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市场的疯狂逼得人贪婪,还是人性的贪婪引得市场疯狂?抑或是这两者的交缠本就是难以抗拒的诱惑,迷途的人们寻不到答案,只缘身在此山中……
链接:
“红证”,其全称为“返回地建设用地分配证”,是温州瑞安证明失地村民获得安置留地补偿权利的唯一凭证。
温州瑞安,上望街道,望东西路。
这条普通的城郊马路,现在彻底冷清了下来。疯狂的“红证”交易,曾使这条路一度成为瑞安市司机们的梦魇。2009年下半年最火爆的时候,要通过这条长不到一公里的公路,有时得花上个把钟头,交警得出动10多人在这里维持秩序……
而今,曾经的繁华与喧嚣早已不再,政府的一纸禁令让所有疯狂的梦想跌落尘埃。2009年11月20日,当记者来到这个红极一时的地方,映入眼帘的只有无尽的萧索。灰暗的天空下着细雨,大半个中国此时都受到了寒潮的侵袭,瑞安街头,寒意无疑更为彻骨。
“红”得烫手
“你是来调查‘红证’的事?!”原本一脸冷漠的林家强顿时激动起来,急忙起身给自己的客户、朋友打电话,让大家都“赶紧过来反映情况”。三十多岁的林家强是望东西路上庞大房产中介队伍中的一员,与这条路上数不清的中介一样,他的店如今也濒临倒闭。
不到半个小时,林家强的店里就赶来五六个急切地“要向记者反映情况”的人。当初,林家强的店里总是挤满了热切的炒家,如今,却常常充斥着沮丧和抱怨。
2003年,浙江省开始试行安置留地政策,即政府在征收农村集体土地后,按征地面积的一定比例返还给村集体,再由村里分配给农民,俗称“返回地”。政策落实到瑞安,则是政府返还已规划好的土地给被征地的村子,村委按规划筹资建房,并将房子分配给村民。为此,村委、街道制作了“红证”,将村民在未来房产中的权利记录其中,对村民而言,“红证”其实就是一套期房。
在民间经济最活跃的温州,“红证”的诞生,本身就孕育着巨大的交易冲动。“红证”中“转让情况”一栏竟预留了近10页,其面积也可以根据交易需要分割或合并。这为后来日益频繁的“红证”交易提供了充分的便利,也正说明人们早已预见到这些红本子变成资本的可能。
果然,2005年,“红证”交易逐渐增多。到2009年,交易突然井喷,瑞安乃至温州的资本开始大规模介入,每平方米“红证”价格从年初的3000元猛然蹿升到近8000元。热钱汹涌而至,其规模估计超过300亿元人民币,一夜之间催生出望东西路这样的专业“红证”交易一条街!据瑞安国土局统计,“红证”交易共涉及安置留地面积约600亩,占安置留地总面积的40%,上望、东山、莘塍等城市周边乡镇街道均被深度卷入。
“红证”红到什么程度?以望东西路为例:它紧挨着林东、林西、蔡宅村3个“红证”源,凭借地利,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红证”交易的中心。仅仅在林东到林西这500米左右的公路两旁,就密密麻麻地挤着近50家靠“红证”为生的房产中介。这些中介多以“房屋介绍所”为名,还依稀透着乡村的质朴,但一日三变的“红证”价格却时刻提醒你,这里已经不亚于一个小型的房地产交易中心!
此前,这里商业落后,路旁的旧门面房通常出租给外地打工者居住,年租金在8000元左右。“红证”一热,这些不起眼的小房子统统变成了房屋介绍所,年租金不仅立马提高到20000元,租户还得给房东1股干股(除房东外,一家中介通常有3~4股)。从事其他生意的人也纷纷转行加入,顷刻之间,理发店、糕饼店、叉车吊车出租门市,全都不做了。房产中介,成为了小老板们最时髦的新身份。
轻松发财的故事四下流传:村里又有谁炒“红证”一个月就挣了七八十万;某个鞋老板豪掷几千万,第二天转手就是几百万利润入账……瑞安城里和温州的炒客们开着车子蜂拥而来,将这条短短的街道堵得水泄不通;附近的村民们,则干脆把房屋介绍所当成了交换信息和聊天休闲的场所,一面吃着中介免费供应的饭菜,一面讨论着今天的价钱又涨了多少,什么时候出手合适。
高烧不退的民间交易让政府感到了不安。8月20日,瑞安市五部门联合发文,宣布安置留地指标(即“红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然而,这个文件更多地停留在了纸面上,令行不能禁止,甚至有村民公开撕掉了墙上的政府公告!
