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概念炒作,还是真做实干?是大学校园,还是养殖基地?猪倌上大学,而且不收—分钱学费,你信吗?
董城村,一个位于陕西法门寺和乾陵之间的小村庄。因为一所“猪倌大学”的建成,这里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这所大学是当年在董城村插队的一位知青投资建成的,听说这知青现在是个大老板,有钱的很!”董城村一个村民一边给记者指路,一边感叹着说。
一条新修的柏油路,是通往猪倌大学的专用路。学校并没有像其他大学一样在9月按期开学,偌大的校园显得空空荡荡,不过,它带给董城村的变化,却早已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土地流转变校园
张翔是董城村第一批报名到猪倌大学学习的村民之一。
“前年,聽说中菲集团要租村里的地盖这个猪倌大学时,整个村子就像开了锅。”张翔在村上算是个能人,脑瓜活泛,有见识,很多村民遇事儿都愿意跟他讨主意,这一次也不例外。
“当时我也不太了解情况,不能乱说什么,但直觉告诉我这是个好事。这几年猪肉价格不停上涨,而种地的收入却一直很有限。”张翔说。
在当时召开的村民动员大会上,村支书赵重庆为大家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亩地产700斤小麦,按往年的收购价格,最高就是每斤一块钱,年产值是700元,除去种子、农药、化肥、人工等各项费用,能挣几个钱?中菲集团和村民签订50年的土地流转合同,猪倌大学占一亩土地,中菲集团付租金700元;第一个五年租金一次性支付,从第二个五年开始,租金按年以8%逐步递增。
“村里99%的村民同意这个协定。”赵重庆告诉记者,400亩的项目用地,村委会只开了一次村民大会,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土地流转过程。
据赵重庆介绍,当年在董城村插过队的知青王汉智,后来在省城创办了中菲集团。2008年的一天,他陪客人去法门寺路过董城村,听村上干部说,村里每户人家只有一两亩土地,富余劳力比较多,可农民要自主创业比较困难,想办个大型养猪厂又缺资金。王汉智立即答应到村里投资。
“没有想到人家投资这么大,3.5亿元!”赵重庆说。
张翔家的一亩多地被猪倌大学租赁,按村里与猪倌大学签的协议,他可以免费在猪倌大学上学,毕业了还可以在养殖基地工作。
但是,有的村民却有些拿不定主意。“他们觉得这是个不靠谱的事儿,养个猪就能用那么多地,投资那么大,搞不好是冲着村里土地来的。”张翔说,“各人有各人的想法,谁也拦不住。咱就当免费学个本事,技多了又不压人。”
猪倌大学给董城村的第一批招生名额是140人,可只有70多人报了名。后来,眼见着猪倌大学一天天建成,来视察的领导级别一个比一个高,有些村民就开始后悔了。
到了9月,学校的开学筹备进入倒计时,张翔也开始跃跃欲试起来。等待的日子里,他惟一能做的就是每天到学校门口去瞅一瞅,转一转。
农民致富的“黄埔军校”
新建的猪倌大学门口,一边是刻在一块巨石上的“广升农业”几个大字,一边是“西北农林大学教学实训基地”、“杨凌生猪标准化养殖实训基地乾县基地”、“陕西广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乾县分公司”、“乾县广升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四块挂在一起的牌子。
一进大门,一排排蓝色屋顶的养殖大棚,一直延伸到几百米远的教学楼前。教学楼顶,“猪倌大学”四个大字格外醒目。
张新明是陕西广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广升农业)的副总经理,兼猪倌大学校长。据他介绍,广升农业其实是中菲集团下设的农业分公司,而猪倌大学就是广升农业与西北农林大学合作在乾县建设的养殖实训基地。“通过这个实训基地,对董城村及周边的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为公司设在陕西大荔、甘肃天水等地的6个养殖基地输送技术人员。”
说到“猪倌大学”名称的来历,张新明说:“刚开始给农民讲的就是‘猪倌大学’,简单顺口,农民一听就明白,后来就这么延续着叫了下来。”
