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投实心球的动作中“满弓”分析及采用阶段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研究,来提高学生投实心球成绩。投掷实心球是一个主要训练人上下肢爆发力、腰腹力量和上下肢协调能力的比较全面的项目,“满弓”练习对提高实心球成绩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在实心球训练中应把“满弓”练习放到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口令 满弓 实心球
掷投实心球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掷投实心球列为初级中学毕业升学考试项目。然而,国内大量教科书、报刊、杂志对掷投实心球“满弓”训练方法等阐述不多。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迅速准确地接受并完成动作。教学适宜采用阶段性教学,并要注重教法的研究,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第一阶段教学任务及教法
第一阶段是传授技术——接受技术阶段,它的任务是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法、口令教学法、语言教学法等向学生传授各种动作、技术,使学生初步掌握动作姿势。
1.直观教学法
(1)动作示范
在教学的初始阶段,首先要给学生做一次完整示范,使学生对动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建立动作完整概念,引起兴趣,让学生知道动作的全貌之后,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向学生传授每一个动作,是学生了解动作的结构,完成的顺序、要领、关键、难点等。最后再做一次标准完整的示范,让学生掌握动作的路线、方向。例如在正面原地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教学中,一般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在遇到比较复杂的动作时,如教“满弓”动作时,学生的上、下肢动作不协调,完成不好,可分为①抬头②挺胸③送髋④屈膝。这样能使学生明确动作结构,并掌握动作技术,从而有效地缩短了掌握动作的学习时间,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完整——分解——完整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比较准确清楚地了解动作的变化过程,达到准确完成动作的目的。
(2)讲解
在第一次示范和学生模仿练习后,应立即讲解动作要领。在讲解中必须结合示范动作,并要突出重点,语言要精练、准确、形象,这样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满弓”的形成前,教学中教师把动作安排三动完成,一边示范一边用动述口令叫:“握球、预备、引球”。学生通过几次有提示的练习,很快就掌握这个动作,解决了停止动作后再示范讲解的矛盾。因此,在讲解时要突出动作要领,使学生充分了解动作。
2.口令教学法
(1)呼动作名称
使学生建立深化动作结构,闻令视型,感觉动作,传导兴奋,建立动作定型。
(2)呼自然数加动作名称
如①抬头②挺胸③送髋④屈膝。这样的口令可使学生明白满弓动作顺序,动作间之间联系,而且弄清每一个动作的技术量,培养学生完整的动作连贯概念,掌握动作的节奏性。
(3)口令的节奏
准确的口令依托准确的节奏,最佳口令效果是语言刺激的反应,而又反馈于动作的节奏。节奏是掷实心球重要的因素。根据投掷实心球教学与练习的需要,可灵活运用口令。①常用的口令:即一动一个呼号,这种口令适用于简单的动作和基本功练习,如有些动作需要分解成若干个动作的连贯练习,可在原一动一拍的基础上附加口令。一般是发力的动作口令要短促、洪亮有力,过渡性的动作口令可适当放慢。②提示性口令:指在发出口令之前,加上动作名称或简明术语作为预令进行启发提示,这对初学者或容易遗忘的动作可用提示性口令。③分解动作口令。有些较为繁难复杂的动作需要分解,为使动作连接不受繁杂动作的影响,可将一动的节拍按动作分解的程序分解。
(4)运用动述口令的注意事项
语言应简明、概括,通俗易懂、上口、流畅;发音应清楚,或短促顿挫或悠扬绵长;拍节应准确,口令词适合做动作;时机掌握应恰到好处,不可滥用;动述口令是教学中的语言技巧。要能很好地运用动述口令,需要教师做到教材熟悉,备课细致,熟能生巧。
3.语言教学法
(1)术语性语言
正确使用术语,可以提高讲解的概括性与科学性。如在满弓练习中,学生由于遗忘,教师可用术语加以提示,例如送髋等。
(2)鼓励性语言
教师以鼓励的语言,向不同个性、自尊心、荣誉感的学生布置任务与作业,通常能促使其潜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表扬性语言
以正面教育、表揚为主,来激励学生的学习情绪是调动其积极性的有利手段。常用的表扬语言有“好”“有气势”“动作很利落”“力度不错”等。