“红证”交易仍在继续,价格还在飙升!财富神话不断膨胀,炒客们“炒疯了”。
利益的螺旋
炒客们并不是真的“疯子”。“红证”狂潮的背后,孕育着一条庞大的利益链。
谁因“红证”受益?那些在最后大限前成功逃顶的炒客自然首当其冲。实际上,大概在正式叫停“红证”交易前10来天,消息灵通的人已经听到了风声。蔡宅村村民蔡先生,就是在10月20日左右清盘了手上5个“红证”。林家强也坦言,自己至少提前一周得到了消息,而“更加神通广大”的大户则继续哄抬价格,悄悄将“红证”出清。
“只有小老百姓搞不清状况,只知道价格还在升,还死不悔改地追涨。”在几个村民的回忆中,既饱含着对大户的不满,也隐隐有对自己贪婪的悔恨。
相比普通村民,大户的财技不知高出多少倍。他们通常一次购入几十个“红证”,只支付7~10天的订金。一个价值80万元的红证,其订金约为20~30万元,因此,大户能够用1000万元的投入,撬动4000万元的“红证”。
一位炒客回忆,自己头天下午刚以5700元/平方米的价格买进,转眼5700元就已经没人愿意卖了。第二天上午,他以5900元/平方米的价格轻松出手,还没有任何税费。这种行情,让利用7~10天订期来进行炒作的炒法显得游刃有余,所以,人们更倾向于资金快进快出,“短线多波段获利”。而赚了钱觉得意犹未尽再杀个回马枪的炒客也大有人在,一些大户甚至一次买下大小不等的七八十个“红证”,每个平方米涨50元就抛售,反复操作,每次都能赚三四百万元。
作为全国经济百强县第21名,瑞安的民营经济实力强大。但受金融危机冲击,当地的鞋老板、摩配老板们不敢再扩大产能,将资金迅速转向了房地产等领域。
2009年下半年银行贷款银根放松,更是给包括“红证”在内的地产交易加了一把火。爆炒“红证”的大户,有相当一部分是投资转向的工厂主,而“红证”价格开始暴涨,也几乎与放松银根的时间同步。当地某政府官员表示,不少企业把各种名目的银行贷款都投入到了炒“红证”当中。
除了各个大户,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房产中介,成为这场热潮中的第二层受益者。在交易中,中介为客户代办各种手续,按交易面积向买卖双方各收取5元/平方米的手续费。一个“红证”的交易面积大多在100平方米左右,因此,中介做一单“红证”的收入约为1000元。
1000元的收入看上去并不高,但由于“红证”交易频繁,在炒作的高峰时期,每家中介每天的交易量至少都有二三十个。最大的一家中介每天甚至能交易120个左右的“红证”,按平均每个100平方米计算,其收入达到了惊人的12万元!