猪倌大学与一般高校的办学模式显然是完全不同的。张新明告诉记者,学校的教学主要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制半年,第一批将招收三个班的农民学生。“学员学习结业后,由杨凌科技局和畜牧局核准,发给他们养猪上岗证。持这张上岗证,学员们就可以在各个养殖基地上岗就业了。”
陕西省畜牧研究所的畜牧师杜社力作为猪倌大学的技术总监,考虑更多的是怎样带好这些特殊学生。“给农民上课可不同于教其他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他认为给农民上课的老师一定要实践经验丰富,讲课语言要生活化。“农民的知识层次不一样,理论讲的多,听不懂,也没有耐心听。”
校园内已建成30栋种猪舍和45栋育肥猪舍,从9月9日起,随着两批种猪陆续入栏,学校的无菌管理也开始实施,每个进入校区的人,都要接受严格的消毒。
新的教学楼内,教学设备已基本到位,教职工也陆续到岗。“学校准备在今年杨凌农高会开幕时(每年11月5日召开)正式开学。”中菲集团主管农业的副董事长孟鹏说,“开学那天,准备请省上领导给学员讲授一堂课,具体如何安排还得视情况再定。”
据孟鹏介绍,猪倌大学采用创新的发展模式,即专业合作社+专业培训+基地生猪产业,不仅给董城村及附近一带有志于脱贫致富的农民创造了新的机会,而且也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城镇失业人员创业提供了一个平台。
“招收的学员都是免费上学。”孟鹏说,“我们想要把猪倌大学建成一所农民致富的‘黄埔军校’。”
“苹果猪”的魅力前景
乾县一带盛产苹果,猪倌大学准备就此推出一个肉猪品牌——苹果猪。
“通俗点讲,苹果猪养殖就类似于庄稼的复种循环技术。”杜社力介绍说,将生猪养殖的肥料经过加工形成沼气和高效生物有机肥,给苹果树施肥,再利用当地的苹果资源,在饲料中加入苹果的营养成分,使猪肉口感更好,营养更丰富。“我们在洛川、宜君、大荔、阎良、还有甘肃天水建立的生猪养殖基地,都是盛产苹果的农业大区,非常适合这种苹果猪的规模化养殖。”
据统计,中国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生猪养殖大国和猪肉消费大国,2010年猪肉产量达到5000万吨左右,占全球总产量的49.4%。科学化、规模化养猪已成为必然趋势。杜社力说,“这种新型养殖路子,是我们创办猪倌大学的动力所在。”
杜社力介绍,科学养猪与传统的养殖方法完全不同。多年的养殖经验,使他摸索出一套情感养殖法。“要把猪当‘人’看!”他语出惊人地说,“只要用心养,猪是有情感的,见到喜欢的人,就会赖在人身边,猪的肉也会长得很快。我们的养殖大棚里养的猪,都要按时洗澡,定点消毒,定期预防接种,养殖大棚里是闻不到一点异味的。”
猪倌大学教务处的小任老师是安徽农业科技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他先前曾在南京一家生猪深加工企业担任过技术 人员,对国内生猪养殖、屠宰、深加工行业的各个环节有较多的了解。
“当时我们几个同学在一起就讨论,像这种只收购农民交来的生猪肉,做些简单检测后再做深加工,迟早会出事的。”他说,“原因很简单,产品的源头质量无法控制。别的不说,单讲农药残留、瘦肉精这样的问题,各种监管不到位,依靠现有企业自己很难检测出来。”
小任对目前广升农业在猪倌大学推广的全产业链模式非常推崇,这种模式为各养殖企业统一培训养殖技术人员,提供统一的种猪、疫苗和饲料,养殖环境完全相同。“从各个环节上弥补了国内生猪养殖、深加工行业的缺陷,并能从源头上保证猪肉的安全。”
有人打趣说:改变人类历史的第一颗苹果被亚当夏娃吃了,第二颗苹果砸到了牛顿的头上,第三颗苹果被乔布斯咬了一口,这第四颗苹果掉在猪倌大学,成了“苹果猪”。
“虽然是玩笑,但我们确实想通过苹果猪,树立起一个能让老百姓吃的放心的猪肉新品牌。”张新明说。
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
董城村村民赵玉文找到张翔,想商量一件事儿。几天前他听一些村民谈论,通过入股方式,就能加入猪倌大学的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他不知道该不该入股。
“不是说好了嘛,咱们先在这里学习,等有了技术,在养殖场上了班,情况熟悉了,再入股也不迟,你咋又急了?”张翔对赵玉文说。
但赵玉文不急不行,“聽说想入股的人多,可别到咱想入了,没有名额了!”
