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摄影的归属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dddddddddd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磊从法国归来,一系列制作考究的黑白作品令人振奋。认识高磊的朋友都知道他有着老道的暗房技术,但他却坦诚地告诉大家,他的作品全部是用打印机输出的。“打印机输出?”我们欣赏作品的振奋立刻转化成了震惊。这些令暗房技师们感到汗颜的黑白作品居然是用打印这种“不负责任”的方式制作的?!“在法国,打印的照片不仅仅是展览,更是当前照片收藏的首选,只要在照片上签上姓名,并注明制作时间和制作方式,那么这张作品便有机会以高昂的价格被喜爱收藏照片的人士纳为己有了。”看着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照片,听高磊讲述着打印的优势和乐趣,我们不得不用新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打印”了。
  
  


  鲍昆 信服打印
  
  我最近在和嘉德拍卖公司筹备一次照片拍卖活动,但是照片拍卖有两个至关重要的要求,一是必须是原底直接放大的照片,其次要求摄影师必须要亲自在作品上签名。这两个条件似乎是过去照片拍卖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但在中国就会产生一个巨大的问题,一是很多历史著名照片很难分清是职务创作还是个人创作。如徐肖冰、侯波的大量的原底片全部在新华社保存,个人拿到的也只能是中间底片(复制底片)。因为个人没有原始底片的缘故,也就跟过去的照片市场的基本规则不符了。虽然摄影师还健在,法律也认可摄影师签名,但毕竟过去那种用正、负底片印放在相纸上的照片经过了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大幅度地下降。而中间底片把照片的基本质量划定了,再高明的暗房技术也不可能放制出理想的效果。
  看到高磊的照片后,突然感觉到他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的照片要远远好于接触印相和光学放大的照片。所以对于购买照片的人来说,会认为这样的照片不存在质量问题。比如我看到高磊为侯波制作的一张毛主席照片,令我吃惊的是这张用打印机输出的照片比过去原底片制作的照片还要棒。这也彻底改变了我过去对数字制作的看法。
  我们现在习惯把传统和数码划分为两个时代,一个是模拟时代,一个是数字时代。模拟时代最大的问题是只能进行物理和化学的很被动的控制,调整的范围很小,进入数字时代以后,可以对基本的信号源进行精微控制。比如高磊使用喷墨打印机输出照片,喷墨打印机对墨量、墨点都能形成一种精微的控制,几方面的努力使照片达到一种很理想的状态,使数字输出远远超过了模拟时代光学输出的品质。
  原来我对喷墨打印没有信服过,但是高磊的作品让人感觉到新的一个标准和新的一代制作师出现了。最先进入的应该是高端领域,也就是照片的展览、收藏和艺术摄影。
  
  


  高磊 数字的精确
  
  侯波老师曾出过一本叫做《路》的画册,里面全部是从延安时期一直到文革前的照片。这些图片是原底印放的照片直接印刷的。从画册上我也看出原来的放相师在制作照片时花了极大的功夫,制作得非常棒。现在想要把中间底片或照片修复过来,并且比原底放大的效果更好,只能采用数字技术。而且数字技术还可以把失去底片的照片重新制作一张底片,比原始的底片还要好。因为我们传统暗房的技术多数依靠的是经验来控制,没有办法去达到一个精确的控制程度,这种经验控制是建立在光化学材料的范围里面,无法突破它。在暗房中,你所有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都会局限在相纸的里面。对我们而言,传统暗房的最大好处是:你会不断地犯错误,这种错误往往会给艺术表现带来一种新的突破。比如“中途曝光”。这实际上是错误造成的,而不是在技术的控制下造成的。
  数字技术跟传统技术最大的不同是工艺控制,从数据源去控制它,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3位。数字技术是用机器来辨别的,这种辨别力远远超过人们用肉眼来辨别的极限。任何一个轻微变化不是靠眼睛来看,而是靠光谱来看的,这样就可以做到肉眼上的毫无瑕疵了。当然,根本上的毫无瑕疵是不存在的。
  
