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四川某县建设使用民生大数据监督平台,当地一些纪检监察干部轻松了不少,从前核查问题时复制粘贴制作表格、用公式计算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当地村民想知道谁享受了哪种补贴、有多少钱,在手机上就能看个一清二楚。更重要的是,系统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比对,自动发现问题线索,有关数据不匹配时,系统会自动预警,发现违规违纪现象,即使“民不告”,官也要“究”。
监管公示惠民惠农资金、宣传民生政策、群众在线监督举报……此类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的功能,在服务百姓的同时,也为各地的社会治理提升了效率。不过,这还只是智慧中国里的“低配”版本,更多的技术应用,正在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也改变着政府治理。
智慧应用场景,有多智慧?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信息革命增强了人类脑力,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
在此番浪潮的推动下,从城市到智慧城市,再到人工智能城市不断迭代升级,城市管理当中,人类参与管理与决策逐步越少。从信息化到联网+感知,再到自主智能化,技术革新带来的升级体验也越来越明显,通过梳理可以发现,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便民服务上,以行政审批制度为代表的革新不断提升公众的办事效率,随着行政审批局及配套政策改革的推进,“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等成为关键词。较为典型的广州“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系统”,已经可以在智能机器人终端上办理营业执照,从申报、人脸识别、电子签名、智能审核到领取,全程只需10分钟。
到了我们更为常见的交通领域,杭州的智能信号灯已经覆盖1300个路口,接入4500路视频,让路段通行速度提升了15%。基于视频、第三方和运营商等数据,能够识别人群密集区域,测算所需运力,进行公交车班次规划、出租车调度等,降低人群滞留率。
在管理创新方面,随着“权力清单”在网上运行,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促进了行政管理资源有序高效调配,第三方评估制度成为政府绩效考核新常态。在这方面,贵州市成为起步较早、发展也相对成熟的地方之一。
2015年开始,贵阳市交警作为试点,上班要自拍打考勤、写工作日志,每天的执法情况,除了被执法记录仪通过音视频方式记录下来外,还会通过效益分析模块形成执法热点图、违法行为热点图。
这套只用数据说话的监管系统,有一个冷酷的名字——数据铁笼。运行的3年间,贵阳警方接到群众投诉和举报的情况,下降了90%。如今,这样无所不在的监督已经在贵阳市在所有的政府机构中推行。
此外,大数据应用也已经成为政府履职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数据枢纽与赋能中心。从地方到中央部委,一系列充满“智慧”的新政策全面铺开。今年5月,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行,会议透露,农业农村部将全面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力争到今年底实现全国50%的行政村基本全覆盖;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推动实现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线上服务、三级医院实现院内信息互通共享……
这还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目前,智慧城市的应用已经在安防、农业、医疗、教育、零售,以及生活娱乐等场景发挥着巨大作用,有专家表示,未来将有更多智慧城市场景落地。
智慧风吹向何处
有研究显示,如果借助人工智能执行常规任务,政府效率至少可提高20%。正因如此,智能化成为推动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在今年上半年的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诸多地方已经迈开步子。广东、浙江、山东、贵州等十几个省市设立了省级层面的大数据管理机构,更多的地市也随之跟上。
此轮改革已有顶层设计作为支撑。“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201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此前半年,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组建的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首个大数据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
作为实验室建设的主体,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贵州省、贵阳市共同组建了中电科大数据院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大数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服务和数据运营服务等业务。这也成为地方智能化应用的一个趋势——政企合作。
这是一个风口,也是一片蓝海,知名企业正在积极占位。各家有竞争、有协作。有业内人士用英文中的“道路”一词——PATH,来形容中国的智慧城市发展建设之路。其中,P指中国平安,推出系统解决方案;A指阿里巴巴,其优势在商业领域;T指腾讯,提出要“连接一切”;H指华为,强调基础研发。