中介代办“红证”过户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拿“红证”到所属村委会盖章即可。然而,村委会盖章并不免费,每次过户都要收取300元手续费——这构成了“红证”交易的第三层受益方。在交易高峰期,某些村甚至要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其每月进账亦可达数十万元。
炒家、中介、村委,共同构成了“红证”交易中庞大的利益链,在泡沫戳破之前,唯一失落的,恐怕只有政府的税收了。
房价“担保”
浙江省的安置留地政策试点始于2003年,为什么“红证”却在6年之后的2009年才突然疯狂起来?在记者调查过程中,各方说法都指向了共同的焦点:瑞安暴涨的房价。
村民周女士的看法很有代表性:“红证”今后就是房子。“红证”价格最高时不到8000元/平方米,算上建房成本3000元/平方米,“红证”房价格最高不过11000元/平方米。
如今瑞安市新开楼盘的价格是多少呢?2万元已经是起步价,最高的“风荷三期”更是卖到了3.8万元/平方米,连瑞安下辖的塘下镇,某新开楼盘价格也突破了2万元/平方米!2009年上半年,瑞安商品房买卖合同均价同比上涨153%,房价的飞速上涨,无疑成为“红证”炒作最大的助燃剂。
普通商品房房价与“红证”的巨大差价,留给了“红证”巨大的炒作空间。“现在的房子都3万多了,买‘红证’返回地的房子不到1万块,差价2万多!”周女士以及多数的村民,用这个简单的加减法就说服了自己,毅然加入到炒客大军中。而持续上涨的房价也如同在给“红证”作风险担保,让村民们相信,即使不卖掉“红证”等着拿房子,最终也铁定大赚。在“红证”集中的上望街道办事处,一位工作人员就表示,尽管炒客众多,但“不少人也认为他们这个是投资”。
在把飞速上涨的房价作为坐标的同时,部分已经建成的“红证”房也给了周女士更大的信心。2009年以来,雅儒、车头等村的“红证”房相继竣工,“红证”终于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房子——这个比例虽然很小,却给人们树立了榜样。此外,瑞安市房管局副局长周丰也曾表示,正常途径获得的“红证”房,可以办理房产证和土地证,成为普通的商品房。对于狂热的炒客而言,这一切无疑都像在暗示他们:“来炒吧,没问题!”
其实,在“红证”最为疯狂的那几个月,不少的炒客、中介心里都在想,价格涨得太快,“恐怕会出事”。但对财富的执着与贪婪还是让他们硬着头皮继续投身其中。他们没想到的是,政府的手段如此强硬,不仅交易被全面禁止,以前已经完成的交易,也很可能不被承认。
急刹车剧震
暴富狂欢戛然而止,瑞安市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第一次“叫停”失败后,2009年10月28日,瑞安市政府再次发文,全面叫停“红证”交易。这一次,政府动了真格,各村委的“盖章过户”被严令禁止,房产中介不得从事任何“红证”交易,甚至出动工商税务等执法部门,以“缺乏房产经纪人资格”、“证照不全”等理由,关停了一大批“红证”中介。
秋风卷落叶般,望东西路顷刻间沉寂下来,开着门的中介还剩下两三家,推门进去,几个股东或是百无聊赖地聊天,或是大喊着“不做生意了”,几个人围着电脑上的股市行情议论纷纷。几家铁门紧锁的中介门口晒起了鱿鱼,养起了公鸡,寂静中不时有鸡鸣传来,让这片充满了资本狂躁的土地,忽然又有了乡间的味道。
政府强硬的急刹车狠狠地戳破了村民们的发财梦,每平方米近8000元的“红证”转眼跌到不足5000元,依然是有价无市——“红证”砸在了最后一个接棒者手上。
林西村的秦女士,当初不顾老公反对,以1分息向亲戚借了100万元,再加上自家的60万元,买了2个“红证”,加入炒客大军,结果却被套牢——而她当渔民的老公,一年的收入也就8万元。
林东村的薛女士也砸了3个“红证”在手上。她气得一连5天吃不下饭,逢人便哭诉自己“上了当”,几度“想去跳河”。在各个“红证”集中的村子里,各种跳河、跳楼的传言甚嚣尘上。飞云村一个50来岁的女性炒客,更因无法承受炒“红证”的巨大损失,诱发心脏病死亡。
在最后的接盘者中,曾经叱咤风云的大户炒家渐渐隐没了身影,“红证”狂潮的最后一棒,多半交回到当地村民手中;而这些接棒的村民,又尤以女性居多。在这场疯狂的炒作中,普通村民因为信息、资本、炒作技法均处于劣势,自然容易成为这个“博傻游戏”的牺牲品。而其中的女性,多是因为老公在外挣钱,自己百无聊赖,怀着“稳赚不赔”的天真想象加入到这场财富狂欢中。她们大多没什么文化,更对风险毫无概念,因此即便看到了天边的乌云,也难以预见到暴风雨的来临。
善后难题
霹雳手段刹住了炒作“红证”的风潮,但过于猛烈的行政命令,也给这些从沸点堕入冰窟的乡村乃至整个瑞安市留下了不小的后遗症。
简单地禁止“红证”交易,让投入了大量金钱的炒客尤其是家底算不上厚实的村民完全无法接受,聚集闹事的事情时有发生。
