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研究生生物信息学教学改革思考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g18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信息学在未来的生命科学研究中将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师范院校研究生的生物信息学教学工作,也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本文综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思考和对策,以期能在未来的教学工作能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使生物信息学这门技术能更好的服务于研究生的科研工作。
  【关键词】师范院校 研究生 生物信息学教学
  20世纪80年代末,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正式启动,随着该计划的实施,越来越多物种的基因组被破译,随之而来的还有海量的分子生物学数据。对物种基因组的研究并不是为了单纯的积累数据,而是为了揭示大量数据中所蕴藏的信息。因此,生物信息学应运而生。目前,几乎所有生物医学相关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生物信息学课程,很多农业院校也陆续开设此课程,但是在普通师范院校还存在着开设不足的状况。目前在师范院校中,很多科研工作者也在从事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涌现出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成为大多数研究人员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对生物信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目前大多数生物信息学专业的本科生在学习期间只接触基本的生物学课程,在生物学专业知识的深度上把握不够,而生物信息学专业的研究生一部分直接从来自于生物信息学专业,另外一部分则是从计算机、数学或物理专业转行而来,在生物学背景知识方面更是欠缺。因此,如果能够让非生物信息学专业的研究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将符合未来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我们就目前普通师范院校非专业研究生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于改革存在的思考详述如下:
  一、师范院校研究生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选择少
  硕士研究生培养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学生系统掌握某学科或专业领域内专门知识和基础理论。这就要求研究生既要拥有广泛深厚的专业知识,也应具备一定研究与创造能力。对于非生物信息学专业的师范院校研究生,我们要求其既掌握基本的生物信息学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目前本科院校生物信息专业常用的教材讲的比较深入,对于非专业的研究生来说,由于缺乏较好的数学和计算机基础,学习起来稍显吃力。但是普通生物信息学教程大多讲的较宽泛,也不适合研究生教学。如果能够编纂既能普及学生的生物信息学知识,同时又能让其具备基本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的教材将非常有利,但是目前市面上该类教材还比较少。
  (二)师资缺乏
  目前,国内大部分师范院校将生物信息学作为选修课来开设,使得课程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偏低,造成对该类教师的师资培养不够重视。且大部分师范院校未配备专业的生物信息学教师,多为其他生物专业的教师兼职讲授,该类教师部分通过自学,部分通过进修,缺乏专业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培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满足教学要求。
  (三)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师范院校研究生来源途径广,除了本科师范院校外,还有一部分来自农林院校或综合院校,学生本科所学专业不同,生物学基础和对生物信息学的认知程度差异较大,这些问题都会成为教学中的影响因素,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能够在授课内容上不仅做到完成教学要求,同时要兼顾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使学生更好的对该门课程有很好的把握。
  二、教学改革思考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完善教学广度和深度
  不同院校不同的教师研究方向不同,但是大致都离不开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这些大类,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要求研究生在学习该门课程后,能够熟练的运用生物信息学的知识为自己的科研服务。作为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要求在上课之前先对学生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进行初步的调查,选择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科研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可以不局限于现有教材的内容,必要时候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二)根据学生基础调整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基础层次不齐的现状,授课教师可以在授课前几章节补充学生的遗传学和基础分子生物学知识,通过两到三次课的时间完善学生该方面的不足,部分学生可能是农林院校的本科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多为专业方向比较强的生物学知识,那么通过普及基础生物学知识,可以让其对整个生物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同样对于师范院校的本科生,通过该段授课,也可以将自己在大学学到的各门专业课有一个整体的脉络和认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对基础分子生物学及基本的遗传学思想不再陌生,再学习后边的生物信息学知识的时候就不会显得很吃力。同时由于学生研究方向不同,对生物信息学技术的需求也不一样。针对此,授课教师可以在讲授过程中,穿插列举一些学生科研终于到的一些问题,应用所学的生物信息学知识进行解决,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材所举实例。同时对于前沿技术的内容,也必须做及时补充和更新,使学生更好的把握生物信息的前沿和技术。
  (三)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资源改进教学方式
  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生物信息学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求其必须有较强的上机操作能力。且大部分课程知识在讲授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教师操作演示不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毕竟观看和临摹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将生物信息学教学分成理论授课和上机实践两部分,有些操作性较强的章节可以直接选择在机房讲授,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通过自己操作增强感性认识,以利于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掌握。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在今后的生物学科研中将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重要的且处于快速更新中的学科, 其发展与生物医学发展是协同的。授课教师的授课观念、授课策略既要紧跟国内外发展前沿又立足选课学生实际,切实做好生物信息学教学工作,满足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需要,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简介:
  李丹丹,女,1982-02,河南南阳,讲师,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方向:昆虫基因组学。
其他文献
提出水平液面式孔内电视系统测量孔斜的误差因素。并对液体的毛细作用、误差精度、钻孔顶角、容器直径引起的误差进行分析。 The error factor of hole inclination in hori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史是否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孙氏手术)后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共384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纳入
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引流效果欠佳,肋间隙狭窄,胸廓塌陷,需手术治疗.常规的开胸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创伤大、出血多、肌肉损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我们
期刊
目的 探讨骨形成发生蛋白4(BMP4)与胶质瘤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构建布有各级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标本的组织芯片,评估BMP4与锰超氧化物岐化酶(MnSOD)、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表达的相互关系.构建替莫唑胺(TMZ)耐药细胞株,检测BMP4表达变化.转染BMP4质粒体进入多药耐药细胞株,检测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变化.结果 BMP4蛋白在标本中的平均吸光度(A)值于WHO Ⅰ级中
【摘 要】近年来,数字化校园成为教育技术化与信息化的重要推动力,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而数字化校园的前期建设的系统各自独立,其基本框架存在居多问题。设备更新速度快和设备添置成本高,严重阻碍其信息化作用的有效发挥,引进校园云服务平台既能改善已经存在的弊端,还能提高校园服务质量。本文阐释数字化校园、校园云概念与特征,以及设计出一套适合一般大学的校园云平台建设方案。  【关键词】数字化 数字化
肺叶内的肺动、静脉瘤是一种临床罕见的以肺动、静脉瘘和右向左分流为特征的疾病.肺动、静脉瘤文献复习仅见病例报道[1-4].肺动、静脉瘤为肺动、静脉畸形的一种类型,其临床表
期刊
【摘 要】不断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位语文教师时时恪守的追求目标。如教学过程中能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则能有效地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和空间。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方式方法 师生互动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项目教学法,作者结合自身在该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中的体会,从项目教学的必要性、项目选取的注意点以及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做了一定的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项目教学 改革 传感器与检测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教学现状分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工科类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生产过程自动化已成为不可缺
活动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继发的严重瓣膜损害会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进而严重影响患者心功能.外科手术是活动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治疗后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子[1-2],可以减少重
期刊
作为计算机教学教学,有必要也应该可以将一些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内容熔入到教学中,在让学生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本文针对计算机的日常教学的内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