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le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出问题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重要能力,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表现。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激活学生生活经验的策略;联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联系知识规律,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的联想策略。
  【关键词】提出问题  策略  中间问题  创造意识
  提出问题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重要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表现。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当向学生提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时,学生往往不知道从何说起,或者提出的问题并不是有价值的问题,甚至不是数学问题。这就说明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怎样解决现成的问题,更要重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一、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激活学生生活经验的策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积累了比较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些经验策略都有助于他们在面对实际情境时,主动提出有异议的数学问题,因此,在学生解决比较熟悉的实际问题时,乐意提供必要的信息,让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如在学习乘法后,教材有这样的问题:每只玩具小狗5元,3只玩具小狗多少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很多购物的经验,所以可以只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于信息确定,而且数量关系明确,所以学生容易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
  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在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个基本的能力就是要能够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两个信息,提出“中间问题”,从而把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转化成两个一步计算的问题。实际上,提出问题的思维过程和用综合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大体相同。都要能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出发,分析已知条件的联系,根据其中的数量关系,提出问题。如,在三年级教材中,经常遇到这样只有两个条件的问题:大汽车有35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少7辆,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这就要学生能从问题出发,先提出一个中间问题“小汽车有多少辆”,因为这个条件是解决问题必须要知道的,而题目又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所以要先求出来,因此,学会分析数量关系,也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策略。
  三、遵循知识规律,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的联想策略
  教材中的很多问题,都是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后,在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题目中的信息比较丰富,要求学生解决的问题只需要利用部分条件,学生可以利用题目中的其余条件,提出和已经解决的问题像类似的问题。如题目告诉我们公园成人票18元一张,儿童票8元一张,你想解决什么问题,学生通过看教材中的题图就会提出:小明一家去公园玩,需要多少钱?再向学生提出你还想解决什么问题时,则要进行联想,利用题目中的成人票的单价,提出“买一些成人票需要多少钱”“买一些儿童票需要多少钱”或者“我们一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一起去需要多少钱。”
  另一种是利用题目中的相同条件,提出和题目中已知的问题略有变化的问题。如:学习100以内的减法后,教材的一道练习题提供了小军跳了126下绳,小芳跳了114个,小宁比小军少跳20个等信息,提出“小军比小芳多跳多少个?”“小宁跳了多少个?”这两个问题后,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可以由已知的几个问题进行联想,提出一些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地进行引导。这种能力不是“教”出来,黑格尔在《逻辑学》中第一版序言中写了这样一段话:“人们由逻辑而学习思维,这一点被认为是逻辑学的用处。从而也被认为是它的目的——正好像人们要有研究解剖学和生理学才学会消化和运动一样——这种偏见被打破了。”的确,能力不是逻辑教出来的,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以外,还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善于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自己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不仅能学更会善问,这样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数学素养就会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于光远.我的教育思想.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2]亚米契斯.爱的教育.译林出版社,1999.
  [3]朱小蔓.情感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杜威.教育论著选.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
其他文献
【摘要】怎样才能让孩子对老师的奖励更“走心”呢?既要寻找有吸引力的物质性奖励,又要重视不经意间的精神性奖励。同时,还需创设体现成功的机会性奖励和实施互动式的活动性奖励。  【关键词】小学生管理奖励  “数生十过,不如奖生一长。”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班级管理必须注重对孩子的奖励。然而,在积极倡导赏识教育的背景下,今天的孩子大多不缺表扬和奖励。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对老师的奖励更“走心”呢?如何使得奖
期刊
【摘要】不论是从人文性还是从工具性讲,低年级的生字教学都是语文课上最重要的教学任务。然而,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做到有效地、自主地进行识字,所以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就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我认为,有效的生字教学必须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变的是学习生字的方法,而不能变的是这一节课生字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低年级生字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目
期刊
【摘要】素描是造型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基础,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素描训练的重要内容。培养科学的观察方法,就是从研究形体结构出发,是一种整体地、比较地、本质地观察表现对象特征的方法。观察是认识和理解表现对象的起点,有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正确把握和表现对象。所以,在素描训练和提高过程中,应注重观察方法的研究、培养和运用。  【关键词】整体虚实特征取舍  一、 有效的教学是观察力的培养和提高的前提  在美术教
期刊
【摘要】魏书生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凸显的重要性,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氛围的改变,让“想说可以大声说”这句话不再是空洞的口号。  【关键词】理念方法方式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学生
期刊
【摘要】故事表演是根据幼儿熟悉的儿童文学作品,以表演的形式,通过角色对话、语调、表情、手势、动作等手段,创造性地表现和再现文学作品。故事接龙需要幼儿熟悉、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再结合故事中的角色语言、情境内容进行加工,最后达到故事接龙的目的。在表演游戏中,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结构特点,以接龙的独特形式分类指导,逐步丰富幼儿语调、表情、手势、动作的表现,让幼儿在故事接龙中获得表演经验。  【关键词】故事
期刊
【摘要】传统的德育活动,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孩子们的心灵诉求,或僵硬或教条或单调。面对新形势下,接受各方面信息的学生们,德育工作者也应好好思考,怎样的德育可以打动学生的心灵,怎样的活动形式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我们应该像主科教学一样,力求寻找一条有效的德育之路。  【关键词】有效德育体验趣味余味  且让我们先观看一下我们校园里常常有的几个镜头:  情景一:  又一个新学期开始,循例每个学校是要召开开学典
期刊
【摘要】面对学生的“恶作剧”行为时,体育老师首先要耐心地去了解学生为何会这么做。对于那些家庭特殊的学生,我们更多的是要去关爱他们,多和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热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和诚心,逐渐去感染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心暖起来,消除掉不良的心理因素,真正意义上认识到“恶作剧”行为给同学、老师造成的困扰,从而能够自觉转化,遵守体育课堂纪律,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赞赏,从而找到属于他们的美丽而纯洁的春天!  【
期刊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地朗读“学盲文”部分重点语段。  2.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他传的文体特征,初步感悟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她对生命的热爱。  3. 了解表达顺序,了解引号用法,感受精妙比喻、含蓄表达等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  品味关键词句,初步感悟海伦的不屈不挠,体会语言文字是如何表情达意的。  【教学难点】  体会海伦对生命、对世界的热爱。
期刊
【摘要】纪律是一所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是一切制度的基石。幼儿园想健康有序地前行,要有纪律来保证。纪律管理,是园长通过各种方法和职能协调教职工的活动,使幼儿园所有人员在工作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职责的一种行为规则。纪律管理包含诸多方面,本文力求通过叙述教职工的案例来谈幼儿园纪律管理某些方面的想法和思考。  【关键词】纪律管理兼容并包培本正元反思  孟子曾说过:“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大到国家
期刊
【摘 要】印度总理尼赫鲁曾对他的女儿说过:“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因此,在写字教学中,通过训练学生练好基本笔画、掌握结构规律、儿歌引领、激励评价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写字技巧,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