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28、29日,十六届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嘉义大学举行。本届研讨会以“现今家庭与社区的关系经营:人际的创伤与修复”为主题。就“家庭教育规划与推广”、“家庭与社区预防与咨商”及“学校辅导与咨商”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讨会分为专题座谈、专题演讲、主题论坛、论文发表、壁报发表及综合座谈等环节。来自大陆的21位代表,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的学者,香港岭南大学的学者,台湾的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学校咨商辅导人员、嘉义大学心理与咨商相关系所的学生等2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11月28日上午。开幕典礼在嘉义大学兰潭校区图书馆演讲厅举行,嘉义大学校长邱义源首先致欢迎辞。他说:“家庭是重要的以人组成的单元,影响着孩子的教育、人际关系的维护,以及每一个人的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扮演着家庭中的一个角色,有很多的知识、技能、认知需要去学习,有赖大家把专业研究的心得通过这样的研讨会来分享和普及。”他简单介绍了嘉义大学的情况,热情欢迎嘉宾参观访问,提供指导,并祝贺大会顺利成功。
开幕式上,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刚向台湾代表赠送了刻有“两岸家教会议。嘉大功高志伟”的陶器工艺品和甲骨文图案的纪念品:甘肃省家校合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定西市教育学会会长崔振邦赠送了精湛的书法作品和六米长的剪纸作品《富春山居图》;江苏省淮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赵云将画有淮安名胜古迹的绘画作品赠送给大会:中国妇女外文期刊社的责任编辑解琳赠送了布糊画《美艳》;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梁东标赠送了具有广东特色的工艺品:嘉义大学辅导与咨商学系暨研究所副主任兼系主任曾迎新回赠了“情义永驻”的手工艺品和具有台湾特色的纪念品。
赵刚秘书长在致辞中说:“1998年开启以来。海峡两岸家庭教育研讨会已经举办了十六届,经历了几任校长,足见两岸人士的恒心、信心和对事业的执着。我们的事业有生命力,在于学科服务的对象明确,有市场需求。我们正处在社会高速发展时期,曾经为事业全力打拼的人开始反思,一个人的幸福其实取决于自己的家庭。家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幸福指标,从事家庭领域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前景,我们的工作是造福于家庭的。两岸的交流为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几年来,大陆代表团从台湾同行中学习了很多。祝愿两岸的研讨会越办越好,造福两岸的家庭,造福于社会。”
研讨会期间。来自美国的两位学者做了专题演讲。目前担任伊利诺州立大学成瘾研究学系助理教授的Dr.Mark T.Blagen长期从事药物成瘾的研究与实务,他的演讲很有见地。伊利诺州立大学咨商与心理学系教授杨瑞珠是台湾华人十六种性格测验工具的开发者,她所做《阿德勒心理学在华人社会的应用》的专题,带来了强烈的互动。
研讨会的主题论坛分别是:新北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主任林玉婷、新北市立清水高中校长钟云英所做《“家庭教育规划与推广”之研究与实务相关议题——新北市家庭教育政策与发展》;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咨商学系副教授赵文滔所做《“家庭与小区预防与咨商”之研究与实务相关议题——学生辅导工作中之跨领域系统合作:挑战与建议》;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咨商学系教授郭丽安所做《“家庭与婚姻咨商”之研究与实务相关议题——家庭中的多元性别教育与咨商》;杨瑞珠教授所做《“学校辅导与咨商”之研究与实务相关议题——亲师咨询:二十一世纪的省思》。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注入了多元的观点。
此外。台南大学咨商与辅导学系副教授蔡丽芳的《“家庭与小区预防与咨商”之研究与实务相关议题——丧亲儿童悲伤治疗》、亚洲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兼副校长柯慧贞《“人际创伤与修复”之研究与实务相关议题—婚姻适应,个人与他人取向及妇女的产后忧郁》等论文都很有见地、有创新。
在论文发表环节。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教授戴育红以《广州市中小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及学习焦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为主题,通过对1564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广州市中小学生学业习得无助感及学习焦虑方面的总体状况,着力研究消除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缓解学习焦虑的有效对策:上海小矮人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志敏的《生态群组与家庭创伤修复一专业机构介入小区之实务解析》,通过案例简述力图表明:在社区中进行广泛的专业性“生态群组”是“家庭创伤”修复的有效手段: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彭建兰对704位中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亲子沟通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孩子的成长,提出“良好沟通。助子成功”: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教授蒋亚辉所做的《大学生视野中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提出要加大力度,关注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并引导他们掌握志愿者服务技巧,创新志愿者服务的新形势。吉林省松原市教育学院教授毕凤祥在《家庭教育中“亲邻关系”的缺失与应对》中提出“亲邻”关系问题,希望共同研究,让“亲邻关系”在孩子的成长中进一步发挥正面作用。
