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手机就够了”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iyu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 =洛故A = 柴晋宁
  Q:为什么手机摄影会有这么大的关注度,“光影流刑地”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A:现在器材再也不会成为限制人们表达的因素,在这个可以叫做“大传媒时代”的今天,影像语言俨然已经成为继语言文字后的另一大“语系”。 不过,人们真正关注手机摄影的直接原因是iPhone等手机的影像功能表现优秀。
  “光影流刑地”是套用了日本电影《爱的流刑地》,背后的隐情是:我每天上班时会在地铁“偷拍”人物,有一定的原罪感,我当时就觉得,需要有个地方自我“惩罚”下我们这种爱拍照的人。
  Q:手机摄影使得人人都能成为摄影师,您认为这是降低了摄影的门槛还是抬高了摄影的门槛?
  A:手机拍摄这种大众表达方式的出现,进一步打破了影像在中国所谓“专业”与“业余”的界限。摄影有偶然性,智能手机的普及在拍摄手段上降低了门槛,质量上增加了筛选好作品的难度。


  很多影像都只是个人生活方式的产物,人们喜好模仿,所以很多图片看上去如出一辙。在某段时间内流行什么照片都隐含着某种趋势与潮流。
  Q:手机摄影是否对传统的职业摄影师构成了威胁?职业摄影师应当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A:有影响,但是没威胁。昨天还看到一篇标题耸动的文章—《下一波下岗的将是“职业摄影师”》,当时我就想到该写一篇文章—《手机摄影师:未来五年的新兴职业》。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让摄影艺术变得大众化,无论是拍摄和发表,门槛都变得比较低。但对比绘画,你就知道区别了。
  器材只是工具,工具各有特点。老一代摄影师会不会用手机去拍,我不是很清楚,但很少看到他们的手机摄影作品;不过年轻点的摄影师,包括职业摄影师都有手机拍摄的习惯。目前我视野范围内的手机摄影达人都是对互联网非常熟悉的年轻群体。
  Q:您被誉为新锐导师,那么您是如何挖掘优秀的摄影师并培养他们的?


  A:各大摄影网站上浏览挑选、网页上广泛搜索、摄影师的推荐、网友互动投稿。他们不用培养,我更多时候的角色像是一个编辑,需要和摄影师沟通选题问题。他们本身就是“视觉极客”,追求极致,我接触的很多手机摄影达人都会像传统摄影师一样有详细且系统的拍摄计划。他们的器材只是手机,加上移动端的后期软件。拍摄、后期、发表,都是在手机上完成,很少有人会导入Ps进行后期。
  有句话:爱吃是吃货,会吃才是美食家。同理,和吃货一样,贪,仅仅是贪食影像者,会拍才是摄影师,爱拍是好事。


  Q:您怎么看手机摄影对滤镜的使用,它是否打破了真实和创新之间的平衡?
  A: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滤镜用于优化影像,这个东西不用纠结,都是工具,都是手段,结果好就行。
  Q:手机摄影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即时通讯的功能,可以通过各种社交软件即时分享、交流。您觉得这种分享的属性对摄影本身是否会产生影响,比如人们调侃的用手机给食物消毒等。
  A:会,摄影是时间的艺术。手机拍摄成本低,及时发布社交网络的习惯会影响创作者,网络上的点赞等图片热度会影响摄影师的心理。影像沉淀的心理过程中,存在感、炫耀心理状态占了上风,变成优先级。
  Q:您心目中最理想的手机摄影作品应当包括哪些要素?
  A: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文化倾向喜欢哪种类型的作品,除了图片质量有局限性外,我觉得好作品的标准界定应该和传统的摄影艺术一样。