听了赵玉文的话,张翔也有些急了。
据张新明介绍,乾县的猪倌大学是广升农业各个养殖基地的“龙头”,预计年出栏数为10万头。“根据各个基地具体情况,发展的侧重面也不同。猪倌大学这个基地以推广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主,简单地说,就是联合生猪养殖户共同出资成立,以规模化养殖为主,以加盟、托管养殖为辅。合作社将实现技术、防疫、仔猪、饲料、收购、销售六个统一。公司承诺合作社的社员不受市场风险影响,每头猪不低于100元的收益。”
对养殖市场有一定风险评估经验的杜社力认为这种入股、托管的合作社方式是非常有益于社员的。据他说,最近找他详细询问合作社养殖方法和风险的人很多。“不能说完全没有风险,一般市场上猪肉价格过高之后,伴随着的就可能是一段时间的低落,这是市场规律。但我们公司制定了一个最低价格,确保每头猪100元的最低收益,已经将风险降到了最低程度了,一个大棚一年保守估计也能出600头猪,收益是多少,这账大家都会算吧?”
7月份,温家宝总理在陕西调研经济运行有关问题时指出,稳定猪肉价格要先从稳定生产抓起,稳定生产要有扶持政策。张新明说,广升农业就是要按照温总理这一指示,对加入合作社的社员进行扶持。公司已经和当地的政府及金融机构进行协商,合作社社员入股需要贷款时,统一由公司担保。
张新明同时表示,合作社的大纲早已确定,但具体的实施细则正在审批中。“估计11月学校开学时,合作社的实施细则也能正式出台了。”
董城村,一个位于陕西法门寺和乾陵之间的小村庄。因为一所“猪倌大学”的建成,这里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这所大学是当年在董城村插队的一位知青投资建成的,听说这知青现在是个大老板,有钱的很!”董城村一个村民一边给记者指路,一边感叹着说。
一条新修的柏油路,是通往猪倌大学的专用路。学校并没有像其他大学一样在9月按期开学,偌大的校园显得空空荡荡,不过,它带给董城村的变化,却早已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土地流转变校园
张翔是董城村第一批报名到猪倌大学学习的村民之一。
“前年,聽说中菲集团要租村里的地盖这个猪倌大学时,整个村子就像开了锅。”张翔在村上算是个能人,脑瓜活泛,有见识,很多村民遇事儿都愿意跟他讨主意,这一次也不例外。
“当时我也不太了解情况,不能乱说什么,但直觉告诉我这是个好事。这几年猪肉价格不停上涨,而种地的收入却一直很有限。”张翔说。
在当时召开的村民动员大会上,村支书赵重庆为大家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亩地产700斤小麦,按往年的收购价格,最高就是每斤一块钱,年产值是700元,除去种子、农药、化肥、人工等各项费用,能挣几个钱?中菲集团和村民签订50年的土地流转合同,猪倌大学占一亩土地,中菲集团付租金700元;第一个五年租金一次性支付,从第二个五年开始,租金按年以8%逐步递增。
“村里99%的村民同意这个协定。”赵重庆告诉记者,400亩的项目用地,村委会只开了一次村民大会,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土地流转过程。
据赵重庆介绍,当年在董城村插过队的知青王汉智,后来在省城创办了中菲集团。2008年的一天,他陪客人去法门寺路过董城村,听村上干部说,村里每户人家只有一两亩土地,富余劳力比较多,可农民要自主创业比较困难,想办个大型养猪厂又缺资金。王汉智立即答应到村里投资。
“没有想到人家投资这么大,3.5亿元!”赵重庆说。
张翔家的一亩多地被猪倌大学租赁,按村里与猪倌大学签的协议,他可以免费在猪倌大学上学,毕业了还可以在养殖基地工作。
但是,有的村民却有些拿不定主意。“他们觉得这是个不靠谱的事儿,养个猪就能用那么多地,投资那么大,搞不好是冲着村里土地来的。”张翔说,“各人有各人的想法,谁也拦不住。咱就当免费学个本事,技多了又不压人。”
