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学会用探索性、研究性的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1.研究性学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化的普及、互联网的四通八达,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信息来源、思维方式、综合学力等都得到了扩展和延伸。课堂教学采用“研究性学习”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综合实践活动”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信息解决问题,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于实践,充分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初步的设计能力。这就需要通过更多的研究来完成。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社区服务方面。比如学生个人或集体在本社区通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增强为社区建设、发展服务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校可组织动员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如到敬老院、社会福利院慰问老人和儿童,为他们提供服务,成立爱心助学会,扶贫帮困等。
(2)社会实践方面。比如以学生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旨在使学生获得国防知识、生产劳动技能,增强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它是学校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教师指导下的活动,如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参观活动(参观珊瑚礁、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等)、社会考察(菜场、商场的货物门类、市场价格及销售情况)、调查街道扶贫帮困等情况,以及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与道路破坏等社会热点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建议。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对学生集体进行劳动观念和一般劳动技能教育,进行现代职业意识、职业技术的培养和择业指导。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学会生存”、提高自理能力为目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展开活动,使学生了解和基本掌握当地农业种植和经营等方面的知识。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好处
1.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愿意和伙伴进行合作交流,需要成就感。同时青少年通过几年来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学生基本上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自主学习、研究、创新。
2.培养了各种能力,满足了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丰富有趣的方式、途径,努力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生活。
3.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了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学活动。
三、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遵循的原则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框,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四、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特征
1.评价着力于学生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他们的发展。
2.评价主体多元化,使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重视评价对象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作用。
3.评价关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综合实践面对的是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是情感、经验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动态变化和发展,而且情感的交互作用更具有偶发性和动态性,恰恰这些动态生成因素对活动效果的影响更大。
4.评价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要求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
以上是我从事综合实践课教育工作以来所学到和体会到的粗浅认识,在这里总结出来,不足之处还请有关专家给予批评和指正。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1.研究性学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化的普及、互联网的四通八达,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信息来源、思维方式、综合学力等都得到了扩展和延伸。课堂教学采用“研究性学习”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综合实践活动”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信息解决问题,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于实践,充分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初步的设计能力。这就需要通过更多的研究来完成。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社区服务方面。比如学生个人或集体在本社区通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增强为社区建设、发展服务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校可组织动员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如到敬老院、社会福利院慰问老人和儿童,为他们提供服务,成立爱心助学会,扶贫帮困等。
(2)社会实践方面。比如以学生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旨在使学生获得国防知识、生产劳动技能,增强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它是学校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教师指导下的活动,如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参观活动(参观珊瑚礁、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等)、社会考察(菜场、商场的货物门类、市场价格及销售情况)、调查街道扶贫帮困等情况,以及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与道路破坏等社会热点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建议。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对学生集体进行劳动观念和一般劳动技能教育,进行现代职业意识、职业技术的培养和择业指导。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学会生存”、提高自理能力为目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展开活动,使学生了解和基本掌握当地农业种植和经营等方面的知识。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好处
1.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愿意和伙伴进行合作交流,需要成就感。同时青少年通过几年来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学生基本上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自主学习、研究、创新。
2.培养了各种能力,满足了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丰富有趣的方式、途径,努力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生活。
3.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了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学活动。
三、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遵循的原则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框,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四、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特征
1.评价着力于学生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他们的发展。
2.评价主体多元化,使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重视评价对象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作用。
3.评价关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综合实践面对的是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是情感、经验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动态变化和发展,而且情感的交互作用更具有偶发性和动态性,恰恰这些动态生成因素对活动效果的影响更大。
4.评价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要求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
以上是我从事综合实践课教育工作以来所学到和体会到的粗浅认识,在这里总结出来,不足之处还请有关专家给予批评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