二、第二阶段教学任务及教法
第二阶段是组织练习——进行练习阶段,它的教学任务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满弓”练习,使学生掌握动作姿势并将已掌握的动作贯穿起来,逐步成型巩固。经过初步的学习,学生对动作已有了较正确的概念,可以连贯的完成一套动作,但动作掌握不牢,有一定的反复、遗忘,技术不可能既刻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逐步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和技能自动化。
1.徒手动作练习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通俗易懂地认识“满弓”,为让学生更加能理解“满弓”。我取一根长度适中的竹片,一端固定,另一端做一标记,固定点到标记点视做“满弓”的身体各部位。用同一重物放在标记点上,向同一方向拉引两次并放手,两次拉引竹片弯曲的幅度不同,看两次重物被弹射出距离的远近。显然,竹片弯曲幅度大的一次重物被弹射的距离更远一些,从而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满弓”幅度越大实心球成绩(远度)越好的意识,训练过程中注重“满弓”的练习。树立正面典型,让在当次训练中掌握“满弓”技术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并把掌握“满弓”技术前后的成绩作比较,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满弓”能提高实心球成绩。经过对“满弓”的思考研究,通过以下几步骤辅助练习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满弓”。
第一步骤:上下肢协调配合
从一脚撑地,另一脚脚尖后点地,两臂上举开始,后点地的腿和两臂同时向前相向运动,在体前相遇后,向相反方向运动,这时支撑脚颠一次,摆动腿变为支撑腿,而支撑腿变为摆动腿和两臂继续向后,经过身体冠状面后成相向运行,使向后的摆动腿和上体形成“满弓”。继而反向运动到冠状面,后面动作同上,连续多做。重点是尽力做好“满弓”,每次都要到位。
第二步骤:背桥
两脚平行站立,可并立也可开立。身体向后弯曲,两臂向后上撑地,使四肢和躯干形成“n”形。
第三步骤:背屈
在垫子上让同伴压住自己的小腿,自己趴在上面或将上体探出悬空。两臂向后背在身后或两手在头后交叉扶头,头向后仰,身体成“满弓”后主动向后上方发力,尽力加大身体的“满弓”,可连续做。
第四步骤:准备姿势时,头的动作
投掷实心球动作是从“满弓”开始。此时,头的动作应该是充分后仰,这有利于“满弓”更加充分的形成。因为充分后仰可使脊柱最大限度的后伸!在保证协调爆发用力的前提下,手臂也随之充分后伸,形成了良好的超越器械姿势。同时,抬头可使体前部分肌肉充分拉长,一部分肌肉同时能协助提肋动作,这有利于爆发式用力,另外,由于头部的状态反射作用可增加上肢力量,使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三角肌等肌力增强。因此,准备姿势时间的动作应该是充分后仰。然而在练习中,有许多学生准备姿势时低头或用力低头,是因为其生理上感觉低头可以使手臂后伸充分,从而加大用力距离,而实践中,抬头时的有效用力距离比低头时要远15厘米左右。因此教师应以“满弓”入手,强调头的动作。
2.持器械练习——设置标志练习
它的教学任务是给学生指明动作的方向、幅度、轨迹、用力时机,给学生以引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动作的方法。在教学中应用了各种标志结合教学,改善了教学环境和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技术动作,迅速提高了学生的实心球成绩,运用“设置标志法”进行实心球教学效果明显。
组织教法:男女生分组,以投掷能力高低分组练习;相向站立,场地中间设置一横绳,并在场地每方画一条投掷线。投掷距离横绳高度参考下表。
按能力组投掷距离横绳高度参考表。男生:投掷成绩(米)10.0或10.0以上,投掷线与横绳投影线距离(米)6,横绳高度(米)3;投掷成绩(米)8.50或10.0,投掷线与横绳投影线距离(米)5,横绳高度(米)2.7;投掷成绩(米)8.50以下,投掷线与横绳投影线距离(米)4,横绳高度(米)2.5;
女生:投掷成绩(米)7.20或7.20以上,投掷线与横绳投影线距离(米)4,横绳高度(米)2.3;投掷成绩(米)5.80至7.20,投掷线与横绳投影线距离(米)3.5,横绳高度(米)2.1;投掷成绩(米)5.80以下,投掷线与横绳投影线距离(米)3,横绳高度(米)2.0;
投掷实心球时,实心球应飞越横绳,由各小组体育骨干指挥(指挥者参与练习),统一口令进行投掷,强调注意安全,上面组织教学适应于基本掌握技术动作,但由于身体蹬伸不充分或最后用力屈肘,出手角度偏低等易犯错误动作进行专门性练习,学生练习时,教师检查各组并及时纠正动作错误。
3.进行拓展性练习——身体素质练习
