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路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ingzh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的树叶都早早凋零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与树干。它们似叉似剑又似戟,一层层向内包围,合拢朝着天际。凛冽的寒风中,那一根根枝丫像棕褐色的铁棒,明明纤细瘦窄,好像随时都会被周遭的呼啸碾压成微碎的粉墨,却韧劲十足地不摇不晃,不旁逸不斜出,巍巍然耸立……
  平常,从泰州到苏州的高速路旁种着的许多不知名的植被,或许是因为统一的绿色,统一的直立,我一直没怎么注意到它们。然而这个春节,回娘家过了年的我,带着四岁的孩子返程的路上,天气降温,风像裹着透明的霜,冰凉冻人。我一边哄着熟睡的女儿,一边百无聊赖地望向窗外的风景,我感受到的不是它们直面深冬的痛楚,也不是从干裂的土壤里汲取水分的艰难,而是那卯足着所有气力,生存的姿态是多么从容!难道是远观么?岁月悠悠,自扎根到长成,无论经历过多少回春夏秋冬,多少次天明天暗,它们都是这般的度过?一切旁人臆测的不易与困顿在它们的生活中只是稀松至平淡的日常?
  “咳咳……”怀中的女儿不安分地动了动,然后换了一个自觉舒适的姿势,又沉沉睡了过去。其实我对她是有些气恼的。回老家前,千叮呤万嘱咐:这是外公外婆家,过年了进门要对他们说:“恭喜恭喜!”不要随意哭闹,听大人的话……奈何她本就认生,推开门,看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一大圈从未谋面的亲戚,那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大串接着一大串往外涌,嗓门大得几乎能掀翻屋顶。我拍拍她的后背,把她抱起,拿出她平时最爱的玩具、手机、平板,柔声细语,板起面孔,三十六计全使上了,但没用。她就是哭,就是闹,就是在外公外婆面前,嚷嚷道:“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我尴尬极了,都不敢正眼看爸爸妈妈。他们把这次外孙女的回乡当做一年当中的头等大事,那准备程度绝不亚于春晚的筹备过程。无助又烦躁地低下头,在满屋子的喧哗中,我依稀听到爸妈熟悉的声音:“这也是你的家呀!”
  “小囡囡,”看着丫头红扑扑的脸蛋,我皱了很久的眉头慢慢舒展,最后只恨恨地哼了这么一句,“臭囡囡!”……
  汽车继续在高速路上行驶,目光马不停蹄地投向窗外。
  其实我早就注意到了,几乎每一丛树木中就有一两棵树上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那是什么?定睛端详,哎,那不是鸟窝吗?这个季节会有鸟儿?鸟儿不是都往南飞了吗?
  这鸟窝搭得可不敷衍!每一个都用不少铁铸般的小树枝层层包裹,没有叶子的掩映,它们就兀自夹在几根树干之间,醒目非常。老话说:“红花还需绿叶配。”可现在的景象犹如一幅石墨画。一丛丛暗色的树,一根根暗色的枝,一个个暗色的窝,窝像缭乱的补丁分明就破坏了整体的美感,但眼前那泛着的金属冷意却与冬日的树林融合得异常自然协调。
  汽车在飞驰,路两旁的景色也“唰唰”地往后退。沿途的树有高有低,有一簇连着一簇,也有一棵孤零零,但相同的是,只要有鸟窝,它们必定紧紧抓住!所以在年复一年的寒冬腊月里,它们不会随风摇摆,它们从树干锻造到树梢,把每一寸树皮都磨炼得无比坚硬和坚固,然后聚合全部身心之力,把厚实的鸟窝稳稳地安到自己的怀中。
  是在等来年春天,鸟儿回家吗?
