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这一年,往来之间

来源 :小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u07095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行時长不足3小时,但迈出这一步却足足用了65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首访台湾时感慨万分地说。在执掌国台办15个月后,张志军迈出了两岸“新一步”,也使他的形象在台湾媒体眼中逐渐清晰起来
  文|《小康》记者 尤蕾
  四天三夜,国台办主任张志军的“台湾行”,被台湾媒体认为“身段柔软,意义重大”。
  此时,距张志军接任国台办主任一职,仅一年半左右。2013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央台办、国台办)原主任王毅被任命为外交部长,填补这一空缺职位的同样是一位来自于外交部的官员——张志军。
  任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的30年,以及任外交部副部长的4年中,张志军公开露面的机会不少。立场坚定也成为他留给人们的普遍印象。他不惧美国参议员麦凯恩“阿拉伯之春正在走向中国”的公开挑衅,直斥“那只是幻想”。在钓鱼岛问题上,张志军强调日本没有权利拿中国领土进行任何形式的“买卖”,钓鱼岛寸土滴水、一草一木都不容交易,“中国不会主动惹事,但也不怕事”。
  与涉及国家核心利益态度强硬的张志军相比,身在国台办的张志军又向公众展现了另一个更柔软的自己,而这一特质在不少台湾媒体一年的观察看来,才是他的风格。
  去台湾“喝喝茶,聊聊天”
  嗅觉敏锐的两岸专家学者及相关党派人士,像5年前王毅履新时一样,并没有把任命当日主角的表现当成真正的亮相。
  当国台办下属的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向他们发出“第十一届两岸关系研讨会”(因举办地在福建平潭,以下惯称平潭两岸论坛)参会邀请时,敏感的人们才真正兴奋起来,因为上一任主任就是在“第八届两岸关系研讨会”时真正开启“王毅模式”,而此次,难免不让人猜想,张志军亦会藉此发表“就职宣言”,而这将不失为一个揣度新一届政府对台政策的正途。
  张志军果然没有令他们失望,他引用邓小平的话给台湾吃下一颗定心丸,“路子走对了,政策不会变。要变,也只会变得更好。两岸关系持续发展的事实已经给人们明确的答案。正确的方针政策没有理由不坚持,行之有效的做法不仅不会改变。而且还会做得更好。”
  “稳步推进,全面发展”的对台基调没有变,这无疑是张志军执掌国台办后必须向外界交待的头等大事,因为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风向标。
  上任仅5天,张志军就表示希望有机会能去台湾,与有关方面负责人见个面,“喝喝茶,聊聊天”。
  温文尔雅,面带微笑,张志军留给众多台湾媒体的印象很快出现在岛内的报章之中。与记者互动撬开交流的阀门,是当天张志军的首选动作。张志军说:“在见两岸记者之前,我台办的同事们还是说,张主任您这次是不是就别见记者了,可能记者会问很多问题,有些情况你也不全面了解,是不是以后见。我想以我以前的经历看,我外国记者朋友也经常见,那么我们的记者同胞们为什么不见呢?”
  在外交部担任副部长期间,张志军曾主管新闻工作。他经常与部分外国主流媒体驻京分社负责人及记者举行座谈,可谓深谙媒体对于沟通交流、提升执政互信方面的重要职能。“执掌国台办后,张志军显然把曾经的经验移植了过来,也许是有意而为之,也许是一种惯性,不管怎样,这显示出了一个官员的开放情怀。”一位台湾评论员说道,事实上,“这一招”的正面呼应令不少台湾媒体对张志军抱有好感。
  2013年末,两岸媒体再次见识到张志军的幽默。由70余家媒体参加的探讨两岸议题前瞻的活动中,张志军完成规定发言后,就将话题引向了现任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称赞两岸隔绝42年后首位赴台采访的记者范丽青“二十多年过去,依然那么年轻靓丽”,说明从事两岸交流的朋友能够永葆青春,引得台下媒体人会心一笑。
  与媒体交好是张志军的一贯风格,同样作为国台办也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暨台湾研究所副教授郑振清告诉《小康》记者,国台办在绝大多数台胞眼中的形象是正面而积极的。
  据了解,作为大陆主管台湾事务的政府部门,国台办的角色除了政策决策者之外,还充当了“有困难找国台办”的台胞解忧者一职。作为新一任主任的张志军势必要将这一传统传承下去。
  尽管依然有杂音,但2008年以来,两岸开放直航、陆客来台自由行、台湾招收大陆学生等等,都将两岸关系带入了一个柳暗花明的境界。张志军接掌国台办,算得上恰逢其时。
  履新整整两个月时,张志军更专程到江苏昆山实地体验当地台胞生活。当地社区营造的“中华大家庭,相聚一家亲”的氛围被张志军久久称道。而一年后,他就带着“一家亲”的理念走入了台湾岛内的普通家庭。
