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音乐教育是用游戏化、活动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在我们中班明显的感受到幼儿对音乐方面的喜好。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户外活动或与小朋友游戏时,会不自觉的唱起歌曲并随之蹦蹦跳跳,手里有个小东西就会敲敲打打,弄出各种声音。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因此,我们要采用游戏化的音乐教育。游戏化的音乐教育不仅有着自然基数—天性,而且具备理论基础——常规游戏中的音乐基础。
游戏化不仅体现在音乐游戏这样的特殊成分,而且体现在它的一切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多采、具有游戏化和类似游戏的特征,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自觉自愿地,不知不觉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之中,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音乐的游戏化体现在:
一、 内容的游戏性。
1、 内容上,我们会多样一些。音乐教学中的音乐都有各种音乐素质和
能力训练的小游戏,比如在《音乐波浪》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内容上要设计游戏性。在小朋友细听音乐的基础上,请小朋友围在布的四周。在音乐开始前奏开始时,用手捉住布边随音乐节奏摆动身体,使布跟着产生海浪般的波浪。这样简单而且易使用。幼儿的兴趣也会提高。课堂气氛活跃。
2、内容设计情节化,趣味化,这点很重要。记得有一次上中班音乐课《买菜》第一堂课没使用游戏教学法,孩子就觉得缺乏兴趣。可我第二堂给另一个中班上时,就加上情节化教学。画出太阳,蔬菜,奶奶,小孩子,并请小朋友来扮演各种觉色时。顿时整堂课的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并且非常融洽,幼儿对每个音乐的角色都感兴趣,不自觉地被吸引到其中,得到训练。
3、发声练习也要做到游戏化。每节教育唱歌之前用各种小游戏做简短的模式发生声练习,训练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唱歌。如看动作发声;或看图片内容发声;或由老师即兴用歌声问,发挥想象即兴创编歌词回答;也可让幼儿模仿各种车辆或小动物的声音。
二、教学形式的游戏探索性
1、音乐玩具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音乐玩具可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可以为儿童准备广泛的发声器材,如盆、筒、罐、锅、瓶、铃铛、金属杯、匙、碗、筷子、尺、铅笔、橡皮、纸、塑料制品等;让儿童有机会随意玩耍这些器材(当然这些东西不能一下全给儿童,可以分期分批出现),利用它们发出的各种不同声音,认识声的属性,知道声音可轻可重、可长可短、有高有低,有的声音清脆悦耳、明亮动听,而有的声音则沉闷、粗糙等等。儿童在动用这些发音器材时,还能自然地掌握最基本的节拍感,他们敲打这些器材,无形中形成各种简单的节奏型,进一步发展到几种节奏型的组合。
名种敲打玩具如小锣、小鼓、小木琴等,因其声音清脆响亮也非常受孩子的喜欢,开始可让孩子随意敲打,亲身感受。比如沙锤是用来打节奏的,孩子可以在任意敲打中用自己的方式体验音乐中的节奏,去想象音乐中的世界。手铃是用来发出声音的,通过孩子手臂的晃动发出声音,节奏与旋律由此产生。有了亲身的感受后,可以让孩子进一步学会正确的有节奏的敲打,如在老师弹琴或唱歌跳舞时让孩子伴奏敲打,这样更增加孩子的兴趣。
2、用特殊的符号游戏帮助孩子了解音乐
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一些常见的符号来表现音乐。比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些符号,让孩子借助这些符号来欣赏玩具进行曲。随着音乐的播放,老师在前面用小棍演绎着这些符号,孩子越来越深入地了解这上首乐曲的节奏、结构和风格,如临其境地体会到玩具士兵们由远及近再走远的整齐而有节奏的步伐,由此更使他们清晰地记住这首曲子。
还可以让孩子自创符号和图形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并记录音乐,因为对孩子来说,可爱有趣的图形比空洞的说教更容易使他们接受。
比如:用胡萝卜、桃、葡萄名代表一种节拍器,用色彩鲜艳的水果让孩子记住节拍。这样的学习让小朋友对所学的音乐知识有更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
幼儿在这种多样游戏地感受活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了音乐,培养幼儿一直高兴的在用心地听、看、并情不自禁地跟着学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这种热闹愉快的环境中,将音乐学习与幼儿的活动融为一体,使幼儿能自觉地去听,去唱,去动,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使学习过程轻松愉快,而且具有培养高层次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长时效应
三、教学方法的游戏性。
1: 在玩中学。