  “外公……”女儿呢喃了一句,眼皮抬了抬,又缓缓闭上。这小丫头,第一天哭到岔气,第二天就开始小心翼翼地跟在外公后面,外公普通话不标准,说话她听不懂只能一个劲儿地憨笑着。吃过一顿老人家亲手烹饪的中饭,丫头立刻开启全程盯人模式,一口一个“外公”、“外婆”,不大的屋子里马上弥漫起蜜糖般甜甜的滋味。要回苏州了,女儿竟然不肯,嚎啕大哭:“我不要回家!我不要回家!”
  “给!”爸爸把一个小鸡样的玩偶塞到女儿怀中,眼眶已然泛红,他比出一个“2”的手势,努力咬清楚字音:“回家吧。你有两个家。这里是你的家!苏州也有你的家。外公等你明年回家!”
  本来在哄孩子的我一下子停住了所有的动作。我望向两鬓染霜的老父亲,陡然觉得喉咙像被堵住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到苏州了。”老公一边开车,一边说道。汽车驶下高速路,驶进科技城。可那大树举着鸟窝的画面仍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想象:
  枝干守護着窝。等春风习习,春雷滚滚,春雨绵绵,绿叶萌发渐至浓密。鸟儿一家带着南方的新鲜事扑扇着翅膀归来。
  它们打开房门:“呦,一切都是老样子。”再衔来些枝叶,布置布置;找些食物,填饱肚子;唠唠家常,累了乏了,身子随意一躺,睡个安稳觉。好天气的话就出去串个门,聊天唱歌跳舞。
  看着鸟儿这么自在愉快,树摸摸自己的双臂,淡淡笑了笑,一个冬天的擎举,全部的坚守都值得!
  “醒醒,到家了!”女儿揉揉惺忪的双眼,圆溜溜的黑色小眼珠转动得越来越灵活。“到家啦!”小丫头奶声奶气地叫道。
  过了一会儿,爸爸打来电话,问了问路上堵吗?带过去的年货有没有及时放进冰箱里?看我在接电话,女儿像只小松鼠似的一扭一扭走过来,轻轻地问:“外公吗?”我点点头。“外公!”女儿立刻对着手机,摆出一副欢天喜地的模样。“哎!”电话那头,爸爸的声音宏亮极了。
  挂掉电话,我问女儿:“以后要不要回外公家。”
  “要啊!”女儿的话,让我又想起了泰苏高速路上的鸟窝。
  是的,所有的窝,它们在平常的光景中日复一日地伫立着。无论面对的是多么滋润的阳光雨露,还是多么凛冽可怕的雷电风雪,因为有如枝干一样牵挂着你努力着的家人,它们成了别人眼中的强大,它们有了别人看不到的温柔。
  它们在等着你回家!
  ……到了五月,那条回家的高速路重又铺现在我面前。
  这一次,两旁的树已鲜亮清澈!
  不论是含蓄的,椭圆形的小叶片齐齐向中靠拢;还是野蛮的,锯齿状的边缘肆意向外伸展,都是那样蓬蓬勃勃。绿得澄明通透,犹如投入沸水里的柔嫩新茶。远远望去,一团团、一簇簇,亭亭如盖,只有浓淡相间,毫无密稀之分。是的,就是那样深邃,就是那般张狂,尽情伸展,长到哪儿就遮住哪儿的光线,长到哪儿哪儿就成了它的天地。有的甚至一个劲儿地探出大半个身子,像在和来来往往的车辆打招呼,又仿佛是一个个宽广的拥抱。   坐在车里,我竟然觉得有一缕缕来自树叶的絮语以风的气息穿过我的胸膛,汩汩如山间的流水沁人心脾。不禁紧盯着这快速闪过的新绿,一时居然不敢眨眼,生怕错过了什么。


  二月,这条路上的风景又荡出了脑海——
  光秃秃的枝干,看不出有多么粗壮,也看不出有多么坚硬,一棵连着一棵,迎着风,沐着雨,坦然地挺立。生铁铁锭般的色泽间有朵朵云状的褐色鸟巢。它们没有露出饱经风霜的面容,没有摆出绝望诉说的姿态,就静静地站着……
