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昌黎县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采取的途径及主要措施,并对今后如何实现信息多渠道宽领域进村入户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基本情况;进村入户;途径;主要措施;建议;河北昌黎
中图分类号 F30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330-01
农业信息化是人们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采用网络、信息、通讯等技术,利用电脑、手机、电话等高科技设备,更加高效地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不断进步的过程。农业信息化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是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培养新型农民的迫切要求。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昌黎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等自然条件,依托各级政府、广大农民、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内容,积极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打通了农业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实现了农业信息多渠道宽领域进村入户。
1 基本状况
昌黎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环渤海,近京津,是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辖17个乡镇,446个行政村,耕地面积6.446万hm2,总人口5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8万人。农业经济以蔬菜、林果、粮油、畜牧、水产为主。农林牧渔总产值85.36亿元,其中农业、畜牧、水产产值分别为30.36亿、43.12亿、10.01亿元,3项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97.81%。农民人均纯收入6 150元。
昌黎县委县政府按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管理和应用,实现了农村有线电视、宽带和电话的全覆盖,建成了县、乡、村3级农业信息网络平台,推动县域农业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
2 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的途径
2.1 积极构建县、乡、村3级农业信息网站平台
1998年昌黎县建立昌黎智能农业信息网,2003年12月开通昌黎农业信息网、2005年初启动“村村通”农业信息网工程,建成乡、镇级网站17个、村级网站54个,特色农业网站10个。2003—2013年,全县农业网络浏览人数已突破16万人次,全县各级农业信息网络直接为农民提供农业信息达5万条以上,友情链接200个以上。农业信息中本地农业信息2万条以上,占总信息量的40%,被国家、省、市及其他各级网站转载500条次以上。昌黎农业信息网站的迅速发展,为开展全县农业信息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全力安装农业信息机
农业信息机是一种基于电话、功能强于电话的信息终端。其主要功能是用于发送和接收农业信息、远程遥控村里的大喇叭、将文字转换成语音短信等。通过农业信息机,农民不仅可以接收到农业部门发送的实时短信,还可以随时通过信息机发布自己的供求信息。目前,全县已安装能远程开启“村村通”大喇叭的信息机360台,占全县建制村数的81%,成为农村接收农业信息的重要手段。
2.3 大力推进农业短信入户
随着全县农村手机用户和农业信息机用户的大幅增加,农业信息短信用户也迅猛增长,全县农业信息短信接收用户达到2 260余户。农业信息部门发布各类农业技术、市场行情、供求等信息2 132条,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以及农户带来经济效益300万元以上,农业信息短信成为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的主渠道。
2.4 加强应用电话群发语音短信
农业信息通过电话群发后,以语音传输的形式,让农民免费收听到农村科技知识、产品供求等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农村各类人群,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通过语音短信了解农业信息,学到技术。全县每年发布电话语音短信100条以上,惠及所有农村电话用户。
3 农业信息多渠道宽领域进村入户采取的措施
3.1 营造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氛围
一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全县农村进行宣传农业信息的优势,通过实例让农民切身感受到农业信息网络是致富途径,提高农民利用农业信息网络致富的能力。二是加强领导机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方式,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紧密合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3.2 推进农业信息网向基层延伸
昌黎县委县政府统筹规划,将农业信息网络延伸项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规划和财政预算,由农业部门统一实施,逐步扩大农业网络信息平台覆盖范围,让农业信息以最大速度进村入户[1]。
3.3 推进信息化队伍建设
各级网站采编人员和管理人员除参加省组织的培训外,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提高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并对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以提高信息化队伍的素质,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4 建议
4.1 增加投入
各级农业部门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战略性任务来抓,增加财政投入,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协调政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建立稳定、长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2]。
4.2 规范管理
各级农业部门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信息服务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并举,保障运行安全;切实把好信息源头关,确保信息的质量和安全;及时更新信息,提高信息质量,切实使信息在政府决策参考和农民农业生产中起到作用[3]。
4.3 健全队伍
各级农口部门应明确一个机构承担信息化工作,并配备专职人员。各乡镇要配备1名信息员,指导村级信息服务站开展信息服务。乡镇农技人员应熟练掌握网络、电脑等信息化工具,并作为其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重要条件和年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4]。
4.4 创新机制
农口部门要积极与网络通讯单位沟通协调,着力探索农业农村服务新方式、新途径,拓展业务合作领域,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入到农业信息化建设当中,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健康发展[5]。
4.5 推广典型
政府每年应选择一定数量的优秀乡镇、村、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协会,作为全县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典型,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村、企业、种植大户和协会。并通过媒体进行宣传推介典型,提升农业信息网络应用的影响,建立市场信誉[6]。
5 参考文献
[1] 陈一鸣.关于推进沈阳市乡村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43-44.
[2] 焦艳宁,焦燕舞,何婧.铜川市耀州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8):33-34.
[3] 方礼德.发展农业信息化中对农业主管部门的几点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1(1):185-187.
[4] 苟斌强.天水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4):5-6.
[5] 华永刚,夏玉柱,滕玲.杭州市农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杭州农业科技,2007(6):12-13.
