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沙城一片荒凉,爆炸声和急救车的鸣笛在空荡荡的街道上愈发刺耳;在特拉维夫,战争的感觉虽然近了一点,但还是安全、平静
“战机的轰隆声就好像总在头上响,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活着。”28岁的科腊姆已经顾不得饥肠辘辘了,“现在保命最重要”。
自以色列军队进攻加沙地带以来,她家10口人就躲在加沙城家中。家里的窗户已被炮火炸碎,冷风穿堂而过;电已经全停了,每到晚上一片漆黑,也没有煤气烧饭,只有吃罐装豆制品充饥。“这些东西也不多了。”科腊姆说,“也许我明天上街看看吧,兴许有面包店冒险开门了。不过,现在还能有面包吗?”
她恐怕要失望了。加沙城粮食短缺,尽管救援物资正源源不断运往那里,但多数很难真正送到平民手中。截至1月6日,随着以军进攻深入,哈马斯也加紧进行火箭弹发射,以显示控制加沙的能力,而保证食品送到城里早已不是第一任务了。
1月6日凌晨,火药味浓烈的新闻正从加沙飞快地传到世界各地:以军已经开进加沙南部最大城市汗尤尼斯;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表示将展开第三阶段的军事打击——在加沙边境重新部署防卫力量,防止哈马斯从伊朗得到援助;以色列正在征召大批预备役士兵……
联合国驻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协调员马克斯·盖拉德忧心忡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是一场严重得无法再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新年的战火
作为阿拉伯世界矛盾的核心,巴以矛盾成因复杂。近年来,有150万人口、350平方公里的加沙地带成了巴以冲突的焦点。
2005年,以色列撤离占领长达38年的加沙。两年后,巴两大派别哈马斯与法塔赫在这里大打出手,哈马斯从法塔赫手中夺取实际控制权,而后者则在在以色列占领的约旦河西岸成立了巴勒斯坦新政府。此后,以色列一方面拉拢法塔赫,一方面封锁加沙地带,打击哈马斯。
从2008年12月27日开始,以色列空军开始了对加沙的大规模空袭。接下来的几天里,在战地记者的镜头中:“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空袭频率密集,加沙地带屡屡出现巨大爆炸声和黑色烟柱;陆战标志武器塔楼式装甲车部署到位,一辆辆军用加油车在离加沙边境最近的民用加油车加满油;来不及吃午饭的士兵正背着枪在路边啃面包,他们很快就要被运送到“指定地点”。
全世界都关注着新年伊始的这场巴以冲突是否会演变成更血腥的战争。1月3日,人们的担忧成真。
仅过了一天,以色列军人就把加沙地带分隔成南北两部分,进而完成对有40万人口的加沙城的包围。
加沙城内一片荒凉,商店关闭,街上找不到哈马斯的警察和执法人员。城中最刺耳的声音是爆炸声和急救车鸣笛声,硝烟笼罩天空。但加沙城也没有陷入无序状态,大多数人都躲在家中。
令人恐惧的是加沙地带各个人满为患的医院。如果战况继续恶化,更多人可能因缺乏血液、药品和手术设备而得不到有效救治而死亡。“许多人都被横飞的炸弹炸伤,许多人都被截肢。每个人都陷入恐惧中。”红新月会一名志愿医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以色列的实际首都特拉维夫距离加沙地带不到100公里。
“战争的感觉近了点儿,但现在这里很安全,整体上比较平静。不过,几天前,以色列政府就发出通知,要求特拉维夫的居民清空防空洞里的杂物。”中国驻以色列使馆政治参赞陆京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半个世纪来,巴以冲突不断,以政府很早就明文规定,每家每户都要建有防空洞,“平常作为杂物室,战时就当临时避难所” 。
中国驻以使馆已经公布了安全提醒,要求在以色列的中国公民加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据使馆掌握的数据,目前在以色列大约有8000到9000名华人华侨。“但在加沙的中国人很少,我们只知道1个中国女子和她3个孩子生活在那里,已经联络到她,密切关注她的安全。”
“这可能真是一个死循环”
