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改革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摆上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头版头条”.教师应紧扣课堂、紧贴学生、紧抓教材,设置精当、适宜、典型数学案例,发挥课堂案例推动作用,释放出课堂教学的最大效能.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案例;设计;刍议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参与者、主要实践者是学生群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进程中,需要时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振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参与度,升华学生的学习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预设进程中,紧扣课堂教学要求、紧贴学生主体实际、紧抓教材内涵要义,设置精当、适宜、典型数学案例,渗透和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最大可能地发挥课堂案例对课堂教学进程的推动作用,释放出课堂教学的最大效能.案例设计看似简单,实际凝聚和蕴含着教师的教学意图、教材的教学要义.设计出好的数学案例,能够对课堂教学效能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推进作用.
二、课堂案例设计缺陷及其表现
一是“文不对题”,联系教材要求不紧密.案例是为课堂教学服务,是为推动教学进程“助力”,是为深入认知教材要点“加油”.但不少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案例时,缺少对数学教材的认真研究和综合分析,未能找准和抓住教材的核心和要义,设计出与教材知识点内涵紧密相连的数学案例,导致所设计的数学案例与教材知识点之间“有间隙”,初中生难以从设计的数学案例中“窥探”教材内涵.如,“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相关内容讲解后,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坐标平面上,点P(2,3)在直线l,其中直线l的方程式为2xby=7,求b的值”“张老师带领x名学生到某动物园参观,已知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设门票的总费用为y元,求y的表达式”的数学案例,虽然是关于一次函数的数学案例,但由于与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内容联系不贴近,初中生在感知解析过程中,难以从教师设计的案例中更为有效地认知和巩固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相关内容,效果不佳.
二是“蜻蜓点水”,反映教学要义不深刻.此种现象在课堂数学案例设计中经常出现,一定程度反映出教师课堂教学的责任心和教学素养不高.有少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预设数学案例时,习惯于“吃现成饭”,不联系该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设置,设计的数学案例难以准确反映本节课教学的要点和要义,浮光掠影,没有典型性和深刻性.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中,根据教材要求,在该节课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内容,同时还要传授“通过相似三角形定理及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类比思想、归纳思想及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层次内容.而教师在研析教材时没有领会教材意图,
设计出“如图所示,△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BC=120 mm,高AD=80 mm,要把它加工成矩形零件,使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边AB,AC上.(1)若这个矩形是正方形,求边长;(2)若这个矩形的长是宽的2倍,求边长”的数学案例,未能准确、全面展示数学教学意图,导致数学案例设计深度不够.
三是“一视同仁”,紧扣主体差异不明显.很多初中数学教师习惯“胡子眉毛一把抓”“大一统”的教学方法,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而难度没有差别的数学案例,导致出现要求忽高忽低,两极分化的现象,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在不同基础上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四是“拿来主义”,照搬照抄案例不创新.少数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研究不深,对已有的教学案例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不能结合教材要求、学生学情以及课堂教学实际,进行选择和加工,而是“全盘采用”,不经认真研析和创新,致使所设置的数学案例难以起到推动、提升的功效.
三、提高案例设计实效的途径
一是设计的案例要生动精准,易于激发学习情感.初中数学教师设计教学案例,其目的就是要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具体预设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从初中生认知发展实际和情感发展规律出发,抓住数学的生活应用、历史悠长等特性,将现实生活案例、名人大家逸事、趣味生活故事等融入其中,同时借助电脑、投影仪、网络软件等信息化多媒体,予以形象逼真、动态直观的呈现,从而抓住初中生的心理,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中心对称图形特征”一节课的案例设计中,教师抓住学生对现实亲切的心理特点,预设了“现实生活中广告无处不在,中心对称广泛应用于广告商标的设计制作,往往以简单的线条勾画出生动、富于创意和内涵的作品”的典型案例,并通过教学软件和电视机、电脑配以动态画面,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直观感受中提振学习探知激情.
