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上的魔术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班级的黑板上,都有一些用来压住挂图或图片的磁力贴。这种教学辅助工具既实用又方便。但我常发现这些磁力贴用完之后,往往很凌乱地散落在黑板上,既不美观,又影响写字。怎样引导孩子们把它们归好位,又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呢?
  课间我把黑板上散落分布的磁力贴集中起来,将它们工整地摆放在黑板的右下角,正好摆成了一个长方形。眼前的长方形似乎为我带来了解决问题的契机,于是,上课铃一响,我就要求孩子们算一算摆这个长方形用了多少个磁力贴,这实际上可以用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来解决,孩子们很快就算出来了。我及时表扬了他们。看到孩子们解决了问题的那份喜悦。我随兴布置了一个任务:课间你们可以用磁力贴摆图形,考考同学们,让同学们算出你所摆图形的周长,孩子们听后都跃跃欲试。
  当我第二次来上数学课时,黑板前已站了好几个孩子,他们正用磁力贴拼着各种各样的图形,就连一向有些自卑的小凡也凑向前来,拿起磁力贴,我暗示孩子们把这次机会先让给小凡,很快黑板的右下角就出现了小凡摆的正方形、三角形。其他孩子也很快算出了它们的周长。这时我发现小凡的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自信的微笑。
  接下来的几天里,黑板右下角的图形在不断地变换着,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五角星……孩子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不仅把课本上学到的图形展示出来,又延伸到了课本以外。所有见过的几何图形都呈现在了黑板上。
  时间一长,孩子们能想到的图形全部被挖了出来,摆图形已没有了新意。我也正想变换一下方式。还没等我说,有几个孩子来向我请示:“老师可不可以摆别的东西?”“你们的想法非常好,回去试试吧!”有了我的支持孩子们的热情更高了。他们摆出了漂亮的小花、小草、小树,可爱的小动物,汽车的标志、卡通、简单的英语单词……每个课间,都有几个孩子在这片属于他们的天地里忙碌着,我们给这儿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魔术角”。这儿成了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断变换的图案,真像不断变换的魔术一样,活跃在孩子们的脑海里。
  
  (编辑:范丹红)
其他文献
“夕惕斋”是山东莱芜吕金成先生的堂号。吕先生喜欢篆刻、书法,由篆刻、书法转而喜欢古文字。古文字,他完全是自学的。他自学古文字的时间是工作之余,晚上学到一两点是经常
这一堂班会课,是由语文书上《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课堂表演引发的。语文课上,我请活泼好动、爱看武打片的李力上台来扮演洪教头,演示“把火烧天”的招式。表演时他高高跃起,双手握成棒状,拼命下压,表演很是精彩。他在表演时,下面就有同学喊:“攻他的心门,他准会被打趴下。”表演完毕,我问李力:“你现在是洪教头,能给大家说说你刚才为什么要用这一招?”“这么用尽全身力气的朝天一棍,还不得把人的天灵盖给击碎呀,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