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启蒙教育。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是小学生进入学校的起步课程,因此,做好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从小学语文课堂的现状出发,分析小学语文课堂出现的问题,探讨关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课堂 教学探究
一、小学语文课堂的现状
根据基础教育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目标不仅仅限于对字词文章的听、说、读、写,更强调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等思维方式的开发。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教学目标,过多的使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学习只局限于课本的固定词句,难以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育目标的忽视
在当前素质教育中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中,教育目标不仅在于注重小学生的当下发展,更重视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及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创造。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是小学生掌握语言能力的基础,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知识,对学生性格的培养和基础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但是很多语文教师过多的注重学生对于课本上字、词、句以及文章的背诵方面,将学生的学习范围仅仅限于课本之上,不仅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加重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久而久之,小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产生了厌倦反感的情绪,进而导致学生语文成绩的下降。
(二)教学手段的单一化
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作为教学课堂里的施教者,而学生成为受教者,教师在课堂上仅限于对书本内容的概述,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小学生正属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对待学习的方式上思想并不成熟,教师固定模式的教学手段容易造成学生形成固定思维,缺乏变通,进而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
(三)教学活动的枯燥性
由于小学生刚刚迈进校园不久,对校园学习活动中的一切都存有强烈的新鲜感和求知欲,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其这一特征,来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而对于大多数的语文教师而言,他们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是对学生进行听写单词、背诵课本以及默写唐诗宋词上,枯燥的教学活动无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呈现被动型。
三、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方法
(一)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
确立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有效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教师需要对语文基础课程进行充分的思考,要明确教育目标是什么,学生希望学到什么,能够带给学生什么以及学生学习之后能够收获什么。另外,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适度原则,应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还要把握适量原则,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不能求全,而是要有重点和针对性的设定每一阶段的目标,循序渐进。同时,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保持一定的弹性,有利于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及时的修改完善。除此之外,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要包括隐形目标和显性目标两种,显性目标即学生进行学习后能够及时得到的效果,而隐形目标指的是学习成果的积累过程,着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进行有效的课堂授课
虽然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方式,但是教师的“讲”仍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教师授课作为小学课堂的主要环节,其授课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把握分寸,根据现阶段小学生语言能力掌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讲课,切忌不要蜻蜓点水或是面面俱到,这样毫无重点的授课方式会使小学生的思维疲乏,产生厌课情绪。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应切实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所授知识必须是与他们的学习力相适应的,特别强调因材施教。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他们能力的培养。为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授课时可以利用灵活的提问方式来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课程的主要内容上,利用开放性的情境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训练。
(三)把握有效的教学节奏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握有效的教学节奏来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调控。教师对于语文课程的教学难度和教学速度的把握,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教学速度的快慢意味着既定时间内学生对于课堂内容获取信息量的多少,而教学速度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水平相关。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开展阅读兴趣小组、举办诗词朗诵比赛、读书笔记交流会等等,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难度是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把握的重要方面,教学难度过高会使学生学习过程频繁受阻,对课本内容不理解,并使之学习兴趣降低,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进行重难点的授课上,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采取相关的办法解决。在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上也要注意合理分配,充分控制教师“讲”的时间,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四)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多由诗词和短文构成,教师在教学安排上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的特点来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唐诗的学习上,教师可以开展唐诗朗诵比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有感情的朗诵中,让学生领会唐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意图,加深对整首唐诗的理解,以便背诵,最后实现唐诗的默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激励评价,这个评价的过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将自信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还可以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来帮助教学,例如播放诗词的音频来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播放课文的背景故事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等。
四、总结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课堂授课,把握教学课程的速度和难度,积极利用各种方式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实现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佟晓博.新课标视野下如何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J].学周刊C版,2013(12).
[2]王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对策探索[J].才智,2011(24).
[3]肖洪文.如何营造趣味盎然的生活化小学语文课堂[J].文理导航(下旬),2013(6).
