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在两年多的探索中,力图将儿童、创造性戏剧和语文教学三者作为和谐对话的生态关系来考察,把创造性戏剧作为教与学的手段,并借鉴艺术的眼光来审视,以融合的取向来阐释与实践儿童的语文学习。我们将“创造性戏剧”界定为:在激发儿童创作戏剧的过程中,培养儿童乐于并善用戏剧语言表达自我、思考和认识周围世界,由师生共同建构的指向人文精神的一种审美教育。为让“创造性戏剧”牵手“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找好“点”:让角色成为他自己
1.教材是最初的“脚本”
要将戏剧有效融入语文课堂,并不简单,需要开展很多工作,首先第一步就是选材,只有选择合适的题材,才能表现戏剧的张力,才能承载更多的教育意义,给学生带去更多的体会和感悟。在戏剧的选材方面,教师一般会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戏剧创作和表演。教师在戏剧选材方面要找到合适的点,也就是说要找到合适的题材。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可以改编成戏剧,以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为例,教材中含有很多的课文,有现代诗,有古诗、有寓言,有写景的文章,还有来自生活中的故事。作为教师要学会从这些课文中选择题材,引导学生进行戏剧表演。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我就选择了课本中的故事《菩萨兵》《大作家的小老师》等课文作为题材,进行了戏剧创作表演,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题材的选取点,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和阅历还比较浅,他们的经验大都来自于平日的生活实际,创造性戏剧乍听起来是一种比较脱离于实际的文学样式,但完全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戏剧内容“接地气”。比如大家发现不少学生都喜欢“包围”学校门口的路边小摊,特别是放学的时候,肚子有点饿了,禁不住地摊上“美食”的诱惑,但是这些路边摊的卫生安全状况让人担忧。结合食品安全这个话题,我引导学生创作了以“食品安全”为题材的戏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创作,最终创作出了多幕戏剧,戏剧中的人物有:小贩、霖霖、岩岩、爷爷、妈妈、苍蝇(四只,其中一只老大)、细菌(八个,其中一个老大)、医生、抗生素(八个)、旁白、牙齿(六个),戏剧人物多,大多数学生就可以参与到戏剧中来,学生结合自己平日的一些行为,编写戏剧对话。这样的题材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也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
二、放手“创”:人人都是大导演
选好题材之后,就要进行创作。创作是决定戏剧成败的关键,就像一部电视剧一样,要想出彩,最根本还是要有一个好的剧本。戏剧也是如此,要想收到好的效果,必须做好剧本创作。在将戏剧融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许多教师认为小学生不可能写出剧本,所以很多教师都选择自己写作,然后让学生去表演。我认为这种做法是欠妥的。首先,教师写剧本的时候,大多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写,最终创作出来的戏剧作品,很可能带有明显的成人色彩,与学生的思想认知有着很大的差距,这样的戏剧作品可能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戏剧创作并不一定要很复杂,有着简单的场景和对话,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剧本,小学的课本内容本身都很短小,故事情节也很简单,学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将课本内容改编成剧本;第三,戏剧文本的创作对学生而言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是一个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作为教师如果学不会放手,学生永远学不会戏剧写作,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将戏剧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创”字特别重要。作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大胆去创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将大部分戏剧文本都交给学生去创作,学生创作完成后,我再给予一定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发挥“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剧场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往往做不到,大多数教师都会把欣赏和期待的目光投向那些平时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或者把很多的精力放在学习落后的同学身上,而那些用不着教师过多操心的学生,往往变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创造性戏剧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都有自己的才能。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搭建平台,挖掘并发挥他们的才能。在将戏剧融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我们有些教师,在组织戏剧表演的时候,总是喜欢让特定的几个同学去表演,其他同学只能当观众,久而久之,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势必受到打击。在戏剧创作表演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比如说在戏剧创作的时候,可以分成多个小组进行写作,让更多的同学发挥写作才能,而不是安排某个同学去写;在舞台布置的时候,可以让每个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才能,进行道具的设计;在表演的时候,虽然一出戏剧的角色只有几个,但是同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才能,作为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让学生在戏剧的舞台上得到展现,尤其是要给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机会,让他们参与到戏剧表演中,融入课堂中。