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怎么变成了另一个人?!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ymaho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洲墨尔本大学的最新一项研究发现,新妈妈的产后抑郁症和丈夫对育儿的参与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丈夫能在育儿上亲历亲为,比如为婴儿洗澡、换尿片等等,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妻子患产后抑郁症的可能。
  
  故事陈述
  
  陈述人:陈翼刚,儿子 1 岁
  自从有了孩子,我觉得我的生活糟透了!这都是缘于妻子的变化。妻子本来是一个很开朗、活泼的人,可是她刚怀孕没多久,就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不单是情绪常常大起大落,动不动就哭,对社交和运动也都没了兴趣。一开始,我还以为是激素变化造成的,等到孩子出世就没事了。可是现在,孩子都快一岁了,妻子的情况却越来越差,真让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
  她在怀孕期间有点儿妊娠高血压,其实到最后控制得挺好的。但是生产时又出了点儿小意外,羊水破了后一直生不出来,最后只好剖宫产了,妻子也确实受了不少苦。之后,不知是儿子出生时不顺利导致得不太好带,还是妻子没经验,孩子经常哭个不停,不是不肯吃奶就是不肯睡觉,搞得家无宁日。总算等孩子好不容易睡着了,妻子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哭了起来,弄得我不知如何是好。哄她吧,她会越哭越厉害;不理她吧,又怕她更伤心,还影响了我们俩的感情。所以那几个月我累极了,下班回来根本休息不好,心里也很烦躁,说实话,经常没有耐心去哄她。
  以前妻子心情不好时,除了和我唠叨之外,还常常会打电话和好朋友说个没完,现在我见她常常心情不好,就鼓励她多和朋友聊聊,却不见她采取任何行动。以前每次有家庭聚会或者同事、同学聚会,她都兴致勃勃,现在可不一样了,一点兴趣和心情都没有了。我担心妻子这样会越来越孤立,心情不可能有转好的一天。
  她也总是说累、困,可是真有机会休息时,她又说睡不着。有时候孩子哭起来,我看她也没精神哄。我常常担心她这么心不在焉的有一天会出意外,老实说,现在让她一个人带孩子,我还真有点儿不放心。
  她的脾气也变得很坏,以前她是个特温和的姑娘,现在却动不动就暴怒,有时甚至是跟还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大喊大叫、摔东西。这也让我困惑,难道一当了妈妈都会变得这么不耐心?
  我和单位里做了爸爸的男同事也讨论过这个问题,很多爸爸都说孩子的妈妈在最初的几个月里都会紧张,但也没到我妻子这个地步,而且似乎时间也没那么长,难道是她真的有心理问题了吗?总之,这个女人让我越来越不认识了。现在孩子还不到一岁,我就已经心力交瘁了,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
  
  心理师点评
  
  新妈妈,请笑纳挫败;新爸爸,请参与育儿
  从描述看,这种情形很可能是患上了产后抑郁症。其实,产后抑郁症比人们想象得要普遍得多。新西兰 2006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每 6 位新妈妈中就有一位在婴儿出生后的头6 个月里患上产后抑郁症。主要症状包括:情绪持续低落及不稳定,常常无缘无故或为很小的事就哭个不停,总是疲惫不堪,精力、精神不足,常常觉得很累但却无法入睡,脾气暴躁,没有耐心等等。这些症状在你妻子的身上都可以看到。
  一些研究者认为,生产过程困难是产后抑郁症的成因之一。很多经历了艰难生产过程的妈妈,都会有和经历了严重创伤后一样的心理反应。这种经历令新妈妈正常的运作能力很久都不能恢复。叙述中你的妻子的生产过程很不容易,恐怕对她这段时间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也有不少的负面影响。
  过度透支,导致恶性循环
  我治疗过不少产后抑郁症的病人,发现患产后抑郁症的新妈妈常常对随着新生儿而来的一些负面经历和情绪心理准备不足,因此,在她们的期望和现实之间就出现了一个落差,而她们往往不知如何面对这个落差,这是令产后抑郁症无法康复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当孩子不肯吃奶或睡觉时,新妈妈就会有很强烈地被排斥感和失败感,而她其实对这种感觉并没有心理准备。如果这种经历持续发生了一段时间,她就会得出结论,认为一定是自己有问题,自己非常失败,不是一个好妈妈,并为此觉得很内疚和羞耻,也因此不愿意与朋友或亲戚联络。为了补偿自己的失败,她一般会提高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不断忽视自己的需要,放弃令自己快乐的活动和享受,甚至是正当的、必要的休息。这种不断透支自己的做法,不但无法扭转令自己筋疲力尽的局面,反而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越有失败感,就越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越不照顾自己,自己的状态就越差,就越是力不从心,情绪也越来越不稳定。
  积极参与育儿,帮妻子接纳自己
  要扭转这个局面,新妈妈要明白和接受一个道理,即负面经历和情绪也是育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所以,当自己在抚育婴儿时遇到困难和经历挫败感时,不要不断地批评自己和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要学会向周围的人求助,要知道自己的身体和感情需要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连自己都照顾不了的妈妈,是不可能照顾好孩子的。因此,要抽一些时间顾及自己的需要,比如和朋友出去喝喝咖啡、聊聊天,或者做一做运动等。
  另外,最近澳洲墨尔本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还发现,新妈妈的产后抑郁症和丈夫对育儿的参与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丈夫能在育儿上亲历亲为,比如亲自为婴儿洗澡、换尿布,半夜和妻子轮流起床哄婴儿入睡等,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妻子患产后抑郁症的几率。这项研究还发现,丈夫的态度也非常重要,如果丈夫不但不参与家务,还对妻子的育儿能力发出诸多批评,就会大大地增加妻子患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丈夫参与照顾孩子是很重要的,不但可以为妻子分担压力,还能和孩子建立很好的感情和关系,一举两得。此外,还要记得多给妻子以正面的赞扬、鼓励和支持。这样,因产后抑郁症而形成的情绪恶性循环就会被打破,生活也会回归正轨。
  
