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蓣皂苷对结肠癌奥沙利铂耐药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230982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薯蓣皂苷对耐奥沙利铂(L-OHP)的结肠癌细胞株HT-29/L-OHP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常规培养结肠癌细胞株HT-29、耐药细胞株HT-29/L-OHP。噻唑蓝(MTT)法检测0~72 h细胞活性。以5 μmol/L的薯蓣皂苷处理细胞后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薯蓣皂苷干预48 h对HT-29/L-OHP细胞多药耐药基因1(MDR1)、肺耐药蛋白(LRP)、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CXC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Livin及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活性的影响。应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ANOVA分析和t检验。

结果

MTT结果显示,薯蓣皂苷对HT-29、HT-29/L-OHP细胞有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特征(P<0.05)。5 μmol/L的薯蓣皂苷处理后HT-29/L-OHP细胞凋亡率处理组为(19.05±2.99)%,对照组为(9.07±2.84)%(t=5.928,P<0.01);处理组HT-29/L-OHP细胞迁移率为(50.45±10.77)%,对照组(78.25±10.16)%(t=-4.599,P<0.01);处理组HT-29/L-OHP细胞穿膜数[(93.50±16.12)个],对照组[(150.67±20.85)个,t=-5.313,P<0.01]。薯蓣皂苷处理后HT-29/L-OHP细胞中MDR1、bcl-2、CXCR7、MMP-2明显降低,bax增高(RT-qPCR结果:t=6.052、4.699、6.082、2.882、-5.215,P<0.05;Western blot结果:t=5.569、4.162、5.284、3.438、-4.299,P<0.05);LRP、Livin无明显变化(RT-qPCR结果:t=0.188、0.706,P>0.05;Western blot结果:t=0.184、0.188,P>0.05);HT-29/L-OHP细胞Caspase-3活性在处理组(1.63±0.33),对照组(0.77±0.13)(t=5.939,P<0.01)。薯蓣皂苷与L-OHP联合应用对HT-29/L-OHP的抑制率为(71.42±7.83)%,L-OHP组为(35.90±7.51)%,薯蓣皂苷组为(44.03±6.37)%(F=39.361,P<0.01)。

结论

薯蓣皂苷可能通过调节多种基因表达而减轻结肠癌细胞对L-OHP的耐药性。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GATA2、GATA6探究环状RNA调控胃癌自噬和凋亡的机制。方法以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为研究对象,建立干扰RNA转染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改变、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并应用MDC染色对细胞自噬进行测定。结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
小型泛素样修饰(SUMO)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SUMO化及去SUMO化修饰是可逆的并且处于动态平衡的稳态。异常的SUMO化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蛋白质的功能,影响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基因组稳定及DNA损伤修复、基因转录调控、维持肿瘤干细胞的特性、细胞周期调控、侵袭转移等。本文就异常SUMO化修饰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目的观察生物钟基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利拉鲁肽的影响。方法构建SD大鼠(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分为对照组、脂肪肝模型组、利拉鲁肽干预组;于给药后的第2周和第4周进行取样,每次取样按各时点(0、12、24 h)分成3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变化;检测肝脏组织甘油三酯含量;检测各组时钟昼夜调节因子(Clock)、隐花色素抑制因子(Cry1)、F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甲状腺癌的分子发病机制有待明确。其表观遗传变化是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机制方面研究的热点。为进一步揭示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了解其预后及遗传性控制等。本文对甲状腺癌中发现的主要表观遗传学变化的研究进展、甲状腺癌表观遗传治疗策略等进行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急速上升趋势,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和肝移植的主要原因。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习惯的改变,我国NASH的发病率也逐步上升。目前,NASH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至今尚无经药监局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有效药物。近年,NASH的研究备受关注,取得诸多原创性成果。本文就NASH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拟为其药物研发及临床防治提供指导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葡萄糖磷酸变位酶样蛋白5反义1(PGM5-AS1)靶向微小RNA(miR)-484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3例乳腺癌患者来源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南开大学附属第四中心医院确诊患者。收集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距离癌灶> 5 cm处正常组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
目的探讨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与黏蛋白1(Tim-1)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im-1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西安百思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GL805a、GL805c)及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研究所)中的表达;通过RNA干扰(RNAi)技术构建下调Tim-1表达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采用t检验比较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646/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轴对肝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20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集的108例肝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miR-646表达水平。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miR-646 mimic和对照mimic至肝癌细胞MHCC97H
目的建立基于迷走神经元荧光标记的高脂饮食诱导肥胖(DIO)小鼠和袖状胃切除(SG)小鼠模型。方法选取购自美国Jackson实验室10周龄健康的无特定病原体级Phox2b-Cre-tdTomato转基因小鼠。获得标记基因的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高脂饮食和正常饲料喂养,获得DIO小鼠。25只DIO小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接受袖状胃切除术(SG,10只),袖状胃切除-迷走神经离断术(SG+T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肝癌中的关键基因,并预测其在肝癌发生中的潜在分子机制及其对肝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3个肝癌微阵列数据集,进行差异分析并取其交集。利用DAVID数据库对187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DEGs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及筛选关键基因。利用GEPIA、GSCALite