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结合无取向硅钢中硫化物的析出热力学、动力学计算和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检测,系统研究了硫化物在无取向硅钢中的析出机理,并讨论了硫化物对退火过程中晶粒长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取向硅钢中硫化物以(Mn,Cu)S复合析出相为主.在凝固过程中,MnS和Cu2 S均不具备析出热力学条件.MnS先于Cu2 S在晶界形核,随着温度的降低将以位错形核为主.在均热过程中,w(Si+Al)≥2.5%的无取向硅钢中的MnS和w(Si+Al)≤1.6%的无取向电工钢中的Cu2 S主要在晶界形核.同时,均热过程中M
【机 构】
:
钢铁研究总院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81;钢铁研究总院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安徽工业大学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无取向硅钢中硫化物的析出热力学、动力学计算和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检测,系统研究了硫化物在无取向硅钢中的析出机理,并讨论了硫化物对退火过程中晶粒长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取向硅钢中硫化物以(Mn,Cu)S复合析出相为主.在凝固过程中,MnS和Cu2 S均不具备析出热力学条件.MnS先于Cu2 S在晶界形核,随着温度的降低将以位错形核为主.在均热过程中,w(Si+Al)≥2.5%的无取向硅钢中的MnS和w(Si+Al)≤1.6%的无取向电工钢中的Cu2 S主要在晶界形核.同时,均热过程中MnS在晶界的析出量远大于Cu2 S,Cu2 S主要在后续的热处理过程中析出.MnS和Cu2 S的Ostwald熟化研究表明,w(Si+Al)≥2.5%无取向硅钢中的MnS和Cu2 S对晶粒长大的影响明显大于w(Si+Al)≤1.6%无取向电工钢.
其他文献
为减轻船用蓄电池充电时的劳动强度,降低充电操控复杂程度,提高对蓄电池充电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本文设计了PLC控制的船用大电流蓄电池充电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系统结构及其软硬件设计.整个充电过程,基本实现了自动控制,并能有效实现充电过程中过压、过流等报警提示、故障跳闸保护等.充电过程监测界面简洁直观,操作灵活方便.
针对配电柜内铜排短路电流产生很大的电动力,铜排容易失效,需要使用大量排夹,从而导致设备超重这一现象,对配电柜排夹进行优化减重设计,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同时,合理设计排夹尺寸,使得重量最小.本文采用电-结构耦合有限元法得到承受短路电流时,铜排和排夹的应力响应.通过对比分析排夹不同尺寸的脊高、齿高和厚度对应力的影响得出规律,为排夹结构减重设计提供参考.
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光纤定位单元控制系统中,为了尽量减少线缆对控制系统的影响,现有控制系统采用的是ZigBee无线控制方式.下一代在建新望远镜将提高单元密度,然而ZigBee无线通信在更高单元密度和部分特定场合受到限制,而LAMOST安装要求又导致有线通信方式无法安装,因此,发展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控制方式将增加其适用性.针对现有线路,设计了一套基于直流载波通信的光纤定位单元控制系统,包含主节点和从节点电路,采用专用的主从载波通信芯片PB620+PB331,通过现有电源线,实现双向传输数据,并
当前机载线缆检测主要针对线缆开展导通、阻抗、绝缘等功能测试,通常关注的指标均是“平均值”,对于连接型间歇故障等短时异常事件极易忽略.针对机载线缆连接型间歇故障的原位检测开展研究工作,梳理了机载线缆连接型间歇故障检测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机载线缆连接型间歇故障的发生机理,研制了一套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的机载线缆连接型间歇故障原位检测系统,并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检测机理和软硬件结构.经实验测试,该系统对于机载线缆时长100 ns的短时连接型间歇故障
风洞试验的开展需要高压空气等多种动力资源的保障.针对风洞群试验用户多、资源冲突、需求不确定等特点,设计了一种风洞群高压空气资源调度系统.该系统以高压资源生产-消耗模型、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动力生产调度和自适应风洞试验实时调度为核心,根据试验任务高压资源预先需求计划、当前高压资源存量和高压空气生产能力,形成高压机组的启动计划,并根据高压资源消耗、试验耗时、电力峰值确定风洞试验任务的优先等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原风洞群高压资源调度粗放、过度生产或保障不足的问题,并在风洞群动力资源调度中得到应用,
针对航天器公路运输过程中内部结构容易因振动造成损坏的问题,基于小波变换和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航天器振动测控方法.采用小波变换对航天器原始振动信号的各频段信息进行分离,创新性地采用各信号分量的能量作为信号整体的振动特征.利用RBF神经网络对提取到的能量特征和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逼近,并根据航天器允许的振动能量阈值调整车速.该方法解决了目前对航天器公路运输过程中的振动情况缺乏有效监测手段的难题,实现了该过程中航天器的振动测控,确保了航天器内部结构的安全稳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有效,既
针对高压直流(HVDC)输电接地极对埋地油气金属管道产生感应电压,造成管体腐蚀及气液联动开关误动作的问题,利用ANSYS建立金属管道感应电位耦合仿真模型,分析了接地极到管道距离、土壤电阻率、防腐层电阻3个因素对管道干扰的影响,并自主研制了HVDC对金属管道感应电位在线状态监测系统.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电阻率的增加使得干扰电位呈线性增大,干扰电位随管道防腐层电阻增大而呈指数增加,接地极与管道距离变大,干扰电位呈指数降低.系统的数据采集模块达到了对信号的测定兼具稳定性且高准确度的要求,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了
石墨烯作为一种具有超高热导率的二维纳米材料,在导热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导热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石墨烯本征热导率及其层数、缺陷、边缘情况等对热导率的影响,分析了石墨烯纤维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各类石墨烯导热薄膜(纯石墨烯薄膜/石墨烯杂化薄膜/石墨烯聚合物复合薄膜)热导率的影响因素,归纳总结了各类三维石墨烯导热材料(无规分散石墨烯三维复合材料和特定结构石墨烯三维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与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目前几种导热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石墨烯未来导热领域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
齿轮是大多数旋转机械设备的核心零部件,也是主要的振动来源.为了评估齿轮箱的健康状态,从机械系统信号中提取齿轮箱的振动成分具有重要意义.齿轮的啮合频率包含了反映其运行状态的丰富信息,是进行齿轮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前提条件.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解释了啮合频率调制现象,也就是当齿轮在重载条件下工作时,啮合频率会以啮合冲击的形式被调制到高频共振区.基于此现象,提出了一种齿轮振动信号辨识方法.在此方法中,通过迭代获得啮合能量比图,以确定啮合共振频带.此方法的性能通过试验台试验和叉车现场试验进行了验证.通过与快速
为探寻交变荷载和氯盐环境对拉索中各钢绞线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而预测不同腐蚀区绞线的疲劳寿命,本研究通过盐雾腐蚀试验来模拟钢绞线在交变荷载和氯盐环境共同作用下的腐蚀情况,考虑不同应力幅对钢绞线腐蚀疲劳寿命的影响,并运用灰度处理方法,对钢绞线腐蚀程度进行量化分区,便于分析不同腐蚀区钢绞线的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拉索外侧钢绞线比拉索内侧钢绞线更容易腐蚀,其腐蚀程度与所施加应力幅相关,应力幅越大,钢绞线腐蚀程度越高,开裂韧性值越低,易发生脆性破坏.随着应力幅值降低,钢绞线开裂韧性值提高,钢绞线破坏模式由脆性破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