  现在它们竟如健壮阳光的青年意气风发,绿得油亮,生机盎然!难道是因为积蓄了一个冬天的能量?难道是内心深处那股向死而生的勇气?忽然想起曾经听过的一个偏方:当植物结果疏疏落落的时候,用柴刀在树干低处砍上几刀,然后再在树根附近撒几把盐,明年春天这花一定会开得多,果也一定结得好。百思不得其解时,在书中看到如下说法,大致意思是:植物对周遭的世界其实有种敏锐的反应。一旦深受刀斧食盐之伤,它便立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正陷入危机困境,植物的本能逼迫它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拼命开花,拼命结果,不惜一切代价把这生命绵延传递。
  窗外的树,经历过多少回酷暑严冬?多少场雷电轰击?多少次风雪冰雹?没有连绵山峦的依靠,没有摩天大厦的帮阻,独自站立,独自生长。树们该感谢苦难!感谢苦难激发了强烈生命意识的觉醒。我也感谢树最大限度地展示了一种生命过程。这不是悲壮,这份对无常命运勇敢地蔑视和挑战是多么庄严和宏大呀。冬日,它们洗净铅华,无声并排;春天,它们争着抢着抽芽、疯长,斜风拉長他们干净清亮的尾音,它们不是在抱怨,而是哼着调、唱着词,它们逍遥,它们自在,它们如此从容。
  一路车飞驰,一路树热烈,一路眼花缭乱,一路思绪飞扬。9月,金风送爽,不知那时,这高速路两旁的树又会变成什么模样?
  我似乎已站在了棵棵树下,连叶片的根根脉络都瞧得清清楚楚,连土地与绿叶糅合的新鲜芬芳都嗅得明明白白。它们应该是习惯了那些轮回往复的磨难和突如其来的逆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渐渐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正是这颗心自始至终不间断地耕耘,不问收获,无所谓奇迹,才造就了五月这葱翠而坦荡的襟怀来显示它们所有的精髓正毫无保留地涌现人间。
  这是生长的荣光!抑是生命的智慧!
  这一条木路,原来一直都没有枯萎过。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公众微信平台
其他文献
中国西部散文学会:  喜逢贵会成立十周年庆典之际,谨此致以热烈祝贺!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在鄂尔多斯高原应运而生十年来,先行开拓发奋作为,彰显地域鲜活之魂,发轫时代进取之声,风姿独树成就斐然。西部散文,格局見大,势头见强,为西部文学文化建设之添砖加瓦成效显著。青海为黄河、长江和澜沧江发源地与中华昆仑文化发祥地,承蒙贵会一贯关注支持,在此深表谢忱之余,真诚祝愿贵会永葆初心与时俱进,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
期刊
在风光秀美的凤凰山东南麓,有一座古朴的小山村,那就是张庄镇的上磨石岭。  来到这座小山村的时候,杏花还没有开尽,而桃花已经欣欣然绽开了娇艳的粉红,春意正浓。  在村口,矗立着一座类似长城上的烽火台,上书四个大字:上磨石岭。一色的石头砌就,给人一种非常厚重的感觉。  一条铺满石片的小径,引导着我们走进了这座小山村。在小径的右侧,一条自上而下的小溪,清清的山泉水从山岭上一路叮咚地唱着歌,在蜿蜒曲折的小
期刊
一觉睡到天亮,这是当了妈妈之后再也享受不到的待遇了。  本来,头脑简单心无城府的我特别能睡,一躺下去便呼呼大睡。大学时期,一次下午临时增加讲座,因为睡得太香,舍友连催三次没催醒,大家手忙脚乱漱口洗脸杯子脸盆磕碰作响却浑然不觉,等到大家听完讲座回来作大惊小怪状,才悠悠醒来。得知缺了一个下午的课,惊出一身冷汗,幸好只是一般讲座,才得以蒙混过去。  自从儿子小鲁呱呱坠地,过去有规律的作息全被打乱了。不管
期刊
是日,万里晴空,月亮星星还挂在空中,我乘上到小区接我的汽车,汽车调整方向后向西而去。我往窗外望去,外面灰蒙蒙一片,乡村还在沉睡之中,只有月亮星星微笑着伴我们前行。路上的红绿灯也好像为我们而设,所到之处立即开启放行,为我们节省了大半时间。  机场办理大厅内显得有点冷清,旅客寥寥无几,部分区域仍漆黑一片,看来时间真有点早!如若不是因为赶班机,可能大家应该还是藏在被窝中享受着深秋早晨美好的时光。  拿到
