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qi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现象逐渐增多,与此同时,大量的失地农民不断产生。鉴于当前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还没有得到很有效的解决,本文在对解决该问题的迫切性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同时也分析了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镇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21.069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大量的失地农民成为不同于普通农民和市民的一个特殊群体,从短期来看,一次性货币安置补偿费用可以维持其生活,不至于使生活水平下降。但长远看,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和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失地农民的生活将得不到有效保障,这将会给社会留下许多的安全隐患。
  1解决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迫切性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的收入来源。而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农用土地转化为非农用地,大量失地农民的产生使得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改变,逐渐形成一种“三元”经济结构。而当前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多、赔偿费用不合理、就业安置不规范、缺乏基本社会保障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解决好失地农民的问题变得日益迫切。
  1.1失地农民是一个新的社会弱势群体
  国土资源部的研究课题《21世纪我国耕地资源前景分析及保护对策》表明,在2001年~2030年间,全国建设占用耕地将达到5450万亩,新增失地农民7800万人。然而这只是保守估计,实际中还有很多违规征用土地的情况发生,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有效控制,失地农民的数量还将大大增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对农民具有生产和保障的作用。而失地后,未能和城市居民一样获得同样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他们将会成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
  1.2失地农民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农民失地后,由于补偿费用不足和就业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许多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影响,可能因为生活没有保障而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成为改革发展的重大阻碍,同时也成为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难题。
  2当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国家出台了很多关于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然而由于现实中具体问题比较复杂,实现社会保障目标的过程是曲折和充满困难的,当前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依然很严峻。
  2.1土地制度
  我国目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显现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产权主体不明确,现行立法没有具体界定国家、集体所属土地权利的具体范畴,集体所有权代表不明确;二是土地所有权归集体,使用权归农民导致产权主体比较模糊;三是土地承包权归农户,发包权归集体导致农民不具有完整的法人资格;四是集体土地所有权需要服从于国家土地征用权,由此导致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完整。
  2.2 土地征用制度
  由于土地征用制度不够明确,加之在征地执行过程中对制度的遵守程度不高,使得我国土地征用不够科学合理。土地的乱征滥用,导致城市用地出现闲置,农村用地减少。在土地征收过程中也出现了超强制性和非程序化,引起了不少的矛盾和冲突事件。
  2.3 征地补偿制度
  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农民抵触情绪较大,这一方面阻碍了征地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农民生活得不到保障,从而衍生出其他社会问题。新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农村土地征用补偿范围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劳动力安置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即仅仅限于补偿与土地有直接联系的一部分损失,至于残缺土地的损失和其他间接损失,尤其是土地自身价值均未列入补偿范围。
  2.4 社会保障制度
  当前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衔接,农民在丧失土地后没有及时纳入城镇养老保障体系,并且失地农民享有的大多数是“生活保障”而不是社会保障。一是养老保险,失地前农民的养老主要是依靠土地保障以及子女赡养,失地后,由于各地对失地农民的养老安排不一致,加大了养老的风险;二是失业保险,由于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加上没有掌握一定的非农生产技能,在失去土地后,其就业问题更加严峻。虽然有的地区在征地时采取了一定的招工安置手段,但随着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失地农民难以适应城市激烈竞争的就业环境。
  3针对此问题提出的相关对策
  通过对失地农民所面临问题的原因和现状分析,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失地农民问题。
  一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要想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率必须拥有完整的产权,要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保证农村土地产权权属清晰,为产权交易奠定基础。因此,要想实现土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就必须考虑完善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二是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要完善相应的土地征用法规,对征地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实施相应的惩罚措施,通过严肃的法律对土地征用进行全面的保护。
  三是完善征地补偿机制。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保证农民得到合理的补偿。应该充分考虑到物价、土地市场区位,使农民分享到这部分收益从而保障社会公平和效率。
  4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的意义
  失地农民的产生既是历史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时代进步的需要。解决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核心,能够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当今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趋势下,解决了失地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解决好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就会赢得农民的支持。失地农民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作者简介:黄娟,吉林财经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农村土地流转。
其他文献
根据大安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及收集有关的降雨、蒸发和江河水位资料,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对全市地下水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影响全市地下水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三种。
自2013年12月底以来,我国不少终端饲料企业进入鱼粉低库存状态,节前补库意愿有所显现,进口鱼粉市场成交较前期明显好转,港口持货商销售心态也有所坚挺;随着秘鲁本季鱼粉预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