安置留地指标有限导致房子偏小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在林西村,一个三口之家分到的住房指标建筑面积只有不到70平方米(另有16平方米地下车库),对习惯了农村大房子的村民们而言,这样的房子实在难以令人满意。
政府目前的政策,着力于照顾最早分配到“红证”的村民,之后的一系列交易不受法律保护。为此,村民和最后的买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博弈,“补差价”、“包红包”等变相交易补偿也开始盛行。
“红证”房建设进展缓慢更是饱受诟病。目前,只有极少数房屋已经完工,部分安置留地别说建房,连路都没通,这不仅助长了村民们的套现冲动,也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瑞安市政府也出台了不少新举措:新增500亩商住地块土地供应,安置留地今后一律采用招挂拍方式公开出让,由房地产企业参与建设等。然而,这些面向未来的政策并不能真正解决村民们当下的难题,“红证”狂潮扫过留下的满目疮痍,还需要更多的政策和时间才能治愈。
(文中林家强系化名)
编 辑 蓝唐兆
E-mail:[email protected]
链接:近年两次著名的炒作事件
普洱茶神话:普洱茶“价值重估”始于2003年,2007年初达到顶峰。炒作中,茶厂、茶商联合囤积茶叶,制造供应紧张的假象,大肆抬高高档普洱茶拍卖价格。2006年一年间,普通普洱茶价格至少上涨了3倍,“陈年好茶”的价格更是被抬高到了百万元级。
2007年,厂商囤货、价格虚高等问题逐渐暴露,当年5月,普洱茶价格突然暴跌,神话终结。
大蒜、辣椒泡沫:2009年下半年,国内大蒜价格突然出现暴涨,批发价从2008年的0.3元/斤,猛涨至近4元/斤。随后,干辣椒批发价格也上涨四五倍。在价格猛涨背后,是市场关于“大蒜、辣椒能预防甲流感”的传言,以及大量囤积、炒作的游资。
目前,这一轮炒作尚未终结,并有向生姜、大葱等领域扩张的趋势。
链接:
“红证”,其全称为“返回地建设用地分配证”,是温州瑞安证明失地村民获得安置留地补偿权利的唯一凭证。
温州瑞安,上望街道,望东西路。
这条普通的城郊马路,现在彻底冷清了下来。疯狂的“红证”交易,曾使这条路一度成为瑞安市司机们的梦魇。2009年下半年最火爆的时候,要通过这条长不到一公里的公路,有时得花上个把钟头,交警得出动10多人在这里维持秩序……
而今,曾经的繁华与喧嚣早已不再,政府的一纸禁令让所有疯狂的梦想跌落尘埃。2009年11月20日,当记者来到这个红极一时的地方,映入眼帘的只有无尽的萧索。灰暗的天空下着细雨,大半个中国此时都受到了寒潮的侵袭,瑞安街头,寒意无疑更为彻骨。
“红”得烫手
“你是来调查‘红证’的事?!”原本一脸冷漠的林家强顿时激动起来,急忙起身给自己的客户、朋友打电话,让大家都“赶紧过来反映情况”。三十多岁的林家强是望东西路上庞大房产中介队伍中的一员,与这条路上数不清的中介一样,他的店如今也濒临倒闭。
不到半个小时,林家强的店里就赶来五六个急切地“要向记者反映情况”的人。当初,林家强的店里总是挤满了热切的炒家,如今,却常常充斥着沮丧和抱怨。
2003年,浙江省开始试行安置留地政策,即政府在征收农村集体土地后,按征地面积的一定比例返还给村集体,再由村里分配给农民,俗称“返回地”。政策落实到瑞安,则是政府返还已规划好的土地给被征地的村子,村委按规划筹资建房,并将房子分配给村民。为此,村委、街道制作了“红证”,将村民在未来房产中的权利记录其中,对村民而言,“红证”其实就是一套期房。
在民间经济最活跃的温州,“红证”的诞生,本身就孕育着巨大的交易冲动。“红证”中“转让情况”一栏竟预留了近10页,其面积也可以根据交易需要分割或合并。这为后来日益频繁的“红证”交易提供了充分的便利,也正说明人们早已预见到这些红本子变成资本的可能。
果然,2005年,“红证”交易逐渐增多。到2009年,交易突然井喷,瑞安乃至温州的资本开始大规模介入,每平方米“红证”价格从年初的3000元猛然蹿升到近8000元。热钱汹涌而至,其规模估计超过300亿元人民币,一夜之间催生出望东西路这样的专业“红证”交易一条街!据瑞安国土局统计,“红证”交易共涉及安置留地面积约600亩,占安置留地总面积的40%,上望、东山、莘塍等城市周边乡镇街道均被深度卷入。
“红证”红到什么程度?以望东西路为例:它紧挨着林东、林西、蔡宅村3个“红证”源,凭借地利,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红证”交易的中心。仅仅在林东到林西这500米左右的公路两旁,就密密麻麻地挤着近50家靠“红证”为生的房产中介。这些中介多以“房屋介绍所”为名,还依稀透着乡村的质朴,但一日三变的“红证”价格却时刻提醒你,这里已经不亚于一个小型的房地产交易中心!