  


  赌场
  高磊摄
  使用哈苏501CM相机,依尔福ISO 3200胶卷,按ISO 6400感光度拍摄。使用爱普生Stylus PRO 4000打印机输出。
  
  
  高磊 对打印的接受
  
  原先,数字制作的图像在欧洲也不被人们接受,也经历了漫长的一段时间。后来为什么被人们接受了呢?数字图像刚刚推向市场的时候,都是从低端开始的。因为高端的产品的利润根本无法去支付庞大的科研费用。所以我们最开始接触的数码是低端的,看到的数字输出是低端的,它无法跟一百多年的,已经成系统的传统照片制作相比。所以这个期间,传统还是占主导地位,低端的数码在不断地试探,而高端数码不仅仅是在影像行业发展,它可能涉及到色彩学、涉及到印刷行业,是一个跨学科、跨行业的集合。
  比如,我们以前认定的色域是红、绿、蓝,印相师放大彩色照片时用的也是红、绿、蓝,所匹配的滤镜也是跟红、绿、蓝同一系统的滤镜。谁也没有想到还要用“品、青、黄、黑( C、M、Y、K)”,这是属于印刷的,曾经跟摄影“老死不相往来”。而如今数字时代,我们发现两者必须往来,而“红、绿、蓝”系统跟“品、青、黄、黑”的印刷系统之间没有一个连接的关系,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更大的座标系去把两者包含进去。使我们能够在一个更大的座标系里面实现这两个系统的转换。这要求先从色彩学角度上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解决了之后,我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在屏幕上看到的跟输出的是否一致?因为我们在打印时,打印机用“品、青、黄、黑”的墨来模拟“红、绿、蓝”的色域,如今我们有了一个更大的座标系,知道怎样将两个系统进行平等的相互交换。这种交换最终出现于纸张上时是墨点。这是以前传统暗房不会涉及到的,因为“色彩管理”是一个印刷技术。只有在高端人士才会在数字图像输出方面去应用这种技术,街面上的数码冲扩店是不会去做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打印照片或许能看到墨点,能看到颜色不正等等。在高端领域要求完完全全看不到墨点,任何影调、任何色彩不仅要用眼睛看得到,还要通过仪器去判断。
  数字图像输出不是一个单独的领域,不是把暗房的门一关就能全部做完的。数字关不了门,也不是我们摄影本身的事情,也不是印刷本身的事情。它涉及的范围相当大,实际是一个社会生产力的重新洗牌,然后进入这样一个学科。当然现在还没有一个这样的学科。
  
  


  里昂火车站
  高磊摄
  使用仙娜F1相机,仙娜龙150mm镜头,可变画幅后背及柯达TP胶卷拍摄。使用爱普生Stylus PRO 4000打印机输出。
  
  
  高磊 数字的图像能被收藏吗?
  
  2002年法国很多的摄影家都在问:数字的照片能收藏吗?2003年在阿尔勒,有一个玛格南图片社的摄影师哈瑞的展览,他是玛格南摄影师为数不多的以彩色照片见长的摄影师,他的照片色彩非常漂亮,他的照片的色彩中不存在任何纯色,完全是自然色,但是那种铅灰色带蓝到紫色的那种过度,非常漂亮。这种颜色用反转直印根本无法达到,胶片都很难把这种颜色记录下来。我问他是怎么做出来的?正好他的放相师就在身边。放相师告诉我:“我用的是数字”。听到这个回答,我吃惊得张大了嘴。当时我也在接触数字,我没想到数字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因为我知道这种颜色制作出来是多么困难。当时的软件、硬件技术,包括墨水的色纯度还没有达到今天这个水平,但是当时他做出来了,而且是可供收藏的颜料墨。因为颜料墨稳定,可以保留很长时间。但是当时的颜料墨解决不了灰度问题。在今年的6月13日,制作颜料墨的公司宣布颜料墨在色纯度方面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染料墨。
  在收藏方面,传统照片的收藏有几方面的指标非常严格,如纸张、药水、冲洗时间、银盐转换、装裱到签署的文字等等,各个实验室都有各自严格的指标和方法。数字输出摆脱了一些影响收藏时限的一些工艺,比如数字输出不需要水洗的过程,全棉的无酸的纸张也能达到了收藏的要求。
  
  高磊 黑白是打出来的吗?
  