目前,包括欧盟国家、俄罗斯、澳大利亚、阿拉伯国家联盟和土耳其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正在进行外交努力,拯救加沙。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也将带领一个由阿拉伯国家代表组成的代表团前往联合国总部,请求安理会作出要求停止战事、包含明确时间表的决议。
而最应该在巴以问题上发挥作用的美国似乎一筹莫展。“赖斯取消了最后的访华计划,可见美国也认为中东事态严重,布什需要她拿主意。”《纽约时报》评论道。
布什1月3日首次评论以色列大规模空袭行动,把冲突归咎于哈马斯。“美国正致力于借助外交手段,促成冲突双方签署全面遵守、具有实质意义的停火协议。”布什说,“要保证长期停火,哈马斯必须停止向以色列开火。”3天后,他又对以色列的地面攻势公开表态,称理解以色列自卫的愿望。
然而,一向立场鲜明、能言善辩的奥巴马却不对加沙战事发表任何评论。美国政治分析家认为,奥巴马保持沉默是明智之举——一方面为避免在上任前授人以柄,另一方面为给新政府中东政策留下回旋余地。
加沙战事升级之际,两支欧洲外交团队分别于1月4日和5日前往中东斡旋,其中一支由捷克、法国、瑞典三国的外交部长组成,另一支则由法国总统萨科齐领衔。萨科齐将在今后几天分别会见埃及、以色列、叙利亚等国家首脑,“寻求和平之路”。
不过,自命不凡的法国总统的高调行动能否取得高调成果呢?舆论纷纷质疑,“法国在中东的影响力还欠火候”,“做事和作秀似乎分不清”。
“能管用吗?但愿吧。巴以矛盾,甚至阿拉伯世界的内部矛盾,错综复杂,不仅仅涉及国家利益,还包括宗教、文化、民族、外部影响等因素,国际社会至今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中国驻以使馆参赞陆京说。
“这可能真是一个死循环。看着年轻的以色列士兵又上战场,我就在想一代一代的年轻人是在为这块土地付出生命的代价。”中国驻叙利亚的一位外交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叙利亚流亡的哈马斯领导人哈立德·马沙尔就住在我家附近,加沙空袭发生后,他又发号施令,叙利亚警方立刻对他进行了重兵保护。”
随着巴以冲突加剧,叙以矛盾、黎以矛盾等“相关链圈”是否也会转动,令世界担忧。
“战机的轰隆声就好像总在头上响,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活着。”28岁的科腊姆已经顾不得饥肠辘辘了,“现在保命最重要”。
自以色列军队进攻加沙地带以来,她家10口人就躲在加沙城家中。家里的窗户已被炮火炸碎,冷风穿堂而过;电已经全停了,每到晚上一片漆黑,也没有煤气烧饭,只有吃罐装豆制品充饥。“这些东西也不多了。”科腊姆说,“也许我明天上街看看吧,兴许有面包店冒险开门了。不过,现在还能有面包吗?”
她恐怕要失望了。加沙城粮食短缺,尽管救援物资正源源不断运往那里,但多数很难真正送到平民手中。截至1月6日,随着以军进攻深入,哈马斯也加紧进行火箭弹发射,以显示控制加沙的能力,而保证食品送到城里早已不是第一任务了。
1月6日凌晨,火药味浓烈的新闻正从加沙飞快地传到世界各地:以军已经开进加沙南部最大城市汗尤尼斯;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表示将展开第三阶段的军事打击——在加沙边境重新部署防卫力量,防止哈马斯从伊朗得到援助;以色列正在征召大批预备役士兵……
联合国驻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协调员马克斯·盖拉德忧心忡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是一场严重得无法再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新年的战火
作为阿拉伯世界矛盾的核心,巴以矛盾成因复杂。近年来,有150万人口、350平方公里的加沙地带成了巴以冲突的焦点。
2005年,以色列撤离占领长达38年的加沙。两年后,巴两大派别哈马斯与法塔赫在这里大打出手,哈马斯从法塔赫手中夺取实际控制权,而后者则在在以色列占领的约旦河西岸成立了巴勒斯坦新政府。此后,以色列一方面拉拢法塔赫,一方面封锁加沙地带,打击哈马斯。