来自大陆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咨商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在研究与实务的整合方面给人以深刻启迪。如赵刚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研究员李向晔等的《留守儿童与祖辈关系的问题、特殊及对成长的影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曹萍的《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崔振邦会长等的《农二代家校合作教育功能弱化问题及改进策略——基于西部地区的调查研究》,赵云副主任的《隔代教育社区分类指导之我见》,北京红黄蓝儿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赤民、父母课程部总监王晶等的《缓解2-4岁幼儿入院分离焦虑的实践研究》,解琳的《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对家长委员会职能的探讨》等。
11月29日下午的闭幕典礼气氛轻松。与会者进行了热烈的发言。嘉义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兼师范学院院长丁志权说,近年来,辅导与咨商在台湾受到重视,中小学需要配备专职的咨商辅导员,报名辅导与咨商系的同学非常踊跃,这是社会的进步。他说。自己多次到大陆,感觉到大陆经济发展很快。在教育方面也很重视,学校以外的相关机构也在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家庭、学校、社区也是教育工作重要的补充。这其实也是本次研讨会探讨的话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姚鸿昌说:“人生的起点是家,从事家庭教育工作是帮助人走上幸福人生的大智慧。”梁东标副所长很感谢海峡两岸家庭教育研讨会这样一个平台,让他自身也获得了成长。他希望两岸携手,就一些项目进行更深入的研讨和研究,造福两岸的家庭。赵云副主任介绍了下一届研讨会的举办地淮安。热情邀请大家去淮安参会。香港岭南大学博士、《教育曙光》杂志前主编贺国强就研讨会期间Dr.Mark T.Blagen研究的“药物成瘾”问题的相关数据很感兴趣,希望进一步进行交流,共享研究成果。曾迎新主任回顾了研讨会的历程。他说。针对研究领域的各种问题。仅仅一次研讨会是不够的。这次研讨会的结束,其实也是另一次的开始。他祝愿下一次研讨会的交流更加丰富。
研讨会期间,代表团的专家学者参观了“台中张老师”、亚洲大学等机构。其中“张老师”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老师”是台湾有广泛志愿者参与的著名公益机构,陆续于台北、台中、高雄地区成立了分事务所和宜兰等六个中心。通过直拨1980(依旧帮您)提供服务。机构通过身心辅导、心理咨商、心理治疗与心理卫生教育推广等工作,加强青少年生活的适应能力。“张老师”并不是因为创始人姓“张”。而是因为在青少年的生活当中。影响成长最深远的人。除了父母就是“老师”,期望借“张”这个大姓。协助正处于过渡期的青少年有良好的自我发展。
研讨会给两岸专家学者带来很多收获,大家希望继续努力。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和交流。为两岸家庭提供更多更实质的帮助。
11月28日上午。开幕典礼在嘉义大学兰潭校区图书馆演讲厅举行,嘉义大学校长邱义源首先致欢迎辞。他说:“家庭是重要的以人组成的单元,影响着孩子的教育、人际关系的维护,以及每一个人的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扮演着家庭中的一个角色,有很多的知识、技能、认知需要去学习,有赖大家把专业研究的心得通过这样的研讨会来分享和普及。”他简单介绍了嘉义大学的情况,热情欢迎嘉宾参观访问,提供指导,并祝贺大会顺利成功。
开幕式上,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刚向台湾代表赠送了刻有“两岸家教会议。嘉大功高志伟”的陶器工艺品和甲骨文图案的纪念品:甘肃省家校合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定西市教育学会会长崔振邦赠送了精湛的书法作品和六米长的剪纸作品《富春山居图》;江苏省淮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赵云将画有淮安名胜古迹的绘画作品赠送给大会:中国妇女外文期刊社的责任编辑解琳赠送了布糊画《美艳》;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梁东标赠送了具有广东特色的工艺品:嘉义大学辅导与咨商学系暨研究所副主任兼系主任曾迎新回赠了“情义永驻”的手工艺品和具有台湾特色的纪念品。
赵刚秘书长在致辞中说:“1998年开启以来。海峡两岸家庭教育研讨会已经举办了十六届,经历了几任校长,足见两岸人士的恒心、信心和对事业的执着。我们的事业有生命力,在于学科服务的对象明确,有市场需求。我们正处在社会高速发展时期,曾经为事业全力打拼的人开始反思,一个人的幸福其实取决于自己的家庭。家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幸福指标,从事家庭领域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前景,我们的工作是造福于家庭的。两岸的交流为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几年来,大陆代表团从台湾同行中学习了很多。祝愿两岸的研讨会越办越好,造福两岸的家庭,造福于社会。”
研讨会期间。来自美国的两位学者做了专题演讲。目前担任伊利诺州立大学成瘾研究学系助理教授的Dr.Mark T.Blagen长期从事药物成瘾的研究与实务,他的演讲很有见地。伊利诺州立大学咨商与心理学系教授杨瑞珠是台湾华人十六种性格测验工具的开发者,她所做《阿德勒心理学在华人社会的应用》的专题,带来了强烈的互动。
