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我国高校国际招生网英译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p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自19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对世界翻译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备受中国翻译界的欢迎。本文通过论述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对该理论的贡献,分析了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对我国高校国际招生网英译的指导作用,旨在帮助我国高校国际招生英文网更好地实现其宣传和招生的目的。
  关键词:目的论;高校国际招生网英译;预期功能;翻译指令;工具型翻译
  作者简介:杨丽妙(1985-),女,浙江丽水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硕士研究生;王晓燕(1972-),女,陕西临潼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副教授。(陕西 杨凌 712100)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9-0196-02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是指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现今已发展成为世界翻译领域一个颇有影响力的理论学派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提出,颠覆了原文在翻译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把翻译的重心放在了译文导向上,同时赋予了译者更多的权利和更大的自由。该理论强调翻译目的对翻译活动(尤其是非文学翻译)的解释和指导作用。高校国际招生网作为非文学翻译中的一种外宣翻译,非常注重译文对目标语读者产生的影响、译文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本文拟讨论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我国高校国际招生网的英译,以促进国际招生英文网对我国高校外宣和招生的作用。
  一、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概念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这一术语由卞建华博士在她的专著《传承与超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研究》(2009)中提出。本文之所以采用这一术语来指称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是因为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的发展轨迹见证了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
  二、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核心——目的论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发展中,有四个主要代表人物值得一提,他们是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贾斯塔·霍尔兹·曼塔里(Justa Holz Manttari)和克里斯汀娜·诺德(Christiane Nord)。他们对目的论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发端于凯瑟琳娜·莱斯这位经验丰富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培训家。莱斯的翻译研究经历了两个时期。她早期的理论主要围绕对等概念展开,追求语篇层面而非词句层面的对等,提出了语篇类型、文章体裁和翻译策略相结合的翻译思想。在后期,莱斯认識到了对等的局限性,于是将研究目光转向翻译的目的。在她的影响下,其学生弗米尔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目的论。1984年,莱斯和弗米尔合著出版了《普通翻译理论基础》(Grundlegung einer allgemeiner Translationtheorie)一书,他们一起成了翻译研究目的论的倡导者。(谢天振,2009)
  汉斯·弗米尔是翻译目的论的奠基者,也是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领军人物。他认为翻译是有目的的人类跨文化交际行动,反对把翻译视为仅由解码和重新编码构成的语言过程的观点。弗米尔承认原文是翻译的基础,但他坚持译文取向,认为翻译的目的,即译文所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决定了译者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和要产生什么样的译文。而翻译的目的是由翻译活动的委托者(或客户)给译者下达的翻译指令(translation brief)决定的。弗米尔认为,翻译指令一般包括目标和达到既定目标的条件。目标指委任的具体目的;条件包括交稿期限和报酬等具体问题。(Vermeer,1989)译者有责任、也要有能力来决定采取何种翻译策略、选择何种译文类型。一般来说,委托者不是跨文化交际的专家,他们不会给译者提供明确的翻译指令,因此需要译者和委托者协商来确定翻译目的以及要采取的翻译策略。而翻译指令是否能完成,翻译目的是否能实现,都取决于译语文化而不是源语文化。这里,弗米尔明确了译者的两种素质:具备足够的学术知识和明确自己的责任。
  贾斯塔·霍尔兹·曼塔里曼塔利比弗米尔更进一步地拓展了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适用领域。(仲伟合、钟钰,1999)她以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翻译行为理论,区分了翻译和翻译行为这两个概念。她的理论针对包括文本转换在内的所有跨文化转换形式,而重点放在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三个方面。
  克里斯汀娜·诺德是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第二代代表人物,一直致力于目的论的完善和改进。她把语言的功能分为所指功能(referential function)、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呼唤功能(appellative function)和交感功能(phatic function)。在对豪斯和莱斯理论进行整合的基础上,诺德将翻译策略分为文献型翻译(documentary translation)和工具型翻译(instrumental translation)。文献型翻译的目的是要在译文中创造原文发送者和原文接受者之间交际时的情景,译文充当了理解原文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交际的一种文献。工具型翻译的目的是要在译语文化中实现一种新的交际,译文要在译语文化里充当新的信息传递工具。译文的功能(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译文读者期待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译文的功能,而译语文化中的惯例决定了译文读者的期待。因此,如果译者对原文所做的改动与译语文化中的惯例不一致时,译者有责任告诉读者其翻译策略,并解释其原因。诺德把这种责任叫做“忠诚”。
  三、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与我国高校国际招生网的英译
  我国高校国际招生网的英译属于非文学翻译中外宣翻译,有很强的目的性,其译文有明确的预期功能:提供教育和服务信息、推介学校形象、吸引潜在读者前来寻求合作或入学深造。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对翻译目的和功能的重视,使其对我国高校国际招生网的英译起到了很强的指导作用。
  1.明确翻译目的