此前,这里商业落后,路旁的旧门面房通常出租给外地打工者居住,年租金在8000元左右。“红证”一热,这些不起眼的小房子统统变成了房屋介绍所,年租金不仅立马提高到20000元,租户还得给房东1股干股(除房东外,一家中介通常有3~4股)。从事其他生意的人也纷纷转行加入,顷刻之间,理发店、糕饼店、叉车吊车出租门市,全都不做了。房产中介,成为了小老板们最时髦的新身份。
轻松发财的故事四下流传:村里又有谁炒“红证”一个月就挣了七八十万;某个鞋老板豪掷几千万,第二天转手就是几百万利润入账……瑞安城里和温州的炒客们开着车子蜂拥而来,将这条短短的街道堵得水泄不通;附近的村民们,则干脆把房屋介绍所当成了交换信息和聊天休闲的场所,一面吃着中介免费供应的饭菜,一面讨论着今天的价钱又涨了多少,什么时候出手合适。
高烧不退的民间交易让政府感到了不安。8月20日,瑞安市五部门联合发文,宣布安置留地指标(即“红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然而,这个文件更多地停留在了纸面上,令行不能禁止,甚至有村民公开撕掉了墙上的政府公告!
“红证”交易仍在继续,价格还在飙升!财富神话不断膨胀,炒客们“炒疯了”。
利益的螺旋
炒客们并不是真的“疯子”。“红证”狂潮的背后,孕育着一条庞大的利益链。
谁因“红证”受益?那些在最后大限前成功逃顶的炒客自然首当其冲。实际上,大概在正式叫停“红证”交易前10来天,消息灵通的人已经听到了风声。蔡宅村村民蔡先生,就是在10月20日左右清盘了手上5个“红证”。林家强也坦言,自己至少提前一周得到了消息,而“更加神通广大”的大户则继续哄抬价格,悄悄将“红证”出清。
“只有小老百姓搞不清状况,只知道价格还在升,还死不悔改地追涨。”在几个村民的回忆中,既饱含着对大户的不满,也隐隐有对自己贪婪的悔恨。
相比普通村民,大户的财技不知高出多少倍。他们通常一次购入几十个“红证”,只支付7~10天的订金。一个价值80万元的红证,其订金约为20~30万元,因此,大户能够用1000万元的投入,撬动4000万元的“红证”。
一位炒客回忆,自己头天下午刚以5700元/平方米的价格买进,转眼5700元就已经没人愿意卖了。第二天上午,他以5900元/平方米的价格轻松出手,还没有任何税费。这种行情,让利用7~10天订期来进行炒作的炒法显得游刃有余,所以,人们更倾向于资金快进快出,“短线多波段获利”。而赚了钱觉得意犹未尽再杀个回马枪的炒客也大有人在,一些大户甚至一次买下大小不等的七八十个“红证”,每个平方米涨50元就抛售,反复操作,每次都能赚三四百万元。
作为全国经济百强县第21名,瑞安的民营经济实力强大。但受金融危机冲击,当地的鞋老板、摩配老板们不敢再扩大产能,将资金迅速转向了房地产等领域。
2009年下半年银行贷款银根放松,更是给包括“红证”在内的地产交易加了一把火。爆炒“红证”的大户,有相当一部分是投资转向的工厂主,而“红证”价格开始暴涨,也几乎与放松银根的时间同步。当地某政府官员表示,不少企业把各种名目的银行贷款都投入到了炒“红证”当中。
除了各个大户,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房产中介,成为这场热潮中的第二层受益者。在交易中,中介为客户代办各种手续,按交易面积向买卖双方各收取5元/平方米的手续费。一个“红证”的交易面积大多在100平方米左右,因此,中介做一单“红证”的收入约为1000元。
1000元的收入看上去并不高,但由于“红证”交易频繁,在炒作的高峰时期,每家中介每天的交易量至少都有二三十个。最大的一家中介每天甚至能交易120个左右的“红证”,按平均每个100平方米计算,其收入达到了惊人的12万元!
