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集体观念的重要基石是搞好小学班级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是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模式,运用柔性管理、实现群体决策、实例合理的目标、制定合情的规范,学生被看做成长中的人来进行教育管理,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进行逐步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发展。
【关键词】以生为本 小学班级 管理
一、引言
提升人的品质、发展人的个性、开发人的潜能、满足人的需求、享受教育的优势,这些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基本功能,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重要场所是班级,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生为本管理理念的特点
这一理念中小学班级管理活动的核心主体是学生,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观取向,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培养学生和谐全面的素质、自信心、鲜明的性格,尊重其个性特点,着重对他们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只有对学生的个性自由、感情需要、人格独立尊重了,才能实现班级氛围的进取与和谐。下面对具体的特点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创造性
处在不断成长中的学生,有较大差异的个性发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在实施以生为本的管理模式的时候要因人因时而异,不要公式化、程序化、千篇一律。那么,对每一个学生班主任都要充分的了解,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沟通和教育;对管理手段、措施等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在管理中不仅要对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等动态发展变化进行全面的考虑,还要考虑到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质、性格特点方面的差异。所以班主任要对学生平常的学习、生活等细节进行关注,实现创造性管理。
(二)情感性
在这种管理模式中,老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往的时候,要求老师把学生当作班级管理的主题,进行平等交往,对他们的心声和建议进行倾听,对他们的个性发展要尊重。当代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和谐教育,它强调的是在教育活动中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这一关系建立的基础是浓厚的师生感情。所以,在教育中要重视以情感人,进行感情投资,让学生能够感觉到班级的温暖,多进行情感互动,形成家庭式的班级管理,和谐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
(三)人本性
人本思想的基本精神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核心和动力是人,对组织成员的参与精神和积极性进行充分的发挥,良好的人际关系得以建立。在小学班级中,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如采用专断式、警察式、保姆式的管理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自主意识、独立意识不断加强,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趋势。新的管理模式是对人本思想的体现,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主参与和自主自律意识,便于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三、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
奋斗目标一致鲜明是班级体的主要特征,它定向作用于班级管理,约束和指导着整个管理过程。班级的全体成员因有鲜明的目标而产生方向感,班级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是目标的形成和制定。通过全体学生讨论酝酿、集思广益,制定出奋斗目标,这样学生会自觉的去参与目标的完成。
四、让学生去优化过程
目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在学校也不例外,学生盲目随从老师的管理,这些现象都是在培养学生的惰性,实质上老师和家长们都在好心办坏事,学生的行为被限制了,学生的思想被束缚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很少有深刻的体验。所以,要让学生多去实践、多去参与,甚至多去犯错,在错误中总结人生经验,而不是家长和老师为其铺好路,或者为其错误买单。
五、实施激励机制
“人不激不奋”,在小学管理的过程中激励是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其坚忍不拔、奋发向上。
(1)用成功对学生进行激励,满足其需求。按照学生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评价和异步指导,这样每个人在不同的领域都能得到成功的机会,在成功的激励下学生会追逐更高的成就,如组织设计比赛,设计最佳文章、最美图画等活动。
(2)用情感对学生进行激励,可以产生良好的友谊。多进行师生交流,相互之间的代沟能够被消除,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的友谊,这样即使小公主、小皇帝都会学会关爱他人和谦和礼让。
(3)用兴趣激励学生,能形成其特长,组织各种小组活动如小小作家、小小记者等活动,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六、实施竞争机制
健康的竞争对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有很大帮助,并且会产生勇于创造、不甘落后、奋发进取的精神,如组织辩论会、班干部竞选、三好学生评选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和智慧得到了激发和启迪,并且对竞争的社会价值观有一定的了解,正确的竞争观在心中树立,形成良好的竞争精神,而且竞争结果、竞争行为、竞争意识的教育能够让学生终生受用。
七、结束语
通过以生为本教育模式的实施,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管理的创造性都有一定的提高,同时可以提升人的品质、开发人的潜能、满足人的需求,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建利.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范例[J]. 新课程(教研),2011(01):179.
[2]符德新. 了解你的教育对象. 全国优秀班主任丁榕访谈[ N] . 中国教育报, 2004- 08- 27( 5) .
