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d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方法 测定60例老年CHF患者(CHF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CHF组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HF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CHF 组心功能Ⅰ级患者[D-二聚体:(578±198)、(724±307)μg/L比(286±87)μg/L;纤维蛋白原:(4.1±1.4)、(4.8±1.7)g/L 比(3.2±0.7)g/L](P<0.01).CHF组心功能Ⅳ级患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CHF组心功能Ⅱ级患者[(724±307)μg/L比(353±106)μg/L,(4.8±1.7)g/L比(3.6±1.0)g/L](P<0.01).结论 老年CHF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在CHF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评估老年CHF患者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指标。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探讨经冠状动脉注射与常规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严重血栓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连续入院、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严重血栓病变的急性STEMI患者12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冠状动脉组)60例和常规静脉注射替罗非班组(常规组)63例.比较两种不同给药途径对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影响,严重出血发生率、住院期间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