比如在剧本《细菌旅行记》中,学生一开始在创作的过程中只设置了六七个角色,然而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我增加了几只“苍蝇”、一些“细菌”及一些“牙齿”的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那些平常学习成绩不够出色的同学,却格外的投入,展现了自己的才能,从而赢得了同学们的赞美,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四、精彩“演”:重要的主角,伟大的配角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创造性戏剧中角色一般是非常多的。除了光鲜的主角之外,更多的是那些匆匆即逝的小人物,因为有了他们,故事才更有魅力和张力。在戏剧中,引导学生关注容易被忽视的小人物,从局部去发挥创造的力量。伟大的配角,常常是成就一台戏剧的关键。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对剧本表演进行指导呢?我认为关键要做到三点:一是合理分工,戏剧表演环节多,筹备事项也多,需要人尽其才,引导安排好每一个道具的制作、每一个角色的申报、每一个人物的出场等;二是环境营造,教师要带领学生精心地布置场景,比如在表演剧本《李广射虎》时,剧本的背景是一个深夜的森林,我带领学生准备了各种道具,有大树、有野草、有石头,同时配上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从而布置了一个逼真的森林场景;三是保障时间,为了充分达到创造性戏剧的教育效果,组织学生进行排练,在过程中不断纠正,不断引导,尤其是对人物的语言、表情、心理,进行反复地揣摩。在表演《菩萨兵》剧本时,学生通过精彩到位的表演,把朱德总司令的爱民精神,把藏民由怀疑到感动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课文背后的深意。只有通过精雕细作,才能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创造性戏剧这种游戏式学习的魅力。
五、做好“评”:真正的价值在语文的舞台上
创造性戏剧进入语文课堂,首要目的不是为了拿语文书当剧本来培养优秀的演员和导演,而是让他们在一个单元的课程中,阅读理解课文,自己将课文改编成剧本,分配角色,投入排练、演出,获得个体的感悟,并把这种语文的能力拓展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当中。
作为教师,要认识到,戏剧创作表演只是一种教学的形式,戏剧只是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才是根本。因此,在评价学生的戏剧表演的时候,要站在语文教育的立足点上去审视,要通过戏剧表演的背后,去评价语文学习的效果,而不仅仅评价表演的效果。如在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学生了解了诗的大意,主动承担角色,采用旁白的方式来叙述,再加以适当的道具创设情境。在讲台上设置简单的教育剧场,在戏剧中呈现出王之涣登鹳雀楼的所见所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夕阳依着高山缓缓落下,黄河奔腾滚滚流向大海,想看尽千里之远的景色,就得再登上一层高楼。学生可以形象地领悟到登高望远尽收眼底的磅礴宽广的景观,领悟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教师的评价,应重点关注学生在诵读时呈现的状态,应该与整首诗的解读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将戏剧引入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创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创造性戏剧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主动去探索戏剧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大胆地去尝试,去实践,我们相信,在一出戏里,一样可以包藏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天地。
一、找好“点”:让角色成为他自己
1.教材是最初的“脚本”
要将戏剧有效融入语文课堂,并不简单,需要开展很多工作,首先第一步就是选材,只有选择合适的题材,才能表现戏剧的张力,才能承载更多的教育意义,给学生带去更多的体会和感悟。在戏剧的选材方面,教师一般会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戏剧创作和表演。教师在戏剧选材方面要找到合适的点,也就是说要找到合适的题材。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可以改编成戏剧,以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为例,教材中含有很多的课文,有现代诗,有古诗、有寓言,有写景的文章,还有来自生活中的故事。作为教师要学会从这些课文中选择题材,引导学生进行戏剧表演。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我就选择了课本中的故事《菩萨兵》《大作家的小老师》等课文作为题材,进行了戏剧创作表演,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题材的选取点,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和阅历还比较浅,他们的经验大都来自于平日的生活实际,创造性戏剧乍听起来是一种比较脱离于实际的文学样式,但完全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戏剧内容“接地气”。比如大家发现不少学生都喜欢“包围”学校门口的路边小摊,特别是放学的时候,肚子有点饿了,禁不住地摊上“美食”的诱惑,但是这些路边摊的卫生安全状况让人担忧。结合食品安全这个话题,我引导学生创作了以“食品安全”为题材的戏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创作,最终创作出了多幕戏剧,戏剧中的人物有:小贩、霖霖、岩岩、爷爷、妈妈、苍蝇(四只,其中一只老大)、细菌(八个,其中一个老大)、医生、抗生素(八个)、旁白、牙齿(六个),戏剧人物多,大多数学生就可以参与到戏剧中来,学生结合自己平日的一些行为,编写戏剧对话。这样的题材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也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
二、放手“创”:人人都是大导演
