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课教育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新课改“为着每一个学生发展、终身发展,为着促进每位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成为我们所追求的新的教学核心理念。
关键词:课改 思想政治 教学
传统应试教育培养的人才“高分低能”,教学陷入为考试而教书的误区,而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陷入了讲观点、讲概念、讲理论的误区,老师把教材当成传授知识的唯一载体手段,把学生当作记观点、概念、理论的容器,而把育人的目的抛在一边,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更使思想政治课失去了活力和威信。因此,课程改革后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由学科本位转向以人为本,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开发,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应成为课堂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
1 学习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新课程理念呼唤学科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也是如此。改变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包括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从人性的角度讲,人是主体性与客体性、能动性与受动性、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双重统一体。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消逝。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客体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极端处理,死记就行,评价的标准也是看你记了多少,而不是看你掌握了多少。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显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三个过程。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要使学生自己首先知道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让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學习。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成立起一些学习小组,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立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
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和批判意识,鼓励学生结合实际,大胆地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索,在探索中成长。让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长知识、长见识、长才干、立思想、塑人格的好课程。
2 教学手段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单一,即“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本书。一张嘴”,以教师讲授为主。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学条件的改善,信息的四通八达。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理解的不断加深,政治教师必将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一定要整合、利用好各种资源,包括图片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献、其他学科资源、专家讲座、社会教育基地、网络资源等。
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进各种教学资源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运用现代化的各种教学手段是现代化教学活动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保证。我们的中学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技术和自身信息素养,大胆尝试,不断积累和创新教学手段。
3 教学目的由理论向实践转变
目前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为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授课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的原则,向学生阐述思想政治内容有关的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引进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材料、新观点,新问题;引进社会生活中的轶闻趣事,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用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像教育家赞可夫所说的,要把沸腾的生活“请进”课堂来,让“大社会”走进“小课堂”。
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新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讲《合作、竞争》时,笔者组织学生做“绑腿双人跑”的游戏,学生通过体验、比较、思考、感悟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如教学《文明交往礼为先》时,让学生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模拟星期日同学来我家做客的情景,学生在观察小品的同时,思考这两位表演者用了哪些礼貌用语,在观察、思考、反思中使学生懂得了在交往中要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新课改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无论有多少困难,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是一场新的学习教育理念,新的师生定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理念,让教学真正着眼于长远发展,真正走进学生心灵,这需要我们教师以智者和勇者的气魄及胆量迈出改革和实践的第一步。
关键词:课改 思想政治 教学
传统应试教育培养的人才“高分低能”,教学陷入为考试而教书的误区,而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陷入了讲观点、讲概念、讲理论的误区,老师把教材当成传授知识的唯一载体手段,把学生当作记观点、概念、理论的容器,而把育人的目的抛在一边,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更使思想政治课失去了活力和威信。因此,课程改革后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由学科本位转向以人为本,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开发,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应成为课堂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
1 学习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新课程理念呼唤学科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也是如此。改变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包括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从人性的角度讲,人是主体性与客体性、能动性与受动性、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双重统一体。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消逝。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客体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极端处理,死记就行,评价的标准也是看你记了多少,而不是看你掌握了多少。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显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三个过程。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要使学生自己首先知道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让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學习。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成立起一些学习小组,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立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
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和批判意识,鼓励学生结合实际,大胆地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索,在探索中成长。让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长知识、长见识、长才干、立思想、塑人格的好课程。
2 教学手段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单一,即“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本书。一张嘴”,以教师讲授为主。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学条件的改善,信息的四通八达。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理解的不断加深,政治教师必将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一定要整合、利用好各种资源,包括图片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献、其他学科资源、专家讲座、社会教育基地、网络资源等。
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进各种教学资源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运用现代化的各种教学手段是现代化教学活动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保证。我们的中学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技术和自身信息素养,大胆尝试,不断积累和创新教学手段。
3 教学目的由理论向实践转变
目前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为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授课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的原则,向学生阐述思想政治内容有关的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引进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材料、新观点,新问题;引进社会生活中的轶闻趣事,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用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像教育家赞可夫所说的,要把沸腾的生活“请进”课堂来,让“大社会”走进“小课堂”。
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新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讲《合作、竞争》时,笔者组织学生做“绑腿双人跑”的游戏,学生通过体验、比较、思考、感悟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如教学《文明交往礼为先》时,让学生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模拟星期日同学来我家做客的情景,学生在观察小品的同时,思考这两位表演者用了哪些礼貌用语,在观察、思考、反思中使学生懂得了在交往中要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新课改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无论有多少困难,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是一场新的学习教育理念,新的师生定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理念,让教学真正着眼于长远发展,真正走进学生心灵,这需要我们教师以智者和勇者的气魄及胆量迈出改革和实践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