期刊
现在,我们正在攀登江西萍乡海拔1918米高的武功山。踏着防滑的梯阶,走着山与山跨越的天桥,穿梭于高山云海,眺望朦胧之美,置身于色彩、光线、晴、雨、雾的变换,手脚并用爬了无数的绝望坡,不断的自我挑战和层层通关,虐了筋骨、乏了体肤之后,放空的大脑和滤镜般的眼睛,满足了对于一座山和爬山的所有期待。  说起登山,平时缺少运动的我内心由衷地害怕。这次是我们清华EMBA163班为加深同学们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深度
期刊
魅力亿昌,艺苑葱茏,书画旧物,英华竞秀。馆藏文物书画,如东坡吟唱,施旷世秀群之才;似醉翁把酒,移高云雅兴于纸。老东胜物件,足可令人悦目赏心矣。重温东胜旧时光之妙,放万里胸襟,上可演乾坤之大,下可绎人心之微。而馆藏书画家精英薈萃,有黄永玉、范曾、刘大为等当代骄子矣,百余佳构,豁然天成。真草隶篆齐全,山水虫鱼荟萃。堪采右军之风,敢追道子之意。其增损古法之功,贵比千金。足见书法者根基厚稳,更显作画人底蕴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我出生于狂风猎猎黄沙漫舞的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带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从小在乡间田野长大,之后进县城求学、工作、生活。无疑,丝丝缕缕都给我烙下了深刻的印痕,是我内心挥之不去的眷恋。  我的童年,苦难与温馨相伴,曲折与幸运依存。这段青涩难忘的记忆,一直搁浅在我的体内,深深镌刻在我的心头,难割难舍。在我降生到这个世界后,母亲因病而逝,父亲迫于生计长期在外打工,惨淡维持着一家人的光景,我的童年
期刊
小时候,对女拖拉机手图案的一块钱是最熟悉不过了。今天,在亿昌博物馆又一次见到了她。这是第三套人民币中的一元图案。对于图中的女拖拉机手,大家也不陌生,她就是出生于黑龙江省明水县的梁军。背面是国徽和天山牧羊图。  那时,手中有一块钱,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一角钱可以买5合火柴或者10块硬水果糖。一个月饼不过2两粮票又两角钱。后来理发2角,一根冰棍1角,看一场电影2角,一包蜡烛5角钱(很奢侈的用品),一
期刊
北大,一座金碧辉煌的殿堂,人人向往。  我在20岁那年,即1960年,曾报考了北大西方语言文学系西班牙语言文学专业,被录取,步入了这座殿堂。不过,8月31日报到,10月19日离校,全部在校时间仅仅51天,实实在在是一场昙花一现的梦。  那么,梦境是怎样的?为什么如此匆匆地结束了?  个中原委,唯独我这个当事之人自己知晓。数十年转眼过去了,我在父母、兄弟、亲友、同学和妻子、儿女面前,虽然免不了偶尔流
期刊
母亲一直珍藏着一张黑白老照片,照片已经在岁月的浸染中漬迹斑驳,浸透着经年光阴的留痕。  照片里是一位身穿长袍头戴礼帽的男子,男子约有一米八左右。照片的背景是一片桃树林,桃花开的正浓,男子微笑着站在两棵树之间。  母亲告诉我,这是她的父亲,我的外公。  外公生于1908年,逝于1946年,享年38岁。外公十八岁考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在那里接触到了一些思想激进的青年学者,外公的思想也由此发生了巨变。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