  两岸关系再突破——这正是张志军在2014年要做的第一件大事。
  两度“张王会” 两岸“脱手套”
  水到渠成,用作形容2014年两岸关系最受人瞩目的两度“张王会”(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会面惯称“张王会”)最贴切不过,张志军履新的第一年已然为此做好了铺垫。
  2013年两岸关系发展实现了三大突破,即“习吴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与国民党名誉主席吴伯雄)标志着国共两党在“一中”框架上取得突破,提升了两岸政治互信,这是十八大后国共两党首次举行的最高层级会晤;首届两岸和平论坛在上海召开,为新形势下开展两岸民间交流对话又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另一个则是在巴厘岛举行的APEC会议上,张志军与王郁琦的互动与寒暄。
  张志军如此描述与王郁琦会面当天的场景:“2012年的两岸交流,总数大概达到800万人次,但惟独我们这两位主管两岸关系部门的负责人不交往,我说这不太好吧。郁琦主委,我们两个人也应该多走动一下。毕竟要了解多方的社情民意,要多接地气。”
  由此,张王二人达成一个共识,他们两个人之间应该进行互访,两个机构之间应该设立一个常态化的交流沟通机制。后来重磅上演的“张王会”让他们彼此见证了对方史无前例的“第一次”。   今年2月11日,王郁琦率团访问大陆,第一次“张王会”成行。
  会面地点也颇有意味,选择了原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以及当时就盛极一时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面对诸多猜测,王郁琦揭开了谜底。1990年新加坡举办的亚洲大专辩论赛决赛场上,台湾大学与南京大学就“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实现的理想”展开辩论,王郁琦当时就是反方台湾大学的辩手。
  孰料,24年前妙语连珠,字字铿锵认为“和平共处”理想不可实现的王郁琦,如今却以“张王会”的形式践行着正方南京大学的观点。王郁琦在南京大学演讲时称:“当时你来我往的场景至今仍停留在我鲜活的记忆中。我从来没有想过,会将促进和平作为我的职业,但在24年后就是这么因缘际会,我的任务就是在寻找海峡两岸和平相处的可能,能够拜访南京大学,就是希望以更实际的行动来证明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
  “张王会”之所以成为张志军在今年首推的大手笔,就在于这是1949年内战结束后,台湾与大陆主管两岸事务的负责人首次正式会晤,岛内有媒体将其与1993年的“汪辜会谈”相比肩。
  台湾《经济日报》对于两者的类比给出了更具体的解读:从1987年两岸开启纯民间接触的1.0时代,到通过“民间”的海协、海基两会进行2.0时代交流,再到如今摘掉“白手套”,由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次正式会谈,标志着两岸接触进入2.5新时代。
  2月19日,回到台湾的王郁琦赴国民党中常会报告访问大陆成果。
  据台湾媒体报道,参访的重要成果包括双方同意建置陆委会与国台办联系沟通机制,双方同意就两会互设办事机构人道探视议题积极研拟可行方案,并对区域经济整合、推动两岸文化教育科技交流等交换了意见。其中最为显眼的一项便是邀请张志军访台。
  张志军在今年两会期间,就表示上半年可能访台的意愿。
  直到4月16日,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时,才由新闻发言人范丽青宣布,张志军已接受邀请,将于适当时机访问台湾。针对发言人口中的“适当时机”,在张志军6月23日开始第一次台湾之旅时,郑振清的解读为此做出了注解,他认为“时机很好”,台湾反服贸运动暂时告一段落,目前社会比较稳定,而年底又有六都市选举,蓝绿两营之前都会有选举活动展开,如果再晚些去“不合适”。
  与此同时,张志军的总体形象也终于在执掌国台办15个月后变得清晰起来,起码对于台湾是如此。台湾《中国时报》评论道,张志军带着招牌微笑,黑白相间的头发和银丝框眼镜,在公共场合给人严谨、一丝不苟的形象。但不少台商和熟识者说,他私下相当亲和,总能推心置腹。
  被赞“朴实诚恳,性格实在”的张志军一下飞机就说了一句大实话,“飞行时长不足3小时,但迈出这一步却足足用了65年”。
  由于诸多原因掣肘,主管两岸事务的政府部门国台办与陆委会此前一直未公开直接接触,两岸关系发展多依赖于海协会与海基会高层会谈,这一模式在台湾被称为“白手套协商”。而今,随着国台办主任回访台湾,中国社科院台湾所副所长朱卫东认为,这进一步巩固完善了两岸事务主管部门的常态化沟通运行机制。
  初来乍到,张志军就用闽南语问候台湾民众,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则“爆料”,身为江苏南通人的张志军本不会闽南语,但自从进入国台办工作以后,不仅向台商和台生学习闽南话,平时还经常向闽南籍同事请教。