在音乐游戏《袋鼠》中,幼儿在玩中学会了音乐游戏,这种边玩边学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玩的高兴,对游戏规则记得特别劳。
因为:⑴在玩中学,主要利用幼儿的好奇,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一个规则,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着极高的兴趣,对游戏规则进行探究。
⑵在这种玩中学的过程中,利用“顿悟说”的一种认识理论:猎人打枪,狼倒下后,时有所领悟,对情境的直觉结构豁然改变,领悟到:“猎人开枪,狼倒下后我们不能动,因为还不知道狼死了没有,一定要等猎人检查后,说大灰狼被猎人打死了以后才能动。”所以对这个游戏规则记得特别劳。
2 、灵活,正确地使用示范方法:示范法对老师来说是示范,对幼儿来说是模仿。
幼儿有好模仿的天性和本能,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提供正确的、熟练、富有表情、能正确地体现作品音乐形象的示范,供幼儿模仿,在音乐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但不能只让幼儿单纯机械和模仿,排除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为每一个幼儿都是具有与众不同的天资,都有创造的需求,更不能排除幼儿对主体对元素的能动发现以及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组合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使幼儿善于模仿并且发现儿童的创造表现,要用满腔热情鼓励和指导儿童。
音乐游戏课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方式,使孩子自发主动地学习,它的所有表现形式都能为孩子喜爱并接受,它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和想象力的开发,还能使孩子在集体活动和配合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及分享,所有这些可以使孩子更快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感和音乐的创造力,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师生互动,老师高兴,孩子有成就感,并以培养多方面发展潜力为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给了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尽享艺术的真善美。把音乐推向本性,提高幼儿音乐兴趣,使幼儿喜欢上音乐课并愉快的投身于活动中,从中得到发展。也使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更得心应手,效率更高。并且使幼儿喜欢音乐,更喜欢上音乐课。同时也会使幼儿的音乐从小就有着扎实的基础,较高的悟性。
(作者单位:吉林市昌邑区第三幼儿园)
游戏化不仅体现在音乐游戏这样的特殊成分,而且体现在它的一切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多采、具有游戏化和类似游戏的特征,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自觉自愿地,不知不觉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之中,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音乐的游戏化体现在:
一、 内容的游戏性。
1、 内容上,我们会多样一些。音乐教学中的音乐都有各种音乐素质和
能力训练的小游戏,比如在《音乐波浪》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内容上要设计游戏性。在小朋友细听音乐的基础上,请小朋友围在布的四周。在音乐开始前奏开始时,用手捉住布边随音乐节奏摆动身体,使布跟着产生海浪般的波浪。这样简单而且易使用。幼儿的兴趣也会提高。课堂气氛活跃。
2、内容设计情节化,趣味化,这点很重要。记得有一次上中班音乐课《买菜》第一堂课没使用游戏教学法,孩子就觉得缺乏兴趣。可我第二堂给另一个中班上时,就加上情节化教学。画出太阳,蔬菜,奶奶,小孩子,并请小朋友来扮演各种觉色时。顿时整堂课的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并且非常融洽,幼儿对每个音乐的角色都感兴趣,不自觉地被吸引到其中,得到训练。
3、发声练习也要做到游戏化。每节教育唱歌之前用各种小游戏做简短的模式发生声练习,训练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唱歌。如看动作发声;或看图片内容发声;或由老师即兴用歌声问,发挥想象即兴创编歌词回答;也可让幼儿模仿各种车辆或小动物的声音。
二、教学形式的游戏探索性
1、音乐玩具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音乐玩具可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可以为儿童准备广泛的发声器材,如盆、筒、罐、锅、瓶、铃铛、金属杯、匙、碗、筷子、尺、铅笔、橡皮、纸、塑料制品等;让儿童有机会随意玩耍这些器材(当然这些东西不能一下全给儿童,可以分期分批出现),利用它们发出的各种不同声音,认识声的属性,知道声音可轻可重、可长可短、有高有低,有的声音清脆悦耳、明亮动听,而有的声音则沉闷、粗糙等等。儿童在动用这些发音器材时,还能自然地掌握最基本的节拍感,他们敲打这些器材,无形中形成各种简单的节奏型,进一步发展到几种节奏型的组合。
