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dongfe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普惠金融的三个维度出发,以攀枝花地区为例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区域普惠金融的发展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受到金融机构分布不合理以及村民金融知识匮乏等因素的制约,金融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有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攀枝花市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普惠金融攀枝花金融发展
  一、引言
  在现代的金融市场中,随着社会的进步,金融供给日益增加。我国政府对普惠金融的发展更加重视,并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支持政策。农村普惠金融的普及,也加强了金融服务在农村的发展与建设,使其具有方便性以及可接触性,在加速农村农业发展、加强农村建设与促进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农村金融支付体系建设、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农村金融放贷的全面化普及打下了坚实基础。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下,广大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资本加速向城市集聚与配置,农村金融在许多板块因要素流失、市场分割、供给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一种“真空”的状态。尤其在贫困偏远的农村地区,“贷款费用高”“贷款程序繁”“贷款意识弱”等金融现象普遍存在,这些现象已成为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为中国西部的移民城市,攀枝花市农村金融市场在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后,已初步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导,以农村信用网点和服务点为核心,以自由借贷、抵押贷款等为主要形式的民间金融大量并存的多元化市场格局。但在空间范围上却仍未实现金融服务对偏远农村地区的全覆盖,同时还存在产品类型较为单一、服务效率低下等诸多不足。鉴于攀枝花市普惠金融的代表性与象征意义,通过对攀枝花地区进行抽样调查,有利于初步了解普惠金融在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分析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这一举措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调研分析,能够充分了解到普惠金融在攀枝花发展成效与瓶颈因素,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有利于普惠金融在攀枝花农村地区实现优化发展,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头作用。二是通过普惠金融的发展,推动农村金融与农村产业结构的深度融合,促进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实现有效互动与良性循环。三是从微观层面了解资源型城市的农村居民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状况与特征,厘清农村金融供给侧与市场端之间的匹配关系,为建立农业生产周期、农民经济收入水平、农村经济结构的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提供相应的启示。
  二、数据来源与方法说明
  本文的数据来源在空间范围上覆盖了攀枝花东区、西区、米易、仁和大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乡镇农村,其中还包括河谷地带、靠近城郊、高山少数民族地區。通过进行实地走访与随机入户调查,累计发放了调查问卷310份,顺利回收307份,其中有效问卷303份,有效率为97.74%。通过向被调查者发放调查问卷,以选择题的形式直接搜集基础数据,并通过对随机调查问卷的考察和分析,以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并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作为相应评价,从而获取对攀枝花市普惠金融的初步认知与整体性把握。
  三、攀枝花市普惠金融现状分析
  (一)使用情况维度
  1.账户和银行卡的使用情况(见表1)。
  农村普惠金融离不开数字货币,数字货币有利于促进农村金融发展。随着对数字货币探索的不断深入和推广,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地区的电子支付行为,也为数字货币的使用创造良好环境和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进一步调查发现,受访者中52.4%的人有过民间借贷或银行信贷经历,47.6%的人未有过。普惠金融目的是为了提供普惠性服务,消除金融上的歧视。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普惠金融在扶持农村弱势群体降低农户贫困发生率方面的促进作用尚有待提高。考虑到深度贫困阶层的异质性,由于进入门槛偏高、抵押产品缺失,其助力作用则更加有限。
  2.电子支付使用情况。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支付方式层出不穷,支付宝、微信、云闪付等支付方法的崛起,使得非现金支付结算量迅速增加。从问卷调查数据得出:进行数字支付或接受数字支付频率,仅有3人未使用过数字支付,偶尔支付占52人,经常支付占238人,有意愿支付,商家不支持为0。由此说明,我市农村数字支付普及程度较高。
  3.个人信贷情况。民问借贷是民间金融活动,在金融机构较少的农村地区催生了该项借贷活动的发展。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以货币或其他有价证券为标的物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经可得数据分析,在我市55.54%的人曾有过民间借贷行为,44.46%未有过民间借贷行为。
  4.保险购买情况。保险意识低,购买人数少。农村居民对商业保险了解不够,投保意愿相对较低,购买了商业保险的人数仅占3.82%,剩下的96.18%未购买商业保险。保险的作用在于分散风险和转嫁风险,特别是对抵抗风险能力本身较弱的农村居民具有更大的意义。但经调查发现,农户对保险的认知存在着一些偏差,往往过度强调保险的收益性而忽视了其对抗风险的能力,商业保险业务下沉到农村的程度也不够,使商业保险在农村的接受度较低。
  (二)可得性维度
  网点可得性(见表2)。关于办理业务是否方便,从受访群体中得知,金融服务网点占52.3%,是业务不方便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办理业务等待时间长,服务网点少。攀枝花市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且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为完善攀枝花市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指明了方向。
  (三)质量维度