  张志军更希望的是深入到说方言的普通台湾社会之中,在到访首日,他就表达了希望了解“隐形社会”,与台湾基层民众多接触。从张志军4天行程中看,安排得非常用心、务实且低调。在厚德里与里民座谈;穿上民族服装,宴请乌来泰雅乡亲;探访“八八水灾”受难最严重的小林村,祭奠罹难者;走访佛光山,拜会星云法师;在托老中心为老人打菜,参访台中惠明盲校主动给学生夹菜等等。
  新加坡《联合早报》对此称,大陆对台湾政策有新调整,由过去比较重视与台湾的大企业、政治精英的交流,扩展到跟台湾中低层社会的交流。对此,郑振清亦持相同观点,他表示,大陆对台接触的重心下移,体现出对台湾基层民意的重视,因为大陆意识到了争取两岸和平发展,必须得到民意支持。这也是大陆对台政策的自然发展,大陆主管台湾事务的部门要跟台湾各基层人士打交道,扩大与台湾社会的接触面。过去由于条件限制只能跟一部分大企业、政治精英建立联系,现在有条件了就该和基层建立沟通与交流。
  在朱卫东看来,张志军本来就对台湾非常熟悉,此次“基层走透透”实地倾听民意,有助于大陆制定对台政策更接地气,更符合台湾民意。
  倾听,在张志军接掌国台办一年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访台如此,在农历马年新春贺词中,他就提及自己结识了很多朋友,聆听到各方建言,“两岸一家亲”的感觉格外亲切美好。
  北中南三座城,留下何种印象?
  2014年对两岸关系发展究竟是怎样的一年?张志军又将如何施展抱负?
  张志军特意提到几家媒体联合评选2013年海峡两岸年度汉字推选结果,“进”字高票当选,表明了两岸关系在当年取得了进展。“明年(2014年)会怎么样?我觉得明年会更好。无论从政治交往、互信的增长、经贸关系的推进、人文的交流等各个方面,我都認为会有一个新的提升。” 现在看来,张志军在年初面对媒体说出的一番话,似乎与首访台湾的步履很合拍。
  张志军访台选取了北、中、南三座城市,分别是新北市、台中市和高雄市。
  他与新北市长朱立伦的会谈聚焦在两岸经济合作如何除继续重视大企业外,也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机会;与台中市长胡志强的会面更侧重农产品和旅游业;而造访高雄市则最令外界关注,因为该市是民进党执政。
  不过,外界亦注意到,身为民进党籍的高雄市长陈菊,在与张志军会面时强调了“市长”这一官衔,似乎有意淡化了民进党员的身份。张陈二人闭门会谈了约一小时,此前预计会晤半小时左右。虽然会谈并未对媒体开放,但透过此后陈菊和张志军回应媒体提问可对谈话内容管中窥豹。陈菊主动提及“台湾的自由民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而是台湾人民努力争取而来”,因此张志军一下飞机就听到许多不同声音,这正是台湾民主多元的一部分。对此,陈菊转述张志军表示“理解”。   在面对媒体讲话时,张志军表示,尊重台湾民众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两岸之间不仅存在地理的距离,也存在心理上的差距,要予以消除,就应鼓励两岸之间多交流。陈菊也向媒体强调,两岸之间的交流应让对方能有更多理解、倾听,才能使每一步交流更稳健。
  不分党派、不分基层的张氏交流,依然遭到了岛内一些深绿媒体的攻击,指摘张志军访台依然是在搞“统战”。在朱卫东看来,当前两岸发展根本不存在“统战阴谋”,而是在为老百姓谋利。同样,郑振清认为岛内一些人已经把“统战”妖魔化了。
  张志军与陈菊其实也算得上“老朋友”,张陈两度会面也并不突兀。
  去年8月,陈菊前往天津、深圳、厦门等地,邀请大陆城市市长参加2013亚太城市高峰会。张志军专程赶到天津与陈菊见面并共进晚餐。台湾媒体在报道首次“张陈会”时,就写道陈菊希望大陆不要只跟单一政党讨论两岸事务,多元化交流方能了解台湾全貌。也可以说,张志军访问高雄,换陈菊尽地主之谊亦在情理之中。
  而在张志军上任之初,对于与台湾绿营的沟通就显示出其开放的精神。
  去年6月,台湾前“立法院副院长”饶颖奇率团访问北京,张志军在钓鱼台国宾馆设宴款待。意兴盎然之时,现场响起民歌《高山青》,时任民进党“立委”的邱垂贞拉起张志军一起跳舞。
  与各类政党交往是张志军的“看家本领”,这要得益于中联部的历练。
  自1975年进入中联部工作,张志军基本以美大欧为重点,与其政党打交道,其中既有共产党及其他左翼政党,也囊括了民族民主党、工党、社会党、保守党等各种意识形态和性质的政党。在中联部举行“公众开放日”时,时任副部长的张志军就已经向外界表达了开放的胸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十分开放的政党,中联部作为负责党的对外交往的职能部门,也是本着这种开放的精神,来和世界上各类政党,包括和我们的媒体朋友打交道”。
  但是,此前有媒体期盼的张志军与民进党党魁蔡英文会面并没有成行。