  Q:您本身是否也使用手机拍照,都使用过哪些款式的手机,对比不同手机有哪些优缺点?
  A:当然!诺基亚E63、iPhone 4s。光影的专题图文和投稿作品中iPhone摄影占90%,甚至更多。很多App开发团队只做ios应用,这两点足以说明了iPhone拍照是最优秀的。至于其他手机,我目前还没使用过。不过手机制造商也是蛮拼的,某款手机可以拍银河了,某款手机又可以拍运动摄影了。手机外接设备也越来越丰富,这给手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Q:下一步在自身的手机摄影和对手机摄影的推广方面有哪些计划?
  A:我个人有机会就会拍。不过最近拍摄的欲望不是很强烈,做“光影流刑地”这个平台后,主要是想为大家展示那些优秀的手机摄影作品。拍摄欲望没有以前那么强烈,每天在看大家在怎么拍,然后我欣赏那些优秀的作品就够了。
  光影编辑部有一本影集正在策划中,可能叫《中国手机摄影100人》,未来也会有线下的摄影展览。
  Q:对比国内外的手机摄影作品,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A:除了客观环境,大家的起点都一样,也许因为西方整体生活比较优越,物质和视觉经验都更丰富些。他们也拼命玩花样,跟风,很多作品看上去像出自一人之手,也是蛮拼的。
其他文献
任何人初次见到松下LUMIX DMC-GM1时也许都不会相信,这竟然是一款可更换镜头的微单相机。它的重量只有204克,宽、高、厚分别为98.5mm、54.9mm、30.4mm——与银行卡大小(85.61mm×53.98mm)相差无几。采用4/3系统的较大型感光元件,还能像卡片机般小巧,这正是松下GM1的惊人之处。有人也许会抱怨:它为何没有电子取景器呢?为何没有手柄呢?液晶显示器为何不能翻转呢?不过
期刊
松下GX7是松下首款采用机身防抖的无反相机,它尽管外形小巧,却内置了可以翻转且具有极高分辨率的(眼平)电子取景器。  松下GX7是一款基于M.4/3标准的袖珍而时尚型无反相机。它具有1600万有效像素的分辨率、分辨率很高的电子取景器以及无线局域网(WLAN)和近场通讯(NFC)模块,是松下公司首款具有内置影像稳定器的“G”系统无反相机。  松下GX7影像质量评价  锐度  这是用松下GX7相机拍摄
期刊
无论是美能达还是索尼,7是个神圣的数字,它总是划时代的代表。这次索尼带来的是索尼的第一批全画幅微单相机,一共两款机型:高像素的α7R和调焦更快的α7。这是两款能让摄影师工作更轻松的相机,并且操作性能与成像素质与单反系统相比不仅不弱,某些方面还有胜算。  α7R采用的是一块全新设计的去除低通滤镜的3640万像素的全画幅CMOS,它与尼康D800E上的CMOS并不一样。光聚合技术和光电二极管扩展技术使
期刊
2013年马上将要过去,今年可以说是微单大展宏图的一年,各家纷纷推出了自家新的旗舰机型,大有取代中端单反的势头,本期我们集结了今年最值得关注的几款微单相机,与大家一同分享各品牌新微单的技术特点。  微观市场  今年的微单市场是最红火的一年,各厂商经过几年的时间已经将微单入门市场培养成熟,现在逐渐开始冲击高端市场。今年7月就一直盛传索尼将要推出全画幅微单相机,本以为索尼将在2014年择机推出,但没想
期刊
松下新发布的Lumix GX7最近已经上市了。这台松下的微4/3旗舰机型采用最新研发的1600有效像素Live MOS无低通滤镜传感器,感光度范围ISO 125-25600。尽管像素没有大的提升,但由于采用最新细微化生产工艺技术,传感器单位像素尺寸得到了有效扩展,微透镜也经过了优化。高感光度细节和分辨率分别提升25%和10%(相对GX1)。而且这次配备的调焦模块,最快调焦速度从以前的0.9秒缩减到
期刊
用“慢门”拍舞台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能完全预料到最终的结果,因此“慢门”拍摄器材的选择非常关键。我所有的“慢门”作品都是用数码单反相机拍摄的,数码单反相机最大的优势就是反应快,能让我随心所欲地掌控“决定性瞬间”,无反等相机现在还无法做到这一点。镜头方面,我主要使用28-105mm和80-200mm两种变焦镜头。  除了相机镜头外,另一个重要配件就是三脚架,我大部分的“慢门”拍摄都是在三脚架的帮助
期刊
居淼:近来各厂家都推出了新款旗舰微单,索尼更是发布全画幅微单,微单市场逐渐成熟,大有慢慢取代中低端单反的趋势。  钱元凯:索尼α7与α7R做到全画幅意义重大,因为微单市场渐渐成熟,逐渐开始蚕食单反市场,单反相机上有很多问题,在微单上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我们为什么用单反而放弃了旁轴,就是为了提高取景观看效果,提高变焦镜头的普及,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反光镜震动、反光镜不能及时回位带来调焦误差等问题,并
期刊
今年“十一”,在前往内蒙乌拉盖草原的前夕,我意外的收到一份“大礼”—获得试用奥林巴斯即将上市的微单OM-D E-M1相机的机会。对我来说,先后使用过E-P2、 E-P3、E-M5等奥林巴斯的三款微单,因此对新来到的E-M1新机并无陌生感,很快就像老朋友似的了。将E-M1拿在手中,镁铝合金的机身透着专业的范儿,给人坚固、信任的感觉。从E-M5起,秉承了OM系列的复古风格,如今的E-M1更是酷似当年奥
期刊
随着相机摄像功能的强大,越来越多的摄影工作室开始着手拍摄视频,而小型摄影工作室外拍往往只会三两人,摄影与摄像相结合的脚架应该是最佳出行拍摄选择,思锐R-4214X三脚架与VH-15云台的结合是小型工作室不错的解决方案,正所谓欲善其事先利其器,行成于思也是成功的关键。  磐石之固  思锐R-X系列是思锐产品线中脚架尺寸最大的,同时也是承重最强的。全新设计的R-X系列三脚架比上代产品更加坚实、稳固。这
期刊
11月5日,笔者受邀前往日本福冈参加“2013年尼康D5300媒体体验日本之旅”,此时正值尼康Df的横空出世,从而为本来尼康D5300唱主角的技术座谈会增加了新的亮点。此次尼康发布的首款采用复古造型的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Df,在造型上酷似尼康胶片单反相机FM系列,11月5日下午3点,在福冈大仓酒店3层会议室,来自东京尼康总部事业部开发本部第一设计部的部长赤木俊昭先生和尼康映像仪器销售(中国)有限公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