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未来,徐铭恩希望自己的团队能通过对生物3D打印技术、医学信息等资源的整合,建立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
生物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更具勇气“挑战死亡”。在徐铭恩看来,自己研究生物3D打印技术,“不是去追求违反自然规律的长寿,让天下父母活到儿女成家,长辈活到晚辈尽孝,这是我们工作最大的热情来源。”
转型学霸
高中时代的徐铭恩是物理学科的“学霸”。高二时,他已经开始系统学习微积分、大学物理,并在各级物理竞赛中崭露头角。
就是在这一年,他的外公去世了。“学校离医院很近,接到外公病危的消息,我从教室跑去病房,看着他的心跳曲线从有到无,摸着他的手渐渐凉去。”
徐铭恩开始觉得,“物理离挽救生命的技术有点远”。生命科学成了他的新方向。
高考填志愿时,他选择的专业是“药学”,想着开发新药物来治病。本科读下来,发觉还是需要了解更多的技术,研究生阶段又转攻生物医学工程学,希望能用新技术来解决药物无法治疗的疾病。
2005年,徐铭恩在做博士后研究时,接触到生物3D打印。如果这项技术能运用到医学上?他就此“定情”。
2012年他和团队在这一领域的工作被国际期刊《生物材料》(Biomaterials)评价为生物3D打印领域最先进水平。
2013年,为了给其他生物医学研究的科学家提供稳定的工作平台,他和团队一起成功研制出可打印生物材料和活细胞的商品级3D打印机“Regenovo”。
这台3D打印机成功打印出人类肝脏单元、脂肪组织等,打印出的细胞存活率达90%,最长存活时间4个月。“实践证明,3D打印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运用很广,例如用于制作医疗模型,术前将体内病变的骨骼或器官打印出来,供医生和患者沟通或制定手术方案。又如药物筛选、假肢假体等等。”
创业之路
读书时,徐铭恩是佼佼者:2006年博士毕业的第一年即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同年又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然而,在选择工作机构时,面对包括两所母校在内的多所985高校的延请,他却出人意表地“落户”于浙江一所省属高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我相信市场经济,相信最具创新活力的土壤在中小企业中,所以长三角是首选。”徐铭恩说。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校给我一小片自主空间,允许我静下心来做。”
和背靠大树所带来的资源、经费相比,他更看重的是市场的力量,“人都是有惰性的。经费容易得到,也就容易产生路径依赖。”
“关于‘Regenovo’的创意,我2012年就有了。”经费怎么来?国家有小仪器专项,申请成功就能得到几百万元的资助。“2012年9月,我们去北京咨询,得知申请很难,通过的概率也低,申请周期也很长。”
他们团队创立的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是国内这一领域的领先企业,成为中国3D打印产业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解放军304医院、天津武警总医院、华西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都是其“典型客户”。
在国际市场,捷诺飞也受到关注。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美国亮相后,同领域中一家知名的美国上市公司股价出现大幅波动。
目前,捷诺飞公司提供的基于3D打印的药物开发服务、假肢康复辅具等医学应用,已经拓展到全球十大制药公司和知名医疗机构。
基础研究之“初心”
“创新到一定程度,需要产业化和市场的经验,但产业创新归根结底是离不开基础研究的。”徐铭恩说,我们做产业的“初心”,是想获取一些经费来支撑自己的基础研究,“我个人对财富的追求并不强烈。但做科研,还是挺花钱的。”
如今从产业市场上获得的资金,令他感到欣慰的是,能把科研的新生力量保留下来。“高校中一直存在这个问题,很多科研项目做3年,博士毕业就戛然而止,科研和团队的延续性被打断了。”
“年轻人是中国科学的未来。现在有了产业化的平台,学生毕业后就不用因为专业和职业的不对口而放弃科研,相反,能够一直做下去,逐步完善技术更早地转化到应用领域。”
对未来,徐铭恩希望自己的团队能通过对生物3D打印技术、医学信息等资源的整合,建立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他爱海子的这句诗。“活着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可以感受和经历很多事情。希望我们所做的事情,在未来有一天能够让自己、让家人、让很多不认识的人,可以活得更健康一些,活得更长一些。”
相关链接:
徐铭恩的发展之路
2012年,徐铭恩从北京回来,他们自寻投资。
2012年10月,浙江本地企业有兴趣,经费有了。