中介代办“红证”过户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拿“红证”到所属村委会盖章即可。然而,村委会盖章并不免费,每次过户都要收取300元手续费——这构成了“红证”交易的第三层受益方。在交易高峰期,某些村甚至要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其每月进账亦可达数十万元。
炒家、中介、村委,共同构成了“红证”交易中庞大的利益链,在泡沫戳破之前,唯一失落的,恐怕只有政府的税收了。
房价“担保”
浙江省的安置留地政策试点始于2003年,为什么“红证”却在6年之后的2009年才突然疯狂起来?在记者调查过程中,各方说法都指向了共同的焦点:瑞安暴涨的房价。
村民周女士的看法很有代表性:“红证”今后就是房子。“红证”价格最高时不到8000元/平方米,算上建房成本3000元/平方米,“红证”房价格最高不过11000元/平方米。
如今瑞安市新开楼盘的价格是多少呢?2万元已经是起步价,最高的“风荷三期”更是卖到了3.8万元/平方米,连瑞安下辖的塘下镇,某新开楼盘价格也突破了2万元/平方米!2009年上半年,瑞安商品房买卖合同均价同比上涨153%,房价的飞速上涨,无疑成为“红证”炒作最大的助燃剂。
普通商品房房价与“红证”的巨大差价,留给了“红证”巨大的炒作空间。“现在的房子都3万多了,买‘红证’返回地的房子不到1万块,差价2万多!”周女士以及多数的村民,用这个简单的加减法就说服了自己,毅然加入到炒客大军中。而持续上涨的房价也如同在给“红证”作风险担保,让村民们相信,即使不卖掉“红证”等着拿房子,最终也铁定大赚。在“红证”集中的上望街道办事处,一位工作人员就表示,尽管炒客众多,但“不少人也认为他们这个是投资”。
在把飞速上涨的房价作为坐标的同时,部分已经建成的“红证”房也给了周女士更大的信心。2009年以来,雅儒、车头等村的“红证”房相继竣工,“红证”终于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房子——这个比例虽然很小,却给人们树立了榜样。此外,瑞安市房管局副局长周丰也曾表示,正常途径获得的“红证”房,可以办理房产证和土地证,成为普通的商品房。对于狂热的炒客而言,这一切无疑都像在暗示他们:“来炒吧,没问题!”