  高校国际招生网的目的是通过向读者提供学校的教育和服务信息,来吸引读者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以“特定的方式”(这里指读者通过寻求合作或申请该校为国际学生提供的各种项目)作出反应。(Nord,2001)高校国际招生网的英译也要为达到这一目的服务。
  2.制定翻译指令
  在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中,翻译指令可以理解为对翻译目的的详细说明。理想情况下,委托者要给译者提供一些与翻译有关的事项和要求,如:译文预期功能、译文接受者、译文接受的时间、地点、场合和媒介等。在这里,笔者认为翻译指令还应该明确委托者能给译者提供的条件,因为这也影响了译者作用的发挥,比如,委托者能给译者哪些权利。但是由于委托者不是跨文化交际的专家,不能给译者明确的翻译指令,所以译者需要和委托者协商,确定翻译目的以及要采取的翻译策略,以创作出更好的译文,实现翻译的预期目标和功能。
  (1)译文的预期功能。根据诺德(2001),文本具有一些语言功能,即所指功能、表达功能、呼唤功能和交感功能。在高校国际招生网译语交际环境中,目标文本主要实现两个预期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这里的信息功能是所指功能的一个主要子功能。高校国际招生网以传达信息为重点,因此,在翻译操作过程中,网页的文本也应该要以传达信息为主,而不是一味地把原文从意义到结构全部复制过来。
  呼唤功能旨在针对接受者会采取行动的感受或意向,引起他们的共鸣,促使他们以特定的方式作出反应。对于高校国际招生英文网来说,呼唤功能为推荐和提升学校的形象,展示学校的教学科研实力,使目标读者对学校产生好印象,并有意寻求与该校合作或到校求学。范勇(2009)指出,文本的呼唤功能主要通过两种功能标记来实现——直接功能标记和间接功能标记。直接功能标记主要通过一些主观评价语、修饰词和修辞格等来实现,间接功能标记则通过带有信息功能的文字和数据等来实现。虽然中英文本都兼有两种功能标记,但是中文文本中直接功能标记比英文文本要多一些,英文文本中的间接功能标记要比中文文本多一些。因为中国文化的思维模式是整体性的,对高校的宣传喜欢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这样的表达方式;西方文化倾向于分析性思维,喜欢给出具体参数,会用较多典型、客观的数据及事实来展示学校的科研实力,而不仅仅是一句概括性的表达。
  (2)译文的目标读者。根据国际留学生的特点,我国国际招生英文网的读者主要为母语为非汉语且英语为主要国际语言的人群。我们可以对他们做一个大致的分类:有意与我国高校进行学术交流或合作办学的国外高校;有意来我国高校进行留学深造或进修或访学的外国学生和学者;希望了解中国文化和教育发展情况的外国读者;对我国高校国际招生网英译进行研究的读者。
  总的来说,我国高校国际招生英文网主要面对的是前两种读者,他们非常关注学校能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教育资源及服务信息。为这些读者提供他们所关注的信息,是我国高校国际招生英文网的主要任务。因此,网页的翻译必须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思维方式、阅读习惯,这需要正确对待汉英两种语言的文化习惯和价值体系。范勇(2010)就指出,作为一种文化的核心成分,世界观和价值观等传统观念在两种文化中的差异和冲突会造成高校网页翻译上的“文化性翻译失误”。高校国际招生中文网中有很多符合国内读者的价值观,而对外国受众来说是没有价值的信息,如清华大学在其国际招生中英文网的大学简介里都提到“水木清华”的建筑流传已久,这样的信息对不熟悉清华历史和建筑风格的外国读者来说,提供不了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他们甚至会被搞得一头雾水:“What on earth is ‘Shui Mu Qing Hua’?”因此,译者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照顾译文读者的需求和习惯,而不是将原文一字不落地复制到译文中去。
  (3)译文的传播媒介。很显然,本文所讨论的译文传播媒介为网络。网络这一新兴的媒介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征。
  信息获取的快捷性。只要能使用到互联网,读者就可以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随时浏览到我国高校国际招生网上的信息。同時也要强调一点,高校要保证网络的畅通,否则当读者进入学校网页却因为校方的各种原因(如网站维护)造成外界访问不了招生网,或者因为网速过慢导致读者没有耐心花大量时间去等待而放弃浏览该网站时,学校就失去向这些读者宣传和推介自己的机会。
  信息的可更新性。网络与书本、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介的另一个区别就是,网络提供的信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更新,以保证信息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保持准确性与新颖性。有些高校提供了现有在校的国际生人数或学校当前开设的课程等内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有”的人数肯定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当前”的课程设置也会在变化。因此,高校或译者应注意及时更新这类信息,不要让读者因网站没有及时更新而错过很多重要的信息。
  3.确定翻译策略
  由于国内读者和国外读者在思维模式、价值观以及中英两种语言习惯上的不同,国内读者与中文文本之间的交际和国外读者与英文文本之间的交际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如果在译文里完全再现国内读者与高校国际招生中文网之间的交际,那么就会给国外读者对我国高校国际招生英文网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结合上文的分析,笔者认为,在翻译前,译者应该确定工具型翻译的整体翻译策略,以便能创造出符合译语读者思维模式和阅读习惯的译文,达到翻译的最终目的。
  四、结语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因其对各种实际翻译问题和现象(特别是非文学文本的翻译)有着强大的解释力(范勇,2009),它对我国高校国际招生网英译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从宏观上看,我国国际招生网的英译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明确翻译目的。我国高校国际招生英文网的目的是通过向读者提供学校的教育和服务信息,以吸引读者寻求合作或入学深造。翻译要严格为这个最高目的服务,翻译所涉及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此目的而进行。(2)制定翻译指令。翻译指令是对翻译目的的详细说明,对译者来说至关重要。明确的翻译指令对译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译者选择与翻译目的相适应的翻译方法。但是,翻译指令往往需要译者与委托者共同协商来制定。(3)确定整体翻译策略。我国高校国际招生网的英译宜采取工具型翻译,因为源语和译语两种语言及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译文应该照顾译语读者的需求。(4)正确处理译者和委托者的关系。由于译者是跨文化翻译领域的专家,而委托者对于跨文化交际一般了解甚少,译者应该被赋予更多的权利。
  
  参考文献:
  [1]卞建华.传承与超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3]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3).
  [4]范勇.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国内高校英文网页中“文化性翻译失误”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8).
