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鱼回)的苗种培育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鱼池选择和清理消毒、苗种放养、饲养管理、鱼病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斑点叉尾的苗种培育技术,以供广大养殖专业户参考。
  关键词 苗种培育;饲养管理;疾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9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2-0201-01
  
  1鱼苗培育
  1.1鱼苗池的选择
  应选择注排水方便、池埂牢固、土质好、不漏水、池底平坦、淤泥适量、光照充足的鱼池。面积以667~1 333m2为宜,水深0.8~1.0m比较合适。
  1.2鱼苗池的清理和消毒
  应先将池水排干,捕去野杂鱼和其他敌害生物,整平池底,清除池中杂物和池埂杂草,加固池埂,堵塞漏洞,然后暴晒3~5d。常用的消毒药物及用量分别是:干塘消毒用生石灰750~1 125kg/hm2,或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75~150kg/hm2其中以生石灰效果最好。
  1.3施放基肥
  鱼池清整消毒后,在鱼苗下池前1周左右,要培养天然饵料,应在池中施放基肥。方法是先向池塘注水70~80cm,然后全池泼洒粪便或在池角施放绿肥,可割青蒿4 500~7 500 kg/hm2,把水质控制在绿豆青色或黄绿为宜。
  1.4鱼苗放养
  施放基肥7~8d后,如天气正常,即可准备放养鱼苗。鱼苗放养前应先用密眼网将清塘后池中繁殖的有害昆虫、蛙卵、蝌蚪和杂鱼清除,然后放数尾活鱼试水,只有在证实毒性已消失后才能放养鱼苗。以放养30~60万尾/hm2为宜。
  1.5饲养管理
  1.5.1投饵。鱼苗下池2~3d内,由于池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因此不需要投饵。以后随着天然食物的减少及鱼体的长大,必须投喂人工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
  1.5.2日常管理。鱼苗在饲养期间要加强日常管理,应经常巡塘,观察池鱼的活动情况及水质的变化,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以防不测。开始人工投饲时,需向池塘注水10~15cm深。以后每隔1周注水1次,每次注水量约10cm,最后使池水保持在水深1.2m左右,注水时在注水口应用密网过滤野杂鱼和害虫,同时要避免水流直接冲入池底把水搅浑。
  2鱼种培育
  鱼苗养至4~5cm时,体重已增加好几十倍,如果仍然在原池继续培育,就会因密度过大而影响鱼体的进一步生长。因此必须分塘,将夏花鱼种培育为大规格鱼种,然后再投入大水面或成鱼池养殖,提高放养成活率。
  2.1鱼池的准备
  鱼种池要求的条件与鱼苗池相似,但面积要求大一些,以1 333~2 666m2、水深1.3~1.5m为宜。
  2.2夏花的放养
  夏花鱼种放养时间一般在7~8月,放养方式有单养及与鲢鳙鱼种混养2种,且以混养较好。放养密度应根据预期的出池规格及池塘条件等来确定,若要求出塘规格小,可适当增加放养密度,反之,则要适当降低放养密度。根据试验,放养12.0~22.5万尾/hm2夏花,同时搭配4 500~7 500尾/hm2规格偏小的鲢鳙夏花鱼,可获得良好的饲养效果。
  2.3饲养管理
  2.3.1投喂。鱼种饲养期间,主要以投喂人工饲料为主。为提高饲料利用率,配合饲料应加工成细颗粒状浮性或沉性均可。鱼种阶段的日投饵量也要根据水温、水质及鱼的摄食状况等随时作合理调整。
  2.3.2日常管理。每天早上或下午各巡塘1次,观察水质及鱼的活动情况,按时测定水温、溶解氧,了解饲养动态;适时注水或换水,以改善水质;作好防洪防逃工作,定期作好鱼病防治工作。
  3疾病防治
  (1)病毒病。病鱼皮肤及鳍基部出血,腹部膨胀,并有淡黄色渗出液(腹水)。鳃苍白或出血,一侧或双侧眼球突出。水温30℃时发病,主要为害10cm以下的鱼种,死亡率可达95%~100%。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故应从预防着手,注意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
  (2)出血性腐败症。病鱼全身有细小红斑或充血,鳃丝渗白,有时病鱼皮肤上出现灰白色的斑点,后肠及肛门常有出血症状、肿大。此病多发于春季或初夏。治疗用2mg/kg的土霉素溶液泼洒池水。每1kg鱼每天用土霉素50mg或每100 kg鱼每天用大蒜头0.5kg、食盐0.1kg拌进饲料连续投喂5d。
  (3)柱状病。初期在病鱼躯干部、头部出现损伤,或鳍条有灰白点,并有轻微充血。当症状扩大时,则变成灰白色溃疡,皮肤完全被侵蚀、肌肉暴露。治疗每吨鱼用盐酸多西环素10~30g加三黄粉50~100g拌饵投喂3~5d。
  (4)水霉病。被感染后的鱼,其身体的任何部位均会长出或小或大丛的灰白色棉花状菌丝体。全年均可发生此病。治疗用0.4‰的食盐水和0.4‰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有较好的疗效。
  (5)小瓜虫病。小瓜虫病是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寄生于鳃部和体表,形成大头针大小的小白点,肉眼可见。治疗用生姜和辣椒熬成汁全池泼洒,每隔2d泼1次。
其他文献
摘要 Ⅱ优7954是浙江省农科院用自育恢复系浙恢7954与Ⅱ32A组配选育的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农艺性状优良、抗逆性强、米质较优、产量性状表现良好。其高产栽培需适时播种与培育壮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灌水以及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措施,确保丰收。  关键词 Ⅱ优7954;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4 1.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9-0137