它的教学任务是根据上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时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练习,因为投掷实心球是比较枯燥的体育教学内容之一,为了调动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些实心球的拓展练习,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以上肢练习为主的练习方法:两人按推小车游戏的方法组合成“小车”,在爬行者的头前放置一个实心球,练习时爬行者依次用手推球向前,到规定的距离后两人互换位置,继续爬行推球前进,直到终点,快车为胜。
例如:以下肢练习为主的内容的练习方法:练习者每人间隔2~3米,前后对齐成一路纵队站立,投掷手一人面向纵队。队伍站好后,投掷手对准队伍将实心球滚出,练习者把握时机依次跳过来球,无人碰球的队获胜。
例如:以腰腹练习为主的内容的练习方法:甲乙两人一组相距一定的距离,背对背站立,甲先双手持一个实心球,双脚不准移动,挺髋上体后仰经头顶双手将球传给乙,乙双手从头顶上方接球后立即上体前屈弯腰经跨下将球传给甲,甲低头弯腰从胯下接球后再将球从头顶上方传给乙,两人依次顶上胯下传接球,在规定的时间内,传球次数多的组为胜。
三、第三阶段教学任务及教法
第三阶段是检查纠错——巩固提高阶段,它的教学任务是在初步成型的动作中,及时地寻找改正错误动作和不足之处,争取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获得学生掌握技术达到何种程度的信息,并通过反馈对教学进行控制,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把出现相同错误动作的同学重新组合,给同学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教授如何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例如:向下掷实心球,几乎不存在抛物线。
产生原因:①实心球离手太迟;②掷球时,前脚没有用力支撑,而是屈膝,造成先弯腰低头掷球。
纠正方法:①教师讲解、示范实心球离手时的动作要领,然后用较轻的实心球或排球进行练习,逐步过渡到用2公斤的实心球练习;②徒手练习时后脚用力蹬,前脚用力向前上方撑,熟练后再加练挥臂收腹,这时要求练习者掷出球后,用眼的余光看实心球的运行路线,同时從用几成力去掷球,逐步过渡到全力掷球;③要分清是先收腹还是先弯腰。因为弯腰会降低出手点高度,减小出手角度,从而影响成绩。
例如:投掷时用不上腰腹和上体力量,单纯用双臂力量。
产生原因:①准备姿势时低头。导制“满弓”不充分或脊柱根本没有后伸,腰腹肌和胸部肌肉没被拉长。②刚开始用力时先低头,引起上肢过早用力,造成腰腹及下体不能充分用力及身体各部分用力不协调。
纠正方法:①采用徒手练习反复做蹬腿,收腹的用力动作,并着重体会“满弓”姿势!即头动作;②仰卧在长凳或海绵包上,头及胸部向下手持篮球等较轻器械练习投掷,体会用力顺序,强调头不要过早抬起用力,应随身体一起用力。
例如:投掷实心球时腰腹收缩与两臂用力不协调。
原因:投掷时单纯用两臂力量将球投出,而腰腹没有协调做动作。
纠正方法:先进行徒手练习,注意蹬地、收腹、投球协调,再由轻球到重球进行练习。
四、第四阶段教学任务及教法
第四阶段是考查考试——阶段检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所掌握的动作得以巩固,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通过前几个阶段的练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动作,但平时采用集体练习遇到难点可以互相提醒,在检测中,由于紧张导致动作变形和遗忘,所以在检测前要进行模拟练习,加深学生对所学动作的认识,以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论
在训练过程中,学生掌握“满弓”技术后成绩大幅提高的实例已屡见不鲜,素质好的学生掌握了“满弓”技术后,实心球成绩(远度)能提高1米以上,大部分学生掌握满弓技术后,实心球成绩能提高30厘米以上。掌握“满弓”技术的学生经过较好的“满弓”辅助练习后成绩又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对“满弓”训练前后的成绩比较,可以看出在没有经过“满弓”训练时,摸底测试成绩普遍不理想,经过满弓训练后,随着学生“满弓”技术的日臻完善,学生的成绩明显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徐继军.实心球教学体会[J].新课程,2008.(03)
2.曹淑忠.投掷项目预赛战术安排新法[J].体育师友,2005.(02)
3.王国成.“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技术教法[J].体育教学,2007.(02)
4.刘杰,张继荣.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常见的几种错误及纠正方法[J].体育教学,2007.(01)