选好题材之后,就要进行创作。创作是决定戏剧成败的关键,就像一部电视剧一样,要想出彩,最根本还是要有一个好的剧本。戏剧也是如此,要想收到好的效果,必须做好剧本创作。在将戏剧融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许多教师认为小学生不可能写出剧本,所以很多教师都选择自己写作,然后让学生去表演。我认为这种做法是欠妥的。首先,教师写剧本的时候,大多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写,最终创作出来的戏剧作品,很可能带有明显的成人色彩,与学生的思想认知有着很大的差距,这样的戏剧作品可能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戏剧创作并不一定要很复杂,有着简单的场景和对话,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剧本,小学的课本内容本身都很短小,故事情节也很简单,学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将课本内容改编成剧本;第三,戏剧文本的创作对学生而言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是一个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作为教师如果学不会放手,学生永远学不会戏剧写作,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将戏剧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创”字特别重要。作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大胆去创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将大部分戏剧文本都交给学生去创作,学生创作完成后,我再给予一定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发挥“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剧场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往往做不到,大多数教师都会把欣赏和期待的目光投向那些平时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或者把很多的精力放在学习落后的同学身上,而那些用不着教师过多操心的学生,往往变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创造性戏剧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都有自己的才能。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搭建平台,挖掘并发挥他们的才能。在将戏剧融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我们有些教师,在组织戏剧表演的时候,总是喜欢让特定的几个同学去表演,其他同学只能当观众,久而久之,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势必受到打击。在戏剧创作表演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比如说在戏剧创作的时候,可以分成多个小组进行写作,让更多的同学发挥写作才能,而不是安排某个同学去写;在舞台布置的时候,可以让每个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才能,进行道具的设计;在表演的时候,虽然一出戏剧的角色只有几个,但是同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才能,作为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让学生在戏剧的舞台上得到展现,尤其是要给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机会,让他们参与到戏剧表演中,融入课堂中。比如在剧本《细菌旅行记》中,学生一开始在创作的过程中只设置了六七个角色,然而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我增加了几只“苍蝇”、一些“细菌”及一些“牙齿”的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那些平常学习成绩不够出色的同学,却格外的投入,展现了自己的才能,从而赢得了同学们的赞美,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四、精彩“演”:重要的主角,伟大的配角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创造性戏剧中角色一般是非常多的。除了光鲜的主角之外,更多的是那些匆匆即逝的小人物,因为有了他们,故事才更有魅力和张力。在戏剧中,引导学生关注容易被忽视的小人物,从局部去发挥创造的力量。伟大的配角,常常是成就一台戏剧的关键。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对剧本表演进行指导呢?我认为关键要做到三点:一是合理分工,戏剧表演环节多,筹备事项也多,需要人尽其才,引导安排好每一个道具的制作、每一个角色的申报、每一个人物的出场等;二是环境营造,教师要带领学生精心地布置场景,比如在表演剧本《李广射虎》时,剧本的背景是一个深夜的森林,我带领学生准备了各种道具,有大树、有野草、有石头,同时配上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从而布置了一个逼真的森林场景;三是保障时间,为了充分达到创造性戏剧的教育效果,组织学生进行排练,在过程中不断纠正,不断引导,尤其是对人物的语言、表情、心理,进行反复地揣摩。在表演《菩萨兵》剧本时,学生通过精彩到位的表演,把朱德总司令的爱民精神,把藏民由怀疑到感动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课文背后的深意。只有通过精雕细作,才能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创造性戏剧这种游戏式学习的魅力。
五、做好“评”:真正的价值在语文的舞台上
创造性戏剧进入语文课堂,首要目的不是为了拿语文书当剧本来培养优秀的演员和导演,而是让他们在一个单元的课程中,阅读理解课文,自己将课文改编成剧本,分配角色,投入排练、演出,获得个体的感悟,并把这种语文的能力拓展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当中。
作为教师,要认识到,戏剧创作表演只是一种教学的形式,戏剧只是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才是根本。因此,在评价学生的戏剧表演的时候,要站在语文教育的立足点上去审视,要通过戏剧表演的背后,去评价语文学习的效果,而不仅仅评价表演的效果。如在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学生了解了诗的大意,主动承担角色,采用旁白的方式来叙述,再加以适当的道具创设情境。在讲台上设置简单的教育剧场,在戏剧中呈现出王之涣登鹳雀楼的所见所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夕阳依着高山缓缓落下,黄河奔腾滚滚流向大海,想看尽千里之远的景色,就得再登上一层高楼。学生可以形象地领悟到登高望远尽收眼底的磅礴宽广的景观,领悟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教师的评价,应重点关注学生在诵读时呈现的状态,应该与整首诗的解读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将戏剧引入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创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创造性戏剧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主动去探索戏剧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大胆地去尝试,去实践,我们相信,在一出戏里,一样可以包藏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