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地长输油气管道地质风险分析及保护措施研究

来源 :新疆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gert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输管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广阔的地域面积导致管道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加之人类的施工生产活动日益频繁,更加剧了地质灾害的易发性。一旦自然灾害发育,导致输送管道受损,定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诱发灾难性的安全事故。《长输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控制》一书以埋地长输油气管道为基础,详细阐释了国内长输管道沿线潜存的不同地质灾害类型、机理及成灾特点,结合实例分析了各地质风险可能引发的长输管道安全事故。针对不同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地预防措施,建立了一套适应于我国长输管道科学经济的地质风险分析及防治体系,为今后长输管道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根据成因可将地质灾害分为:①地壳内部构造作用,如地震、塌陷、断裂等;②地壳外部构造作用,如滑坡、泥石流、洪流、沙埋或风蚀等;③特殊岩土作用,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盐渍土或冻土变形等。施工时应尽量避免地表断裂及主要断裂活跃地带,从而规避地震可能引发的管道损坏。构造裂缝是由于内应力引发的,其会横穿管道,直接破坏管道、甚至导致管道开裂瘫痪、缩短管道服役寿命、破坏安全稳定生产。然而地质灾害的发生不限于自然因素,人类活动也是较重要的诱发因素,通常表现为诱发速度快、受灾范围大及管道损害严重等特点。
  造成地表塌陷沉降的主要因素是地层构造特性及人类的生产挖掘开发活动。地壳外部构造引发的地质灾害中,滑坡泥石流往往伴随发生,其在我国气候影响下集中多发于每年的固定时期。强降雨季节引发暴雨洪流,进而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生于黄土高原,因为该区域土质疏松、崩滑体充分发育,不仅为泥石流滑坡等潜在的实体供给,且有利于能量传播。不同类型特殊土体如湿陷性黄土也会导致管道遭受黄土侵蚀,湿陷性黄土和黄土侵蚀两者分布类似,通常分布于上更新统和全新统黄土。而我国常说的“黄土喀斯特”现象便是由于黄土在地下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主要表现为洞穴、落水洞、天生桥等。特殊土体中广泛分布的其他两类为膨胀土及盐渍土,也是引发当前长输管道地质风险的主要灾害之一。此外,我国冻土面积分布广泛,多年形成的冻土地带中孔隙水会由于低温结冰,导致土体膨胀,其体积膨胀比通常可达9%,也对埋地管道造成严重威胁。
  目前国内油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通常采用建管分离模式,建设单位为控制工程投资, 将工作重点放在主体工程的建设上, 对保证管道安全运行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停留在轻“事前”重“事后”、轻“规划”重“补救”的层面,尤其是在地質灾害频发的地区,运营期管道的抢维修和隐患治理给运营单位带来了很大成本和安全压力。为保障长输油气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应事先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分析易发的地质成灾类型、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地预防保护措施。据统计,已发生的灾害中长输管道地质灾害有一半以上是由于人为因素诱发,主要为不合理的地下掘取活动导致。因此,在制定长输管道地质风险预防保护措施时,一方面应尽可能避免地壳内部或外部构造作用引发的灾害,另一方面应重点集中在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的研究。对于长输管道地质灾害的预防保护始终应贯穿在管道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全过程,事前预测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其可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并针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提出相应地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
  正如《长输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控制》一书中所述:需要在管道设计与勘察阶段考察沿线地质特征,结合模糊综合评判等有效方法分析论证,并进行不同类型的地质风险预测评估;对于运营期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制订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引进行业先进的管道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合理利用管道运维资金,保障管道沿线各种水工保护设施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在运行阶段加强长输管道沿线居民的法制常识普及,使其充分及时认识到保护输油管线的重要性,全面提高地质风险防范意识。
其他文献
随着诸多油田的不断连续开发生产,新投产油田在数量及规模上始终难以赶超老油田,因此造就了当前的生产现状,多数油田开采的强势期已过,整体进入开发中后期,即所有投产油田中老油田比重显著增大,油田采出伴生水量巨大。《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决策论》一书结合油田产油层基本参数之间的联系,分析了注水方式在不同地层条件下的有效适用性,研究了边内及边外两种注水方式下不同油田地质情况的效果,论述了注水压力、加密井及地质条
