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的经济和社会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与动力,社会各行各业都因此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而媒体的发展也不例外,发展呈现突飞猛进的势头,各种各样的公共服务应用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多不胜数,而且越来越智能化和整合化,已成为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且已经为今后的智慧广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众所周之,技术及设备是否先进和有科技含量,决定着广播电视行业的服务水平,这个行业对科学技术依赖性极强,完全依靠技术发展的推进。可以说,技术水平支撑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当前,在数字化时代,新一轮的互联网技术革新又给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如何抓住这时代的风口与机遇至关重要,成为广播电视行业取得突破和创新的重要研究内容。原来的旧的广播电视技术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爆发式的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智慧广电的思路和构建应运而生,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可管可控、功能齐全、内容完善和大数据分析,有效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能力,这对于当前广播电视行业的创新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将促进广播电视可以创新性、高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智慧广电;基本公共服务应用;创新
一、关于智慧的应用概述
从本质上来说,智慧广播就是一种融合,将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进行深度的整合以及具体的实践,从而实现智慧广播的应用创新。在未来的智慧广电之基本公共服务应用方面,可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网络、内容和终端。这三个方面与旧有的方式相比较,将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是从内容上看。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能力较为不足,而智慧广电在内容上则不仅只是播出与制作,而是在刚开始策划内容的同时,就能把内容的完成价值考虑和策划进去,可以进一步挖掘内容的深度和内涵,从而提升内容的价值,这是智慧广电在内容上的重要优势。二是网络方面。在智慧广电的思路指引之下,其角色和功能不仅只是传统的那种链接与管道的作用,将会更加灵活多样,配置性好,虚假化和重构化会很突出,这都是将来的媒体网络的作用体验。三是从终端来看。智慧广电的终端能够主动与用户产生联系,使得用户从被动专为主动,而且十分重视用户的沉浸式视听的效果,不在是原来的看、不看的选择中。
二、基于智慧广电战略的广播电视技术体系的建设
2.1 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创新
要充分利用当前无线和有线融合网、互联网平台、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拓展、广电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和4K智能终端的智慧应用能力,构建起一个全新的广电基本公共服务模式,进而完成网络、用户和网络之间的统筹配置、灵活调度的中枢系统作用,不限制时间、地点和空间,即可以让用户获得自己想看的内容,感受到更好的消费体验。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智慧网络和智慧内容引擎的相互配合,从而完成网络与内容的匹配和对接。
2.2 智慧工场的建立
智慧工场是对当前四级办广播电视的一种突破,构建自己的内容制作体系,这是基于对未来的一种前瞻性战略。这种战略以顶层设计为核心,来完成人工智能内容生产、个人内容生产和机构内容生产等多种方式方法,最终形成整的产业形势。智慧工场出产的节目普适性好,适用于用户各个层面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不再只是内容的接收者,用户也成为媒体内容的一部分,也是创造者和制作人。
2.3 智慧分发平台的构建
智慧分发将会很好地解决视频传播的单一性,缓解用户爆发式增加的现状,使得主流文化更加接近用户的实际需求,同时,这种智慧分发还可以将媒体的内容更加精准和智能化的推送,适应各种生活和工作的场景,从而让用户获得最好的视听体验。智慧分发平台要配合新媒体的智能传输来实现,不只局限于广播电视覆盖网,而是两者同时配合协同,进一步完善广播之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标准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结语:综上所述,在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密切合作下,智慧广电战略将加速推进,在未来将全面应用,必然会助推媒体内容的不断丰富。但是对媒体内容的监管和审核无法只依靠人工来操作,所以在发展智慧广电的前提下,还要把智慧监管同时建立起来,才能同步配套发展。通过计算机学习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全面和有效的监管,能够及时把媒体中一些不合适、不健康、没有意义的部分剔除。在未来的智能监管体系中,智慧广电会更加模型化、数据化,实现内容的及时性和精准性,广播电视技术体系会真正做到智慧化,从而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节奏。
参考文献:
[1] 曾少慧;;广播电视技术档案科学管理之我见[A];新情况新热点新方法——2009档案工作透视[C];2009年
[2] 李中定;;数字化的电视制作方式[A];中國教育电视:挑战与对策——第四届中国教育电视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3] 郭炎生;;世纪之交的战略选择——我国数字电视的推进与思考[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2年
[4] 黔东南州凯里市村村通广播电视维修服务中心龙再河;论广播电视技术人员在新时期的挑战与机遇[N];贵州民族报;2013年
[5] 昆明市广播电视事业技术管理中心张薇;浅谈“十三五”新形势下的广播电视技术发展[N];云南经济日报;2016年
[6] 本报记者彭敏;寻求共同点,分享高质量产品[N];人民日报;2019年
[7]记者张煜闵杰;中国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技术国际研讨会举办[N];中国电子报;2011年
[8] 郝迎利;宣传贴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N];西安日报;2007年
