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性学习自八十年代在我国兴起后,近年来逐渐被应用到高等教育中。在高职院校实现研究性学习是现实可行的,非常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和高职学生特点。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人本主义;高职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20-01
一、引言
研究性学习又名探究学习,是指学习者主体对学习客体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地进行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态度、方法、成果等多元层面的综合表征。它具有探究性、主体性、合作性、过程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符合学习者的智力发展需求。它不但促进了学习方法的转换,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有利于使教育教学与时俱进。本世纪初,研究性学习开始逐渐迁移到高等教育之中。
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 Maslow)和罗杰斯(C. R. Rogers)。他们认为教育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富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人,教育应该注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和创造性的人。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应该是个性充分发展的人,具有责任感和主动性,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罗杰斯认为(1988:707)“在教学中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目的、能选择和塑造自己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教育教学要以人为中心”。罗杰斯非常注重有意义(significant study)的学习,即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知识。此外,在教学中要重视态度、情感等因素的作用,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促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激发高层次学习动机,充分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和价值观等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实现自我教育,成为人格全面发展的人。
研究性学习汲取了人本主义的精髓,强调个性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倡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倡导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强调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三、研究性学习与高等职业教育
培养人才和发展技能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两大基本职能,高等职业推行研究性学习可以促使二者有机结合。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开放性,与高等职业教育密切相关。
(一)研究性学习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人人成才”。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主动的、探索型的、过程型的学习,授课方式应是多元型的、开放型的。这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不谋而合,“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安桂清,2001:49)。
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行为。研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并由此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提倡研究性学习,带来了学习方法的改变,必将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
(二)研究性学习符合高职学生特点
2008年的一项心理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高专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较活跃、随和、爽直、情商高,只是坚韧、严谨方面略差。由此可见高职高专学生具有外向、乐群、独立、自信的特点,对自己的信念有个完整的了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这些优点,就会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主动性为前提,学生永远是教学的主体。高职院校的教育是高等教育,学生的学习重在自主。同时高职院校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只有允许有自主发挥空间,才能使个人有发展。
四、结语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有利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以研究的形式组织课堂,课堂授课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有利于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构建学生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智力,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适合个体的力量难以胜任问题的解决的学科教学。
参考文献:
\[1\]Jerome Bruner.The Process of Education\[Z\].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安桂清.“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1,(1):49.
\[3\]罗杰斯.我对教和学的思考\[A\].见:瞿葆奎,徐勋,施良方.教育学文集\[C\].教学(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707.
\[4\]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90.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人本主义;高职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20-01
一、引言
研究性学习又名探究学习,是指学习者主体对学习客体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地进行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态度、方法、成果等多元层面的综合表征。它具有探究性、主体性、合作性、过程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符合学习者的智力发展需求。它不但促进了学习方法的转换,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有利于使教育教学与时俱进。本世纪初,研究性学习开始逐渐迁移到高等教育之中。
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 Maslow)和罗杰斯(C. R. Rogers)。他们认为教育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富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人,教育应该注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和创造性的人。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应该是个性充分发展的人,具有责任感和主动性,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罗杰斯认为(1988:707)“在教学中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目的、能选择和塑造自己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教育教学要以人为中心”。罗杰斯非常注重有意义(significant study)的学习,即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知识。此外,在教学中要重视态度、情感等因素的作用,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促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激发高层次学习动机,充分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和价值观等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实现自我教育,成为人格全面发展的人。
研究性学习汲取了人本主义的精髓,强调个性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倡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倡导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强调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三、研究性学习与高等职业教育
培养人才和发展技能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两大基本职能,高等职业推行研究性学习可以促使二者有机结合。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开放性,与高等职业教育密切相关。
(一)研究性学习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人人成才”。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主动的、探索型的、过程型的学习,授课方式应是多元型的、开放型的。这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不谋而合,“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安桂清,2001:49)。
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行为。研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并由此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提倡研究性学习,带来了学习方法的改变,必将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
(二)研究性学习符合高职学生特点
2008年的一项心理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高专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较活跃、随和、爽直、情商高,只是坚韧、严谨方面略差。由此可见高职高专学生具有外向、乐群、独立、自信的特点,对自己的信念有个完整的了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这些优点,就会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主动性为前提,学生永远是教学的主体。高职院校的教育是高等教育,学生的学习重在自主。同时高职院校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只有允许有自主发挥空间,才能使个人有发展。
四、结语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有利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以研究的形式组织课堂,课堂授课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有利于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构建学生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智力,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适合个体的力量难以胜任问题的解决的学科教学。
参考文献:
\[1\]Jerome Bruner.The Process of Education\[Z\].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安桂清.“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1,(1):49.
\[3\]罗杰斯.我对教和学的思考\[A\].见:瞿葆奎,徐勋,施良方.教育学文集\[C\].教学(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707.
\[4\]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