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阐述了地质灾害的概念,介绍了主要地质灾害的特征危害及其成因,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做好对于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实现良好的地质灾害预测,还需要做好预报和进行合理的防治,从而实现防灾减灾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不断增强对地质灾害的准确预测和预报的能力,实现政府和专业队伍共同努力,总体综合防御的道路,才能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1 地质灾害的概念
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又或者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具有破坏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甚至会严重地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地质现象 。根据我国发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裂缝、地面沉降、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几种与地质作用相关而引起的类型的灾害。地质灾害根据发生事故地区的面积大小、对地质的破坏程度,划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几个等级。
2 主要地质灾害的特征危害及其成因
2.1 山体崩塌
崩塌是极其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它主要因为陡坡、斜坡岩层的断裂、破碎使母体失去原有的附着力而向下滑移、倾倒而将崩塌下来的岩土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山体崩塌主要原因是:过度的开采矿产资源,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的开挖边坡,堆渣弃土。山体滑坡常常堵塞铁路交通隧道的洞口、摧毁桥梁、道路的地基,,击毁行车,对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造成直接的危害。
2.2 滑坡
滑坡主要是指岩土在雨水、风力作用的冲刷下在自身重力的牵引,沿滑动面、滑动带斜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滑坡的产生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滑动面基本贯通一前缘出现剪出口。②下滑力(力矩)大于抗滑力(力矩)。滑坡常使交通阻断,影响公路正常运行,给人们的出行带来的诸多的不便。
2.3 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因为降雨(特别是暴雨)或冰雪融化后地表水对岩层松动下移的沟谷或山坡的不断冲刷而形成一种夹带泥土、碎石或者岩块的高浓度固液体的混合颗粒洪流。产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工程建设活动,比如说乱砍乱伐、不设立正规的后期防护措施。泥石流的爆发极快,使我们几乎猝不及防,它带给人们的是不可预知的灾难,迅速且破坏力巨大,有的会冲毁道路、桥梁,阻塞交通,严重的甚至危及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2.4 地面塌陷
它包括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和第四系塌陷。这些塌陷能引起路基沉陷,破坏路面平整,影响路基稳定。地质灾害中又以地面塌陷最为突出,特别是我们一些违规企业过度开采化石燃料等地下资源而引起的采空塌陷最为严重,其次是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引发的岩溶塌陷。地面塌陷是由于地面的工程建设后使得地下的支撑力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而造成地表岩层、土层向下塌陷,并在地表表面造成塌陷坑、岩溶洞的一种常见地质灾害现象。下面我主要介绍一下发生地面塌陷的一些原因及特征规律:
地面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岩溶强烈发育的纯可溶岩分布地带特别是某处岩层出现了断裂带的地区路段。
工程建设后该处岩层发生剧烈的扭转甚至破碎松散,使得岩土脱落,发生塌陷。
地下水的长期过度开采引起水位下降,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被压缩变密,使地面垂直下降。
2.5 地裂缝、地面沉降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地裂缝、地面沉降这种地质危害在近两年内发生的频率非常大。这主要是由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而不注意地质环境的保护而引起的。地面沉降,顾名思义就是在某一区域内地面的松散沉积物垂直下降的地质现象。地面下降及地裂缝往往直接就会造成房屋建筑的塌陷,给人们带来了重大的财产损失,严重的还会引发地震和海啸。这种地质危害频繁的出现,我们要密切的关注啊。
3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3.1 山体崩塌的防治措施
要探討这类地质灾害的防治,我们就要从其成因来研究。对于山体崩塌主要的防治原则是:道路、桥梁、隧道建设工程选线时,应先对于发生大、中型崩塌的的路段,要优先采用绕避方案,如果必须要在其建设时,我们应当选用科学的施工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维持山体的地质平衡。
3.2 滑坡、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栏渣坝
为控制滑坡、泥石流的爆发,我们在工程建设中要事先就做好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防护措施的准备工作,停止乱砍乱伐、危险建设并加快植树造林来恢复生态的平衡。从而切实保证将这类地质灾害的破坏性降到最低,可以有效的抵御、防止滑坡、泥石流对交通的破坏。
3.3 地面塌陷的防治措施
地面凹陷是土层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的结果,所以我们要降低地面负荷,停止不合理的开挖,如过度的矿石地下资源开采、地下轨道交通的违规建设、地下水的无节制开采等。具体的防治措施有: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最优的工程建设方案,特别是地下工程,以及提前研究以防发生的地质灾害的相关治理技术和方法
从加固、改良地质体和消除或削弱动力地质作用着手,对于有地质缺陷的岩层采用焙烧法、压浆法等加强地面土石的物理化学性质。
采用合适的减重卸载、填土反压的方法来增加地面的稳定性,,同时在该路段路基两旁设置不同的排水设施,并通过加强后期养护,以提高该段地质的防灾能力。