[9] 记者田营;市领导到市直新闻单位工作调研[N];营口日报;2016年
[10]本报记者刘少华“;人心相通”的特殊课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
[11] 记者热娜?乌布力;乌市广播电视步入数字时代[N];新疆日报(汉);2011年
[12] 王建宏;市广电局去年获多项荣誉[N];商洛日报;2008年
[13] 欣文;市广电局受评省“十七大安全播出”先进集体[N];盘锦日报;2008年
当前,在数字化时代,新一轮的互联网技术革新又给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如何抓住这时代的风口与机遇至关重要,成为广播电视行业取得突破和创新的重要研究内容。原来的旧的广播电视技术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爆发式的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智慧广电的思路和构建应运而生,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可管可控、功能齐全、内容完善和大数据分析,有效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能力,这对于当前广播电视行业的创新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将促进广播电视可以创新性、高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智慧广电;基本公共服务应用;创新
一、关于智慧的应用概述
从本质上来说,智慧广播就是一种融合,将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进行深度的整合以及具体的实践,从而实现智慧广播的应用创新。在未来的智慧广电之基本公共服务应用方面,可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网络、内容和终端。这三个方面与旧有的方式相比较,将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是从内容上看。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能力较为不足,而智慧广电在内容上则不仅只是播出与制作,而是在刚开始策划内容的同时,就能把内容的完成价值考虑和策划进去,可以进一步挖掘内容的深度和内涵,从而提升内容的价值,这是智慧广电在内容上的重要优势。二是网络方面。在智慧广电的思路指引之下,其角色和功能不仅只是传统的那种链接与管道的作用,将会更加灵活多样,配置性好,虚假化和重构化会很突出,这都是将来的媒体网络的作用体验。三是从终端来看。智慧广电的终端能够主动与用户产生联系,使得用户从被动专为主动,而且十分重视用户的沉浸式视听的效果,不在是原来的看、不看的选择中。
二、基于智慧广电战略的广播电视技术体系的建设
2.1 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创新
要充分利用当前无线和有线融合网、互联网平台、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拓展、广电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和4K智能终端的智慧应用能力,构建起一个全新的广电基本公共服务模式,进而完成网络、用户和网络之间的统筹配置、灵活调度的中枢系统作用,不限制时间、地点和空间,即可以让用户获得自己想看的内容,感受到更好的消费体验。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智慧网络和智慧内容引擎的相互配合,从而完成网络与内容的匹配和对接。
2.2 智慧工场的建立
智慧工场是对当前四级办广播电视的一种突破,构建自己的内容制作体系,这是基于对未来的一种前瞻性战略。这种战略以顶层设计为核心,来完成人工智能内容生产、个人内容生产和机构内容生产等多种方式方法,最终形成整的产业形势。智慧工场出产的节目普适性好,适用于用户各个层面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不再只是内容的接收者,用户也成为媒体内容的一部分,也是创造者和制作人。
2.3 智慧分发平台的构建
智慧分发将会很好地解决视频传播的单一性,缓解用户爆发式增加的现状,使得主流文化更加接近用户的实际需求,同时,这种智慧分发还可以将媒体的内容更加精准和智能化的推送,适应各种生活和工作的场景,从而让用户获得最好的视听体验。智慧分发平台要配合新媒体的智能传输来实现,不只局限于广播电视覆盖网,而是两者同时配合协同,进一步完善广播之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标准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结语:综上所述,在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密切合作下,智慧广电战略将加速推进,在未来将全面应用,必然会助推媒体内容的不断丰富。但是对媒体内容的监管和审核无法只依靠人工来操作,所以在发展智慧广电的前提下,还要把智慧监管同时建立起来,才能同步配套发展。通过计算机学习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全面和有效的监管,能够及时把媒体中一些不合适、不健康、没有意义的部分剔除。在未来的智能监管体系中,智慧广电会更加模型化、数据化,实现内容的及时性和精准性,广播电视技术体系会真正做到智慧化,从而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节奏。
参考文献:
[1] 曾少慧;;广播电视技术档案科学管理之我见[A];新情况新热点新方法——2009档案工作透视[C];2009年
[2] 李中定;;数字化的电视制作方式[A];中國教育电视:挑战与对策——第四届中国教育电视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3] 郭炎生;;世纪之交的战略选择——我国数字电视的推进与思考[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2年
[4] 黔东南州凯里市村村通广播电视维修服务中心龙再河;论广播电视技术人员在新时期的挑战与机遇[N];贵州民族报;2013年
[5] 昆明市广播电视事业技术管理中心张薇;浅谈“十三五”新形势下的广播电视技术发展[N];云南经济日报;2016年
[6] 本报记者彭敏;寻求共同点,分享高质量产品[N];人民日报;2019年
[7]记者张煜闵杰;中国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技术国际研讨会举办[N];中国电子报;2011年
[8] 郝迎利;宣传贴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N];西安日报;2007年
[9] 记者田营;市领导到市直新闻单位工作调研[N];营口日报;2016年
[10]本报记者刘少华“;人心相通”的特殊课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
[11] 记者热娜?乌布力;乌市广播电视步入数字时代[N];新疆日报(汉);2011年
[12] 王建宏;市广电局去年获多项荣誉[N];商洛日报;2008年
[13] 欣文;市广电局受评省“十七大安全播出”先进集体[N];盘锦日报;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