从2008年12月27日开始,以色列空军开始了对加沙的大规模空袭。接下来的几天里,在战地记者的镜头中:“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空袭频率密集,加沙地带屡屡出现巨大爆炸声和黑色烟柱;陆战标志武器塔楼式装甲车部署到位,一辆辆军用加油车在离加沙边境最近的民用加油车加满油;来不及吃午饭的士兵正背着枪在路边啃面包,他们很快就要被运送到“指定地点”。
全世界都关注着新年伊始的这场巴以冲突是否会演变成更血腥的战争。1月3日,人们的担忧成真。
仅过了一天,以色列军人就把加沙地带分隔成南北两部分,进而完成对有40万人口的加沙城的包围。
加沙城内一片荒凉,商店关闭,街上找不到哈马斯的警察和执法人员。城中最刺耳的声音是爆炸声和急救车鸣笛声,硝烟笼罩天空。但加沙城也没有陷入无序状态,大多数人都躲在家中。
令人恐惧的是加沙地带各个人满为患的医院。如果战况继续恶化,更多人可能因缺乏血液、药品和手术设备而得不到有效救治而死亡。“许多人都被横飞的炸弹炸伤,许多人都被截肢。每个人都陷入恐惧中。”红新月会一名志愿医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以色列的实际首都特拉维夫距离加沙地带不到100公里。
“战争的感觉近了点儿,但现在这里很安全,整体上比较平静。不过,几天前,以色列政府就发出通知,要求特拉维夫的居民清空防空洞里的杂物。”中国驻以色列使馆政治参赞陆京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半个世纪来,巴以冲突不断,以政府很早就明文规定,每家每户都要建有防空洞,“平常作为杂物室,战时就当临时避难所” 。
中国驻以使馆已经公布了安全提醒,要求在以色列的中国公民加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据使馆掌握的数据,目前在以色列大约有8000到9000名华人华侨。“但在加沙的中国人很少,我们只知道1个中国女子和她3个孩子生活在那里,已经联络到她,密切关注她的安全。”
“这可能真是一个死循环”
目前,包括欧盟国家、俄罗斯、澳大利亚、阿拉伯国家联盟和土耳其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正在进行外交努力,拯救加沙。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也将带领一个由阿拉伯国家代表组成的代表团前往联合国总部,请求安理会作出要求停止战事、包含明确时间表的决议。
而最应该在巴以问题上发挥作用的美国似乎一筹莫展。“赖斯取消了最后的访华计划,可见美国也认为中东事态严重,布什需要她拿主意。”《纽约时报》评论道。
布什1月3日首次评论以色列大规模空袭行动,把冲突归咎于哈马斯。“美国正致力于借助外交手段,促成冲突双方签署全面遵守、具有实质意义的停火协议。”布什说,“要保证长期停火,哈马斯必须停止向以色列开火。”3天后,他又对以色列的地面攻势公开表态,称理解以色列自卫的愿望。
然而,一向立场鲜明、能言善辩的奥巴马却不对加沙战事发表任何评论。美国政治分析家认为,奥巴马保持沉默是明智之举——一方面为避免在上任前授人以柄,另一方面为给新政府中东政策留下回旋余地。
加沙战事升级之际,两支欧洲外交团队分别于1月4日和5日前往中东斡旋,其中一支由捷克、法国、瑞典三国的外交部长组成,另一支则由法国总统萨科齐领衔。萨科齐将在今后几天分别会见埃及、以色列、叙利亚等国家首脑,“寻求和平之路”。
不过,自命不凡的法国总统的高调行动能否取得高调成果呢?舆论纷纷质疑,“法国在中东的影响力还欠火候”,“做事和作秀似乎分不清”。
“能管用吗?但愿吧。巴以矛盾,甚至阿拉伯世界的内部矛盾,错综复杂,不仅仅涉及国家利益,还包括宗教、文化、民族、外部影响等因素,国际社会至今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中国驻以使馆参赞陆京说。
“这可能真是一个死循环。看着年轻的以色列士兵又上战场,我就在想一代一代的年轻人是在为这块土地付出生命的代价。”中国驻叙利亚的一位外交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叙利亚流亡的哈马斯领导人哈立德·马沙尔就住在我家附近,加沙空袭发生后,他又发号施令,叙利亚警方立刻对他进行了重兵保护。”
随着巴以冲突加剧,叙以矛盾、黎以矛盾等“相关链圈”是否也会转动,令世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