3.4 地裂缝、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地裂缝、地面沉降的防治对我国的民生很重要, 要有效防治,首先就要 搞清楚原因, 从本质上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因为地裂缝、地面沉降主要是由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引起的,所以我们要从这个方面入手,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向人们宣传地质环境的重要性,让他们了解地质危害的严峻性,深化广大人民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
利用经济措施,将市场调控和政府部门协调起来,利用经济杠杆这门技术来调节自来水的价格,促进节约用水。
开发新能源、新空间、新技术,开辟替代地下水的另外途径,同时提高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的重复利用,以提高水资源的再循环效率。
3.5 其他的一些管理防治措施
政府部门应要加强法制建设,出台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对于政府的相应预防灾害部门,我们要设立完善组织人员,构建专业技术骨干网络。对于企业,我们应严明各个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将各个工程的建设与维护落实到每一个单位、责任人的身上,由诱发者承担治理责任。必要时,还应实行信息化管理,动态监测各个方面的动向,以防止在灾害发生之时可以迅速的开展灾后应急措施,以全面提高地质灾害的防治水平,减少损失。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经济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基础工程建设的支持,但这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问题。因此,我们更要谨记地质灾害带给我们的教训,时刻提醒自己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虽然地质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做好地质防护这项任务,我们一定可以将地质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一定可以将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汪耀武.常见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研究[J].河南建材,2010,(06).
[2] 范昆琨,范柱柱,肖彬,睦素,王瑞兵.宾川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2011,(03).
[3] 殷实.某建筑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09,(10).
[4] 巴岱,李涛,李辉,马长慧.新疆巴楚县工业园区地面塌陷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治理[J].西部探矿工程,2011,(07).
[5] 门妮,余学鹏,李平,于晓辉.重庆市城区地质灾害分级评价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2,(04).
[6] 张泳,孙文卿,张玉东,马殷仓.开采活动对肥城矿区生态的影响及治理对策[J].山西焦煤科技2011,(01).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做好对于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实现良好的地质灾害预测,还需要做好预报和进行合理的防治,从而实现防灾减灾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不断增强对地质灾害的准确预测和预报的能力,实现政府和专业队伍共同努力,总体综合防御的道路,才能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1 地质灾害的概念
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又或者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具有破坏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甚至会严重地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地质现象 。根据我国发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裂缝、地面沉降、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几种与地质作用相关而引起的类型的灾害。地质灾害根据发生事故地区的面积大小、对地质的破坏程度,划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几个等级。
2 主要地质灾害的特征危害及其成因
2.1 山体崩塌
崩塌是极其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它主要因为陡坡、斜坡岩层的断裂、破碎使母体失去原有的附着力而向下滑移、倾倒而将崩塌下来的岩土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山体崩塌主要原因是:过度的开采矿产资源,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的开挖边坡,堆渣弃土。山体滑坡常常堵塞铁路交通隧道的洞口、摧毁桥梁、道路的地基,,击毁行车,对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造成直接的危害。
2.2 滑坡
滑坡主要是指岩土在雨水、风力作用的冲刷下在自身重力的牵引,沿滑动面、滑动带斜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滑坡的产生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滑动面基本贯通一前缘出现剪出口。②下滑力(力矩)大于抗滑力(力矩)。滑坡常使交通阻断,影响公路正常运行,给人们的出行带来的诸多的不便。
2.3 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因为降雨(特别是暴雨)或冰雪融化后地表水对岩层松动下移的沟谷或山坡的不断冲刷而形成一种夹带泥土、碎石或者岩块的高浓度固液体的混合颗粒洪流。产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工程建设活动,比如说乱砍乱伐、不设立正规的后期防护措施。泥石流的爆发极快,使我们几乎猝不及防,它带给人们的是不可预知的灾难,迅速且破坏力巨大,有的会冲毁道路、桥梁,阻塞交通,严重的甚至危及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2.4 地面塌陷