  心理师介绍
  李夏林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婚姻和家庭辅导学硕士,现为香港国际心理服务公司资深心理辅导师。
其他文献
贴身医生:盛晓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  专长:儿童保健儿童营养  门诊时间:周二全天  收件人 [email protected]    发件人 苏晓  问题 宝宝牛奶过敏,母乳不够,选什么奶粉好?  我的宝宝生下来后,一个月内是纯母乳喂养。满月后,宝宝的食量增大了,而我的奶水又不太足,所以我开始给他添加婴儿配方奶粉。可是,自从喝了配方奶粉以后,宝宝的脸上、头上开
摘要:数字时代,中小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基本情况、自我保护、自我约束、监督他人为调查维度,对上海市闵行区1,005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群体特征明显,在性别、年段和上网时长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学生网络行为喜忧参半,自我保护意识与行为较强,自我约束与监督他人的行为尚需加强或引导。基于此,学校应从重新认识教育环境及对象、倡导慎独思想和公共精神、科学设计与实施教
为宝宝“量身订制”的治疗方案,让父母放心、宝宝健康的贴身呵护。  面对一些宝宝健康的疑难问题,爸爸、妈妈焦虑不已,总希望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为此,《父母必读》特邀本刊专家出诊,为宝宝“量身订制”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女儿的铜超标了!    我女儿3 岁多。前两天幼儿园组织检查身体,在微量元素的报告单上(采集的是指尖血),女儿的铜含量超出参考范围,达到53μmol/L。  看到这个结果,我们非
倾诉者:米兰,30岁  感受:伤心、困惑、不知所措    故事自述:      我们从恋爱到结婚,一直都非常恩爱。在我怀孕9个月的时候,却发生了一次让我难以忘怀的争吵。而且,更可怕的事还在后面。  怀孕后,我就辞掉了工作,想安心孕育孩子。当还有1个月我就要临产的一天,老公回家翻箱倒柜地找他的身份证,一副找不着绝不罢休的样子。我问他要干什么,他说要去存钱。因为那时我已经准备好了去医院的“待产包”,很
第六个月的宝宝 素描  本月宝宝体重平均每天增加10 克。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但可能有些认生。  他能够自由地翻身了,而且开始喜欢坐起来玩儿。  这个月宝宝不仅能听懂他自己的名字,还知道你的语调是高兴还是生气。  他会发出声音,或者尖声大叫、大笑,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愈发活跃了,精力旺盛,活动范围增大,因此更加要当心他的安全。    第六个月的“提醒”  记录 每两周称一
现在,孩子生病打点滴似乎成了家长的“定心丸”,否则心里总是不踏实。其实,输液并不是像在饭馆里点菜那样随意的,什么时候需要输液、输什么液,都是一件很谨慎的事情。  孩子生病,特别是感冒、发烧好几天后仍不见效,家长往往会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治疗,认为这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才能让孩子好得更快。静脉输液真的能缩短感冒、发烧的过程吗?静脉输液到底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诊室回放镜头1  9个月的洋洋出
宝宝耳后有个小鼓包,而且越长越大,应该怎么治疗?  我的宝宝现在刚满1周岁。在宝宝6个月的时候,我们发现他的耳朵背上(耳根上部耳尖方向)长了一个小包,小包的直径在8毫米左右,摸起来不是很硬,不会滑动,包的表皮与皮肤差不多,但这个部位的皮肤有些撑起。此后我一直在观察这个小包,发现小包在慢慢长大,现在已经长成椭圆形,长度大约2厘米,宽度1厘米,硬度还和原来一样,仍然不会滑动。而且据我观察,这个包不会令
这个月,宝宝的原始反射进一步消失,他的活动有了更大的自主性。他会对着你微笑,还会把小手伸到眼前不停地玩,左看看右看看,可爱的表情让周围的人都着迷。    第三个月的宝宝    素描  素描宝宝的能力发展很快,更加活泼可爱。睡醒时,他会盯着人看,对玩具和人微笑;俯卧时,他可以抬起头并坚持一段时间,因此视野大大开阔;他还喜欢主动去够取、拍打玩具。他的表情丰富起来,可以表现出高兴、好奇或厌烦等情绪。  
这个小球摸起来怎么是软的?那个玩具为什么会动呢……一天天,宝宝在长大,好奇心也随着在一点点地滋长。  好奇心,是孩子成长和求知的动力。跟随孩子的好奇心,一起探索,一起玩耍,你也会有许多新鲜有趣的感受!    这个时期的宝宝开始有意识地自己去接触玩具,开始注意到周围事物的存在了。于是,他的面前又展现出一个新世界。  宝宝心里话: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快乐地生活了几个月。  现在,我不再睡
时间:2009 年1 月20 日 下午2:00 ~ 4:00  地点:父母必读育儿网- 教育心理咨询室  专家:陈会昌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儿童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胆小、受欺负、爱打人……总之,孩子在交往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里,请儿童心理专家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热点问题1:关于环境    Q1: 几个月的宝宝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