  我以前用的是罗兰打印机,但是自从我知道了罗兰采用的是爱普生的打印头后,我便开始使用爱普生的打印机了。因为我们所有的输出技术不是基于打印机的品牌有多著名,打印幅面有多宽,而是基于它的墨头设计,这是核心。
  我使用的是爱普生PRO4000打印机,这款打印机使我以前学到的所有的技术全部都应用出来了。并用彩色墨水制作出纯正的黑白照片,当时我把黑白照片拿出来后很难让人相信这是用彩色墨水输出的。
  我有一个40倍的放大镜,用它可以看到墨滴是彩色的。但是照片的总体感觉却是纯正的黑白。为了输出黑白照片,欧洲有人把彩色墨全部换成黑白的墨水,从最黑到浅灰的八个墨水。但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制作出纯正的黑白照片,因为最黑的那只墨水的颜色是棕色的,不是纯黑。
  
  鲍昆、高磊 数字暗房VS传统暗房
  
  鲍:虽然传统暗房那种站在放大机前的操作很辛苦,在舒适程度上,电子暗房提高了很多;另外,电子暗房能够远远超出传统暗房的指标,现阶段也证明了这点。从前景来看,传统暗房已经到此为止了,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发展空间了。但从整个的过程来看,电子暗房实际上比传统暗房复杂多了。但是,电脑、打印机、扫描仪以及软件都是厂家提供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产品的品质会越来越好,软件的运用也必然会越来越简单。同时新的功能在不断地开发,我们又需要去学习并掌握新的技术。但简单化毕竟是无法阻挡的趋势。
  高:不是说掌握了后期输出技术了就可以制作很好的照片,那应该到印刷厂去工作。而好的图片制作必须要知道什么是好的影调关系,必须要知道明暗关系,必须要知道怎样反映摄影师想要表达的内容。不是纯粹的技术体现。所以对于影像的调整和传统暗房一样,这个“一样”不是方法一样,而是理解是一样的。如果说乐趣的话,我更喜欢电脑,因为电脑允许我犯错误。而传统就不可以了。以前我在传统暗房中,一张照片需要放大20张,因为一些错误只有在1∶1大小的时候才能看出来,小样是看不到的。20张中能有一张满意的就算很成功了。
其他文献
十月金秋,美丽的新疆,我没有带一张胶片,全部使用1Ds Mark Ⅱ数码相机进行了一次为数2000多张的采风拍摄。  面对烟尘弥漫蹄声隆隆,洋溢着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的壮观转场,选择高逆光下的山坡,展开牲畜的立体构成层面,画面反差很大,拍摄时作以下考虑:1、做-1挡低反差设定。2、设Adobe RGB色域。3、按高光曝光,保留烟尘的层次。4、对曝光不足的暗部,待后期处理。5、RAW+S设置。6、自动
期刊
2004年,我去辽河油田给当地的摄影协会讲课。到了这里,我发现现在的工人与过去完全不一样了。工人们穿的工作服很漂亮、很干净,安全帽是橘黄色的。他们与我印象中汗流浃背、油乎乎的工人形象完全不同。由于先进技术的大量使用,工人的工作环境大大改善,像井喷这样的事故也很少发生。我们的石油工业和工人有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们总是在说工业题材不出作品,工业题材不好拍。其实,工业生产和工人发生了巨大变化,只是摄影人
期刊
对于色彩管理的高手来说,可能具有6色墨水以上的打印机都可以输出品质优秀的黑白作品。但是一般的摄影爱好者们可不具备那种复杂的技术。所以能够简单打印黑白照片的打印机便成为了如今的流行产品。      惠普Photosmart 8458  8色墨的Photosmart 8458是Photosmart 7960的升级型产品。墨滴大小为4微微升,打印分辨率为4800×1200dpi。与7960相同,8458
