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联合发布《2010年工业经济运行研究报告》。
报告认为,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中央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作用下,工业经济运行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态势基本确立,经过五年的发展,工业经济整体运行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2010年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第一,工业总体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增速同比加快4.7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将从2005年的7.72万亿元增加到16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1%以上。工业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0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3%,比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
第二,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了新提高。2010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88万亿元,同比增长49.4%,成本费用利润率从2005年的6.31%提高到的6.79%;按现价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05年的10.86万元/人·年提高到22.1万元/人·年。
第三,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在工艺结构调整方面,“十一五”期间,全国淘汰炼铁、炼钢、焦炭、水泥落后产能分别为1.117亿吨、6860万吨、1.038亿吨、3.3亿吨;在组织结构调整方面,目前,前十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总产量的比重上升到48.6%,前十家汽车企业产量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比重达到86%;在投资结构调整方面,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回落,2010年,高耗能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1%(城镇500万元以上项目),增幅比2009年回落8.2个百分点,占城镇投资比重比“十五”时期末下降5.8个百分点;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区域间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2010年,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9%、 18.4%和15.5%,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37.51%提高到39.55%。
第四,自主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机械工业主要产品中约有40%的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服装、家纺、家电、汽车等行业形成了一批自主品牌,2010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5.6%。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取得成功,国产新支线飞机实现首飞,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级乙烯成套装置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实现自主制造。高档数控机床、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核高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装备等关键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
第五,节能减排取得新成绩。“十一五”期间,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5%以上,工业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5%和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前实现“十一五”目标。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70%以上,工业单位能耗的大幅度下降为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六,中小企业发展呈现新变化。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中小企业营造了进一步有利发展的外部环境。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快1.8个百分点;1—11月,中小型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944亿元,同比增长50.5%;上缴税金总额14708亿元,同比增长28.3%;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6.8%和54.3%。
第七,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迈出新步伐。在8个城市开展“两化”融合试验区效果明显;积极落实“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试点方案,12个地区试点工作稳步推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初显成效,生产装备数字化和过程控制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部分重点行业信息管理和决策系统进入应用集成阶段,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迅速兴起,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国电话用户和网民数分别从2005年的7.4亿户、1.11亿户增加到11.5亿户、4.59亿户,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从136G增加到1499G;电子商务交易额从1.5万亿元增加到约4.5万亿元。
二、行业的主要特点
第一,原材料行业运行基本平稳。一方面,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和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对原材料行业拉动作用明显;另一方面,针对年初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快释放和节能减排的压力加大等问题,国务院及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原材料行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生产实现平稳增长。2010年,规模以上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钢铁行业生产适度增长。 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从2005年的3.53亿吨增长到6.3亿吨,比上年增长9.3%,五年间累计增长78.5%。2005—2010年,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耗新水分别从741千克标煤和8吨新水降至619千克标煤和4.4吨新水。兼并重组成效显著。年产钢1000万吨的企业集团达到13家。有色金属生产保持平稳。2010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153万吨,比上年增长17.3%,比2005年累计增长98.9%;电解铝、电解铜产量分别达到1565万吨和479万吨,同比增长19.9%和12.2%,比2005年累计分别增长111.2%和89%;铝锭综合交流电耗比上年降低192千瓦时/吨,氧化铝、铜冶炼、铅冶炼和电锌综合能耗分别比上年降低3.7%、3.7%、4.4%和1.1%。前10家铜冶炼企业、前10家电解铝企业产量占全国同行业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76%和64%。石化行业重点产品保障能力大幅提高。2010年,全国原油产量达2.03亿吨,同比增长6.9%。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4.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化肥产量从2005年的4888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6620万吨,自给率从不足80%转变为目前的整体自给有余。全氟离子膜、甲醇制烯烃、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以及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取得突破,相继建成工业化示范装置并试运行。建材行业先进产能比重显著提高。日产4000吨及以上水泥熟料生产线能力占新型干法能力的比重为57%,比2005年提高19个百分点,新型干法工艺比例达到80%,比2005年提高41个百分点。