5.全国体育学院教材组.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6.全国体育学院教材组.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余杭区良渚中学
关键词:口令 满弓 实心球
掷投实心球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掷投实心球列为初级中学毕业升学考试项目。然而,国内大量教科书、报刊、杂志对掷投实心球“满弓”训练方法等阐述不多。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迅速准确地接受并完成动作。教学适宜采用阶段性教学,并要注重教法的研究,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第一阶段教学任务及教法
第一阶段是传授技术——接受技术阶段,它的任务是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法、口令教学法、语言教学法等向学生传授各种动作、技术,使学生初步掌握动作姿势。
1.直观教学法
(1)动作示范
在教学的初始阶段,首先要给学生做一次完整示范,使学生对动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建立动作完整概念,引起兴趣,让学生知道动作的全貌之后,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向学生传授每一个动作,是学生了解动作的结构,完成的顺序、要领、关键、难点等。最后再做一次标准完整的示范,让学生掌握动作的路线、方向。例如在正面原地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教学中,一般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在遇到比较复杂的动作时,如教“满弓”动作时,学生的上、下肢动作不协调,完成不好,可分为①抬头②挺胸③送髋④屈膝。这样能使学生明确动作结构,并掌握动作技术,从而有效地缩短了掌握动作的学习时间,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完整——分解——完整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比较准确清楚地了解动作的变化过程,达到准确完成动作的目的。
(2)讲解
在第一次示范和学生模仿练习后,应立即讲解动作要领。在讲解中必须结合示范动作,并要突出重点,语言要精练、准确、形象,这样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满弓”的形成前,教学中教师把动作安排三动完成,一边示范一边用动述口令叫:“握球、预备、引球”。学生通过几次有提示的练习,很快就掌握这个动作,解决了停止动作后再示范讲解的矛盾。因此,在讲解时要突出动作要领,使学生充分了解动作。
2.口令教学法
(1)呼动作名称
使学生建立深化动作结构,闻令视型,感觉动作,传导兴奋,建立动作定型。
(2)呼自然数加动作名称
如①抬头②挺胸③送髋④屈膝。这样的口令可使学生明白满弓动作顺序,动作间之间联系,而且弄清每一个动作的技术量,培养学生完整的动作连贯概念,掌握动作的节奏性。
(3)口令的节奏
准确的口令依托准确的节奏,最佳口令效果是语言刺激的反应,而又反馈于动作的节奏。节奏是掷实心球重要的因素。根据投掷实心球教学与练习的需要,可灵活运用口令。①常用的口令:即一动一个呼号,这种口令适用于简单的动作和基本功练习,如有些动作需要分解成若干个动作的连贯练习,可在原一动一拍的基础上附加口令。一般是发力的动作口令要短促、洪亮有力,过渡性的动作口令可适当放慢。②提示性口令:指在发出口令之前,加上动作名称或简明术语作为预令进行启发提示,这对初学者或容易遗忘的动作可用提示性口令。③分解动作口令。有些较为繁难复杂的动作需要分解,为使动作连接不受繁杂动作的影响,可将一动的节拍按动作分解的程序分解。
(4)运用动述口令的注意事项
语言应简明、概括,通俗易懂、上口、流畅;发音应清楚,或短促顿挫或悠扬绵长;拍节应准确,口令词适合做动作;时机掌握应恰到好处,不可滥用;动述口令是教学中的语言技巧。要能很好地运用动述口令,需要教师做到教材熟悉,备课细致,熟能生巧。
3.语言教学法
(1)术语性语言
正确使用术语,可以提高讲解的概括性与科学性。如在满弓练习中,学生由于遗忘,教师可用术语加以提示,例如送髋等。
(2)鼓励性语言
教师以鼓励的语言,向不同个性、自尊心、荣誉感的学生布置任务与作业,通常能促使其潜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表扬性语言
以正面教育、表揚为主,来激励学生的学习情绪是调动其积极性的有利手段。常用的表扬语言有“好”“有气势”“动作很利落”“力度不错”等。
二、第二阶段教学任务及教法
