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研究采用3∶2混交比例和株间混交方式,开展了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木荷、闽粤栲、火力楠)混交造林试验,对其10a生的林分生长量及其他因子调查并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与木荷混交优于其与其他2个树种混交。
关键词:杉木;阔叶树种;混交造林;试验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104-02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杉科杉木属常绿乔木,是我国南方各省区最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然而,林业生产实践表明,长期大面积营造杉木纯林,由于树种组成单一,林相结构层次简单等,容易引起抗病虫害能力减弱,防火性差,生态环境恶化,地力衰退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杉木的可持续经营。营造混交林尤其是针阔混交林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选择合适的树种与杉木进行混合种植,可有效解决由杉木纯林引起的林分稳定性和抗逆性弱等问题,对于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为福建省山地造林的先锋树种之一,具有生长性快、耐火能力强、改土能力良好等特点[1],木荷是马尾松、杉木等树种较理想的混交造林树种[2]。闽粤栲[Castanopsis fissa (champ.) Rehd.et Wils]为常绿乔木,适宜与杉木、马尾松等树种混交造林,既可提高林分总生长量,又能改善林地土壤。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 Dandy)为常绿乔木,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是杉木、马尾松理想的混交造林树种。本文通过10a生的杉木与木荷、闽粤栲、火力楠混交林分的生长量等因子进行调查分析,为科学、合理经营杉木与阔叶树种混交林提供实践参考。
1 试验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音头村,地理坐标为北纬26°10′34″,东经118°05′27″。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7℃,年降水量1 652mm。试验地为2000年杉木采伐迹地,坡位上部,坡向东北,坡度23°,海拔高度375~500m,立地质量等级Ⅱ,土壤为山地红壤,面积为9.5hm2。2001年更新造林,挖暗穴,1a生实生苗栽植,初植密度2 505株/hm2,混交比例为3∶2,混交方式为株间混交。杉木栽植点遇到杉木伐桩有健壮的萌芽条则保留萌芽条1条,不再种植实生苗,其余的萌芽条一律不留。设3个试验区:A区为杉木与木荷混交,面积3.9hm2,B区为杉木与闽粤栲混交,面积3.5hm2,C区为杉木与火力楠混交,面积2.1hm2。造林后前3年进行全面锄草,5月及9月各锄草一次。
2 调查方法
2010年5月,每个试验区各设置3个20m×20m标准地,共设置9块标准地。标准地内进行每木检尺,测量树高、胸径、枝下高。单位蓄积量计算按福建省杉木二元立木材积表公式:V=0.0000872D1.785388607H0.9313923697;阔叶树计算公式:V=0.00005276 D1.882161H1.009317。
3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各试验区中的杉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单株生长量,A区皆为最高,其次是C区,B区最低。A区的单位生长量是B区的185%、C区的123%。
在针阔混交林树种间通过对生态环境选择和种间竞争,能形成最佳林分组合,较纯林发达,具有深浅根系互相搭配的特点[1]。杉木、火力楠为浅根性树种;木荷、闽粤栲为深根性树种。浅根性与深根性的混交林地下吸收根呈分层分布,能够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土壤养分,使混交林稳定协调地生长[2]。本次试验中的杉木与木荷混交,杉木与闽粤栲混交符合这一特点。但从单位产量来看,杉木与木荷混交比杉木与闽粤栲混交林高出85%,况且木荷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防火树种[2],与木荷混交能兼顾防火作用。
4 讨论
森林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衡量经济效益最主要的指标是看同一树种的单位产量,改善土壤、水土保持和防火、防病虫害是衡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森林三大效益来衡量,本试验中的A处理方式皆优于其他2种处理方式。另外,处理好种间关系是营造混交林成败的关键,混交方法、混交比例和林分密度对种间关系的影响十分复杂[3]。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本文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为原则。
参考文献
[1]朱新东.不同坡位马尾松及江南油杉与木荷混交林生物量分布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10,2:107-112.