第二,装备工业生产保持高速增长,效益状况好于整体工业,出口稳步回升。全年规模以上装备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1%,同比加快7.3个百分点;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826万辆和1806万辆,同比均增长32.4%;造船完工量656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4.6%,新承接船舶订单量7523万载重吨,是上年新接订单量的2.9倍,手持船舶订单量19590万载重吨,比2009年底增长4.1%;大型拖拉机产量同比增长77.7%;中、小型拖拉机产量分别增长4.6%和19.1%。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成就显著。“十一五”以来,机械工业自主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2010年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8.92%,高出总产值增速8个百分点。我国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投入应用,C919大型客机国产材料研制应用取得突破,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所需锻件、蒸汽发生器、核主泵开始具备自主制造能力等。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控重型五轴联动车铣复合机床,大型快速数控自动冲压生产线成功运行,机床产值的数控化率由2005年的47.3%提高到2010年的50%以上,金切机床产值数控化率提高近7个百分点,数控机床自给率提高10多个百分点。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企业重组步伐加快。山东潍柴、工程机械、汽车三大集团重组,兵器集团兼并保定天威,广汽并购湖南长丰,国机集团并购一拖,陕鼓并购上鼓等,都产生了很好效果。
第三,消费工业保持平稳较快运行态势,效益状况明显改善,外贸出口持续回升。2010年,消费品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3%,同比加快4.5个百分点,其中轻工、纺织、烟草、医药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6.7%、12.7%、11.9%和14.9%。轻纺行业五年累计淘汰制革、造纸、化纤、酒精、味精、柠檬酸落后产能1591万标张、1699万吨、300万吨、154万吨、33万吨、10万吨。已形成产业集群和轻工特色区域200多个,164家纺织产业集群占全国纺织经济总量的40%左右。轻工行业主要产品实现较快增长。2010年,重点监测的12种家用电器产品中,有5种产品增速超过20%,其中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电热水器产量分别为7546万台、6208万台和1892万台,同比分别增长26.9%、27.1%和28.8%。轻工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出口交货值20973亿元,同比增长24.5%。纺织行业主要产品生产增长较快。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产值占全行业销售总产值的比重为81.5%,较上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化纤产量为3090万吨,首次突破3000万吨,同比增长15.6%,产量比2005年增加近一倍,化纤年产超过20万吨的企业达到35家,其产能合计占到全年化纤总产能的50%。纱、布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3.7%和19.4%;服装产量同比增长18.6%。纺织行业出口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医药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生产化学药品原药222万吨,同比增长13.9%;中成药200万吨,增长21.6%;主营业务收入超20亿元的医药企业增加了2倍;医药保健品出口总额超过340亿美元。
第四,电子工业加快恢复。在扩内需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和外需市场逐步回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步入恢复性增长阶段,总体上呈现前高后稳态势。电子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9%,增速同比加快11.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7.7%。生产彩电1.18亿台,手机9.98亿部,微型计算机2.46亿台,均名列全球第一。软件产业收入超过1.3万亿元,增长31.3%。整机产品升级加快,平板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明显。液晶电视产量占彩电的75.5%。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微机的75.6%,平板电脑、台式一体机销售量增速超过30%。3G手机产量增长60%,智能手机比重超过20%。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3代移动通信TD-SCDMA得到大规模示范与推广应用,飞腾1000国产中央处理器成功应用于千万亿次计算机“天河一号”,高世代液晶显示面板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大规模集成电路关键技术研发取得新进展。已构建起配套的65纳米技术代创新体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5—45纳米介质刻蚀机、大角度离子注入机、45纳米清洗设备等已在生产线成功运行。
报告着重分析了当前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贸易环境复杂多变,出口或面临长期压力。一些主要经济体为刺激本国经济复苏,大量投放流动性,可能会引起国际金融市场汇率波动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增大。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其他发展中国家出口竞争力增强也对我国出口产品形成了较大竞争压力。2010年,中国共遭遇来自19个国家或地区发起的60余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70亿美元。二是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压力加大,企业生产成本节节攀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涨。近期,石油价格每桶在100美元的高位上震荡。2010年下半年以来棉花价格上涨了一倍,对外依存度超过60%的铁矿石进口价格连续多年持续上涨,目前仍处于高位运行。2010年,工业品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同比上涨5.5%,工业品生产者购进价格累计同比上涨9.6%,高出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4.1个百分点。企业用工成本提高。三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发展环境仍有待优化。随着利率、存贷款准备金率再次调高,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可能加剧。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总体偏小,使用分散。四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能源支撑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和挑战巨大。节能减排一些见效快、容易做的措施基本都实行了,2011年还要新增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控制种类(氨氮和氮氧化物)及重金属污染控制指标,节能减排难度和面临的压力都将进一步加大。
三、2011年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和环境展望