  虽然这次“暴力小英”未如陈云林会长访台时表现激进,显得冷静了一些,不过按照受访专家的一致意见来看,张蔡不会面在意料之中。毕竟民进党的“台独党纲”依旧存在,从6月27日该党发表的声明看,这还是一个不太赞同两岸关系发展的政党。大陆反对台独,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有正式的党际交流。
  即便如此,张志军的行程依然遭受了抗议者的不断骚扰。
  “张陈会”后,车队驶离会场时,数名年轻人从安全岛冲出挡车。此举不由让人联想到,就在3个月之前,也是一群年轻人给张志军履新后带来第一次大困扰,这就是台湾部分团体和学生聚集“立法院”抗议《两岸服贸协议》的“反服贸”事件。因抗议学生手中拿有太阳花,岛内称之为“太阳花学运”。
  “反服贸”恰巧出现在张志军访台之前的敏感时期,对此,大陆给予了更大的关注。期间,两岸政策高阶菁英班大陆访问团抵京,张志军在与访问团会面时表示对台湾学生的“反服贸”运动“无法理解”。不过这也给了张志军两个启示,两岸关系发展背景下,受益面不均衡,更多是大企业受益,中小企业和基层民众受益不明显。另一个启示则如张志军所说,“我没有去过台湾,对台湾不够了解,因此我需要去台湾了解台湾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台湾基层民众和中小企业的真实想法和需求”。或许受此启发,张志军访台的重点正是集中于“三中一青”,即中南部、中小企业、中下阶层和青年学生。
  在招收大陆交流生的高雄义守大学,张志军在与校方和学生交流时,特别举了女网“海峡组合”彭帅/谢淑薇法网夺冠的例子,提出了两岸经济、科技、体育等方面合作的重要性,并坦言“我们并没有任何的想法,要把台湾的经济给吃掉”。他提到,要创造便利条件,让更多青年参与到两岸关系发展中来。
  “张志军重视与青年人交流,是因为青年学生在民意表达上非常活跃,重视台湾民意,就一定要跟他们交流。另外,这一代青年是在李登辉等人搞分裂时期接受的中学教育,历史观国家观偏向于李登辉陈水扁等人的主张,特别需要让他们客观了解大陆与两岸關系,两岸是一个国家。最近太阳花学运反映了民众的一些情绪,诸如对大陆投资冲击台企的恐惧等等,在青年人中表现明显,需要尽量化解。”郑振清解释道。
  张志军离台时说,这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他迈出的这一步,也弥补了前任主任王毅的遗憾。作为新掌门人,难免会让外界将其与王毅作比较。而郑振清认为两人并不具有可比性,各自具有不同风格与个性,只不过一点是共同的,无论谁接掌国台办,都会拓宽和平发展这一道路。
  两岸关系又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国台办主任的一次回访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要破解(两岸)一些难题的话,我们必须要有一点想象力;不仅是这样的会见(王张会),对两岸未来的发展,也应有更大的想象力。”张志军如是说。
其他文献
国务院七月初正式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此举意味着珠江-西江的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利用珠江-西江这条黄金水道,发展地区经济造福流域民众,是两广人民和政府期盼、谋划已久的大事,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珠江-西江流域迎来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机遇期,往近的说有助广东经济的转型升级,有利广西经济的重点发展;往远的说为我国中南西南地区的开放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筑起了桥头堡
期刊
周强,我国“神经外科事业创始人之一”王忠诚的关门弟子,在导师发展中国神经外科事业之际,自北往南,来到中信惠州医院。他继承导师的医德,创新导师的医术,在功能性神经外科方向勇攀高峰,造福于民。  立志传承中华民族的骄傲:王忠诚脑科中心  中信惠州医院隶属于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前身为惠州协和医院。中信集团进驻医疗行业,清华大学则提供技术支持。  由于清华大学和中信集团的战略合作,身为王忠诚院士谪传弟子
期刊
虎门每年一度的时装节与大连的时装节齐名,因而素有“北有大连,南有虎门”之称,而今的虎门,电子信息产业、文化旅游业等新生产业奋然崛起,这让虎门的发展如同猛虎插翅,再展雄威。  虎门成为首批“镇级市”的可能性预测: (五颗星)  这里是英雄的热土。见证过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见证过关天培镇守威远炮台的忠勇善战,也见证过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坚贞不屈……  这里是改革的前沿。国门尚未开启,这
期刊