它包括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和第四系塌陷。这些塌陷能引起路基沉陷,破坏路面平整,影响路基稳定。地质灾害中又以地面塌陷最为突出,特别是我们一些违规企业过度开采化石燃料等地下资源而引起的采空塌陷最为严重,其次是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引发的岩溶塌陷。地面塌陷是由于地面的工程建设后使得地下的支撑力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而造成地表岩层、土层向下塌陷,并在地表表面造成塌陷坑、岩溶洞的一种常见地质灾害现象。下面我主要介绍一下发生地面塌陷的一些原因及特征规律:
地面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岩溶强烈发育的纯可溶岩分布地带特别是某处岩层出现了断裂带的地区路段。
工程建设后该处岩层发生剧烈的扭转甚至破碎松散,使得岩土脱落,发生塌陷。
地下水的长期过度开采引起水位下降,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被压缩变密,使地面垂直下降。
2.5 地裂缝、地面沉降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地裂缝、地面沉降这种地质危害在近两年内发生的频率非常大。这主要是由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而不注意地质环境的保护而引起的。地面沉降,顾名思义就是在某一区域内地面的松散沉积物垂直下降的地质现象。地面下降及地裂缝往往直接就会造成房屋建筑的塌陷,给人们带来了重大的财产损失,严重的还会引发地震和海啸。这种地质危害频繁的出现,我们要密切的关注啊。
3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3.1 山体崩塌的防治措施
要探討这类地质灾害的防治,我们就要从其成因来研究。对于山体崩塌主要的防治原则是:道路、桥梁、隧道建设工程选线时,应先对于发生大、中型崩塌的的路段,要优先采用绕避方案,如果必须要在其建设时,我们应当选用科学的施工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维持山体的地质平衡。
3.2 滑坡、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栏渣坝
为控制滑坡、泥石流的爆发,我们在工程建设中要事先就做好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防护措施的准备工作,停止乱砍乱伐、危险建设并加快植树造林来恢复生态的平衡。从而切实保证将这类地质灾害的破坏性降到最低,可以有效的抵御、防止滑坡、泥石流对交通的破坏。
3.3 地面塌陷的防治措施
地面凹陷是土层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的结果,所以我们要降低地面负荷,停止不合理的开挖,如过度的矿石地下资源开采、地下轨道交通的违规建设、地下水的无节制开采等。具体的防治措施有: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最优的工程建设方案,特别是地下工程,以及提前研究以防发生的地质灾害的相关治理技术和方法
从加固、改良地质体和消除或削弱动力地质作用着手,对于有地质缺陷的岩层采用焙烧法、压浆法等加强地面土石的物理化学性质。
采用合适的减重卸载、填土反压的方法来增加地面的稳定性,,同时在该路段路基两旁设置不同的排水设施,并通过加强后期养护,以提高该段地质的防灾能力。
3.4 地裂缝、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地裂缝、地面沉降的防治对我国的民生很重要, 要有效防治,首先就要 搞清楚原因, 从本质上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因为地裂缝、地面沉降主要是由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引起的,所以我们要从这个方面入手,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向人们宣传地质环境的重要性,让他们了解地质危害的严峻性,深化广大人民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
利用经济措施,将市场调控和政府部门协调起来,利用经济杠杆这门技术来调节自来水的价格,促进节约用水。
开发新能源、新空间、新技术,开辟替代地下水的另外途径,同时提高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的重复利用,以提高水资源的再循环效率。
3.5 其他的一些管理防治措施
政府部门应要加强法制建设,出台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对于政府的相应预防灾害部门,我们要设立完善组织人员,构建专业技术骨干网络。对于企业,我们应严明各个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将各个工程的建设与维护落实到每一个单位、责任人的身上,由诱发者承担治理责任。必要时,还应实行信息化管理,动态监测各个方面的动向,以防止在灾害发生之时可以迅速的开展灾后应急措施,以全面提高地质灾害的防治水平,减少损失。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经济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基础工程建设的支持,但这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问题。因此,我们更要谨记地质灾害带给我们的教训,时刻提醒自己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虽然地质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做好地质防护这项任务,我们一定可以将地质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一定可以将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汪耀武.常见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研究[J].河南建材,2010,(06).
[2] 范昆琨,范柱柱,肖彬,睦素,王瑞兵.宾川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2011,(03).
[3] 殷实.某建筑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09,(10).
[4] 巴岱,李涛,李辉,马长慧.新疆巴楚县工业园区地面塌陷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治理[J].西部探矿工程,2011,(07).
[5] 门妮,余学鹏,李平,于晓辉.重庆市城区地质灾害分级评价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2,(04).
[6] 张泳,孙文卿,张玉东,马殷仓.开采活动对肥城矿区生态的影响及治理对策[J].山西焦煤科技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