从国际形势看,在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全球经济呈复苏态势,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全球发展问题更加突出,影响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短期内全球经济仍将在曲折艰难中缓慢复苏。2011年我国工业发展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一是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力不足,短期内难以根本好转。美国、欧盟失业率仍维持在9—10%的高位,无就业、无创新复苏导致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缺少后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还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全球经济复苏难以实现根本好转。二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不均衡,宏观政策协调难度加大。发达国家经济、新兴经济体等由于经济目标差异导致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增大。三是影响和干扰经济持续复苏的因素不断增加,加大了复苏的成本和难度。贸易保护、股市和汇率波动、美元贬值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将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从国内形势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2011年,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加快发展将形成拉动消费扩大的强大动力,中央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扩大消费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扩大消费从临时性激励政策转变到常态化政策,建立保障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在国内消费稳定增长的拉动下,轻工、纺织、家电、汽车等消费类产品的生产可望维持在一个较高增长水平。
投资增速将有所放缓,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十二五”规划新项目的开始、水利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强、中西部经济发展加快、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加上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关政策的不断细化和落实,民间投资领域逐步拓宽,都会对今年的投资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投资仍然是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等将是工业投资的重点,预计工业投资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出口将出现波动性增长。目前各国经济先后复苏,国际市场需求扩张速度尽管存在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多样化、复杂化和常态化,我国产品出口将面临更多贸易壁垒,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加重等问题,但是,2011年出口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预计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期增长11%左右,其中,原材料行业增长10.5%,装备制造业增长16%,消费品行业增长11%,电子行业增长13%,出口交货值增长10%左右;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9%左右,内需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报告强调,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如何实现工业经济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牢牢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努力实现工业经济运行好字当头、快在其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八个方面:一是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二是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三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四是着力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五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六是着力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七是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行业管理,维护网络与信息安全。八是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报告认为,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中央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作用下,工业经济运行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态势基本确立,经过五年的发展,工业经济整体运行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2010年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第一,工业总体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增速同比加快4.7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将从2005年的7.72万亿元增加到16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1%以上。工业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0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3%,比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
第二,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了新提高。2010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88万亿元,同比增长49.4%,成本费用利润率从2005年的6.31%提高到的6.79%;按现价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05年的10.86万元/人·年提高到22.1万元/人·年。
第三,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在工艺结构调整方面,“十一五”期间,全国淘汰炼铁、炼钢、焦炭、水泥落后产能分别为1.117亿吨、6860万吨、1.038亿吨、3.3亿吨;在组织结构调整方面,目前,前十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总产量的比重上升到48.6%,前十家汽车企业产量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比重达到86%;在投资结构调整方面,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回落,2010年,高耗能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1%(城镇500万元以上项目),增幅比2009年回落8.2个百分点,占城镇投资比重比“十五”时期末下降5.8个百分点;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区域间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2010年,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9%、 18.4%和15.5%,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37.51%提高到39.55%。
第四,自主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机械工业主要产品中约有40%的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服装、家纺、家电、汽车等行业形成了一批自主品牌,2010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5.6%。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取得成功,国产新支线飞机实现首飞,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级乙烯成套装置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实现自主制造。高档数控机床、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核高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装备等关键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