  1.金融知识和金融行为。73.8%的人未接受过金融知识的教育和学习,仅有26.2%的人了解过一定的金融知识。在了解金融知识及金融产品方面,54.55%通过电视节目所了解,18.18%通过报纸杂志,45.45%通过网络,18.18%通过银行、证券机构、政府等相关部门所了解。金融知识普及程度低仍是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阻碍条件之一。我市政府在金融服务硬件设施完善的同时,也要加强对金融知识的宣传,培养农户的金融素养和信用意识,为金融服务在农村的广泛应用保驾护航。   2.金融服务投诉。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我市农村地区对金融知识了解渠道较为匮乏,当金融服务业务出现问题时,仅48%的人知道通过金融服务点协商或向其投诉。
  四、攀枝花市普惠金融制约性因素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攀枝花市普惠金融发展在使用情况、可得性与金融质量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制约性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金融机构偏远。在目前,攀枝花市村镇银行无法实现较为全面的信息对接,社会弱势群体和农户家庭的金融信息获取渠道少,极大地阻碍了金融服务的大范围普及。主要表现为服务网点较少和金融服务点较远。二是信贷满足度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自身的发展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可用资金匮乏,原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基于成本考虑,在农村的基层网点有所撤并,而农信社规模相对较小,信贷投放的力度有所减弱,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三是农民对普惠金融的认识不到位。一方面,金融理念缺乏。绝大多数受访者不了解基础的金融知识,再者,农村老龄化现象越加严重,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较低,受教育程度不高,并且对外界了解不多,所以只有极少数农民敢于尝试互联网金融服务,例如蚂蚁花呗和微信零钱通,以及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等。另一方面,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对农村贷款对象缺乏信心,农户的相关信用信息缺乏,銀行的宣传没有深入到每一家农户,信息体制建设不够完善。四是农村金融法律法规有待健全。有关普惠金融的配套政策和相关法律制度尚未完善,目前完整的普惠金融法律体系仍不存在。虽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普惠金融发展的法律法规,但有关农村普惠金融的相关法律还是比较散乱,相关法律的问题依然严重凸显。
  五、对策建议
  (一)加强基础性设施建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点可得性
  对于因为地理复杂性障碍导致的难贷款、难融资的金融问题,应大力加强基础性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满意度。在当地政府和金融机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升级和扩展金融机构的服务地区网点,逐步拓宽普惠金融领域的服务覆盖面,从而提升普惠金融的质量维度。在地理环境极其复杂的地区,需加强信息基础性设施建设,提升基础性网点业务水平。在此基础上,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在乡镇、村等基层机构增设银行网点业务,拓宽金融网点的服务范围;加强对农村地区尤其是对贫困边远地区资金量的投放,激励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网点、邮政储蓄银行等与农业有关的金融机构发挥各自的经济区位优势,强化金融机构对贫困边远地区的覆盖领域和服务满意获得维度。
  (二)推动金融创新,扩大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辐射范围
  金融创新使普惠金融在现代社会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根据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目标市场和农村居民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精确把握目标客户的需求并细分目标市场的金融业务,努力推出更多的普惠金融服务,在更大面积、更深层次上辐射更多的农村普惠金融人群,使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融入民众深层次、个性化、多样化、多方面的金融需求,释放农村的普惠金融活力。创新并发展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降低金融机构的门槛,促进商业性信贷和公益性信贷均衡发展;同时将金融机构的资金优势和小额贷款企业的信息优势有机融合起来,推动小额贷款企业与有关的金融机构深化合作。政府还应适度加强对公益性小额信贷的引导和扶持力度,更好地发挥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中的作用。
  (三)加强宣传相关的金融知识,培养农村居民对金融的主动意识
  进入现代金融市场环境的金融消费人群必须具备一定储备的金融知识,否则无法对所需要的金融消费进行合理的金融收益计算。然而在贫困边远地区,农村居民缺乏相应的金融消费需求,对金融知识的需求意识不够强烈,导致金融知识层面薄弱。因而需加强金融知识的教育宣传,增强村民的金融意识,拓展村民的知识面,进而提升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同时立足当地的实际,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可通过电视节目、网络宣传、新闻报纸、期刊杂志等形式,扩宽对金融知识的宣传面,增加对老年人、文化程度低人群的覆盖面,增设其上门对网点银行、电话银行等线上线下的体验培训服务,提高弱势群体的金融意识。
  (四)建立健全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制度,促进普惠金融高质高效发展
  1.改革农村的产权配套制度。在现代经济市场高速发展的今天,金融机构越来越重视商业盈利性,同时也提高了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使农村金融主体缺乏对应的抵押物,成为民众贷款难的重要难题。同时农村赖以生存的农村资产主要是农村耕地、房屋等,所以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也可以从盘活相关的农村资产方面人手;此外有效的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也会为农村信用营造良好环境。
  2.建立健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开辟民间资金进入农村普惠金融市场的新途径,释放民间资本在相关领域的活力。在县级的金融市场中,农村信用社和服务网点一直处于小额贷款的主导地位,由于其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缺乏,导致其服务和工作效率低下,金融环境没有得到高效的激活。同时通过降低金融门槛,提升民间资本的进入,从而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提升农村金融市场的积极性。健全与《民间借贷管理条例》和《放贷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各类民间借贷行为,促进民间资本公平公正的发展,引导民间资金向农村普惠金融的高效注入。
其他文献
经济全球化经历了商品全球化、制造全球化与服务全球化三次浪潮。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服务全球化时代,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现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发达程度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标志。郑州位于中国核心地带,正面临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和服务业大发展的难得机遇,要充分发挥服务业在促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发挥郑州现代服务业对中原城市群、中部地区的引领