趁着办赛事的“东风”,南京城市功能品质、城市文明程度得到快速提升,市民百姓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青奥会给南京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青奥会后江北新区将会成为南京新的增长极!  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这座古老的被朱自清比作“古董铺子”的城市,8月将迎来专为15至18岁年轻人设立的体育赛事——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当“古董铺子”遇上青奥会,确实很值得期待。  这座既传统又现代
期刊
狮山,一汽-大众华南工厂所在地,被誉为“全国第一大企业镇”。2013年狮山镇地区生产总值约767亿元,工业总产值2491.04亿元,拥有世界500强企业1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7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7家,还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学城,为狮山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狮山成为首批“镇级市”的可能性预测: (五星)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广佛都市圈中部,享有“全国重点镇”
期刊
“今年上半年发生了几起暴力恐怖事件,您怎样看待目前的暴恐形势?”对于这个问题,参与“2014中国平安小康指数”调查的受访者,会如何作答?  大部分人会认为是“暴恐事件离自己并不远”吗?调查结果显示,答案是否定的。受访者普遍表达出的心声是:防恐人人有责!  提及“人人有责”,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红袖章大妈”和“平安志愿者”。的确,这是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了:5月29日,北京正式进入社会面反恐模式,85万名
期刊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努力,小榄镇经历了从一个小镇到强镇的转变,经济实现了质的飞跃,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镇级拥有名牌名标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中山市小榄镇成为首批“镇级市”的可能性预测: (三星半)  实事求是的小榄人,搞经济发展是一奇,搞城市建设是一奇,为政,也是一奇。  虽然镇名叫小榄,其实她并不“小”。镇域面积75.4平方公里,辖15个社区,户籍人口16.7万,外来流动人口约15万人。小榄原是
期刊
2013年,容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414亿元,工商税收达到55.41亿元。现有各类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超2万家,其中超亿元企业123家。常住人口46.7万,其中户籍人口20.5万。容桂作为佛山“镇域经济”的典范,其人文、城市建设等方面也是成绩斐然。  容桂成为首批“镇级市”的可能性预测: (四星半)  早晨7:30,151个蔬菜档、24家鲜肉档、21位海鲜档在桂洲综合市场拉开一天繁忙的序幕。与此同时
期刊
制鞋、家具、机电三足鼎立,是厚街制造业的三大支柱产业,现已走向集群化发展,转型升级随之加快。该镇拥有“中国明星镇”、“全国乡镇企业百强镇”、“乡镇企业先进镇”等诸多荣誉。  厚街成为首批“镇级市”的可能性预测: (三颗星)  S256,改革开放之初,曾经是通过厚街的唯一省道,铺设之初两岸都是绿油油的水田。当地的农民洗脚上岸,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将财富的种子种在工厂里。而今在这面积126.15平方公
期刊
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之首,癌症病例为世界第一,这也是为什么在2015年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中,癌症、“三高”、心脑血管疾病会成为“公众最担心的三大病症”的原因,其实,“不生病、少生病”比“治好病”更重要,与其“谈癌色变”、“唯恐‘三高’”,不如马上开始养生,管住嘴、迈开腿,健康中国,需要政府、社会、每个人统统动起来  “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3月5日上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