[4]常丽艳.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探究[J].才智,2013(28).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课堂 教学探究
一、小学语文课堂的现状
根据基础教育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目标不仅仅限于对字词文章的听、说、读、写,更强调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等思维方式的开发。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教学目标,过多的使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学习只局限于课本的固定词句,难以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育目标的忽视
在当前素质教育中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中,教育目标不仅在于注重小学生的当下发展,更重视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及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创造。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是小学生掌握语言能力的基础,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知识,对学生性格的培养和基础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但是很多语文教师过多的注重学生对于课本上字、词、句以及文章的背诵方面,将学生的学习范围仅仅限于课本之上,不仅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加重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久而久之,小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产生了厌倦反感的情绪,进而导致学生语文成绩的下降。
(二)教学手段的单一化
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作为教学课堂里的施教者,而学生成为受教者,教师在课堂上仅限于对书本内容的概述,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小学生正属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对待学习的方式上思想并不成熟,教师固定模式的教学手段容易造成学生形成固定思维,缺乏变通,进而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
(三)教学活动的枯燥性
由于小学生刚刚迈进校园不久,对校园学习活动中的一切都存有强烈的新鲜感和求知欲,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其这一特征,来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而对于大多数的语文教师而言,他们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是对学生进行听写单词、背诵课本以及默写唐诗宋词上,枯燥的教学活动无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呈现被动型。
三、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方法
(一)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
确立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有效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教师需要对语文基础课程进行充分的思考,要明确教育目标是什么,学生希望学到什么,能够带给学生什么以及学生学习之后能够收获什么。另外,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适度原则,应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还要把握适量原则,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不能求全,而是要有重点和针对性的设定每一阶段的目标,循序渐进。同时,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保持一定的弹性,有利于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及时的修改完善。除此之外,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要包括隐形目标和显性目标两种,显性目标即学生进行学习后能够及时得到的效果,而隐形目标指的是学习成果的积累过程,着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进行有效的课堂授课
虽然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方式,但是教师的“讲”仍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教师授课作为小学课堂的主要环节,其授课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把握分寸,根据现阶段小学生语言能力掌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讲课,切忌不要蜻蜓点水或是面面俱到,这样毫无重点的授课方式会使小学生的思维疲乏,产生厌课情绪。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应切实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所授知识必须是与他们的学习力相适应的,特别强调因材施教。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他们能力的培养。为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授课时可以利用灵活的提问方式来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课程的主要内容上,利用开放性的情境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训练。
(三)把握有效的教学节奏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握有效的教学节奏来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调控。教师对于语文课程的教学难度和教学速度的把握,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教学速度的快慢意味着既定时间内学生对于课堂内容获取信息量的多少,而教学速度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水平相关。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开展阅读兴趣小组、举办诗词朗诵比赛、读书笔记交流会等等,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难度是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把握的重要方面,教学难度过高会使学生学习过程频繁受阻,对课本内容不理解,并使之学习兴趣降低,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进行重难点的授课上,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采取相关的办法解决。在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上也要注意合理分配,充分控制教师“讲”的时间,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四)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多由诗词和短文构成,教师在教学安排上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的特点来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唐诗的学习上,教师可以开展唐诗朗诵比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有感情的朗诵中,让学生领会唐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意图,加深对整首唐诗的理解,以便背诵,最后实现唐诗的默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激励评价,这个评价的过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将自信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还可以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来帮助教学,例如播放诗词的音频来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播放课文的背景故事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等。
四、总结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课堂授课,把握教学课程的速度和难度,积极利用各种方式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实现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佟晓博.新课标视野下如何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J].学周刊C版,2013(12).
[2]王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对策探索[J].才智,2011(24).
[3]肖洪文.如何营造趣味盎然的生活化小学语文课堂[J].文理导航(下旬),2013(6).
[4]常丽艳.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探究[J].才智,20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