第五,节能减排取得新成绩。“十一五”期间,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5%以上,工业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5%和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前实现“十一五”目标。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70%以上,工业单位能耗的大幅度下降为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六,中小企业发展呈现新变化。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中小企业营造了进一步有利发展的外部环境。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快1.8个百分点;1—11月,中小型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944亿元,同比增长50.5%;上缴税金总额14708亿元,同比增长28.3%;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6.8%和54.3%。
第七,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迈出新步伐。在8个城市开展“两化”融合试验区效果明显;积极落实“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试点方案,12个地区试点工作稳步推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初显成效,生产装备数字化和过程控制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部分重点行业信息管理和决策系统进入应用集成阶段,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迅速兴起,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国电话用户和网民数分别从2005年的7.4亿户、1.11亿户增加到11.5亿户、4.59亿户,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从136G增加到1499G;电子商务交易额从1.5万亿元增加到约4.5万亿元。
二、行业的主要特点
第一,原材料行业运行基本平稳。一方面,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和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对原材料行业拉动作用明显;另一方面,针对年初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快释放和节能减排的压力加大等问题,国务院及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原材料行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生产实现平稳增长。2010年,规模以上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钢铁行业生产适度增长。 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从2005年的3.53亿吨增长到6.3亿吨,比上年增长9.3%,五年间累计增长78.5%。2005—2010年,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耗新水分别从741千克标煤和8吨新水降至619千克标煤和4.4吨新水。兼并重组成效显著。年产钢1000万吨的企业集团达到13家。有色金属生产保持平稳。2010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153万吨,比上年增长17.3%,比2005年累计增长98.9%;电解铝、电解铜产量分别达到1565万吨和479万吨,同比增长19.9%和12.2%,比2005年累计分别增长111.2%和89%;铝锭综合交流电耗比上年降低192千瓦时/吨,氧化铝、铜冶炼、铅冶炼和电锌综合能耗分别比上年降低3.7%、3.7%、4.4%和1.1%。前10家铜冶炼企业、前10家电解铝企业产量占全国同行业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76%和64%。石化行业重点产品保障能力大幅提高。2010年,全国原油产量达2.03亿吨,同比增长6.9%。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4.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化肥产量从2005年的4888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6620万吨,自给率从不足80%转变为目前的整体自给有余。全氟离子膜、甲醇制烯烃、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以及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取得突破,相继建成工业化示范装置并试运行。建材行业先进产能比重显著提高。日产4000吨及以上水泥熟料生产线能力占新型干法能力的比重为57%,比2005年提高19个百分点,新型干法工艺比例达到80%,比2005年提高41个百分点。
第二,装备工业生产保持高速增长,效益状况好于整体工业,出口稳步回升。全年规模以上装备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1%,同比加快7.3个百分点;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826万辆和1806万辆,同比均增长32.4%;造船完工量656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4.6%,新承接船舶订单量7523万载重吨,是上年新接订单量的2.9倍,手持船舶订单量19590万载重吨,比2009年底增长4.1%;大型拖拉机产量同比增长77.7%;中、小型拖拉机产量分别增长4.6%和19.1%。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成就显著。“十一五”以来,机械工业自主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2010年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8.92%,高出总产值增速8个百分点。我国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投入应用,C919大型客机国产材料研制应用取得突破,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所需锻件、蒸汽发生器、核主泵开始具备自主制造能力等。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控重型五轴联动车铣复合机床,大型快速数控自动冲压生产线成功运行,机床产值的数控化率由2005年的47.3%提高到2010年的50%以上,金切机床产值数控化率提高近7个百分点,数控机床自给率提高10多个百分点。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企业重组步伐加快。山东潍柴、工程机械、汽车三大集团重组,兵器集团兼并保定天威,广汽并购湖南长丰,国机集团并购一拖,陕鼓并购上鼓等,都产生了很好效果。
第三,消费工业保持平稳较快运行态势,效益状况明显改善,外贸出口持续回升。2010年,消费品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3%,同比加快4.5个百分点,其中轻工、纺织、烟草、医药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6.7%、12.7%、11.9%和14.9%。轻纺行业五年累计淘汰制革、造纸、化纤、酒精、味精、柠檬酸落后产能1591万标张、1699万吨、300万吨、154万吨、33万吨、10万吨。已形成产业集群和轻工特色区域200多个,164家纺织产业集群占全国纺织经济总量的40%左右。轻工行业主要产品实现较快增长。2010年,重点监测的12种家用电器产品中,有5种产品增速超过20%,其中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电热水器产量分别为7546万台、6208万台和1892万台,同比分别增长26.9%、27.1%和28.8%。轻工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出口交货值20973亿元,同比增长24.5%。纺织行业主要产品生产增长较快。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产值占全行业销售总产值的比重为81.5%,较上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化纤产量为3090万吨,首次突破3000万吨,同比增长15.6%,产量比2005年增加近一倍,化纤年产超过20万吨的企业达到35家,其产能合计占到全年化纤总产能的50%。纱、布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3.7%和19.4%;服装产量同比增长18.6%。纺织行业出口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医药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生产化学药品原药222万吨,同比增长13.9%;中成药200万吨,增长21.6%;主营业务收入超20亿元的医药企业增加了2倍;医药保健品出口总额超过340亿美元。