第二阶段是组织练习——进行练习阶段,它的教学任务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满弓”练习,使学生掌握动作姿势并将已掌握的动作贯穿起来,逐步成型巩固。经过初步的学习,学生对动作已有了较正确的概念,可以连贯的完成一套动作,但动作掌握不牢,有一定的反复、遗忘,技术不可能既刻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逐步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和技能自动化。
1.徒手动作练习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通俗易懂地认识“满弓”,为让学生更加能理解“满弓”。我取一根长度适中的竹片,一端固定,另一端做一标记,固定点到标记点视做“满弓”的身体各部位。用同一重物放在标记点上,向同一方向拉引两次并放手,两次拉引竹片弯曲的幅度不同,看两次重物被弹射出距离的远近。显然,竹片弯曲幅度大的一次重物被弹射的距离更远一些,从而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满弓”幅度越大实心球成绩(远度)越好的意识,训练过程中注重“满弓”的练习。树立正面典型,让在当次训练中掌握“满弓”技术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并把掌握“满弓”技术前后的成绩作比较,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满弓”能提高实心球成绩。经过对“满弓”的思考研究,通过以下几步骤辅助练习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满弓”。
第一步骤:上下肢协调配合
从一脚撑地,另一脚脚尖后点地,两臂上举开始,后点地的腿和两臂同时向前相向运动,在体前相遇后,向相反方向运动,这时支撑脚颠一次,摆动腿变为支撑腿,而支撑腿变为摆动腿和两臂继续向后,经过身体冠状面后成相向运行,使向后的摆动腿和上体形成“满弓”。继而反向运动到冠状面,后面动作同上,连续多做。重点是尽力做好“满弓”,每次都要到位。
第二步骤:背桥
两脚平行站立,可并立也可开立。身体向后弯曲,两臂向后上撑地,使四肢和躯干形成“n”形。
第三步骤:背屈
在垫子上让同伴压住自己的小腿,自己趴在上面或将上体探出悬空。两臂向后背在身后或两手在头后交叉扶头,头向后仰,身体成“满弓”后主动向后上方发力,尽力加大身体的“满弓”,可连续做。
第四步骤:准备姿势时,头的动作
投掷实心球动作是从“满弓”开始。此时,头的动作应该是充分后仰,这有利于“满弓”更加充分的形成。因为充分后仰可使脊柱最大限度的后伸!在保证协调爆发用力的前提下,手臂也随之充分后伸,形成了良好的超越器械姿势。同时,抬头可使体前部分肌肉充分拉长,一部分肌肉同时能协助提肋动作,这有利于爆发式用力,另外,由于头部的状态反射作用可增加上肢力量,使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三角肌等肌力增强。因此,准备姿势时间的动作应该是充分后仰。然而在练习中,有许多学生准备姿势时低头或用力低头,是因为其生理上感觉低头可以使手臂后伸充分,从而加大用力距离,而实践中,抬头时的有效用力距离比低头时要远15厘米左右。因此教师应以“满弓”入手,强调头的动作。
2.持器械练习——设置标志练习
它的教学任务是给学生指明动作的方向、幅度、轨迹、用力时机,给学生以引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动作的方法。在教学中应用了各种标志结合教学,改善了教学环境和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技术动作,迅速提高了学生的实心球成绩,运用“设置标志法”进行实心球教学效果明显。
组织教法:男女生分组,以投掷能力高低分组练习;相向站立,场地中间设置一横绳,并在场地每方画一条投掷线。投掷距离横绳高度参考下表。
按能力组投掷距离横绳高度参考表。男生:投掷成绩(米)10.0或10.0以上,投掷线与横绳投影线距离(米)6,横绳高度(米)3;投掷成绩(米)8.50或10.0,投掷线与横绳投影线距离(米)5,横绳高度(米)2.7;投掷成绩(米)8.50以下,投掷线与横绳投影线距离(米)4,横绳高度(米)2.5;
女生:投掷成绩(米)7.20或7.20以上,投掷线与横绳投影线距离(米)4,横绳高度(米)2.3;投掷成绩(米)5.80至7.20,投掷线与横绳投影线距离(米)3.5,横绳高度(米)2.1;投掷成绩(米)5.80以下,投掷线与横绳投影线距离(米)3,横绳高度(米)2.0;
投掷实心球时,实心球应飞越横绳,由各小组体育骨干指挥(指挥者参与练习),统一口令进行投掷,强调注意安全,上面组织教学适应于基本掌握技术动作,但由于身体蹬伸不充分或最后用力屈肘,出手角度偏低等易犯错误动作进行专门性练习,学生练习时,教师检查各组并及时纠正动作错误。
3.进行拓展性练习——身体素质练习
它的教学任务是根据上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时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练习,因为投掷实心球是比较枯燥的体育教学内容之一,为了调动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些实心球的拓展练习,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以上肢练习为主的练习方法:两人按推小车游戏的方法组合成“小车”,在爬行者的头前放置一个实心球,练习时爬行者依次用手推球向前,到规定的距离后两人互换位置,继续爬行推球前进,直到终点,快车为胜。
