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下通过选用典型材料,创新特定教学情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有何必要?又有何理论依据?以及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设置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成为政治课教学中必须思考的一系列问题。笔者试从相关角度浅析教学情境的设置。
新课程高中政治教学情境创新设置
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其抱有偏见,认为它“假、大、空”不可信、不实用,这种观念使他们对该学科产生了抵触情绪,学习缺乏积极性,学习效果较差: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把枯燥的理论硬塞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知识与技能作为教与学的对象被人为地从它们实际运用的情境中抽象了出来,造成了理论和实践明显的脱节。如何改变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中弊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水平,这成了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情境设置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新的知识,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二、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设置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设置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那么,如何设置教学情境?
1、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們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精心设问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将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是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入门。问题情境是知识发生的源泉,构建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专注于知识的探求与问题求索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境界。
[教例]:在学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课时,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什么是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经济效益与成本、利润、生产规模、生产速度是什么关系?(2)为什么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3)怎样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能不能依靠扩大生产规模?或依靠提高生产速度?这些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自我感悟的空间。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设置竞赛情境,引导学生在协作竞争中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即自身争辩到底哪一种观点正确),然后再相互协商(即对当前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设置竞赛的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协作兴趣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此外,在这种竞赛氛围的协作中,受益最大的将是那些给他人作详细解释的学生。
[教例]:在讲授“流通中的货币量”这一知识点时,我采用了辩论赛的形式,以“国家发行的纸币是多好还是少好”为辩题,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正方:国家发行纸币多比少好;反方:国家发行纸币少比多好。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作好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辩论,最后得出结论:国家发行纸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为限度。通过课堂辩论,创设竞赛情境,既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即在竞争中深化了互动,又在协作中发展了竞争。
3、设置形象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学习
根据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同时,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比较强,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对于抽象的政治理论,即无兴趣,又不易掌握。而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为课堂提供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书本上的抽象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创设形象教学情境,能渲染课堂教学气氛,从而引起学生情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
[教例]:“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是个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学生不易理解,课上我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了四个情境:
情境一:下雨了,露天菜场的蔬菜降价抛售;苹果遭雹灾减产,价格远远高于往年;禽流感期间,鸡肉价格一跌再跌。
情境二:秋冬换季,皮衣能卖好价钱,在夏天却无人问津,不得不打折出售;同种西瓜,刚上市时每斤卖到几元钱,大量上市后每斤只卖几角钱。
情境三:高价羽绒在东北卖得火爆,在海南降价也少有人买:滑海地区水产品价格便宜,内陆省份吃海鲜就得付高价。
情境四: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减产原油,导致世界性的原油上涨。SARS得到控制,消毒液和相关药品的价格立即回落。
学生通过对情境的分析、归纳,便可得出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突发性事性等许多因素都能引起价格波动。通过创设形象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可感觉的情境中学好课文内容。
动手实践能力差是当代中学生的特点之一,教学情境的设置要贯穿实践性原则,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学情境的设置要注重训练,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新课程高中政治教学情境创新设置
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其抱有偏见,认为它“假、大、空”不可信、不实用,这种观念使他们对该学科产生了抵触情绪,学习缺乏积极性,学习效果较差: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把枯燥的理论硬塞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知识与技能作为教与学的对象被人为地从它们实际运用的情境中抽象了出来,造成了理论和实践明显的脱节。如何改变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中弊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水平,这成了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情境设置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新的知识,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二、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设置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设置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那么,如何设置教学情境?
1、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們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精心设问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将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是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入门。问题情境是知识发生的源泉,构建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专注于知识的探求与问题求索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境界。
[教例]:在学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课时,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什么是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经济效益与成本、利润、生产规模、生产速度是什么关系?(2)为什么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3)怎样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能不能依靠扩大生产规模?或依靠提高生产速度?这些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自我感悟的空间。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设置竞赛情境,引导学生在协作竞争中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即自身争辩到底哪一种观点正确),然后再相互协商(即对当前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设置竞赛的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协作兴趣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此外,在这种竞赛氛围的协作中,受益最大的将是那些给他人作详细解释的学生。
[教例]:在讲授“流通中的货币量”这一知识点时,我采用了辩论赛的形式,以“国家发行的纸币是多好还是少好”为辩题,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正方:国家发行纸币多比少好;反方:国家发行纸币少比多好。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作好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辩论,最后得出结论:国家发行纸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为限度。通过课堂辩论,创设竞赛情境,既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即在竞争中深化了互动,又在协作中发展了竞争。
3、设置形象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学习
根据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同时,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比较强,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对于抽象的政治理论,即无兴趣,又不易掌握。而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为课堂提供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书本上的抽象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创设形象教学情境,能渲染课堂教学气氛,从而引起学生情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
[教例]:“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是个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学生不易理解,课上我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了四个情境:
情境一:下雨了,露天菜场的蔬菜降价抛售;苹果遭雹灾减产,价格远远高于往年;禽流感期间,鸡肉价格一跌再跌。
情境二:秋冬换季,皮衣能卖好价钱,在夏天却无人问津,不得不打折出售;同种西瓜,刚上市时每斤卖到几元钱,大量上市后每斤只卖几角钱。
情境三:高价羽绒在东北卖得火爆,在海南降价也少有人买:滑海地区水产品价格便宜,内陆省份吃海鲜就得付高价。
情境四: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减产原油,导致世界性的原油上涨。SARS得到控制,消毒液和相关药品的价格立即回落。
学生通过对情境的分析、归纳,便可得出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突发性事性等许多因素都能引起价格波动。通过创设形象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可感觉的情境中学好课文内容。
动手实践能力差是当代中学生的特点之一,教学情境的设置要贯穿实践性原则,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学情境的设置要注重训练,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