期刊
摘要:贸易信贷表现为进出口商之间直接提供的信贷,收付汇与进出口时间错配,是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真实性管理的重要内容。现行的贸易信贷报告制度为企业调整资金流与货物流的时间差提供了便利,但报告数据质量不高长期存在。通过剖析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强化事中事后监测机制,优化贸易信贷管理政策等完善贸易信贷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贸易信贷 货物贸易收支 贸易信贷报告制度  贸易信贷是因款项支付与货物所有权
期刊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能力是其区域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提升湾区城市群创新系统协同度,可以突破创新障碍,提高区域创新能力。通过对区域创新协同的概念及其基础理论的理解,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系统协同效应评测指标。在此基础上,结合协同学相关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对湾区城市群创新系统协同度进行测算,分析并提出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群 创新系统协同度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
期刊
摘 要:运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重庆市城乡居民2000-2017年的消费需求进行了分阶段的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全市城鄉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居民基本消费需求远低于城镇居民,但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及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相对较高。基于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角度对农村居民消费潜力进行定量估算的结论表明,未来十年左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将达到2017年的2.0-2.3倍。
期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号角。自2015年8月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国企改革全面深化,此后相继发布多份与指导意见相关的文件,形成了以《指导意见》为引领、以若干文件为配套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其中,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街道和社区是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落脚点,必须做好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人事档案管
期刊
中医药产业作为中国的传统产业,中医药服务已遍及世界各国,是中国医学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但从目前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现状看,依旧面临很多突出问题,包括中医药及中医药服务国际化水平低、体制机制障碍明显、海外市场准入壁垒突出,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国际發展经验,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健康城,创新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路径,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国际化水平。   一、中医药国际化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期刊
摘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本轮国企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选择合适的改革模式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尤为关键的一环,直接决定着改革效果和目标。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内涵,总结分析现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和特点,提出构建好的顶层设计并完善配套政策、以分类改革为突破口和落脚点、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地域和不同阶段国企混改方案模式与路径、完善方案相关配套政策和方案细节等建议
期刊
摘要:基于小猪平台的微观数据,挖掘在线短租服务的决定因素。运用python网络爬虫技术获得房源的有关数据,对影响因子进行Lasso变量识别和决策树CART算法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订单的接受率、价格、点评数、交通位置和是否为超棒房东这五个变量对房源的订单量有显著影响。运用决策树CART算法对识别后的变量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决定性影响因素模拟的订单量预测值能够很好的拟合真实值,进一步证明了在线短
期刊
民生消费是人民群众的最终需求,也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更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近年来,我国在扩大民生消费规模、提高民生消费水平、改善民生消费结构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消费性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激发和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性服务业顺应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途径;是带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和改
期刊
摘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发展理念下能够实现良性循环,而创新在经济一环境的协同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三者相互作用下可以成为高效协同系统。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了经济一环境一创新系统的演化模型,计算得出各子系统的贡献度及之间的交互效应,并对各区域系统演化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分析发现中国大部分省份实现了不同层次的协同,4省有稳定的协同演化方向,10省的演化趋势是竞争冲突激烈并可能解构成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