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学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e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让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实现立德树人,离不开教育支撑,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线,学校不但要加强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教育,还要在其他学科中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德育有机融合在数学教学之中。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特别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为学生年龄小,很难感受到数学内容传递出来的德育信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渗透德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德育因素
  数学教育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堂成功的数学课,跟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分不开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同时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授课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有的教师会设计有关植树活动的问题:“一年级同学去年植树8棵,今年植树9棵,一共植树多少棵?”这道题不仅解决了用加法计算这个数学问题,还渗透了两个德育信息,一个是“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从我做起”的思想;另外还蕴含着植树造林要一年比一年多,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这些可以教育学生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二、立足于数学教材进行德育教学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很丰富,除了直观的数字算式图表外,每节内容都含有深刻的德育素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外,还要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德育教学,才能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从这些数学知识中感受到德育的熏陶,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得到净化。如教学“比多少”时,教师除了根据课本情境图得出数学知识,传授什么多什么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问题外,还可以根据情境图的图意编故事,告诉学生小猪帮小兔建房子,这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又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教师除了要讓学生认识时间外,还要通过教材中的“小明的一天”这个内容来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娱乐等作息时间,培养学生养成从小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的良好习惯。总之,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在数学作业中体现德育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适量布置一些作业给学生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给学生练习的作业都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在不脱离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侧重设计既能体现本节课的数学知识内容,又能向学生渗透德育的思想,使德育知识与数学知识有效衔接,学生通过数学练习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在练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例如,在设计“小数减法”这节课的作业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2020年科学家根据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北斗系统测量出珠穆朗玛峰最新高度是8848.86米,比之前测量的高度8844.43米,增加了多少米?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学生不但巩固了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还了解到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测量技术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这时,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就会在心中油然而生。
  四、在数学教学小结中植入德育
  课堂教学小结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很多教师都非常擅长课堂教学小结。虽然教学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分配的时间不多,但起的作用非常明显,往往有课堂压轴的作用。教师若能抓住教学小结这一环节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及良好品德养成教育,就可以取得画龙点睛的德育效果。例如,在小结“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这样来设计课堂教学小结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人民币有关知识,而且通过认识人民币的学习,懂得了要爱护人民币,要珍惜人民币。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家里的一分一角都是家长辛辛苦苦通过劳动换来的,体会到家长挣钱的不容易,所以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不乱花钱、合理使用零用钱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建山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一年级的学生對字的概念不是很理解,识字、写字对他们来说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提高识字的效率并理解字的含义,是一堂课的重点之一。虽然教师都知道识字教学的诗歌化有许多好处,但是怎样为汉字写诗呢?笔者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汉字本美丽,自成一首诗  中国的汉字本身就像诗一样美丽,无论是字形还是字音、字义,无不透露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个字就是一首诗。
期刊
“体验式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交流和分享个人所得,在反思、总结中提炼,最后将成果再次运用到实践中,从而获得进步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体验式学习”方式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也是遵循当代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方式。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体验式学习”法,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情境體验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文体丰富多样,主要有诗歌、散文、记叙文、科学小品文等。针对不同
期刊
我们常说的人文素养,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即人文精神。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古诗文真正能够吸引人的,是诗人表达的某种思想情感及诗人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世界。学习古诗文是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应通过古诗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自主朗读,从量变转向质变  诗人在创作古诗时,有特定的时代背景。
期刊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其中,工具性指向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人文性指向内在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应该紧密结合语文教学与德育,更好地推动学生不断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一、激活范例榜样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不能以知识、信息为抓手进行直接灌输,而应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人物
期刊
“探究式学习”是数学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体验式探究注重学生的探究感受、体验。体验式探究以素养生成为目标,以数学探究为主要方式,以感受体验为核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度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发展数学学习力,形成数学基本观念。  一、 在感知体验中触发深度探究  感知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首先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操作等,从而获得数学感知。在
期刊
“快乐读书吧”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个新增的栏目,这个栏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设计合适的课型对达成“快乐读书吧”背后的目标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内在的原始经验和思维方式入手,引领学生展开对整本书的阅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养成喜欢阅读的习惯。  一、合理选择书目,激发阅读欲望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绝不能一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写作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一项重要能力,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给他们创设写作情境、提供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将结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习作教学实践,谈一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创设情境是培养写作兴趣的法宝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