[2]陈存及,陈伙法.闊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洪建农.杉木与七种阔叶树混交造林效果的初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8,3:120-124.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杉木;阔叶树种;混交造林;试验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104-02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杉科杉木属常绿乔木,是我国南方各省区最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然而,林业生产实践表明,长期大面积营造杉木纯林,由于树种组成单一,林相结构层次简单等,容易引起抗病虫害能力减弱,防火性差,生态环境恶化,地力衰退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杉木的可持续经营。营造混交林尤其是针阔混交林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选择合适的树种与杉木进行混合种植,可有效解决由杉木纯林引起的林分稳定性和抗逆性弱等问题,对于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为福建省山地造林的先锋树种之一,具有生长性快、耐火能力强、改土能力良好等特点[1],木荷是马尾松、杉木等树种较理想的混交造林树种[2]。闽粤栲[Castanopsis fissa (champ.) Rehd.et Wils]为常绿乔木,适宜与杉木、马尾松等树种混交造林,既可提高林分总生长量,又能改善林地土壤。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 Dandy)为常绿乔木,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是杉木、马尾松理想的混交造林树种。本文通过10a生的杉木与木荷、闽粤栲、火力楠混交林分的生长量等因子进行调查分析,为科学、合理经营杉木与阔叶树种混交林提供实践参考。
1 试验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音头村,地理坐标为北纬26°10′34″,东经118°05′27″。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7℃,年降水量1 652mm。试验地为2000年杉木采伐迹地,坡位上部,坡向东北,坡度23°,海拔高度375~500m,立地质量等级Ⅱ,土壤为山地红壤,面积为9.5hm2。2001年更新造林,挖暗穴,1a生实生苗栽植,初植密度2 505株/hm2,混交比例为3∶2,混交方式为株间混交。杉木栽植点遇到杉木伐桩有健壮的萌芽条则保留萌芽条1条,不再种植实生苗,其余的萌芽条一律不留。设3个试验区:A区为杉木与木荷混交,面积3.9hm2,B区为杉木与闽粤栲混交,面积3.5hm2,C区为杉木与火力楠混交,面积2.1hm2。造林后前3年进行全面锄草,5月及9月各锄草一次。
2 调查方法
2010年5月,每个试验区各设置3个20m×20m标准地,共设置9块标准地。标准地内进行每木检尺,测量树高、胸径、枝下高。单位蓄积量计算按福建省杉木二元立木材积表公式:V=0.0000872D1.785388607H0.9313923697;阔叶树计算公式:V=0.00005276 D1.882161H1.009317。
3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各试验区中的杉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单株生长量,A区皆为最高,其次是C区,B区最低。A区的单位生长量是B区的185%、C区的123%。
在针阔混交林树种间通过对生态环境选择和种间竞争,能形成最佳林分组合,较纯林发达,具有深浅根系互相搭配的特点[1]。杉木、火力楠为浅根性树种;木荷、闽粤栲为深根性树种。浅根性与深根性的混交林地下吸收根呈分层分布,能够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土壤养分,使混交林稳定协调地生长[2]。本次试验中的杉木与木荷混交,杉木与闽粤栲混交符合这一特点。但从单位产量来看,杉木与木荷混交比杉木与闽粤栲混交林高出85%,况且木荷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防火树种[2],与木荷混交能兼顾防火作用。
4 讨论
森林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衡量经济效益最主要的指标是看同一树种的单位产量,改善土壤、水土保持和防火、防病虫害是衡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森林三大效益来衡量,本试验中的A处理方式皆优于其他2种处理方式。另外,处理好种间关系是营造混交林成败的关键,混交方法、混交比例和林分密度对种间关系的影响十分复杂[3]。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本文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为原则。
参考文献
[1]朱新东.不同坡位马尾松及江南油杉与木荷混交林生物量分布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10,2:107-112.
[2]陈存及,陈伙法.闊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洪建农.杉木与七种阔叶树混交造林效果的初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8,3:120-124.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