梳理这几家企业的官方表述,就可以发现其各自的侧重点。平安智慧城市建设依托智能认知、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科技四大核心技术,构建了“1+N”平台体系,即1套“智慧城市云”平台,支撑N个智慧城市板块,包括智慧政务、生活、环保、财政、城建、扶贫等,均是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与平安主业紧密结合的服务领域。
对于依靠电子商务起家的阿里巴巴来说,管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自然是强项,这也是其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阿里云ET城市大脑以阿里云弹性计算与大数据处理平台为基礎,在互联网级开放平台上实现城市海量多源数据的收集、实时处理与智能计算,得出需求匹配最合适的资源,达到既不存在某些地方资源不足也不存在某些地方浪费的最佳状态。
作为中国互联网市场上第一款月活破10亿的应用,微信之于腾讯的意义不言而喻。微信将人与人连接起来,也成为互联网各种应用的流量出口和连接器。从腾讯的智慧城市相关解决方案来看,其所掌握的“连接一切”的优势很明显。目前其定制的解决方案包括互联网+智慧医院、互联网+社会保障、互联网+警务、互联网+交通等。 而华为以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最新规模商用的技术为基础,打造智慧城市的神经系统,如何打造这个系统?其解决方案是“一云、二网、三平台”。其中,“一云”指云数据中心,“二网”指连接人的城市通信网和连接物的城市物联网,“三平台”包括大数据服务支撑平台、ICT应用使能平台和城市运营管理平台。其中,云和平台构成了城市的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二网”就是周围神经系统;各种应用就是在这套神经系统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器官,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
论智慧城市的数量,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有数据显示,全球已经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有1000多个,其中一半在中国。目前,我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以上的地级城市和32%的县级市已经明确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这一覆盖率还在不断上升。
技术变革如何推动社会治理
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是实现城市治理智能化,改进运行管理和服务方式。专家表示,它顺应了社会治理对象多元化、环境复杂化、内容多样化的特征。
然而毋庸讳言,智慧城市建设在一些地方还存在问题。一些城市匆忙搭建一个“城市监测平台”了事,市民从智慧城市中获得的便利很少。
媒体曾报道过智慧城市中的种种不便:相关应用程序很多,却连远程抄水表都做不到;平时查信息,还要强行绑定手机号银行卡;各部门之间数据互不相同不仅无法实现业务协同……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所说,无论是投入了怎样的一笔巨款,还是应用了多么“高大上”的科技,如果市民没有获得感,这个项目就不算成功。
智慧城市也是政府在管理理念和模式上的改革。但技术创新与感性认知的连接并非一致,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差异,目前我国智慧政府发展速度在空间上依然存在较大差异。基层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一名基层干部表示,推行智能化管理,一方面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上级要求,但其实当地干部没有多少人能搞懂,最快速简便的方式,就是依托第三方来运营。
两年前,这名干部所在的镇开始推行“为村项目”,也是腾讯以微信为平台打造的服务项目。腾讯官方称,项目为广大乡村治理,以及基层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提供了特别好的桥梁作用,全国已经有近万个村庄加入。“但效果没有想象中好,乡村里很多人都用不来”,该干部说,民众的数据素养也需要培养和增强,以适应“大数据+智能化”的时代潮流。
智慧城市建设背后的数据共享也成为一大难题。上海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马小峰表示,大量的数据汇集到不同系统、部门、运营商的中心数据库中,智慧中台、城市大脑等越来越多的概念不断涌现,导致数据量以及数据中心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不同设备属于不同的供应商,彼此之间的互联互通弱,从而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
集约融合发展是新型智慧城市主旋律,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服务趋势不可逆,这就导致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有合作需求但又不信任或者弱信任的双方或多方需要第三方中介的介入,其效率低且伴随相应风险。
此外,数据的大量汇集虽然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务,但也出现了信息泄露的潜在可能,非法软件窃取或者不良运营商操作,都会造成信息泄露,甚至带来损失。近日召开的巴塞罗那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上,已经显现了一些变化。比起摄像头,欧美更多地强调传感器的作用,国内大热的人脸识别技术,在大会的展台上很难看到。
无论如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走上高速发展的轨道,正如专家所说,它的成长史启示我们,社会治理也要走出一條“精准服务”与“公正服务”并行,“城乡发展”与“均衡服务”兼顾的路子。
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走上高速发展的轨道。