期刊
摘 要:苏里格气田苏东区开发中虽然其主力层盒8、山1突出,但大部分井2-4层合层生产,因此造成地质、生产研究中对单层产量的获取和指标计算存在困难。本文旨在寻找劈分单层产量的新方法,通过数理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单层产量进行劈分,分析合层开采的影响因素,进而通过计算得到单层产量,为单层技术指标评价及后续多层系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合层开采;产量劈分;丛式井  2015年底苏东A密井网试验区开
期刊
摘 要:依据岩性、岩相及古生物等资料,将新疆巴里坤一带的一套早泥盆世地层厘定为下泥盆统大南湖组,并可分为下上两部分:下部以沉积碎屑岩为主,上部以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从阿也尔苏剖面中采集到的Atrypa、Camarotoechia、Howellella、Megastrophia和Leptaenopyxis等腕足化石,可与准噶尔盆地西部下泥盆统顶部的芒克鲁组、东部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等地层对比,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一直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相比于美国、苏联等国,我国天然气及原油能构比例存在较大劣势,前两者的气油产比至少在600 m3/t以上,而我国仅20 m3/t左右。因此,探究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形成规律、赋存条件,加强勘探开发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既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优势条件,还有利于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一书针对我国鄂尔多斯盆地分析了天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东段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发现研究区发育一系列NE、NEE走向的走滑断裂及逆冲滑脱断裂。主要构造样式有花状构造、平行高陡断裂带、滑脱逆冲叠加走滑断裂等。主要有4期构造活动:加里东中期压扭走滑、 海西早期张扭走滑、海西晚期继承压扭走滑、喜山期继承活动。其中,加里东中期Ⅰ幕,开始形成NE走向的撕裂断层-调节断层。加里东中期Ⅲ幕,NE向走滑断裂大规模的沿先存NE向基底薄弱带
期刊
众所周知,石油始终在各国社会发展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进而石油工业也被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两种资源,两种市场”战略格局的初步形成,我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3大石油公司也连续成功上市。然而关于石油储量如何评估,怎样使评估结果准确达到国际公认规则,满足国际标准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石油储量动态经济评价研究》一书总结了国内外石油储量的经济评价方法,对比分析了中外石油储量分
期刊
石油天然气作为优质能源、化工原料及战略物资,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储量及自主产能始终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国内不少油田多进入后期生产开发,复杂地质条件的油气藏相继增多,高含水油田的出现也更频繁,这愈加需要完善的油气田开发理论及更先进的科学技术,针对高含水油藏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尤为重要。《油气田开发地质》一书正是基于此,介绍了油藏中不同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重点阐述了油气成因、运移
期刊
摘 要:为了解马岭油田南二区延9油藏长期注水后储层特征的变化及产生机理,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结合矿场2口检查井取心分析结果,研究了注水前后储层物性、孔喉特征和渗流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注水后,由于注入水对储层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孔隙的喉道部分,储层渗透率明显增大,孔隙度增加较小;储层物性的增加主要与水洗后粘土矿物含量的降低、水洗程度、储层初始渗透率大小和裂缝的开启有关,其中裂缝开启对储层物性
期刊
摘 要:微测井是目前公认的精度最高的表层调查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宏观下的质控建模及静校正各方法应用精度的量化检验。在野外施工时,往往会遇到如电缆堆积等问题,使微测井的时深关系出现异常点,影响表层建模精度。本方法在不改变原微测井观测方式基础上,增加中远偏移距接收点记录,依据井中激发点之间的旅行时初至时差关系,准确判定出波阻抗界面位置,保证了微测井采集的可靠性。此方法在准噶尔盆地不同表层介质条件下进行测
期刊
随着石油探勘开发技术的不断创新提高,已探明的低渗透油田储量在我国石油储量中占比越来越大。相关数据表明,全国总体未动用石油储量中非稠油低渗油田储量可达一半以上。低渗油田赋存地质复杂多变,具有极大的开采技术难度,因此国内对低渗透油藏储量的准确评估、地质状况的分析及开发过程中油藏内多相渗流机理的探索研究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技术》一书采取理论与实践生产工艺相结合的方式,论述了低渗透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