[6] 王志诚,王殿昌,封文杰,等.山东农业信息化工作现状与发展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07(6):121-123.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基本情况;进村入户;途径;主要措施;建议;河北昌黎
中图分类号 F30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330-01
农业信息化是人们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采用网络、信息、通讯等技术,利用电脑、手机、电话等高科技设备,更加高效地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不断进步的过程。农业信息化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是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培养新型农民的迫切要求。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昌黎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等自然条件,依托各级政府、广大农民、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内容,积极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打通了农业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实现了农业信息多渠道宽领域进村入户。
1 基本状况
昌黎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环渤海,近京津,是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辖17个乡镇,446个行政村,耕地面积6.446万hm2,总人口5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8万人。农业经济以蔬菜、林果、粮油、畜牧、水产为主。农林牧渔总产值85.36亿元,其中农业、畜牧、水产产值分别为30.36亿、43.12亿、10.01亿元,3项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97.81%。农民人均纯收入6 150元。
昌黎县委县政府按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管理和应用,实现了农村有线电视、宽带和电话的全覆盖,建成了县、乡、村3级农业信息网络平台,推动县域农业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
2 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的途径
2.1 积极构建县、乡、村3级农业信息网站平台
1998年昌黎县建立昌黎智能农业信息网,2003年12月开通昌黎农业信息网、2005年初启动“村村通”农业信息网工程,建成乡、镇级网站17个、村级网站54个,特色农业网站10个。2003—2013年,全县农业网络浏览人数已突破16万人次,全县各级农业信息网络直接为农民提供农业信息达5万条以上,友情链接200个以上。农业信息中本地农业信息2万条以上,占总信息量的40%,被国家、省、市及其他各级网站转载500条次以上。昌黎农业信息网站的迅速发展,为开展全县农业信息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全力安装农业信息机
农业信息机是一种基于电话、功能强于电话的信息终端。其主要功能是用于发送和接收农业信息、远程遥控村里的大喇叭、将文字转换成语音短信等。通过农业信息机,农民不仅可以接收到农业部门发送的实时短信,还可以随时通过信息机发布自己的供求信息。目前,全县已安装能远程开启“村村通”大喇叭的信息机360台,占全县建制村数的81%,成为农村接收农业信息的重要手段。
2.3 大力推进农业短信入户
随着全县农村手机用户和农业信息机用户的大幅增加,农业信息短信用户也迅猛增长,全县农业信息短信接收用户达到2 260余户。农业信息部门发布各类农业技术、市场行情、供求等信息2 132条,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以及农户带来经济效益300万元以上,农业信息短信成为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的主渠道。
2.4 加强应用电话群发语音短信
农业信息通过电话群发后,以语音传输的形式,让农民免费收听到农村科技知识、产品供求等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农村各类人群,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通过语音短信了解农业信息,学到技术。全县每年发布电话语音短信100条以上,惠及所有农村电话用户。
3 农业信息多渠道宽领域进村入户采取的措施
3.1 营造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氛围
一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全县农村进行宣传农业信息的优势,通过实例让农民切身感受到农业信息网络是致富途径,提高农民利用农业信息网络致富的能力。二是加强领导机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方式,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紧密合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3.2 推进农业信息网向基层延伸
昌黎县委县政府统筹规划,将农业信息网络延伸项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规划和财政预算,由农业部门统一实施,逐步扩大农业网络信息平台覆盖范围,让农业信息以最大速度进村入户[1]。
3.3 推进信息化队伍建设
各级网站采编人员和管理人员除参加省组织的培训外,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提高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并对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以提高信息化队伍的素质,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4 建议
4.1 增加投入
各级农业部门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战略性任务来抓,增加财政投入,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协调政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建立稳定、长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2]。
4.2 规范管理
各级农业部门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信息服务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并举,保障运行安全;切实把好信息源头关,确保信息的质量和安全;及时更新信息,提高信息质量,切实使信息在政府决策参考和农民农业生产中起到作用[3]。
4.3 健全队伍
各级农口部门应明确一个机构承担信息化工作,并配备专职人员。各乡镇要配备1名信息员,指导村级信息服务站开展信息服务。乡镇农技人员应熟练掌握网络、电脑等信息化工具,并作为其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重要条件和年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4]。
4.4 创新机制
农口部门要积极与网络通讯单位沟通协调,着力探索农业农村服务新方式、新途径,拓展业务合作领域,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入到农业信息化建设当中,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健康发展[5]。
4.5 推广典型
政府每年应选择一定数量的优秀乡镇、村、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协会,作为全县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典型,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村、企业、种植大户和协会。并通过媒体进行宣传推介典型,提升农业信息网络应用的影响,建立市场信誉[6]。
5 参考文献
[1] 陈一鸣.关于推进沈阳市乡村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43-44.
[2] 焦艳宁,焦燕舞,何婧.铜川市耀州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8):33-34.
[3] 方礼德.发展农业信息化中对农业主管部门的几点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1(1):185-187.
[4] 苟斌强.天水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4):5-6.
[5] 华永刚,夏玉柱,滕玲.杭州市农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杭州农业科技,2007(6):12-13.
[6] 王志诚,王殿昌,封文杰,等.山东农业信息化工作现状与发展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07(6):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