其实,在“红证”最为疯狂的那几个月,不少的炒客、中介心里都在想,价格涨得太快,“恐怕会出事”。但对财富的执着与贪婪还是让他们硬着头皮继续投身其中。他们没想到的是,政府的手段如此强硬,不仅交易被全面禁止,以前已经完成的交易,也很可能不被承认。
急刹车剧震
暴富狂欢戛然而止,瑞安市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第一次“叫停”失败后,2009年10月28日,瑞安市政府再次发文,全面叫停“红证”交易。这一次,政府动了真格,各村委的“盖章过户”被严令禁止,房产中介不得从事任何“红证”交易,甚至出动工商税务等执法部门,以“缺乏房产经纪人资格”、“证照不全”等理由,关停了一大批“红证”中介。
秋风卷落叶般,望东西路顷刻间沉寂下来,开着门的中介还剩下两三家,推门进去,几个股东或是百无聊赖地聊天,或是大喊着“不做生意了”,几个人围着电脑上的股市行情议论纷纷。几家铁门紧锁的中介门口晒起了鱿鱼,养起了公鸡,寂静中不时有鸡鸣传来,让这片充满了资本狂躁的土地,忽然又有了乡间的味道。
政府强硬的急刹车狠狠地戳破了村民们的发财梦,每平方米近8000元的“红证”转眼跌到不足5000元,依然是有价无市——“红证”砸在了最后一个接棒者手上。
林西村的秦女士,当初不顾老公反对,以1分息向亲戚借了100万元,再加上自家的60万元,买了2个“红证”,加入炒客大军,结果却被套牢——而她当渔民的老公,一年的收入也就8万元。
林东村的薛女士也砸了3个“红证”在手上。她气得一连5天吃不下饭,逢人便哭诉自己“上了当”,几度“想去跳河”。在各个“红证”集中的村子里,各种跳河、跳楼的传言甚嚣尘上。飞云村一个50来岁的女性炒客,更因无法承受炒“红证”的巨大损失,诱发心脏病死亡。
在最后的接盘者中,曾经叱咤风云的大户炒家渐渐隐没了身影,“红证”狂潮的最后一棒,多半交回到当地村民手中;而这些接棒的村民,又尤以女性居多。在这场疯狂的炒作中,普通村民因为信息、资本、炒作技法均处于劣势,自然容易成为这个“博傻游戏”的牺牲品。而其中的女性,多是因为老公在外挣钱,自己百无聊赖,怀着“稳赚不赔”的天真想象加入到这场财富狂欢中。她们大多没什么文化,更对风险毫无概念,因此即便看到了天边的乌云,也难以预见到暴风雨的来临。
善后难题
霹雳手段刹住了炒作“红证”的风潮,但过于猛烈的行政命令,也给这些从沸点堕入冰窟的乡村乃至整个瑞安市留下了不小的后遗症。
简单地禁止“红证”交易,让投入了大量金钱的炒客尤其是家底算不上厚实的村民完全无法接受,聚集闹事的事情时有发生。
安置留地指标有限导致房子偏小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在林西村,一个三口之家分到的住房指标建筑面积只有不到70平方米(另有16平方米地下车库),对习惯了农村大房子的村民们而言,这样的房子实在难以令人满意。
政府目前的政策,着力于照顾最早分配到“红证”的村民,之后的一系列交易不受法律保护。为此,村民和最后的买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博弈,“补差价”、“包红包”等变相交易补偿也开始盛行。
“红证”房建设进展缓慢更是饱受诟病。目前,只有极少数房屋已经完工,部分安置留地别说建房,连路都没通,这不仅助长了村民们的套现冲动,也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瑞安市政府也出台了不少新举措:新增500亩商住地块土地供应,安置留地今后一律采用招挂拍方式公开出让,由房地产企业参与建设等。然而,这些面向未来的政策并不能真正解决村民们当下的难题,“红证”狂潮扫过留下的满目疮痍,还需要更多的政策和时间才能治愈。
(文中林家强系化名)
编 辑 蓝唐兆
E-mail:[email protected]
链接:近年两次著名的炒作事件
普洱茶神话:普洱茶“价值重估”始于2003年,2007年初达到顶峰。炒作中,茶厂、茶商联合囤积茶叶,制造供应紧张的假象,大肆抬高高档普洱茶拍卖价格。2006年一年间,普通普洱茶价格至少上涨了3倍,“陈年好茶”的价格更是被抬高到了百万元级。
2007年,厂商囤货、价格虚高等问题逐渐暴露,当年5月,普洱茶价格突然暴跌,神话终结。
大蒜、辣椒泡沫:2009年下半年,国内大蒜价格突然出现暴涨,批发价从2008年的0.3元/斤,猛涨至近4元/斤。随后,干辣椒批发价格也上涨四五倍。在价格猛涨背后,是市场关于“大蒜、辣椒能预防甲流感”的传言,以及大量囤积、炒作的游资。
目前,这一轮炒作尚未终结,并有向生姜、大葱等领域扩张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