名种敲打玩具如小锣、小鼓、小木琴等,因其声音清脆响亮也非常受孩子的喜欢,开始可让孩子随意敲打,亲身感受。比如沙锤是用来打节奏的,孩子可以在任意敲打中用自己的方式体验音乐中的节奏,去想象音乐中的世界。手铃是用来发出声音的,通过孩子手臂的晃动发出声音,节奏与旋律由此产生。有了亲身的感受后,可以让孩子进一步学会正确的有节奏的敲打,如在老师弹琴或唱歌跳舞时让孩子伴奏敲打,这样更增加孩子的兴趣。
2、用特殊的符号游戏帮助孩子了解音乐
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一些常见的符号来表现音乐。比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些符号,让孩子借助这些符号来欣赏玩具进行曲。随着音乐的播放,老师在前面用小棍演绎着这些符号,孩子越来越深入地了解这上首乐曲的节奏、结构和风格,如临其境地体会到玩具士兵们由远及近再走远的整齐而有节奏的步伐,由此更使他们清晰地记住这首曲子。
还可以让孩子自创符号和图形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并记录音乐,因为对孩子来说,可爱有趣的图形比空洞的说教更容易使他们接受。
比如:用胡萝卜、桃、葡萄名代表一种节拍器,用色彩鲜艳的水果让孩子记住节拍。这样的学习让小朋友对所学的音乐知识有更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
幼儿在这种多样游戏地感受活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了音乐,培养幼儿一直高兴的在用心地听、看、并情不自禁地跟着学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这种热闹愉快的环境中,将音乐学习与幼儿的活动融为一体,使幼儿能自觉地去听,去唱,去动,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使学习过程轻松愉快,而且具有培养高层次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长时效应
三、教学方法的游戏性。
1: 在玩中学。
在音乐游戏《袋鼠》中,幼儿在玩中学会了音乐游戏,这种边玩边学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玩的高兴,对游戏规则记得特别劳。
因为:⑴在玩中学,主要利用幼儿的好奇,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一个规则,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着极高的兴趣,对游戏规则进行探究。
⑵在这种玩中学的过程中,利用“顿悟说”的一种认识理论:猎人打枪,狼倒下后,时有所领悟,对情境的直觉结构豁然改变,领悟到:“猎人开枪,狼倒下后我们不能动,因为还不知道狼死了没有,一定要等猎人检查后,说大灰狼被猎人打死了以后才能动。”所以对这个游戏规则记得特别劳。
2 、灵活,正确地使用示范方法:示范法对老师来说是示范,对幼儿来说是模仿。
幼儿有好模仿的天性和本能,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提供正确的、熟练、富有表情、能正确地体现作品音乐形象的示范,供幼儿模仿,在音乐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但不能只让幼儿单纯机械和模仿,排除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为每一个幼儿都是具有与众不同的天资,都有创造的需求,更不能排除幼儿对主体对元素的能动发现以及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组合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使幼儿善于模仿并且发现儿童的创造表现,要用满腔热情鼓励和指导儿童。
音乐游戏课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方式,使孩子自发主动地学习,它的所有表现形式都能为孩子喜爱并接受,它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和想象力的开发,还能使孩子在集体活动和配合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及分享,所有这些可以使孩子更快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感和音乐的创造力,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师生互动,老师高兴,孩子有成就感,并以培养多方面发展潜力为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给了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尽享艺术的真善美。把音乐推向本性,提高幼儿音乐兴趣,使幼儿喜欢上音乐课并愉快的投身于活动中,从中得到发展。也使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更得心应手,效率更高。并且使幼儿喜欢音乐,更喜欢上音乐课。同时也会使幼儿的音乐从小就有着扎实的基础,较高的悟性。
(作者单位:吉林市昌邑区第三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