2013年,“Regenovo”3D打印机研制成功。
2013年8月,第一台样机面世了,而后一年,第二代产品问世。
生物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更具勇气“挑战死亡”。在徐铭恩看来,自己研究生物3D打印技术,“不是去追求违反自然规律的长寿,让天下父母活到儿女成家,长辈活到晚辈尽孝,这是我们工作最大的热情来源。”
转型学霸
高中时代的徐铭恩是物理学科的“学霸”。高二时,他已经开始系统学习微积分、大学物理,并在各级物理竞赛中崭露头角。
就是在这一年,他的外公去世了。“学校离医院很近,接到外公病危的消息,我从教室跑去病房,看着他的心跳曲线从有到无,摸着他的手渐渐凉去。”
徐铭恩开始觉得,“物理离挽救生命的技术有点远”。生命科学成了他的新方向。
高考填志愿时,他选择的专业是“药学”,想着开发新药物来治病。本科读下来,发觉还是需要了解更多的技术,研究生阶段又转攻生物医学工程学,希望能用新技术来解决药物无法治疗的疾病。
2005年,徐铭恩在做博士后研究时,接触到生物3D打印。如果这项技术能运用到医学上?他就此“定情”。
2012年他和团队在这一领域的工作被国际期刊《生物材料》(Biomaterials)评价为生物3D打印领域最先进水平。
2013年,为了给其他生物医学研究的科学家提供稳定的工作平台,他和团队一起成功研制出可打印生物材料和活细胞的商品级3D打印机“Regenovo”。
这台3D打印机成功打印出人类肝脏单元、脂肪组织等,打印出的细胞存活率达90%,最长存活时间4个月。“实践证明,3D打印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运用很广,例如用于制作医疗模型,术前将体内病变的骨骼或器官打印出来,供医生和患者沟通或制定手术方案。又如药物筛选、假肢假体等等。”
创业之路
读书时,徐铭恩是佼佼者:2006年博士毕业的第一年即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同年又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然而,在选择工作机构时,面对包括两所母校在内的多所985高校的延请,他却出人意表地“落户”于浙江一所省属高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我相信市场经济,相信最具创新活力的土壤在中小企业中,所以长三角是首选。”徐铭恩说。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校给我一小片自主空间,允许我静下心来做。”
和背靠大树所带来的资源、经费相比,他更看重的是市场的力量,“人都是有惰性的。经费容易得到,也就容易产生路径依赖。”
“关于‘Regenovo’的创意,我2012年就有了。”经费怎么来?国家有小仪器专项,申请成功就能得到几百万元的资助。“2012年9月,我们去北京咨询,得知申请很难,通过的概率也低,申请周期也很长。”
他们团队创立的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是国内这一领域的领先企业,成为中国3D打印产业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解放军304医院、天津武警总医院、华西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都是其“典型客户”。
在国际市场,捷诺飞也受到关注。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美国亮相后,同领域中一家知名的美国上市公司股价出现大幅波动。
目前,捷诺飞公司提供的基于3D打印的药物开发服务、假肢康复辅具等医学应用,已经拓展到全球十大制药公司和知名医疗机构。
基础研究之“初心”
“创新到一定程度,需要产业化和市场的经验,但产业创新归根结底是离不开基础研究的。”徐铭恩说,我们做产业的“初心”,是想获取一些经费来支撑自己的基础研究,“我个人对财富的追求并不强烈。但做科研,还是挺花钱的。”
如今从产业市场上获得的资金,令他感到欣慰的是,能把科研的新生力量保留下来。“高校中一直存在这个问题,很多科研项目做3年,博士毕业就戛然而止,科研和团队的延续性被打断了。”
“年轻人是中国科学的未来。现在有了产业化的平台,学生毕业后就不用因为专业和职业的不对口而放弃科研,相反,能够一直做下去,逐步完善技术更早地转化到应用领域。”
对未来,徐铭恩希望自己的团队能通过对生物3D打印技术、医学信息等资源的整合,建立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他爱海子的这句诗。“活着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可以感受和经历很多事情。希望我们所做的事情,在未来有一天能够让自己、让家人、让很多不认识的人,可以活得更健康一些,活得更长一些。”
相关链接:
徐铭恩的发展之路
2012年,徐铭恩从北京回来,他们自寻投资。
2012年10月,浙江本地企业有兴趣,经费有了。
2013年,“Regenovo”3D打印机研制成功。
2013年8月,第一台样机面世了,而后一年,第二代产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