[3]胡建明,李雪梅. 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认识[J], 宁夏教育科研,2011(02):27-28.
【关键词】以生为本 小学班级 管理
一、引言
提升人的品质、发展人的个性、开发人的潜能、满足人的需求、享受教育的优势,这些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基本功能,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重要场所是班级,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生为本管理理念的特点
这一理念中小学班级管理活动的核心主体是学生,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观取向,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培养学生和谐全面的素质、自信心、鲜明的性格,尊重其个性特点,着重对他们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只有对学生的个性自由、感情需要、人格独立尊重了,才能实现班级氛围的进取与和谐。下面对具体的特点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创造性
处在不断成长中的学生,有较大差异的个性发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在实施以生为本的管理模式的时候要因人因时而异,不要公式化、程序化、千篇一律。那么,对每一个学生班主任都要充分的了解,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沟通和教育;对管理手段、措施等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在管理中不仅要对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等动态发展变化进行全面的考虑,还要考虑到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质、性格特点方面的差异。所以班主任要对学生平常的学习、生活等细节进行关注,实现创造性管理。
(二)情感性
在这种管理模式中,老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往的时候,要求老师把学生当作班级管理的主题,进行平等交往,对他们的心声和建议进行倾听,对他们的个性发展要尊重。当代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和谐教育,它强调的是在教育活动中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这一关系建立的基础是浓厚的师生感情。所以,在教育中要重视以情感人,进行感情投资,让学生能够感觉到班级的温暖,多进行情感互动,形成家庭式的班级管理,和谐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
(三)人本性
人本思想的基本精神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核心和动力是人,对组织成员的参与精神和积极性进行充分的发挥,良好的人际关系得以建立。在小学班级中,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如采用专断式、警察式、保姆式的管理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自主意识、独立意识不断加强,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趋势。新的管理模式是对人本思想的体现,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主参与和自主自律意识,便于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三、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
奋斗目标一致鲜明是班级体的主要特征,它定向作用于班级管理,约束和指导着整个管理过程。班级的全体成员因有鲜明的目标而产生方向感,班级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是目标的形成和制定。通过全体学生讨论酝酿、集思广益,制定出奋斗目标,这样学生会自觉的去参与目标的完成。
四、让学生去优化过程
目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在学校也不例外,学生盲目随从老师的管理,这些现象都是在培养学生的惰性,实质上老师和家长们都在好心办坏事,学生的行为被限制了,学生的思想被束缚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很少有深刻的体验。所以,要让学生多去实践、多去参与,甚至多去犯错,在错误中总结人生经验,而不是家长和老师为其铺好路,或者为其错误买单。
五、实施激励机制
“人不激不奋”,在小学管理的过程中激励是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其坚忍不拔、奋发向上。
(1)用成功对学生进行激励,满足其需求。按照学生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评价和异步指导,这样每个人在不同的领域都能得到成功的机会,在成功的激励下学生会追逐更高的成就,如组织设计比赛,设计最佳文章、最美图画等活动。
(2)用情感对学生进行激励,可以产生良好的友谊。多进行师生交流,相互之间的代沟能够被消除,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的友谊,这样即使小公主、小皇帝都会学会关爱他人和谦和礼让。
(3)用兴趣激励学生,能形成其特长,组织各种小组活动如小小作家、小小记者等活动,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六、实施竞争机制
健康的竞争对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有很大帮助,并且会产生勇于创造、不甘落后、奋发进取的精神,如组织辩论会、班干部竞选、三好学生评选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和智慧得到了激发和启迪,并且对竞争的社会价值观有一定的了解,正确的竞争观在心中树立,形成良好的竞争精神,而且竞争结果、竞争行为、竞争意识的教育能够让学生终生受用。
七、结束语
通过以生为本教育模式的实施,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管理的创造性都有一定的提高,同时可以提升人的品质、开发人的潜能、满足人的需求,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建利.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范例[J]. 新课程(教研),2011(01):179.
[2]符德新. 了解你的教育对象. 全国优秀班主任丁榕访谈[ N] . 中国教育报, 2004- 08- 27( 5) .
[3]胡建明,李雪梅. 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认识[J], 宁夏教育科研,2011(0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