例如:以下肢练习为主的内容的练习方法:练习者每人间隔2~3米,前后对齐成一路纵队站立,投掷手一人面向纵队。队伍站好后,投掷手对准队伍将实心球滚出,练习者把握时机依次跳过来球,无人碰球的队获胜。
例如:以腰腹练习为主的内容的练习方法:甲乙两人一组相距一定的距离,背对背站立,甲先双手持一个实心球,双脚不准移动,挺髋上体后仰经头顶双手将球传给乙,乙双手从头顶上方接球后立即上体前屈弯腰经跨下将球传给甲,甲低头弯腰从胯下接球后再将球从头顶上方传给乙,两人依次顶上胯下传接球,在规定的时间内,传球次数多的组为胜。
三、第三阶段教学任务及教法
第三阶段是检查纠错——巩固提高阶段,它的教学任务是在初步成型的动作中,及时地寻找改正错误动作和不足之处,争取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获得学生掌握技术达到何种程度的信息,并通过反馈对教学进行控制,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把出现相同错误动作的同学重新组合,给同学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教授如何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例如:向下掷实心球,几乎不存在抛物线。
产生原因:①实心球离手太迟;②掷球时,前脚没有用力支撑,而是屈膝,造成先弯腰低头掷球。
纠正方法:①教师讲解、示范实心球离手时的动作要领,然后用较轻的实心球或排球进行练习,逐步过渡到用2公斤的实心球练习;②徒手练习时后脚用力蹬,前脚用力向前上方撑,熟练后再加练挥臂收腹,这时要求练习者掷出球后,用眼的余光看实心球的运行路线,同时從用几成力去掷球,逐步过渡到全力掷球;③要分清是先收腹还是先弯腰。因为弯腰会降低出手点高度,减小出手角度,从而影响成绩。
例如:投掷时用不上腰腹和上体力量,单纯用双臂力量。
产生原因:①准备姿势时低头。导制“满弓”不充分或脊柱根本没有后伸,腰腹肌和胸部肌肉没被拉长。②刚开始用力时先低头,引起上肢过早用力,造成腰腹及下体不能充分用力及身体各部分用力不协调。
纠正方法:①采用徒手练习反复做蹬腿,收腹的用力动作,并着重体会“满弓”姿势!即头动作;②仰卧在长凳或海绵包上,头及胸部向下手持篮球等较轻器械练习投掷,体会用力顺序,强调头不要过早抬起用力,应随身体一起用力。
例如:投掷实心球时腰腹收缩与两臂用力不协调。
原因:投掷时单纯用两臂力量将球投出,而腰腹没有协调做动作。
纠正方法:先进行徒手练习,注意蹬地、收腹、投球协调,再由轻球到重球进行练习。
四、第四阶段教学任务及教法
第四阶段是考查考试——阶段检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所掌握的动作得以巩固,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通过前几个阶段的练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动作,但平时采用集体练习遇到难点可以互相提醒,在检测中,由于紧张导致动作变形和遗忘,所以在检测前要进行模拟练习,加深学生对所学动作的认识,以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论
在训练过程中,学生掌握“满弓”技术后成绩大幅提高的实例已屡见不鲜,素质好的学生掌握了“满弓”技术后,实心球成绩(远度)能提高1米以上,大部分学生掌握满弓技术后,实心球成绩能提高30厘米以上。掌握“满弓”技术的学生经过较好的“满弓”辅助练习后成绩又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对“满弓”训练前后的成绩比较,可以看出在没有经过“满弓”训练时,摸底测试成绩普遍不理想,经过满弓训练后,随着学生“满弓”技术的日臻完善,学生的成绩明显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徐继军.实心球教学体会[J].新课程,2008.(03)
2.曹淑忠.投掷项目预赛战术安排新法[J].体育师友,2005.(02)
3.王国成.“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技术教法[J].体育教学,2007.(02)
4.刘杰,张继荣.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常见的几种错误及纠正方法[J].体育教学,2007.(01)
5.全国体育学院教材组.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6.全国体育学院教材组.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余杭区良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