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的整个教学过程离不开数学作业的设计和批改,学生高效率完成数学作业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检测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的数学作业设计也要与时俱进,作出调整,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作业 设计 探究
数学的整个教学过程离不开数学作业的设计和批改,学生高效率完成数学作业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检测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以应试为风向标,通过“题海”战术来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对提高学生成绩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课程改革和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的数学作业设计要与时俱进,作出调整,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本文针对传统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弊端,探索用调整作业设计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数学作业
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数学作业,能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当学生对一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有一种内部的需求感,大脑皮层会激烈运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自觉完成作业。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饶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因此作业设计要注重趣味性,把知识点融在情境之中,让学生在“趣”中学,“趣”中练,由旧”趣”促新“趣”,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计算、无思维价值的机械练习。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让学生觉得完成作业不是一个沉重负担,从而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激起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成为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二、要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还要求教师认真的对待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些教师认为,数学作业评价就是批改作业,给学生作业判对与错就可以了。还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无所谓,从问卷中发现其实不然,很多学生还是很期待老师的具体评价。因此数学批改作业的时,教师不只给出对错判定和作业等级,还要注重发挥好作业评价的激励、引导、交流等功能,针对学生的个性和每次作业的具体情况,深入了解学生在解题中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下一句或一段评语,语言应极带感情色彩,既包含老师对学生的真情实感,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也许简单的评语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强烈震撼,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作业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提出:“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有很大的差异,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作业应该分层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教学目标的实际要求,对作业难度的分层次设计,才能保证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有所提高。
1、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深刻认识问题的本质,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
2、设计阶梯型题组。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思考难度循序渐进,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按照不同能力要求编成题组:必做题、选做题和附加题。这样做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做作业时都有适合自己的作业可做,同时也使后进生缓解了原有的心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而优等生能进一步提高探求能力,获得成功感。
四、多设计开放性的数学作业
开放性作业具有非完备性、不确定性、发散性、探究性、层次性、发展性、创新性等特点。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我采用:
1、写数学日记或周记,这种日记或周记可以写刚学过一种解题法的体会或对一个公理、定理的认识。这个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会使各层次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与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一题多变:适当将一些常规性题目改变,如可以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改变成给出条件,先猜结论,再进行证明的形式;也可以改为给出多个条件,需要整理、筛选以后才能求解或证明的题目;还可以改变成要求运用多种解法或可以得出多个结论的题目,以加强发散式思维的训练。此外,将题目的条件、结论拓广,使其演变为一个发展性问题,或给出结论,让学生探求条件等。
结束语: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当深人研究课后作业的布置形式与批改方式,提高它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体现出新课改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能力的核心理念。
【参考文献】
[1]朱美群,王立德.数学作业的六种设计[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7年06期
[2]顾末堂.数学作业的开发与设计[J].教育科研论坛;2008年01期
[3]蔡玉军.给数学教学洒一片快乐的阳光[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年09期
[4]李彦.文春蓉.新课程中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10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作业 设计 探究
数学的整个教学过程离不开数学作业的设计和批改,学生高效率完成数学作业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检测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以应试为风向标,通过“题海”战术来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对提高学生成绩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课程改革和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的数学作业设计要与时俱进,作出调整,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本文针对传统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弊端,探索用调整作业设计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数学作业
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数学作业,能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当学生对一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有一种内部的需求感,大脑皮层会激烈运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自觉完成作业。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饶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因此作业设计要注重趣味性,把知识点融在情境之中,让学生在“趣”中学,“趣”中练,由旧”趣”促新“趣”,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计算、无思维价值的机械练习。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让学生觉得完成作业不是一个沉重负担,从而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激起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成为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二、要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还要求教师认真的对待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些教师认为,数学作业评价就是批改作业,给学生作业判对与错就可以了。还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无所谓,从问卷中发现其实不然,很多学生还是很期待老师的具体评价。因此数学批改作业的时,教师不只给出对错判定和作业等级,还要注重发挥好作业评价的激励、引导、交流等功能,针对学生的个性和每次作业的具体情况,深入了解学生在解题中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下一句或一段评语,语言应极带感情色彩,既包含老师对学生的真情实感,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也许简单的评语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强烈震撼,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作业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提出:“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有很大的差异,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作业应该分层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教学目标的实际要求,对作业难度的分层次设计,才能保证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有所提高。
1、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深刻认识问题的本质,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
2、设计阶梯型题组。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思考难度循序渐进,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按照不同能力要求编成题组:必做题、选做题和附加题。这样做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做作业时都有适合自己的作业可做,同时也使后进生缓解了原有的心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而优等生能进一步提高探求能力,获得成功感。
四、多设计开放性的数学作业
开放性作业具有非完备性、不确定性、发散性、探究性、层次性、发展性、创新性等特点。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我采用:
1、写数学日记或周记,这种日记或周记可以写刚学过一种解题法的体会或对一个公理、定理的认识。这个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会使各层次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与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一题多变:适当将一些常规性题目改变,如可以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改变成给出条件,先猜结论,再进行证明的形式;也可以改为给出多个条件,需要整理、筛选以后才能求解或证明的题目;还可以改变成要求运用多种解法或可以得出多个结论的题目,以加强发散式思维的训练。此外,将题目的条件、结论拓广,使其演变为一个发展性问题,或给出结论,让学生探求条件等。
结束语: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当深人研究课后作业的布置形式与批改方式,提高它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体现出新课改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能力的核心理念。
【参考文献】
[1]朱美群,王立德.数学作业的六种设计[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7年06期
[2]顾末堂.数学作业的开发与设计[J].教育科研论坛;2008年01期
[3]蔡玉军.给数学教学洒一片快乐的阳光[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年09期
[4]李彦.文春蓉.新课程中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