研讨会的主题论坛分别是:新北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主任林玉婷、新北市立清水高中校长钟云英所做《“家庭教育规划与推广”之研究与实务相关议题——新北市家庭教育政策与发展》;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咨商学系副教授赵文滔所做《“家庭与小区预防与咨商”之研究与实务相关议题——学生辅导工作中之跨领域系统合作:挑战与建议》;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咨商学系教授郭丽安所做《“家庭与婚姻咨商”之研究与实务相关议题——家庭中的多元性别教育与咨商》;杨瑞珠教授所做《“学校辅导与咨商”之研究与实务相关议题——亲师咨询:二十一世纪的省思》。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注入了多元的观点。
此外。台南大学咨商与辅导学系副教授蔡丽芳的《“家庭与小区预防与咨商”之研究与实务相关议题——丧亲儿童悲伤治疗》、亚洲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兼副校长柯慧贞《“人际创伤与修复”之研究与实务相关议题—婚姻适应,个人与他人取向及妇女的产后忧郁》等论文都很有见地、有创新。
在论文发表环节。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教授戴育红以《广州市中小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及学习焦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为主题,通过对1564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广州市中小学生学业习得无助感及学习焦虑方面的总体状况,着力研究消除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缓解学习焦虑的有效对策:上海小矮人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志敏的《生态群组与家庭创伤修复一专业机构介入小区之实务解析》,通过案例简述力图表明:在社区中进行广泛的专业性“生态群组”是“家庭创伤”修复的有效手段: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彭建兰对704位中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亲子沟通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孩子的成长,提出“良好沟通。助子成功”: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教授蒋亚辉所做的《大学生视野中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提出要加大力度,关注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并引导他们掌握志愿者服务技巧,创新志愿者服务的新形势。吉林省松原市教育学院教授毕凤祥在《家庭教育中“亲邻关系”的缺失与应对》中提出“亲邻”关系问题,希望共同研究,让“亲邻关系”在孩子的成长中进一步发挥正面作用。
来自大陆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咨商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在研究与实务的整合方面给人以深刻启迪。如赵刚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研究员李向晔等的《留守儿童与祖辈关系的问题、特殊及对成长的影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曹萍的《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崔振邦会长等的《农二代家校合作教育功能弱化问题及改进策略——基于西部地区的调查研究》,赵云副主任的《隔代教育社区分类指导之我见》,北京红黄蓝儿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赤民、父母课程部总监王晶等的《缓解2-4岁幼儿入院分离焦虑的实践研究》,解琳的《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对家长委员会职能的探讨》等。
11月29日下午的闭幕典礼气氛轻松。与会者进行了热烈的发言。嘉义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兼师范学院院长丁志权说,近年来,辅导与咨商在台湾受到重视,中小学需要配备专职的咨商辅导员,报名辅导与咨商系的同学非常踊跃,这是社会的进步。他说。自己多次到大陆,感觉到大陆经济发展很快。在教育方面也很重视,学校以外的相关机构也在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家庭、学校、社区也是教育工作重要的补充。这其实也是本次研讨会探讨的话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姚鸿昌说:“人生的起点是家,从事家庭教育工作是帮助人走上幸福人生的大智慧。”梁东标副所长很感谢海峡两岸家庭教育研讨会这样一个平台,让他自身也获得了成长。他希望两岸携手,就一些项目进行更深入的研讨和研究,造福两岸的家庭。赵云副主任介绍了下一届研讨会的举办地淮安。热情邀请大家去淮安参会。香港岭南大学博士、《教育曙光》杂志前主编贺国强就研讨会期间Dr.Mark T.Blagen研究的“药物成瘾”问题的相关数据很感兴趣,希望进一步进行交流,共享研究成果。曾迎新主任回顾了研讨会的历程。他说。针对研究领域的各种问题。仅仅一次研讨会是不够的。这次研讨会的结束,其实也是另一次的开始。他祝愿下一次研讨会的交流更加丰富。
研讨会期间,代表团的专家学者参观了“台中张老师”、亚洲大学等机构。其中“张老师”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老师”是台湾有广泛志愿者参与的著名公益机构,陆续于台北、台中、高雄地区成立了分事务所和宜兰等六个中心。通过直拨1980(依旧帮您)提供服务。机构通过身心辅导、心理咨商、心理治疗与心理卫生教育推广等工作,加强青少年生活的适应能力。“张老师”并不是因为创始人姓“张”。而是因为在青少年的生活当中。影响成长最深远的人。除了父母就是“老师”,期望借“张”这个大姓。协助正处于过渡期的青少年有良好的自我发展。
研讨会给两岸专家学者带来很多收获,大家希望继续努力。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和交流。为两岸家庭提供更多更实质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