  [5]范勇.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中国高校英文网页中的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6]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责任编辑:刘丽娜)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太原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微机控制技术实验教学环节分析研究,提出该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为改革目标,从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程编写、实验内容考核和增加实验学时等方面提出了该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案,为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微机控制技术;实验教学;创新  作者简介:李春叶(1975-),女,山西永济人,太原理工大学电气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大学生在享受高科技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受到了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致使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现象也日益突出。深刻剖析了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的原因,积极探索改进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规范其网络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  作者简介:邹联付(1973-),男,湖南新化人,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讲师;洛桑成来(1984-),
期刊
摘要:学生工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为重点,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关键词:学生工作;大学生;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杨东华(1969-),男,云南江川人,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曲翔(1978-),男,山东烟台人,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团委书记,助教。(广东广州510275)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网络素养提升是净化网络环境的根本,它是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基于对网络素养内涵的界定,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网络素养教育的最高目标,并提出了构置特定教育对象的教育实施方案、构筑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法制环境、构建网上与网下联动的合力机制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网络素养;法制;自律;他律  作者簡介:孙伟(1976-),男,江苏睢宁人,江苏
期刊
摘要: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考虑到师范院校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多层次的实验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并经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创新实验  作者简介:郭彩霞(1979-),女,河南虞城人,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史水娥(1976-)
期刊
摘要:大学生心理社团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推广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随着心理社团的发展和日益壮大,社团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也日益显著。如何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及时解决心理社团发展中出现的困难,是提高心理社团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高校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校;心理社团;发展;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袁萌(1981-),男,江苏常州人,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助教。
期刊
摘要:为提高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高职教育视域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提炼出由“任务提出”到“相关概念原理和机制”再到“任务解决方案和总结”的教学流程,以“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运用该流程设计了一个有效的教学案例。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江务学(1976-),男,湖北黄冈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讲师;陈炯然(1976-),男,广
期刊
摘要:首先介绍了虚拟仪器技术发展情况,分析了“虚拟仪器”课程的现状,然后结合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介绍了对“虚拟仪器”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的改革探索。  关键词:虚拟仪器;实践;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刘科(1968-),女,黑龙江方正人,苏州市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副教授;宋秦中(1980-),男,湖北孝感人,苏州市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讲师。(江苏苏州215004)  基
期刊
摘要:概念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和认知的重要工具。利用概念隐喻进行英语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记忆效率和领会深度,深化理解中英两个民族在认知模式上的相似性及差异性,从而能更大幅度地提升外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概念隐喻;可行性;认知模式  作者简介:马蕾蕾(1971-),女,河北保定人,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讲师;侯松山(1966-),男,江苏淮安人,军械工程
期刊
摘要:回顾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残疾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笔者作为这场改革的见证人及实践者,从残疾学生的特点、现状、残疾人英语教学的特色、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教学改革成果进行了综述性地阐述与分析;论述了教学改革的由来、软硬件环境的可行性、理论基础和意义,总结了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同时,指出改革的不足之处、还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完善改革的措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想与展望,旨在进一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