猪倌大学给董城村的第一批招生名额是140人,可只有70多人报了名。后来,眼见着猪倌大学一天天建成,来视察的领导级别一个比一个高,有些村民就开始后悔了。
到了9月,学校的开学筹备进入倒计时,张翔也开始跃跃欲试起来。等待的日子里,他惟一能做的就是每天到学校门口去瞅一瞅,转一转。
农民致富的“黄埔军校”
新建的猪倌大学门口,一边是刻在一块巨石上的“广升农业”几个大字,一边是“西北农林大学教学实训基地”、“杨凌生猪标准化养殖实训基地乾县基地”、“陕西广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乾县分公司”、“乾县广升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四块挂在一起的牌子。
一进大门,一排排蓝色屋顶的养殖大棚,一直延伸到几百米远的教学楼前。教学楼顶,“猪倌大学”四个大字格外醒目。
张新明是陕西广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广升农业)的副总经理,兼猪倌大学校长。据他介绍,广升农业其实是中菲集团下设的农业分公司,而猪倌大学就是广升农业与西北农林大学合作在乾县建设的养殖实训基地。“通过这个实训基地,对董城村及周边的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为公司设在陕西大荔、甘肃天水等地的6个养殖基地输送技术人员。”
说到“猪倌大学”名称的来历,张新明说:“刚开始给农民讲的就是‘猪倌大学’,简单顺口,农民一听就明白,后来就这么延续着叫了下来。”
猪倌大学与一般高校的办学模式显然是完全不同的。张新明告诉记者,学校的教学主要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制半年,第一批将招收三个班的农民学生。“学员学习结业后,由杨凌科技局和畜牧局核准,发给他们养猪上岗证。持这张上岗证,学员们就可以在各个养殖基地上岗就业了。”
陕西省畜牧研究所的畜牧师杜社力作为猪倌大学的技术总监,考虑更多的是怎样带好这些特殊学生。“给农民上课可不同于教其他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他认为给农民上课的老师一定要实践经验丰富,讲课语言要生活化。“农民的知识层次不一样,理论讲的多,听不懂,也没有耐心听。”
校园内已建成30栋种猪舍和45栋育肥猪舍,从9月9日起,随着两批种猪陆续入栏,学校的无菌管理也开始实施,每个进入校区的人,都要接受严格的消毒。
新的教学楼内,教学设备已基本到位,教职工也陆续到岗。“学校准备在今年杨凌农高会开幕时(每年11月5日召开)正式开学。”中菲集团主管农业的副董事长孟鹏说,“开学那天,准备请省上领导给学员讲授一堂课,具体如何安排还得视情况再定。”
据孟鹏介绍,猪倌大学采用创新的发展模式,即专业合作社+专业培训+基地生猪产业,不仅给董城村及附近一带有志于脱贫致富的农民创造了新的机会,而且也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城镇失业人员创业提供了一个平台。
“招收的学员都是免费上学。”孟鹏说,“我们想要把猪倌大学建成一所农民致富的‘黄埔军校’。”
“苹果猪”的魅力前景
乾县一带盛产苹果,猪倌大学准备就此推出一个肉猪品牌——苹果猪。
“通俗点讲,苹果猪养殖就类似于庄稼的复种循环技术。”杜社力介绍说,将生猪养殖的肥料经过加工形成沼气和高效生物有机肥,给苹果树施肥,再利用当地的苹果资源,在饲料中加入苹果的营养成分,使猪肉口感更好,营养更丰富。“我们在洛川、宜君、大荔、阎良、还有甘肃天水建立的生猪养殖基地,都是盛产苹果的农业大区,非常适合这种苹果猪的规模化养殖。”
