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开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钥匙;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工具;让学生时时感受成功的快乐,能巩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生物学的意义,能加深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四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进行了探讨。
生物学兴趣学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人的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对某学科有了兴趣,就会全身心,自觉自愿地去学习该学科,即使遇上学习障碍,也能努力去克服。可见,兴趣的培养在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于是,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培养。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开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钥匙
许多学生喜欢上某门学科,往往是由于喜欢本学科老师开始的,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要让学生喜欢你,你自己本身就得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并且不断总结学生喜欢的教师应具备怎么的人格魅力,随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来源于教师能放下教师架子,关心学生,把学生当朋友看待,这样学生才会觉得,你这个老师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们就会用心听你的课,自然而然就有兴趣学你教的生物这门学科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时也来源于教师广博的知识,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知识,还得懂学科之外的东西;不仅懂得文科,也得懂理科;不仅懂得自然界,还能懂社会与人生。以前人们认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有桶水便可。可是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得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因为一桶水长期不更新,不流动,会变成死水。只有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常教常新,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吸引力。
二、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工具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标语“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又如,先人苟子所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己,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上矣。”从以上名人名言中,我们很容易体会到实践在教学中的地位。生物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生物教学实验种类多,主要有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
演示实验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看到实验结果,并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课上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心脏结构”这节课,光听教师讲述,内容复杂、抽象、不好理解,会导致学生没有兴趣。但是观察到新鲜的心脏,再看到每个结构,内容好理解了,学生也觉得很有意思。
分组实验能让学生亲自动手,手脑并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当问题一经解决,学生自然会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比如,在做“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这个实验时,学生都想急于想观察到自己的口腔上皮细胞,但是做的过程中总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没染好色,等等。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一步步检查,分析问题之所在。当看到清晰的物象时,学生都很兴奋,学习兴趣一下就激发出来了。
课外实验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初中生物课,有的内容较难理解,没有配套实验,学生听起课来会感觉空洞。这时,教师可以自己配置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如在学习“蕨类植物”这节课时,我在课前采集了许多蕨类植物,上课时展示给学生面前,并分发给每组学生手中,学生这样就可以一边观察实物,一边听老师讲解知识点,那一节课,学生学得很开心。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饲养动物,种花草树木,采集标本等活动来拓展课外实验,这样正好可以把理论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充分发展和培养自己对生物的兴趣。
三、让学生时时感受成功的快乐,能巩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字写得好的人,反而经常练字;而字写得差的人却很少见他们练字,成绩好的学生,经常主动演算习题,找课外书阅读,而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却反而很少看到他们学习。原因在于:前者在这方面获得过成功,激发了他们极大的兴趣,而后者尽管也想扭转被动局面,却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如愿,没能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感,从而使他们逐步丧失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功,如在讲课、作业、考试等各种教学活动中,安排的内容要难易适当,因人而异,重视个别差异,让学生有信心继续学下去,若学生丧失了学习信心,兴趣也会随之丧失。在课堂中提问时,也得根据问题难易程度,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巩固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让学生体会生物学的意义,能加深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与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有关,学生对所学学科理解越深刻,越能努力学习,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轻易退缩。所以,我们老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生物学在我们生活、生产、科技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应避免枯燥长篇讲述,要结合课堂内容适时的点点滴滴渗透。如在学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这课时可以结合实际讲一些环境污染的问题,学生会想到各种各样的污染,但不知污染后果的严重性,更不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学生学习废旧电池对环境污染这知识点时。不仅让学生想到的“气味难闻”“垃圾成堆”,更要让学生体会到废旧电池还会带来其它后患无穷的问题,如一节小电池就可以污染一个人一生饮用的水量,等等。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体会到要解决这些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工作,如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减少污染,等等,但根本的方法还是得应用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知识,研究出新材料、新方法,来替代有污染的材料生产出无污染的电池。这样,学生在体会生物学意义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加深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总之,作为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能在教学中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物学兴趣学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人的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对某学科有了兴趣,就会全身心,自觉自愿地去学习该学科,即使遇上学习障碍,也能努力去克服。可见,兴趣的培养在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于是,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培养。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开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钥匙
许多学生喜欢上某门学科,往往是由于喜欢本学科老师开始的,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要让学生喜欢你,你自己本身就得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并且不断总结学生喜欢的教师应具备怎么的人格魅力,随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来源于教师能放下教师架子,关心学生,把学生当朋友看待,这样学生才会觉得,你这个老师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们就会用心听你的课,自然而然就有兴趣学你教的生物这门学科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时也来源于教师广博的知识,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知识,还得懂学科之外的东西;不仅懂得文科,也得懂理科;不仅懂得自然界,还能懂社会与人生。以前人们认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有桶水便可。可是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得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因为一桶水长期不更新,不流动,会变成死水。只有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常教常新,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吸引力。
二、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工具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标语“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又如,先人苟子所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己,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上矣。”从以上名人名言中,我们很容易体会到实践在教学中的地位。生物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生物教学实验种类多,主要有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
演示实验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看到实验结果,并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课上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心脏结构”这节课,光听教师讲述,内容复杂、抽象、不好理解,会导致学生没有兴趣。但是观察到新鲜的心脏,再看到每个结构,内容好理解了,学生也觉得很有意思。
分组实验能让学生亲自动手,手脑并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当问题一经解决,学生自然会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比如,在做“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这个实验时,学生都想急于想观察到自己的口腔上皮细胞,但是做的过程中总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没染好色,等等。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一步步检查,分析问题之所在。当看到清晰的物象时,学生都很兴奋,学习兴趣一下就激发出来了。
课外实验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初中生物课,有的内容较难理解,没有配套实验,学生听起课来会感觉空洞。这时,教师可以自己配置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如在学习“蕨类植物”这节课时,我在课前采集了许多蕨类植物,上课时展示给学生面前,并分发给每组学生手中,学生这样就可以一边观察实物,一边听老师讲解知识点,那一节课,学生学得很开心。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饲养动物,种花草树木,采集标本等活动来拓展课外实验,这样正好可以把理论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充分发展和培养自己对生物的兴趣。
三、让学生时时感受成功的快乐,能巩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字写得好的人,反而经常练字;而字写得差的人却很少见他们练字,成绩好的学生,经常主动演算习题,找课外书阅读,而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却反而很少看到他们学习。原因在于:前者在这方面获得过成功,激发了他们极大的兴趣,而后者尽管也想扭转被动局面,却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如愿,没能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感,从而使他们逐步丧失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功,如在讲课、作业、考试等各种教学活动中,安排的内容要难易适当,因人而异,重视个别差异,让学生有信心继续学下去,若学生丧失了学习信心,兴趣也会随之丧失。在课堂中提问时,也得根据问题难易程度,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巩固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让学生体会生物学的意义,能加深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与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有关,学生对所学学科理解越深刻,越能努力学习,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轻易退缩。所以,我们老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生物学在我们生活、生产、科技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应避免枯燥长篇讲述,要结合课堂内容适时的点点滴滴渗透。如在学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这课时可以结合实际讲一些环境污染的问题,学生会想到各种各样的污染,但不知污染后果的严重性,更不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学生学习废旧电池对环境污染这知识点时。不仅让学生想到的“气味难闻”“垃圾成堆”,更要让学生体会到废旧电池还会带来其它后患无穷的问题,如一节小电池就可以污染一个人一生饮用的水量,等等。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体会到要解决这些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工作,如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减少污染,等等,但根本的方法还是得应用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知识,研究出新材料、新方法,来替代有污染的材料生产出无污染的电池。这样,学生在体会生物学意义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加深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总之,作为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能在教学中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