二是设计的案例要具有层次,助于推动主体进步.新课程改革中也明确提出并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坚持整体性教学理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科学施教有效解决.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案例的设计,不能只紧扣教材要义,还要兼顾初中生认知差异,设计出层次分明、具有递进特性的数学案例,让不同层次学生群体都有发展训练的机会,都有“跳起来摘桃子”的机会,从而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
三是设计的案例要动手操作,益于数学探究实践.笔者认为,让学生主体动起来、思起来,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加之新课改倡导培养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强的学生.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预设案例,应该深入贯彻新课改提出的能力发展要义,设计的案例不能简单、简便,而应该具有动手探究特性,具有一定的思维探析难度,让初中生能够获得一定的实践锤炼和思维训练,从而提高和升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技能.如,“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该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是: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教师根据这一要求,
设计了“如图所示,在ABCD中,E,F分别是边AD,BC上的点,且AE=CF,直线EF分别交BA的延长线、DC的延长线于点G,H,交BD于点O.(1)求证△ABE≌△CDF;(2)连接DG,若DG=BG,则四边形BEDF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请说明理由”的数学案例,这一案例需要初中生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等知识点内容,并采用“(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B=CD,∠BAE=∠DCF,由SAS证明△ABE≌△CDF即可;(2)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D∥BC,AD=BC,证出DE=BF,得出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得出OB=OD,再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得出EF⊥BD,即可得出四边形BEDF是菱形”的解决方法进行思路的推导和解析,从而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实现解题技能的有效训练和提升.
四是设计的案例要灵活多变,利于调节课堂节奏.笔者发现,有不少初中数学教师在预设数学案例后,无论是课堂教学环境,还是课堂教学情况变化与否,就按部就班、一成不变.而课堂教学之中,时常会发生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和认知冲突,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机智,对所设置的包括数学案例在内的教学内容进行实时调节,针对初中生认知上出现的突发情况,对现有的数学案例进行及时调整和变化,保证数学案例与教学实情紧密相连,从而保证教学进程平稳有序,教学效能逐步提升.
四、结束语
作为课堂教学预设环节的案例设计活动,教师更要认真研析、精心设计,紧密联系教材要义和学生要素,科学设置,高效设计,让案例成为助推课堂教学活动的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刘雪琴,陈伟君.重视数学概念教学 优化数学认知结构[J].吉林教育,2010(35):109.
[2]方祝英.谈义务教育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J].辽宁教育,2014(6):32.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案例;设计;刍议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参与者、主要实践者是学生群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进程中,需要时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振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参与度,升华学生的学习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预设进程中,紧扣课堂教学要求、紧贴学生主体实际、紧抓教材内涵要义,设置精当、适宜、典型数学案例,渗透和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最大可能地发挥课堂案例对课堂教学进程的推动作用,释放出课堂教学的最大效能.案例设计看似简单,实际凝聚和蕴含着教师的教学意图、教材的教学要义.设计出好的数学案例,能够对课堂教学效能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推进作用.
二、课堂案例设计缺陷及其表现
一是“文不对题”,联系教材要求不紧密.案例是为课堂教学服务,是为推动教学进程“助力”,是为深入认知教材要点“加油”.但不少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案例时,缺少对数学教材的认真研究和综合分析,未能找准和抓住教材的核心和要义,设计出与教材知识点内涵紧密相连的数学案例,导致所设计的数学案例与教材知识点之间“有间隙”,初中生难以从设计的数学案例中“窥探”教材内涵.如,“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相关内容讲解后,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坐标平面上,点P(2,3)在直线l,其中直线l的方程式为2xby=7,求b的值”“张老师带领x名学生到某动物园参观,已知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设门票的总费用为y元,求y的表达式”的数学案例,虽然是关于一次函数的数学案例,但由于与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内容联系不贴近,初中生在感知解析过程中,难以从教师设计的案例中更为有效地认知和巩固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相关内容,效果不佳.
二是“蜻蜓点水”,反映教学要义不深刻.此种现象在课堂数学案例设计中经常出现,一定程度反映出教师课堂教学的责任心和教学素养不高.有少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预设数学案例时,习惯于“吃现成饭”,不联系该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设置,设计的数学案例难以准确反映本节课教学的要点和要义,浮光掠影,没有典型性和深刻性.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中,根据教材要求,在该节课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内容,同时还要传授“通过相似三角形定理及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类比思想、归纳思想及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层次内容.而教师在研析教材时没有领会教材意图,
设计出“如图所示,△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BC=120 mm,高AD=80 mm,要把它加工成矩形零件,使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边AB,AC上.(1)若这个矩形是正方形,求边长;(2)若这个矩形的长是宽的2倍,求边长”的数学案例,未能准确、全面展示数学教学意图,导致数学案例设计深度不够.
