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会读书的关键时期,更是一生潜能发展的最佳时期。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去进行课外阅读呢? 本文通过精选读物提高阅读兴趣;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教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几方面谈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关键词:阅读;兴趣;方法;习惯
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会读书的关键时期,更是一生潜能发展的最佳时期。一个人如果能够在七八岁时学会读书,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养成有规律的读书习惯,那么这种习惯将会延续终生。在此我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一、精选读物提高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从小培养兴趣,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不尽。要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需要耐心和信心。
根据小学生的学识心理精选课外书刊,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非常迅速。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喜欢阅读一些带图画的形象生动的图画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则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中年级比较喜欢读一些短小的科普类图书,如历史故事、科幻小说、人物传记及《十万个为什么》等;高年级学生则喜欢思辩性较强的文章,像名人成长录、名人名言等因此,不同年级所选的书也应有所不同。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来有征对性地选择,这样学生才会乐于阅读,从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二、营造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学校应当建立图书室,规定一定时间让学生阅读;班上可建立图书角,让学生课余时间有书可读;有条件的学生家庭可以建立图书架,让家长购买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书籍,让孩子节、假日有书可读。
学生多数是喜好表现才能的,当在课外阅读中了解到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或知识时,如能及时让他们交流展示自己阅读的收获,满足成功感,他們就会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从而主动地去阅读,选择有意思的内容熟记下来,持之以恒地就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方法。比如每周组织“一人一条好消息”“一人一个小故事”“一人一个新知识”演讲,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奇事趣闻、寓言故事、自然科学知识等讲出来,操作简便易行。再如,每学期不定期地搞一二次趣味知识活动。例如猜谜语、课外知识问答、指导故事表演,也可指定读一本书,围绕该本书深入做文章搞活动。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鼓励,适当指导。这些做法,为学生表现机会搭建平台,在成功表现中增强自信,激发全体学生课外主动阅读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逐步提高阅读的效益。开展评比竞赛与奖励,强化学生的阅读动力。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适当给予进步评价和扩面奖励,能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1、阅读时切忌出声。人的发音器官的运动速度比眼睛和大脑的运动速度慢得多,如果读出声就会降低阅读的速度。
2、要学会找提前量。提前量就是眼睛看书的速度要超过大脑思维的速度.在大脑消化、处理眼睛传来的信息时,眼睛已经在识别新的信息了。
3、要一段一段地看书,不要一字一字地看书。一段一段地看书,使句子变成字,意思比较完整,简化了大脑整理和贮存信息的过程,加快了阅读速度。
4、一目十行。在阅读不大重要或比较熟悉的地方时,不必逐句逐字地读,可以略读,只要知道意思就行了。
5、请教工具书。在精读较为重要的材料时,遇到生僻的字、词、概念、公式等,随手就可以从工具书中查到,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学会精读和泛读。泛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一般都按“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整体综合”这三个逻辑步骤训练学生精读,如:查检、参考、圈点、批注等。针对小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可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泛读是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在这方面可紧密结合年级课本的实际内容学习的要求,适当提出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帮助他们深刻领会课本知识,同时对算术等其他门类的审题也发挥了辅助作用。
2、学会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这就是说拿自己的“意”,即思想、知识、经验来推想作者的思想。如林巧稚说“我们要得一百一十分”,其中“一百一十分”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所见的倔强性格、不甘歧视顽强精神、目标动力志气骨气等“意”来逆推作者的志。
3、学会写读书笔记。阅读只单纯地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
总之,教师要多引导学生的阅读内容,鼓励学生阅读好的书籍、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并给学生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读书氛围,同时要给学生松绑、减负,让学生与书为友。使学生能在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感与趣味的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张扬自己的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 2005年 南京大学出版社 杨九俊 姚烺强
[2]201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作者简介
文宝刚,男,1971年5月6日 沈河区六一学校 校长
(作者单位:沈河区六一学校)
关键词:阅读;兴趣;方法;习惯
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会读书的关键时期,更是一生潜能发展的最佳时期。一个人如果能够在七八岁时学会读书,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养成有规律的读书习惯,那么这种习惯将会延续终生。在此我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一、精选读物提高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从小培养兴趣,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不尽。要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需要耐心和信心。
根据小学生的学识心理精选课外书刊,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非常迅速。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喜欢阅读一些带图画的形象生动的图画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则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中年级比较喜欢读一些短小的科普类图书,如历史故事、科幻小说、人物传记及《十万个为什么》等;高年级学生则喜欢思辩性较强的文章,像名人成长录、名人名言等因此,不同年级所选的书也应有所不同。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来有征对性地选择,这样学生才会乐于阅读,从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二、营造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学校应当建立图书室,规定一定时间让学生阅读;班上可建立图书角,让学生课余时间有书可读;有条件的学生家庭可以建立图书架,让家长购买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书籍,让孩子节、假日有书可读。
学生多数是喜好表现才能的,当在课外阅读中了解到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或知识时,如能及时让他们交流展示自己阅读的收获,满足成功感,他們就会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从而主动地去阅读,选择有意思的内容熟记下来,持之以恒地就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方法。比如每周组织“一人一条好消息”“一人一个小故事”“一人一个新知识”演讲,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奇事趣闻、寓言故事、自然科学知识等讲出来,操作简便易行。再如,每学期不定期地搞一二次趣味知识活动。例如猜谜语、课外知识问答、指导故事表演,也可指定读一本书,围绕该本书深入做文章搞活动。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鼓励,适当指导。这些做法,为学生表现机会搭建平台,在成功表现中增强自信,激发全体学生课外主动阅读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逐步提高阅读的效益。开展评比竞赛与奖励,强化学生的阅读动力。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适当给予进步评价和扩面奖励,能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1、阅读时切忌出声。人的发音器官的运动速度比眼睛和大脑的运动速度慢得多,如果读出声就会降低阅读的速度。
2、要学会找提前量。提前量就是眼睛看书的速度要超过大脑思维的速度.在大脑消化、处理眼睛传来的信息时,眼睛已经在识别新的信息了。
3、要一段一段地看书,不要一字一字地看书。一段一段地看书,使句子变成字,意思比较完整,简化了大脑整理和贮存信息的过程,加快了阅读速度。
4、一目十行。在阅读不大重要或比较熟悉的地方时,不必逐句逐字地读,可以略读,只要知道意思就行了。
5、请教工具书。在精读较为重要的材料时,遇到生僻的字、词、概念、公式等,随手就可以从工具书中查到,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学会精读和泛读。泛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一般都按“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整体综合”这三个逻辑步骤训练学生精读,如:查检、参考、圈点、批注等。针对小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可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泛读是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在这方面可紧密结合年级课本的实际内容学习的要求,适当提出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帮助他们深刻领会课本知识,同时对算术等其他门类的审题也发挥了辅助作用。
2、学会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这就是说拿自己的“意”,即思想、知识、经验来推想作者的思想。如林巧稚说“我们要得一百一十分”,其中“一百一十分”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所见的倔强性格、不甘歧视顽强精神、目标动力志气骨气等“意”来逆推作者的志。
3、学会写读书笔记。阅读只单纯地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
总之,教师要多引导学生的阅读内容,鼓励学生阅读好的书籍、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并给学生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读书氛围,同时要给学生松绑、减负,让学生与书为友。使学生能在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感与趣味的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张扬自己的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 2005年 南京大学出版社 杨九俊 姚烺强
[2]201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作者简介
文宝刚,男,1971年5月6日 沈河区六一学校 校长
(作者单位:沈河区六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