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改下的应用题的研究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_sum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应用题在小学阶段占有重要地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对如何解应用题常感到很茫然,无从入手。因此怎样进行应用题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题的解答不仅要综合运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意义、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思维能力。所以,应用题教学不但可以巩固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如何进行应用题教学呢?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工作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1、运用直观媒体,理解应用题的题意。
  从当前教学中反映的问题来看,应注意读题和直观媒体紧密结合,依题解题,读题要加强。不能一字一字地读,也不要只读一遍。要读出停顿。如按标点符号停顿;按句子成分停顿;按内容的逻辑停顿。可多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使用直观媒体,帮助学生理解题内容,操作时可把一句句话和媒体正确对应,读时可以围绕难点,重点词语,勾画内容之间的联系。
  2、读题后的思考
  第一,思已知 就是让学生在感知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展开思维,“你联想到了什么?”它是学生读懂题意,找到已知条件与问题联系的途径之一。
  第二,思问题 就是根据问题,展开思维,找到问题与已知条件的联系。它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问题入手分析,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数量关系和生活经验,找到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如果两个条件都是未知的,下一步该怎么做?这样一步一步地分析,就能找到要求的問题。
  3、解题后在思考
  第一,思多解 思多解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不少的应用题客观上存在着多种解法,我们应启发学生一题多思,一题多解,在多解中比较各种解法的优点和缺点,选择最佳解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目的。
  第二,思变通 应用题是千变万化的,多练只会苦了学生,累了自己,精练才会事半功倍。“一题多变”就是精练的好方法之一,它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而且可以防止学生思维的定势。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将某一应用题的已知条件或问题变一变,让学生对比练习,提高迁移能力。
  第三,思规律 解题后,要启发学生思考解题思路,不但要学生知道该怎么做,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认真总结规律,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样有利于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准确的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所在。在应用题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分析应用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把数量关系从条件中抽象出来。对于一步计算的应用题,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题意。
  三、把合作深究理念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对同一个知识点来说,有的学生用某种方法去学很快就能掌握,有的却难以接受,这正是因为每个学习的个体是不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解答。当学生不解时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给予适当的鼓励,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要旁敲侧击地向他们提问,让他们自己意识到问题的所在。
  四、学会归纳是应用题学习的迁移和升华
  归纳是认知的源泉,也是认知发展的动力,更是数学教学的升华。归纳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不同对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征,进而得出结论。归纳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是从很多事物中找出其共同的部分,概括出它们的要点。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归纳,加强感悟,努力让学生通过归纳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从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首先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题,通过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新课的巩固。教师在练习的安排上要有层次,有适当的坡度,还要有一定的弹性,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通过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丰富解题经验,优化解题过程,熟练解题技巧,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性,使知识变为能力。其次要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系统整理归纳,要让学生完整地、有系统地叙述应用题的分析过程,通过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这样可以巩固旧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达到预习新知识的目的。同时,通过总结加强记忆、加深理解,有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高小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经常以思为中心,让说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感观,使学生的脑、眼、口、手齐头并进,勇于让学生以合作交流等方式去主动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思维,拓宽解题思路。学生遇到应用题时,才能迎刃而解。
其他文献
通常,学生对教师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意见很大。他们认为,一些浅显的课文,自己读了以后,很受感动,有的人甚至流了泪,但经教师逐段逐句的讲解,反倒不怎么感人了。有的学生还提出这样的问题:“理科教材讲了不少定理公式,我们利用这些定理公式去解题,感觉有趣。语文科呢,没有定理和公式,就像没有工具去劳动一样。”“现在上语文课天天分析课文,但考试,考查从来不考课文分析,我们平时读书读报也不用分析,课文分析的用处究
目的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肾嫌色细胞癌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2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7例获得随访,随访9~74
教学活动就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以一定的媒体为中介的信息交流与互换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教学资源的不断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来了,它改变了体育课教学的传统模式,使体育教学面貌一新,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扩知识领域,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西藏昌都市察雅县巴日乡中心小学  【摘 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一个充满朝气、蓬勃向上的班集体离不开班主任的科学管理。小学生天性好玩、调皮捣蛋,因此,要做好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治班技巧,这样才能在保护小学生天性的前提下,让他们在和谐的班级、校园环境中学习、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为人师表 关爱 班干部  小学生天性贪玩,甚至觉得和老师作对是一件
从创新教育的内容、任务和意义以及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综合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创新教育与小学科学课的关系,可以说创新教育是小学科学课的灵魂。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的自然学科。课堂实验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而创新精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不同浓度氯普鲁卡因(CP)对大鼠脊髓早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为临床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15只,按照Milligan法置入导管至鞘内3cm。随机分成3组(n=5):NS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