三是“一视同仁”,紧扣主体差异不明显.很多初中数学教师习惯“胡子眉毛一把抓”“大一统”的教学方法,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而难度没有差别的数学案例,导致出现要求忽高忽低,两极分化的现象,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在不同基础上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四是“拿来主义”,照搬照抄案例不创新.少数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研究不深,对已有的教学案例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不能结合教材要求、学生学情以及课堂教学实际,进行选择和加工,而是“全盘采用”,不经认真研析和创新,致使所设置的数学案例难以起到推动、提升的功效.
三、提高案例设计实效的途径
一是设计的案例要生动精准,易于激发学习情感.初中数学教师设计教学案例,其目的就是要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具体预设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从初中生认知发展实际和情感发展规律出发,抓住数学的生活应用、历史悠长等特性,将现实生活案例、名人大家逸事、趣味生活故事等融入其中,同时借助电脑、投影仪、网络软件等信息化多媒体,予以形象逼真、动态直观的呈现,从而抓住初中生的心理,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中心对称图形特征”一节课的案例设计中,教师抓住学生对现实亲切的心理特点,预设了“现实生活中广告无处不在,中心对称广泛应用于广告商标的设计制作,往往以简单的线条勾画出生动、富于创意和内涵的作品”的典型案例,并通过教学软件和电视机、电脑配以动态画面,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直观感受中提振学习探知激情.
二是设计的案例要具有层次,助于推动主体进步.新课程改革中也明确提出并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坚持整体性教学理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科学施教有效解决.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案例的设计,不能只紧扣教材要义,还要兼顾初中生认知差异,设计出层次分明、具有递进特性的数学案例,让不同层次学生群体都有发展训练的机会,都有“跳起来摘桃子”的机会,从而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
三是设计的案例要动手操作,益于数学探究实践.笔者认为,让学生主体动起来、思起来,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加之新课改倡导培养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强的学生.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预设案例,应该深入贯彻新课改提出的能力发展要义,设计的案例不能简单、简便,而应该具有动手探究特性,具有一定的思维探析难度,让初中生能够获得一定的实践锤炼和思维训练,从而提高和升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技能.如,“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该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是: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教师根据这一要求,
设计了“如图所示,在ABCD中,E,F分别是边AD,BC上的点,且AE=CF,直线EF分别交BA的延长线、DC的延长线于点G,H,交BD于点O.(1)求证△ABE≌△CDF;(2)连接DG,若DG=BG,则四边形BEDF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请说明理由”的数学案例,这一案例需要初中生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等知识点内容,并采用“(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B=CD,∠BAE=∠DCF,由SAS证明△ABE≌△CDF即可;(2)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D∥BC,AD=BC,证出DE=BF,得出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得出OB=OD,再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得出EF⊥BD,即可得出四边形BEDF是菱形”的解决方法进行思路的推导和解析,从而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实现解题技能的有效训练和提升.
四是设计的案例要灵活多变,利于调节课堂节奏.笔者发现,有不少初中数学教师在预设数学案例后,无论是课堂教学环境,还是课堂教学情况变化与否,就按部就班、一成不变.而课堂教学之中,时常会发生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和认知冲突,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机智,对所设置的包括数学案例在内的教学内容进行实时调节,针对初中生认知上出现的突发情况,对现有的数学案例进行及时调整和变化,保证数学案例与教学实情紧密相连,从而保证教学进程平稳有序,教学效能逐步提升.
四、结束语
作为课堂教学预设环节的案例设计活动,教师更要认真研析、精心设计,紧密联系教材要义和学生要素,科学设置,高效设计,让案例成为助推课堂教学活动的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刘雪琴,陈伟君.重视数学概念教学 优化数学认知结构[J].吉林教育,2010(35):109.
[2]方祝英.谈义务教育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J].辽宁教育,2014(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