据统计,中国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生猪养殖大国和猪肉消费大国,2010年猪肉产量达到5000万吨左右,占全球总产量的49.4%。科学化、规模化养猪已成为必然趋势。杜社力说,“这种新型养殖路子,是我们创办猪倌大学的动力所在。”
杜社力介绍,科学养猪与传统的养殖方法完全不同。多年的养殖经验,使他摸索出一套情感养殖法。“要把猪当‘人’看!”他语出惊人地说,“只要用心养,猪是有情感的,见到喜欢的人,就会赖在人身边,猪的肉也会长得很快。我们的养殖大棚里养的猪,都要按时洗澡,定点消毒,定期预防接种,养殖大棚里是闻不到一点异味的。”
猪倌大学教务处的小任老师是安徽农业科技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他先前曾在南京一家生猪深加工企业担任过技术 人员,对国内生猪养殖、屠宰、深加工行业的各个环节有较多的了解。
“当时我们几个同学在一起就讨论,像这种只收购农民交来的生猪肉,做些简单检测后再做深加工,迟早会出事的。”他说,“原因很简单,产品的源头质量无法控制。别的不说,单讲农药残留、瘦肉精这样的问题,各种监管不到位,依靠现有企业自己很难检测出来。”
小任对目前广升农业在猪倌大学推广的全产业链模式非常推崇,这种模式为各养殖企业统一培训养殖技术人员,提供统一的种猪、疫苗和饲料,养殖环境完全相同。“从各个环节上弥补了国内生猪养殖、深加工行业的缺陷,并能从源头上保证猪肉的安全。”
有人打趣说:改变人类历史的第一颗苹果被亚当夏娃吃了,第二颗苹果砸到了牛顿的头上,第三颗苹果被乔布斯咬了一口,这第四颗苹果掉在猪倌大学,成了“苹果猪”。
“虽然是玩笑,但我们确实想通过苹果猪,树立起一个能让老百姓吃的放心的猪肉新品牌。”张新明说。
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
董城村村民赵玉文找到张翔,想商量一件事儿。几天前他听一些村民谈论,通过入股方式,就能加入猪倌大学的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他不知道该不该入股。
“不是说好了嘛,咱们先在这里学习,等有了技术,在养殖场上了班,情况熟悉了,再入股也不迟,你咋又急了?”张翔对赵玉文说。
但赵玉文不急不行,“聽说想入股的人多,可别到咱想入了,没有名额了!”
听了赵玉文的话,张翔也有些急了。
据张新明介绍,乾县的猪倌大学是广升农业各个养殖基地的“龙头”,预计年出栏数为10万头。“根据各个基地具体情况,发展的侧重面也不同。猪倌大学这个基地以推广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主,简单地说,就是联合生猪养殖户共同出资成立,以规模化养殖为主,以加盟、托管养殖为辅。合作社将实现技术、防疫、仔猪、饲料、收购、销售六个统一。公司承诺合作社的社员不受市场风险影响,每头猪不低于100元的收益。”
对养殖市场有一定风险评估经验的杜社力认为这种入股、托管的合作社方式是非常有益于社员的。据他说,最近找他详细询问合作社养殖方法和风险的人很多。“不能说完全没有风险,一般市场上猪肉价格过高之后,伴随着的就可能是一段时间的低落,这是市场规律。但我们公司制定了一个最低价格,确保每头猪100元的最低收益,已经将风险降到了最低程度了,一个大棚一年保守估计也能出600头猪,收益是多少,这账大家都会算吧?”
7月份,温家宝总理在陕西调研经济运行有关问题时指出,稳定猪肉价格要先从稳定生产抓起,稳定生产要有扶持政策。张新明说,广升农业就是要按照温总理这一指示,对加入合作社的社员进行扶持。公司已经和当地的政府及金融机构进行协商,合作社社员入股需要贷款时,统一由公司担保。
张新明同时表示,合作社的大纲早已确定,但具体的实施细则正在审批中。“估计11月学校开学时,合作社的实施细则也能正式出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