第四,电子工业加快恢复。在扩内需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和外需市场逐步回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步入恢复性增长阶段,总体上呈现前高后稳态势。电子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9%,增速同比加快11.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7.7%。生产彩电1.18亿台,手机9.98亿部,微型计算机2.46亿台,均名列全球第一。软件产业收入超过1.3万亿元,增长31.3%。整机产品升级加快,平板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明显。液晶电视产量占彩电的75.5%。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微机的75.6%,平板电脑、台式一体机销售量增速超过30%。3G手机产量增长60%,智能手机比重超过20%。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3代移动通信TD-SCDMA得到大规模示范与推广应用,飞腾1000国产中央处理器成功应用于千万亿次计算机“天河一号”,高世代液晶显示面板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大规模集成电路关键技术研发取得新进展。已构建起配套的65纳米技术代创新体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5—45纳米介质刻蚀机、大角度离子注入机、45纳米清洗设备等已在生产线成功运行。
报告着重分析了当前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贸易环境复杂多变,出口或面临长期压力。一些主要经济体为刺激本国经济复苏,大量投放流动性,可能会引起国际金融市场汇率波动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增大。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其他发展中国家出口竞争力增强也对我国出口产品形成了较大竞争压力。2010年,中国共遭遇来自19个国家或地区发起的60余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70亿美元。二是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压力加大,企业生产成本节节攀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涨。近期,石油价格每桶在100美元的高位上震荡。2010年下半年以来棉花价格上涨了一倍,对外依存度超过60%的铁矿石进口价格连续多年持续上涨,目前仍处于高位运行。2010年,工业品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同比上涨5.5%,工业品生产者购进价格累计同比上涨9.6%,高出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4.1个百分点。企业用工成本提高。三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发展环境仍有待优化。随着利率、存贷款准备金率再次调高,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可能加剧。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总体偏小,使用分散。四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能源支撑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和挑战巨大。节能减排一些见效快、容易做的措施基本都实行了,2011年还要新增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控制种类(氨氮和氮氧化物)及重金属污染控制指标,节能减排难度和面临的压力都将进一步加大。
三、2011年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和环境展望
从国际形势看,在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全球经济呈复苏态势,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全球发展问题更加突出,影响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短期内全球经济仍将在曲折艰难中缓慢复苏。2011年我国工业发展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一是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力不足,短期内难以根本好转。美国、欧盟失业率仍维持在9—10%的高位,无就业、无创新复苏导致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缺少后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还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全球经济复苏难以实现根本好转。二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不均衡,宏观政策协调难度加大。发达国家经济、新兴经济体等由于经济目标差异导致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增大。三是影响和干扰经济持续复苏的因素不断增加,加大了复苏的成本和难度。贸易保护、股市和汇率波动、美元贬值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将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从国内形势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2011年,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加快发展将形成拉动消费扩大的强大动力,中央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扩大消费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扩大消费从临时性激励政策转变到常态化政策,建立保障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在国内消费稳定增长的拉动下,轻工、纺织、家电、汽车等消费类产品的生产可望维持在一个较高增长水平。
投资增速将有所放缓,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十二五”规划新项目的开始、水利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强、中西部经济发展加快、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加上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关政策的不断细化和落实,民间投资领域逐步拓宽,都会对今年的投资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投资仍然是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等将是工业投资的重点,预计工业投资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出口将出现波动性增长。目前各国经济先后复苏,国际市场需求扩张速度尽管存在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多样化、复杂化和常态化,我国产品出口将面临更多贸易壁垒,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加重等问题,但是,2011年出口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预计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期增长11%左右,其中,原材料行业增长10.5%,装备制造业增长16%,消费品行业增长11%,电子行业增长13%,出口交货值增长10%左右;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9%左右,内需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报告强调,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如何实现工业经济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牢牢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努力实现工业经济运行好字当头、快在其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八个方面:一是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二是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三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四是着力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五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六是着力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七是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行业管理,维护网络与信息安全。八是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