摘要 杂交粳稻新品种陵风优18属三系杂交中粳新品种,200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并从适期早播、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关键词 杂交粳稻陵风优18;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2 2.0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4-0169-01    江苏省红旗种业有限公司最新
摘要 通过对2008年年初雪灾对湘西州椪柑产业影响的分析,指出了湘西州椪柑产业所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即产业粗放。探讨了造成湘西椪柑产业粗放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升级发展湘西椪柑产业,实现产业转型的对策,以期为湘西椪柑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雪灾;椪柑产业;产业发展;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湘西;2008年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5-0118-
摘要 阐述杂交稻新组合特优17的产量表现及主要特征特性,并从适时播种与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介绍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组合的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特优17;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2 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5-0226-01    特优17系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用龙特甫A与龙恢17配组而
摘要 介绍优质小麦新品种邯6172的特征特性以及在肥东的种植表现,提出邯6172配套栽培技术要点,从而为该小麦品种的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邯6172;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邯6172是由河北省邯郸市农科院最新育成的冬小麦品种,并通过国家审定和安徽省审定。笔者于2006年引进肥东示范种植,面积300hm2,2007年面积扩大到2 600hm2。经2a的示范种植,该品种表现出高产、稳产、
摘要 扬97-65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等优点,在安徽省寿县示范推广,产量、性状均表现良好。在栽培上应抓好精细整地、适期播种、精量播种、合理施肥、田间管理等几个方面,从而保证扬97-65高产、优质。  关键词 小麦;扬97-65;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9-0233-01    扬97-65是江苏里下河农科所育成的优
摘要 介绍了2007年阜宁县烟粉虱发生情况,分析了2007年阜宁县烟粉虱发生特点,并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 烟粉虱;防治;江苏阜宁;2007年  中图分类号 S4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8-0160-01    烟粉虱又名棉粉虱,2003年首次在阜宁县施庄镇老棚室基地周边玉米、棉花、大豆上发生危害。近年来,随着本县设施栽培和特种经济作物面积的扩大,发生范围逐年
摘要: 近年来,苹果锈病在灵武市发生普遍,对当地苹果产业造成很大危害。通过对苹果锈病的症状、病原特性的观察和田间调查,初步摸清该病的发生规律和发病原因,进一步明确了苹果锈病的发生与转主寄主桧柏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苹果锈病;发生规律;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611.1 5文献标识码 : 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180-02 
摘要: 根据葡萄生长的各个阶段,总结了设施栽培葡萄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技术,以期为葡萄的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葡萄;病虫害;设施栽培;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182-01    葡萄病虫害发生的种类较多,如炭疽病、黑痘病、蔓枯病、灰霉病、透翅蛾、介壳虫、螨类和夜蛾等,一直困扰设施栽培葡萄的生产,市场上品种繁多的杀菌剂又使
摘要 通过对厦门市森林病虫害防治体制演进以及发展前景分析,阐明走“专业公司除治”是森林病虫害防治改革发展的方向,并指出现有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防治;公司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 S7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4-0088-02    森林病虫害[1]是森林的主要灾害之一,它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严重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