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的浅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cz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这一门课程是高中的基础课程,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推进,如何有效地进行地理教学成为当下高中教师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如何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如何激发学生们学习地理这一门课程的兴趣成为摆在地理高效教学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本文中,作者结合多年以来的地理教学实践经验,对地理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进行浅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现状;改进;措施
  一、 高中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内容比较呆板、教学方法相对简单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地理教师当然也难幸免。导致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地理教师不注重与实践的结合,仅仅是照本宣科式的灌输,教学内容显得呆板生硬,教学方法相对其他课程也显得简单枯燥。种种这些生硬的教学方式必然导致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难以集中注意力,集中兴趣汲取知识,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晦涩的地理知识。在新课标深入推进的新时期下,学生们的思维是跳跃的,是发展的,如果教师仍然采用呆板落后的教学方式,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限制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限制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二) 教学模式缺乏操作性、未有效结合生活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理教学的可操作性,在高中阶段很多教师过度注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或是走出教室进行户外观察和体验。地理学习是通过考察及测量等方式来不断地加深的,仅仅是通过填鸭式的教学,并不去结合生活来增加可操作性的观察和学习,这样并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进而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任何理论都是不能离开生活而单独存在的,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不去联系实际、结合生活,最终导致的只能是应试的吸收、简单的背诵,简单的背诵记忆时间周期很短,以至于许多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已经记忆下来,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却发现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早已经忘却。种种这些都是教学模式没有结合操作、没有结合实际生活所导致的影响。
  (三) 学生对地理课程的认识不够,思维能力方面存在欠缺
  在高中阶段的素质教育中,每一门课程都是十分重要,都应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一直以来,许多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重要性都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认为通过简单的理解就可以学好地理这一门课程。再加上地理知识包括的内容广泛,有些地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们利用有限的思维能力难以全面地理解地理教学中的概念,进而逐渐削弱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固然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需要面多诸多课程的学习,但是如果学生们不重视所学的课程,那么最终所导致的结果只能是浪费了学习时间,丢掉了本能学到的理论知识。对待地理的学习也是一样,如果不去重视地理这门课程,简单地认为这门课程只是为应付考试、为应对高考而存在的话,那么这种认识绝对是不理性的,但是恰恰很多学生都不免有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存在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削弱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 有效改进地理教学效率具体措施
  (一) 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现代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数字媒体教学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多媒体技术,通过数字影像和声音来直接刺激学生们的感官,逐渐提高学生对地理这一门课程的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浅出,逐步引导学生的认知过程,让繁杂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自然而然的学生们就会跟着教师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往深处拓展,并且有效地刺激了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 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生活化的教学
  任何现实生活中的现象都是书本理论知识的真实写照,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书本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从书本中挖掘出地理教学与显示生活有联系的内容,注重对实际现象的灌输。例如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状况,设置悬念,来引领学生探究地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就是生活化的教学。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地理规律知识,也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地去思考问题。
  (三) 强调地理课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地理这一门课程是高中的基础课程,既然是基础课程,那就意味着需要学生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地进行强调,帮助学生们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举例来强化学生们对地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然而仅是通过灌输式的强调并不一定有效,这就需要教师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不自觉地感受到地理这一门课程的魅力所在,不自觉地深入地理的学习激情中去。
  综上所述,针对地理的教学不应该是呆板枯燥的,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摒弃呆板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韩丽.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16(32):48-49.
  [2]黄磊.试论高中地理教学中學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30):176-177.
  [3]纪懿芯,林媚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课程教学研究,2014(02):51-54.
  [4]旋晓伟,王林,王晓青.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01):125-128.
  [5]仲小敏.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张力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0,30(03):56-63.
  作者简介:
  曲立山,山东省临沂市,临沂第十八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而教材活动系统则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利用教材活动系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从而培养高中生地理科学素养,是高中地理教材改革的重点和核心,本文对高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进行分析,探究其对高中地理科学素养培养工作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材活动系统;高中地理科学素养培养;教学  高中生地理科学素养包括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而教材活动系统以培养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课程也在不断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并列为高中地理四大核心素养。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可从课堂教学、户外活动和家校合作三个层面入手。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对于地理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了,而是要求我们多加入一些实践性的知识,也就是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毕竟在当今社会,我们理论性的人
摘要: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和教师开始重视建构主义对教学设计造成的影响,通过建构主义的方式对高中的地理教学进行优化和调整,有利于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下面以人教版必修1《锋与天气》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为例,阐述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高中地理;建构主义;应用探究  一、 教学目标分析  实行建构主义教学的意义是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构架,进而使学生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部分,而课堂教学的好坏又与课堂提问息息相关。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学习知识的程度;通过学生对老师进行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课堂提问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知识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以课本为基础,还要考虑到实际问题的合理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教学方式  目前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中普遍存在
摘要:初中地理在中考总分中所占比例日益减少,但中考的难度却日益增加,由于每周的课时量少,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越来越重。“师友互助”模式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极大地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师友之间检查作业,相互辅导等形式运用在课堂以及课下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本文主要分析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构建“师友互助”的基本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技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