紧贴楼边或大树,不禁怀着崇敬的心情问他:“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吧,为了防止别人偷袭或放冷枪?”教官犹豫了一下,回答:“呃……不是……这样走凉快。”  祖传手艺  昨天老爸打了我,我思考良久,今天悄悄对老爸说:“爸爸,我以后一定听话,您别打我了,好吗?”  老爸说:“这怎么可以!这祖传的手艺怎么能丢,以前你爷爷也是
期刊
你放过两根线的风筝吗?你玩过一边冲浪一边放风筝吗?在潮人那里,放风筝不仅仅是一种休闲娱乐,还是一种极限运动、一种特技。  特技风筝、翻滚风筝、冲浪风筝等花式飞行风筝的出现,让风筝不再是小时候的印象,只用一根线慢悠悠放上天。  特技风筝:手握两根线,速度赶动车  适合人群:喜爱竞技类运动、喜欢挑战的人  特别提醒:特技风筝是靠双线的长度不同而改变飞行航向的,所以不能像传统风筝那样边飞边放线  特技风
期刊
好莱坞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上映后票房超3亿美元,位列当年全球票房榜第13位,获得金球奖、奥斯卡双料提名。然而更让人震惊的消息是,该片取材于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美国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从一无所有的贫民窟小子到功成名就的华尔街大亨,他演绎了底层非洲裔白手起家的商界传奇,诠释了单身父亲感人至深的爱,这是一场与名利的较量,更是一场与命运的抗争,他做到了,而且赢得漂亮。  出身贫寒,发誓要出人
期刊
与木为伴  陈雷雨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上海半导体芯片制造行业工作。每天朝九晚五,两点一线,生活没有一丝波澜,不安分的他总渴望能尝试多种活法。  2014年,陈雷雨辞去工作,跑到杭州开了一间酒吧。但是随着新鲜感过去,陈雷雨意识到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有一天,陈雷雨家里需要添置一个茶几,他跑了很多家具店,又上网搜寻了一番,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于是他想,不如自己动手做一个。  看似简单的茶几,真正动起
期刊
误打误撞入花行  台湾花艺大师凌宗涌大学期间学的是机械专业,但他从小喜欢画画,喜欢摆弄花花草草,理想是从事一份与“美”有关的职业。  大学毕业后,凌宗涌犯难了,该干点什么呢?手里除了一张机械专业的毕业证书,再也拿不出证明自己技能的东西。朋友们不忍看他的窘样,便拉他一起喝酒。  “要不你去花店当送花小弟吧,不需要什么技能的。”一个朋友半认真半开玩笑的建议,让他心里一动。几天后,在朋友推荐下,凌宗涌真
期刊
第三次签订固定期限合同,就得按固定期限对待?  【案例】张才与公司签订第二份劳动合同到期后,公司要求张才继续签订2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17年5月15日,该合同到期后,公司提出不再续签劳动合同。结算工资关系时,公司同意支付张才(工龄6年)6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张才可否要求按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待,即支付12个月的赔偿金?  【说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