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走上高速发展的轨道,正如专家所说,它的成长史启示我们,社会治理也要走出一条“精准服务”与“公正服务”并行,“城乡发展”与“均衡服务”兼顾的路子。
监管公示惠民惠农资金、宣传民生政策、群众在线监督举报……此类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的功能,在服务百姓的同时,也为各地的社会治理提升了效率。不过,这还只是智慧中国里的“低配”版本,更多的技术应用,正在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也改变着政府治理。
智慧应用场景,有多智慧?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信息革命增强了人类脑力,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
在此番浪潮的推动下,从城市到智慧城市,再到人工智能城市不断迭代升级,城市管理当中,人类参与管理与决策逐步越少。从信息化到联网+感知,再到自主智能化,技术革新带来的升级体验也越来越明显,通过梳理可以发现,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便民服务上,以行政审批制度为代表的革新不断提升公众的办事效率,随着行政审批局及配套政策改革的推进,“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等成为关键词。较为典型的广州“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系统”,已经可以在智能机器人终端上办理营业执照,从申报、人脸识别、电子签名、智能审核到领取,全程只需10分钟。
到了我们更为常见的交通领域,杭州的智能信号灯已经覆盖1300个路口,接入4500路视频,让路段通行速度提升了15%。基于视频、第三方和运营商等数据,能够识别人群密集区域,测算所需运力,进行公交车班次规划、出租车调度等,降低人群滞留率。
在管理创新方面,随着“权力清单”在网上运行,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促进了行政管理资源有序高效调配,第三方评估制度成为政府绩效考核新常态。在这方面,贵州市成为起步较早、发展也相对成熟的地方之一。
2015年开始,贵阳市交警作为试点,上班要自拍打考勤、写工作日志,每天的执法情况,除了被执法记录仪通过音视频方式记录下来外,还会通过效益分析模块形成执法热点图、违法行为热点图。
这套只用数据说话的监管系统,有一个冷酷的名字——数据铁笼。运行的3年间,贵阳警方接到群众投诉和举报的情况,下降了90%。如今,这样无所不在的监督已经在贵阳市在所有的政府机构中推行。
此外,大数据应用也已经成为政府履职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数据枢纽与赋能中心。从地方到中央部委,一系列充满“智慧”的新政策全面铺开。今年5月,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行,会议透露,农业农村部将全面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力争到今年底实现全国50%的行政村基本全覆盖;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推动实现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线上服务、三级医院实现院内信息互通共享……
这还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目前,智慧城市的应用已经在安防、农业、医疗、教育、零售,以及生活娱乐等场景发挥着巨大作用,有专家表示,未来将有更多智慧城市场景落地。
智慧风吹向何处
有研究显示,如果借助人工智能执行常规任务,政府效率至少可提高20%。正因如此,智能化成为推动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在今年上半年的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诸多地方已经迈开步子。广东、浙江、山东、贵州等十几个省市设立了省级层面的大数据管理机构,更多的地市也随之跟上。
此轮改革已有顶层设计作为支撑。“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201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此前半年,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组建的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首个大数据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
作为实验室建设的主体,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贵州省、贵阳市共同组建了中电科大数据院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大数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服务和数据运营服务等业务。这也成为地方智能化应用的一个趋势——政企合作。
这是一个风口,也是一片蓝海,知名企业正在积极占位。各家有竞争、有协作。有业内人士用英文中的“道路”一词——PATH,来形容中国的智慧城市发展建设之路。其中,P指中国平安,推出系统解决方案;A指阿里巴巴,其优势在商业领域;T指腾讯,提出要“连接一切”;H指华为,强调基础研发。
梳理这几家企业的官方表述,就可以发现其各自的侧重点。平安智慧城市建设依托智能认知、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科技四大核心技术,构建了“1+N”平台体系,即1套“智慧城市云”平台,支撑N个智慧城市板块,包括智慧政务、生活、环保、财政、城建、扶贫等,均是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与平安主业紧密结合的服务领域。