期刊
在黑白影像时代,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暗房,就着显影药水的味道,在摇曳的红光灯下看着那些黑白光影渐渐清晰起来,几乎是每个摄影人的梦想和至高精神享受。彩扩时代的迅速膨胀,让人们在享受多彩世界的同时,也让摄影变成了“快餐”,留给摄影人的操控乐趣只剩下了按下快门时的几十分之一或者几百分之一秒。数码影像时代的到来,加速了影像的大众化消费趋势。  然而,那些为黑白影像的简约、凝重和挥之不去的怀旧感久久不能释怀的
期刊
对着灯光看镜头时,发现由于镜片结构不同,镀膜不同,反射的光线也五颜六色,各式各样,好看之极。忽发奇想:要是把这些反光照下来,该多漂亮?于是支开三脚架,多打了几盏射灯,一张张带着美丽光影的镜头正面照就完成了。在电脑上合成在一起,真是爽心悦目!  我们是不是一直向往用一个机身通用各厂镜头?其实不夸张说,这个想法三十年前就已经实现了,那就是——M42螺口系统!  M42×1是三十年前风行一时的相机接口。
期刊
他,来了。  如果说当年的索尼F828是“怪兽” 相机的话,那现在的三星Pro815就可以称为“巨兽”相机。他除了给我们带来视觉、触觉上面的震撼以外,他的确在诸多功能上进行了强+强的组合,显出了无尽的霸气!  三星在数码相机领域已经跌打滚爬多年了,但给人的印象,基本上还是一个定位于时尚、低端机型的DC厂家,和一些日系DC的高端形象还是有蛮大的差距。但这款三星pro815相机的出现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
期刊
一箭双雕D2X    ★1240万有效像素CMOS影像传感器  ★高速模式下2.0倍镜头焦距转换倍率  ★802.11b/g无线传输和GPS定位功能  ★多次曝光  ★近期市场价格:38500元(机身)    D2X是尼康首款千万像素级数码相机,也是尼康第一种采用CMOS影像传感器的机型。作为最新一代的高级数码单反相机,尼康D2X的颇为引人注目。    品质与速度的兼容    从尼康数码单反“X”
期刊
2005年9月期间,我有机会试用了尼康D50数码单反相机及其标配的AF-S DX 18-55mm F3.5-5.6 G ED镜头以及另一只AF-S DX 55-200mm F4-5.6 G ED轻型廉价长焦镜头。尼康D50数码单反相机可以说是尼康公司2005年带给我们的一个惊喜,因其6000元左右的价格和完备的功能,成为广大发烧友和初学者入门的热点机型之一。  作为针对家庭用户和摄影初学者的入门相
期刊
半年来,我这个好“色”之徒上了中画幅的瘾,于是翻杂志、报纸,又在互联网上搜寻了好多天,经过比较后,将目标锁定在了富士GA645相机上。富士公司在自动对焦的645系列相机中共有三种型号:一是GA645Zi,配55-90mm1∶4.5-6.9固定变焦镜头(10片10组),价格约14800元;二是GA645i,配60mm1∶4略带有广角型的固定标准镜头(7片6组),价格约12160元;三是GA645Wi
期刊
理塘位于四川的西部,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县级城市之一,平均海拔4011米。此地风光无限,风情浓郁。特别是一年一度的理塘国际赛马会,更是吸引着无数的影友前来“大摄天下”。  2004年度《大众摄影》“群英会”十佳摄影师,选择了这一特别的日子,奔赴西部高原,体验生活,拍摄佳作。   首站“新都桥”。沿途经二郎山,过康定,翻越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众人基本头胀眼酸,先后出现了高原反应。吸氧服药——但痛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