对于依靠电子商务起家的阿里巴巴来说,管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自然是强项,这也是其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阿里云ET城市大脑以阿里云弹性计算与大数据处理平台为基礎,在互联网级开放平台上实现城市海量多源数据的收集、实时处理与智能计算,得出需求匹配最合适的资源,达到既不存在某些地方资源不足也不存在某些地方浪费的最佳状态。
作为中国互联网市场上第一款月活破10亿的应用,微信之于腾讯的意义不言而喻。微信将人与人连接起来,也成为互联网各种应用的流量出口和连接器。从腾讯的智慧城市相关解决方案来看,其所掌握的“连接一切”的优势很明显。目前其定制的解决方案包括互联网+智慧医院、互联网+社会保障、互联网+警务、互联网+交通等。 而华为以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最新规模商用的技术为基础,打造智慧城市的神经系统,如何打造这个系统?其解决方案是“一云、二网、三平台”。其中,“一云”指云数据中心,“二网”指连接人的城市通信网和连接物的城市物联网,“三平台”包括大数据服务支撑平台、ICT应用使能平台和城市运营管理平台。其中,云和平台构成了城市的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二网”就是周围神经系统;各种应用就是在这套神经系统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器官,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
论智慧城市的数量,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有数据显示,全球已经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有1000多个,其中一半在中国。目前,我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以上的地级城市和32%的县级市已经明确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这一覆盖率还在不断上升。
技术变革如何推动社会治理
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是实现城市治理智能化,改进运行管理和服务方式。专家表示,它顺应了社会治理对象多元化、环境复杂化、内容多样化的特征。
然而毋庸讳言,智慧城市建设在一些地方还存在问题。一些城市匆忙搭建一个“城市监测平台”了事,市民从智慧城市中获得的便利很少。
媒体曾报道过智慧城市中的种种不便:相关应用程序很多,却连远程抄水表都做不到;平时查信息,还要强行绑定手机号银行卡;各部门之间数据互不相同不仅无法实现业务协同……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所说,无论是投入了怎样的一笔巨款,还是应用了多么“高大上”的科技,如果市民没有获得感,这个项目就不算成功。
智慧城市也是政府在管理理念和模式上的改革。但技术创新与感性认知的连接并非一致,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差异,目前我国智慧政府发展速度在空间上依然存在较大差异。基层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一名基层干部表示,推行智能化管理,一方面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上级要求,但其实当地干部没有多少人能搞懂,最快速简便的方式,就是依托第三方来运营。
两年前,这名干部所在的镇开始推行“为村项目”,也是腾讯以微信为平台打造的服务项目。腾讯官方称,项目为广大乡村治理,以及基层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提供了特别好的桥梁作用,全国已经有近万个村庄加入。“但效果没有想象中好,乡村里很多人都用不来”,该干部说,民众的数据素养也需要培养和增强,以适应“大数据+智能化”的时代潮流。
智慧城市建设背后的数据共享也成为一大难题。上海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马小峰表示,大量的数据汇集到不同系统、部门、运营商的中心数据库中,智慧中台、城市大脑等越来越多的概念不断涌现,导致数据量以及数据中心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不同设备属于不同的供应商,彼此之间的互联互通弱,从而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
集约融合发展是新型智慧城市主旋律,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服务趋势不可逆,这就导致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有合作需求但又不信任或者弱信任的双方或多方需要第三方中介的介入,其效率低且伴随相应风险。
此外,数据的大量汇集虽然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务,但也出现了信息泄露的潜在可能,非法软件窃取或者不良运营商操作,都会造成信息泄露,甚至带来损失。近日召开的巴塞罗那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上,已经显现了一些变化。比起摄像头,欧美更多地强调传感器的作用,国内大热的人脸识别技术,在大会的展台上很难看到。
无论如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走上高速发展的轨道,正如专家所说,它的成长史启示我们,社会治理也要走出一條“精准服务”与“公正服务”并行,“城乡发展”与“均衡服务”兼顾的路子。
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走上高速发展的轨道。
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走上高速发展的轨道,正如专家所说,它的成长史启示我们,社会治理也要走出一条“精准服务”与“公正服务”并行,“城乡发展”与“均衡服务”兼顾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